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摘要

本公开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三显示区及位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三显示区之间的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每个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每个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第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每个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连接;其中,第一显示区的面积、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及第三显示区的面积依次增大,第一像素电路的面积与第二像素电路的面积均小于第三像素电路的面积。该方案既能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获得足够的光通过量,又能实现全面屏显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78175.3

  • 发明设计人 王亚薇;杨明;李付强;

    申请日2020-10-29

  • 分类号H01L27/32(20060101);H01L27/15(20060101);G09F9/33(20060101);G09G3/32(20160101);G09G3/3208(20160101);

  • 代理机构11438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辉;阚梓瑄

  •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1:3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设备上通常会安装摄像头来满足拍摄需要,为了实现屏占比最大化,先后出现了刘海屏、水滴屏、屏内挖孔等技术。这些技术是通过在显示区的局部进行挖孔,在挖孔区的下方放置摄像头来减小摄像头占据周边区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但上述技术需要挖去部分显示区,会造成显示画面中部分区域无法显示,无法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能够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获得足够的光通过量,又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三显示区之间的第二显示区;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每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发光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及所述第三显示区的面积依次增大,且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三像素电路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连接;

每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一个所述第三发光元件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电路的面积之比为0.4至0.6;

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电路的面积之比为0.4至0.6。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的面积相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环形区和第二环形区,所述第一环形区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环形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区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并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区具有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环形区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沿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为矩形,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侧边显示区,每个所述侧边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一侧;且每个所述侧边显示区包括第一分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分区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一侧的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及第四分区,所述第二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及所述第四分区在所述第一分区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二分区的面积与所述第四分区的面积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分别具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分区和所述第四分区分别具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所述第二像素电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第一发光元件的密度、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的密度及所述第三显示区内第三发光元件的密度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一显示区至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区划分出至少两个子显示区;其中,

自所述第一显示区至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两个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的密度依次增大;

且所述至少两个子显示区中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密度;所述至少两个子显示区中靠近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三发光元件的密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为透明结构。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仅具有第一发光元件,并不设置有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因此,第一显示区可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此第一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以提高产品成像质量;第二显示区靠近第一显示区设置;此第二显示区具有第二发光元件及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二像素电路,此外,还具有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也就是说,此第二显示区在能够保证自身正常显示的同时,还可为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提供空间,保证第一显示子区的正常显示;第三显示区具有第三发光元件及与第三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三像素电路,以保证第三显示区正常显示。也就是说,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能够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获得足够的光通过量,又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面板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7T1C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7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版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10、第一发光元件;11、第二发光元件;12、第一像素电路;13、第二像素电路;14、导电线;15、第三发光元件;16、第三像素电路;2、感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此显示面板可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也可为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可具有多个显示区,即:第一显示区A1、第三显示区A3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1与第三显示区A3之间的第二显示区A2。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显示区A2可环绕第一显示区A1设置,而第三显示区A3可环绕第二显示区A2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环绕是指一个物体将另一个物体完全包围,即:第二显示区A2可将第一显示区A1完全包围,第三显示区A3将第二显示区A2完全包围。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显示区A1、第二显示区A2及第三显示区A3的位置不限于图1中所示,第二显示区A2也可仅包围第一显示区A1的部分,第三显示区A3也可仅包围第二显示区A2的部分,只要保证第二显示区A2位于第一显示区A1和第三显示区A3即可,其他视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中各显示区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显示区A1可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第二显示区A2可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3,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通过导电线14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0连接,每个第二像素电路13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像素电路13与第二发光元件11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或第二像素电路13与第二发光元件11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第一像素电路12可与第二发光元件11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或第一像素电路12与第二发光元件11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第三显示区A3可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元件15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6,每个第三像素电路16与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像素电路16与第三发光元件15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或第三像素电路16与第三发光元件15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

