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热解焚烧装置

热解焚烧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焚烧装置,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解决了焚烧炉内垃圾燃烧效率低下的的技术问题。该热解焚烧装置,包括炉体和层板部,层板部位于炉体内,多个层板部由上至下间隔布置,用于限制垃圾的流动路径;所有层板部的配合结构能使由入料口进入炉体的垃圾依次流经各层板部的表面以延长垃圾的流动路径并使垃圾在流动过程中被热解焚烧;本发明炉体内设置有多个层板部,垃圾进入炉体后,经多个层板部的表面由上至下缓慢流下,防止垃圾全部堆积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上述结构相较于垃圾直接落下,使垃圾受到层板部的限制,延长了垃圾的流动路径,使垃圾缓慢流下,充分与空气接触并在流动过程中被加热,大大提高了垃圾燃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682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佛山市华艺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87682.0

  • 发明设计人 陆福元;

    申请日2020-11-17

  • 分类号F23G5/04(20060101);F23G5/027(20060101);F23G5/4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高淑凤

  • 地址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科技工业园南丰大道南17号之一(住所所申报)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1:3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解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将要处理的垃圾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处理的目的。

目前,垃圾焚烧炉的炉体内存在有底板,待焚烧的垃圾全部堆积于底板上,在炉内通过燃料加热或电加热,对垃圾进行焚烧。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方面,炉体内的垃圾全部堆积,尤其是内部垃圾难以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下、焚烧产量低。另一方面,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余灰无法即时排出,覆盖在垃圾表面导致垃圾燃烧效率更低。且焚烧后余灰直接排出,易产生二次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解焚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焚烧炉内垃圾燃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热解焚烧装置,包括炉体和层板部,其中:

所述层板部位于所述炉体内,多个所述层板部由上至下间隔布置,用于限制垃圾的流动路径;所有所述层板部的配合结构能使由入料口进入所述炉体的垃圾依次流经分层各所述层板部的表面以延长垃圾的流动路径并使垃圾在流动过程中被热解焚烧。

优选的,所述层板部上布置有孔体,且所述层板部均倾斜向下布置。

优选的,所述层板部包括有均倾斜向下布置的第一层板部和第二层板部,其中:

所述第一层板部固定于所述炉体的内壁上,其中部存在有允许垃圾通过的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层板部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中部位置,且所述第二层板部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下方,用于将流过所述第一层板部表面的垃圾引流至所述第一层板部下方区域的四周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板部和所述第二层板部在所述炉体内沿上下方向交替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板部由上至下呈收缩趋势,所述第二层板部由上至下呈扩张趋势。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板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炉体周壁上的第一侧板,相邻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二层板部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应的多块第二侧板,相邻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体内还存在有助燃管道,所述助燃管道的周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助燃管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炉体并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向所述助燃管道内鼓吹空气。

优选的,所述助燃管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由所述炉体的底部向上延伸至距所述入料口最近位置处的所述层板部。

优选的,所述助燃管道还包括有多根支管,多根所述支管位于所述炉体的底部,由所述支管流出的气体能清理所述层板部上的灰烬。

优选的,所述热解焚烧装置还包括有余灰收集装置,所述余灰收集装置包括有收集部、输送部和余灰包装线,其中:

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输送部的入口与所述收集部连通,其出口位于所述余灰包装线上,用于将所述收集部内的灰烬输送至所述余灰包装线上以对灰烬进行包装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热解焚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炉体内设置有多个层板部,垃圾进入炉体后,经多个层板部的表面由上至下缓慢流下,防止垃圾全部堆积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上述结构相较于垃圾直接落下,使垃圾受到层板部的限制,延长了垃圾的流动路径,使垃圾缓慢流下,充分与空气接触并在流动过程中被加热,大大提高了垃圾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热解焚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热解焚烧装置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入料口;12、第一气体出口;13、第二气体出口;

2、层板部;21、第一层板部;211、第一出口;22、第二层板部;221、顶板;

3、助燃管道;31、主管;32、支管;

4、加热部;5、隔热材料层;

6、余灰收集装置;61、收集部;62、输送部;63、余灰包装线;

7、底板;

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解焚烧装置,包括炉体1和层板部2,其中:

层板部2位于炉体1内,多个层板部2由上至下间隔布置,用于限制垃圾的流动路径;所有层板部2的配合结构能使由入料口11进入炉体1的垃圾依次分层流经各层板部2的表面以延长垃圾的流动路径并使垃圾在流动过程中被热解焚烧。

炉体1内可通过燃料燃烧加热或者电加热,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解焚烧装置具体的为一种电热解焚烧装置,炉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发热电阻丝或电加热棒,通电时用于对炉体1内部空间进行加热。炉体1内部空间中的高温可设置为850°左右(并不限于该温度)以便于垃圾热解焚烧。

