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

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包括: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平行设置;横杆,多个所述横杆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配置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横杆与立柱垂直,且两端与立柱连接,所述横杆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阶面;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横杆与立柱,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和安装块以及弹性件,所述立柱靠近横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转动槽,所述横杆的两端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横杆的一端穿入转动槽内。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轻下中的转轴,使用者在摆放单梯时,无论立柱的倾斜角度如何,横杆上的阶面始终保持水平,使用者的脚踩踏上阶面时,横杆不能翻转,保证了使用者攀爬过程中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6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友平;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23236.6

  • 发明设计人 李友平;

    申请日2020-10-20

  • 分类号E06C1/08(20060101);E06C7/08(20060101);E06C7/00(20060101);B08B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大西北区55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或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梯子都是作为人工进行高处作业的常用工具。常见的可移动梯子主要由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杆,以及多个水平设置的横杆构成,横杆固定安装在两个立杆之间。可移动梯子内一般分为单梯和人字梯,人字梯由两个单梯构成,使用时将两个单梯按一定角度展开即可;而单梯在使用时上端需要靠在建筑物上,根据工作高度的不同,可相应的调整倚靠位置,同时单梯的倾斜角度也相应变化。

但是现有的单梯中,横杆与立杆之间为固定连接,进而横杆提供的阶面难以保持水平,只有立杆在特定的倾斜角度下,阶面才会处于水平状态;实际使用情况中,由于人工调整立杆的倾斜角度,费时费力且精度不高,而且有时候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立杆无法处于能使阶面水平的特定倾斜角度。使用者爬梯过程中,若是脚踩在不水平的梯面上时,易产生打滑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包括:

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平行设置;

横杆,多个所述横杆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配置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横杆与立柱垂直,且两端与立柱连接,所述横杆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阶面;

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横杆与立柱,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和安装块以及弹性件,所述立柱靠近横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转动槽,所述横杆的两端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横杆的一端穿入转动槽内,所述安装块通过轴承转动套设于转轴连接横杆的一端,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布在转轴周侧,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半轴为轻质部,下半轴为配重部,所述配重部的质量大于轻质部,当配重部与轻质部上下对称时,所述横杆上的截面处于水平状态,所述转动槽的内壁固定配置有环形的第一摩擦片,所述配重部下表面固定配置有弧形的第二摩擦片。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气囊,所述气囊远离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杆内开设有气腔,处于上方的其中一个所述气囊通过软管与气腔连通,所述截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气腔连通的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上轻下中的转轴,使用者在摆放单梯时,无论立柱的倾斜角度如何,横杆上的阶面始终保持水平,使用者的脚踩踏上阶面时,横杆不能翻转锁定了阶面,保证了使用者攀爬过程中的稳定性,外力消失后,在弹性件作用下横杆以及转轴复位,实现了阶面自动保持水平的效果,无论立杆的倾斜角度如何,阶面总是保持水平,降低了使用者踩踏过程中发生打滑的可能性;

2、当使用者踩踏阶面时,气囊通过气孔从外部向内部吸气,从而对使用者的鞋底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打滑情况的发生;而在使用者抬脚时,外力消失气囊恢复原状,其中部分气体通过气孔排出,进而可将阶面上部分杂质灰尘吹走,便于使用者搀扶横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的横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杆、21阶面、3转轴、31轻质部、32配重部、4转动槽、5第一摩擦片、6第二摩擦片、7安装块、8固定板、9气囊、10气腔、11软管、12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一种可保持阶面水平的可移动式梯子,包括:

立柱1,两个立柱1平行设置;

横杆2,多个横杆2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配置于两个立柱1之间,横杆2与立柱1垂直,且两端与立柱1连接,横杆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阶面21;

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横杆2与立柱1,连接组件包括转轴3和安装块7以及弹性件,立柱1靠近横杆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转动槽4,横杆2的两端均与转轴3固定连接,转轴3远离横杆2的一端穿入转动槽4内,安装块7通过轴承转动套设于转轴3连接横杆2的一端,多个弹性件分布在转轴3周侧,一端与转轴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1固定连接,转轴3上半轴为轻质部31,下半轴为配重部32,配重部32的质量大于轻质部31,当配重部32与轻质部31上下对称时,横杆2上的截面处于水平状态,配重部32相比于轻质部31,采用密度更大、质量更大的材料制成,转动槽4的内壁固定配置有环形的第一摩擦片5,配重部32下表面固定配置有弧形的第二摩擦片6。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在横杆2不受外力情况下,由于弹性件的弹性提拉作用,转轴3悬空处于转动槽4内,第一摩擦片5与第二摩擦片6不接触;同时,由于转轴3上配重部32的质量大于轻质部31,配重部32完全处于轻质部31的下方,两者处于上下对称的状态,此时横杆2上的阶面21保持水平;所以使用者在摆放单梯时,无论立柱1的倾斜角度如何,横杆2上的阶面21始终保持水平,使用者的脚踩踏上阶面21时,对横杆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转轴3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摩擦片6与第一摩擦片5挤压接触,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摩擦力转轴3无法转动,进而横杆2不能翻转锁定了阶面21,保证了使用者攀爬过程中的稳定性,外力消失后,在弹性件作用下横杆2以及转轴3复位,实现了阶面21自动保持水平的效果,无论立杆的倾斜角度如何,阶面21总是保持水平,降低了使用者踩踏过程中发生打滑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件为气囊9,气囊9远离转轴3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与立柱1固定连接,横杆2内开设有气腔10,处于上方的其中一个气囊9通过软管11与气腔10连通,截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气腔10连通的气孔12;当使用者踩踏阶面21时,横杆2受力向下移动,进而处于上方的气囊9受到拉伸内部气压降低,则气囊9通过气孔12从外部向内部吸气,从而对使用者的鞋底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打滑情况的发生;而在使用者抬脚时,外力消失气囊9恢复原状,其中部分气体通过气孔12排出,进而可将阶面21上部分杂质灰尘吹走,便于使用者搀扶横杆2,在使用者下梯子过程中,使用者的手会抓住鞋子刚踩过的横杆2,通过该设计,可有效的减少鞋留在阶面21上的杂质灰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沿立柱1轴向最大高度的气囊9与软管11连接,因为在立柱1处于正常的使用倾斜角度下,该气囊9始终保持在绝对上方位置,当转轴3受压时,其处于被拉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