为了防止炉体1内的热量散失,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炉体1外壁包括有隔热材料层5,该隔热材料层5可设置多层,其可采用现有的隔热材料制成,在此对其结构不做限定。

炉体1的具体形状不限,图1中仅作为一示例。优选的,入料口11设置于炉体1的上部。

现有技术中的炉体内无层板部,由入料口进入炉体内的垃圾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倾泄而下,很快在炉体内全部堆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内部垃圾难以充分燃烧,垃圾燃烧效率低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解焚烧装置,炉体1内设置有多个层板部2,垃圾进入炉体1后,经多个层板部2的表面由上至下缓慢流下,防止垃圾全部堆积与空气接触面积小,无法充分燃烧。上述结构相较于垃圾直接落下,使垃圾受到层板部的限制,延长了垃圾的流动路径,使垃圾分层缓慢流下,充分与空气接触,并在流动过程中被加热,大大提高了垃圾燃烧效率。同时垃圾热解焚烧产生的热量能够将上部的垃圾烤干,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1,炉体1上存在有第一气体出口12,用于与有毒气体回收装置连接,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处理。防止有毒气体对外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参见图1,炉体1上存在有第二气体出口13,用于与气体高温消毒冷却系统连接,以对高温气体进行消毒冷却后排放。上述气体高温消毒冷却系统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此与第二气体出口13连接,能够防止高温气体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二次污染。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层板部上布置有孔体,且层板部均倾斜向下布置。

上述层板上的孔体便于流动在层板上的垃圾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燃烧效率。优选的,上述孔体均匀布满层板部,孔体的大小不允许垃圾漏下。

上述层板部2倾斜向下的结构,便于垃圾沿层板部的表面流下。层板部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层板部与炉体1内壁的夹角越小,垃圾流动的速度越快。

本实施例中利用将垃圾分层的结构及延长垃圾在炉体1内流动路径的方式,提高了垃圾在炉体1内的燃烧效率。

为了进一步延长垃圾在炉体1内的运动路径,使垃圾缓慢流下,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示,层板部2包括有均倾斜向下布置的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其中:

第一层板部21固定于炉体1的内壁上,其中部存在有允许垃圾通过的第一出口211;

第二层板部22设置于炉体1的中部位置,且第二层板部22的上端位于第一出口211的下方,用于将流过第一层板部21表面的垃圾引流至第一层板部21下方区域的四周位置。

上述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均倾斜向下设置,由入料口11进入炉体1内的垃圾能先后经过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沿多层倾斜的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流下,延长了垃圾在炉体1内的流动路径,使得垃圾在缓慢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充分在炉体1内被加热燃烧,且防止垃圾堆积燃烧不充分。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在炉体1内沿上下方向交替布置。

上述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交替布置的结构,能够使得垃圾由入料口11进入炉体1后,先后由炉体1内壁四周至炉体1中部、再到达炉体1内壁四周、再到达炉体1内壁的运动路径流动……,最后顺利达到炉体1底部,使垃圾在上述过程中缓慢弯折流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第一层板部21由上至下呈收缩趋势,第二层板部22由上至下呈扩张趋势。

上述第一层板部21的结构,便于垃圾沿其表面在向下运动至第二层板部22的上方,使得第二层板部22接纳自上方流下的垃圾,并将其引流至下一位置的第一层板部21,即,第一层板部21在引流垃圾时,使垃圾由四周流动至下方位置的中部,第二层板部22将垃圾由中部引流至下方位置的四周。通过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上述配合的结构,完成垃圾在向下流动的同时,将垃圾分层,并延长了垃圾的移动路径,防止垃圾堆积无法充分燃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第一层板部21包括固定于炉体1周壁上的第一侧板,相邻第一侧板的两侧连接;第二层板部22包括数量与第一侧板相对应的多块第二侧板,相邻第二侧板的两侧连接。

具体的,如图2,第一层板部21包括四块第一侧板,所有相邻第一侧板的侧边相连接,第一侧板的上部固定于炉体1四周内壁上,所有第一侧板由上部至下部向炉体1的中轴线位置处延伸,且围设成上述第一出口211。

第二层板部22包括四块第二侧板和用于封闭其顶端面的顶板221,所有相邻第二侧板的侧边相连接,第二侧板的下部固定于炉体1四周内壁上,所有第二侧板由上至下向炉体1的四周延伸,顶板221用于接纳来自第一出口211的垃圾并将垃圾引流至各个第二侧板上,以使缓慢倾斜向下流动。

第二层板部的顶板221,位于第一出口的下方,能够承托由第一出口211流出的垃圾,防止垃圾未经第二层板部22直接落下。顶板221的尺寸、形状等于第一出口8的尺寸、形状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配合的结构,在炉体内部的有限空间内,将垃圾分层,并大大延长了垃圾由入料口至炉体底部的运动路径,使得垃圾在能够在正常流下前提下,充分与空气接触,利用底部垃圾燃烧的热量得以烘干,防止垃圾由入料口11进入后快速落下堆积,无法充分燃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炉体1内部空间的底部存在有底板7,底板7用于承托垃圾。如图2所示,两个底板7倾斜向下设置,且两底板7之间存在有允许燃烧后产生的灰烬通过的第二出口。

垃圾依次流经多层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后,基本能够完成热解焚烧,在炉体1内部空间底部的底板7能够承托垃圾进一步保证其充分燃烧,且第二出口的设置便于及时使灰烬排至底部。

优选的,炉体内至少设置两个第二层板部22以保证垃圾的运动路径能够进一步延长,防止垃圾过快到达炉底未完全燃烧。具体的,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层板部21及第二层板部22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示,炉体1内还存在有助燃管道3,助燃管道3的周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气孔;助燃管道3的一端延伸出炉体1并连接有风机8,风机8用于向助燃管道3内鼓吹空气。

上述风机8设置于炉体1外,利用风机8向助燃管道3内鼓吹空气以使垃圾更充分地与空气接触,保证充分燃烧。

参见图2,助燃管道3的周壁上均匀布满出气孔,能够使空气由多个方向对垃圾进行鼓吹,保证多股空气气流充分与炉体1内各个位置的垃圾接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助燃管道3包括主管31,主管31由炉体1的底部向上延伸至距入料口11最近位置处的层板部。

上述主管31的结构,能够保证炉体1内竖直方向上的垃圾均可与空气充分接触,防止空气无法到达炉体1上部。

优选的,主管31的轴线与炉体的轴线共轴设置。

上述结构便于空气气流由炉体的中部均匀流动至炉体内部空间的四周,防止空气流动不均造成的垃圾燃烧不均。

优选的,上述第二层板部22的顶板221可固定于主管31的周壁上,顶板221与主管31共轴线设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助燃管道3还包括有多根支管32,多根支管32位于炉体1的底部,由支管32流出的气体能清理层板部上的灰烬。

参见图2所示,上述多根支管32铺设于炉体1内部空间的底部,支管32的周壁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出气孔。

上述支管32的结构,其作用是:一方面,能够向炉体1内补充空气,辅助垃圾燃烧,尤其是辅助炉体1底部的垃圾燃烧。另一方面,底部的支管32向上鼓吹空气,空气具有一定的速度向上流动,能够将上方位置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上残留的灰烬吹落,防止燃烧后的灰烬大面积残留在层板部上影响垃圾的燃烧。

基于上述支管32的结构,此处层板部2上设置的孔体,除了具有使层板部上的垃圾充分与空气接触的作用外,还能允许由支管32吹出的气流流过,以清理层板部上垃圾燃烧产生的余灰。

为了防止垃圾燃烧后产生的灰烬无法及时清理,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热解焚烧装置还包括有余灰收集装置6,余灰收集装置6包括有收集部61、输送部62和余灰包装线63,其中:

收集部61位于炉体1的底部,输送部62的入口与收集部61连通,其出口位于余灰包装线63上,用于将收集部61内的灰烬输送至余灰包装线63上以对灰烬进行包装处理。

其中,上述收集部61可以为设置于底部下方的收集仓,用于接手垃圾燃烧后的灰烬。上述输送部62可以为管道螺杆输送机,管道螺杆输送机为现有的成熟装置,适于输送粉质物料。管道输送装置将灰烬输送于余灰包装线63上,能够密封性收集余灰,将余灰包装好有序排出,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施例中的热解焚烧装置,炉体的形状不做限定,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优选的,炉体底部的收集部为由上至下呈收缩趋势的锥状,上述结构便于余灰的聚集以便于集中输送出炉体外。

本实施例中的热解焚烧装置,垃圾由入料口11进入后首先能够被炉体1的加热部4产生的热量以及炉体1内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干(烤干),由于重力作用及进入炉体1时具有的初速度依次经过多层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垃圾沿第一层板部21和第二层板部22的表面缓慢流下,且该过程中由于层板部的分层处理,与助燃管道3内鼓吹的助燃气体充分接触,被热解焚烧。垃圾燃烧后产生的残渣、余灰经由重力作用及风机的吹动作用进入至炉体1底部的收集部61,经密封的输送部62挤出至余灰包装线63统一包装排出,达到无烟、无毒、无粉尘排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