可选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3与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6与多个第三发光元件15一一对应连接,即: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可通过导电线14与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0连接;每个第二像素电路13与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连接;每个第三像素电路16与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5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像素电路12、第二像素电路13及第三像素电路16通常包括金属结构,例如:晶体管和电容器等金属结构,因此,其光透过率较差;而第一发光元件10、第二发光元件11及第三发光元件15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及阴极,此阳极和阴极通常采用具有良好光透过率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阳极、阴极的材料可包括ITO(氧化铟锡)或IZO(氧化铟锌)等材料,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具有良好光透过率的材料制作而成。

基于前述公开的内容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A1仅具有第一发光元件10,并不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0的第一像素电路12,因此,第一显示区A1可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此第一显示区A1下方可设置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以提高产品成像质量。第二显示区A2靠近第一显示区A1设置;此第二显示区A2具有第二发光元件11及与第二发光元件11连接的第二像素电路13,此外,还具有与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发光元件10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12,也就是说,此第二显示区A2在能够保证自身正常显示的同时,还可为第一显示区A1的驱动电路提供空间,保证第一显示区A1的正常显示;第三显示区A3具有第三发光元件15及与第三发光元件15连接的第三像素电路16,以保证第三显示区A3正常显示。

其中,导电线14为了实现第一发光元件10与第一像素电路12的连接,其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A1内,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光透过率,可将导电线14设置为透明结构,即:导电线14的材料可为ITO或IZO,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透明导电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此导电线14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面板1划分出前述提到的三个显示区,既能够保证屏下感光传感器获得足够的光通过量,又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其中,通过将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发光元件10发光的第一像素电路12放置在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第二显示区A2中,相比于放置在第三显示区A3,可减小导电线14的走线长度,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降低设计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A1在能够实现显示的同时,主要被配置为与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相对,以保证成像效果;即: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主要可由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的尺寸确定,由于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的尺寸通常较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可设计较小;而第二显示区A2中既要排布驱动本区内的第二发光元件11发光的第二像素电路13,又要排布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0的第一像素电路12;因此,为了降低第二显示区A2中像素电路设计难度,可将第二显示区A2的面积设计的较大,具体地,第二显示区A2的面积可大于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如图1所示。

此外,由于第二显示区A2排布两种像素电路(即: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而第三显示区A3仅需排布一种像素电路(即:第三像素电路16);因此,为了保证产品整体的显示效果,可将第三显示区A3的面积设计的大于第二显示区A2的面积,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A3的占比最大,此第三显示区A3可理解为显示面板1的主要显示区。具体地,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A2的面积之和可小于第三显示区A3的面积。

其中,由于第三显示区A3为显示面板1的主要显示区,因此,为了保证整个显示面板1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需要保证第三显示区A3显示良好,为此,通常在第三像素电路16中设置有足够多的元件以更好地驱动第三发光元件15发光,保证显示效果,例如:此第三像素电路16可为7T1C像素电路,即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器。

而为了使得第二显示区A2在有限的面积内,能够同时排布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设计的较小,具体地,将第一像素电路12的面积和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设计为小于第三像素电路16的面积,如图2所示。

举例而言,为了使得第一像素电路12的面积和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设计为小于第三像素电路16的面积;可减小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中各元件的数量,比如:本公开的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可为2T1C结构,即包括2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器;但不限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也可为7T1C像素电路,但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中各元件的面积小于第三像素电路16中相对应的元件,例如: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中晶体管的面积可小于第三像素电路16中晶体管的面积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也为7T1C像素电路,以能够更好地调节第一发光元件10和第二发光元件11的发光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各显示区的显示均衡,提高产品质量。

其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7T1C像素电路可知,该7T1C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第二复位晶体管T7以及存储电容C1。该像素电路可以与栅极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复位信号端RST1和RST2,发光控制信号端EM,电源端VDD,初始电源端Vinit1和Vinit2,以及发光元件连接,该发光元件还可以与电源端VSS连接。该像素电路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连接的各信号端提供的信号,驱动所连接的发光元件发光。

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晶体管。本公开实施例以晶体管均采用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本公开对该实现方式的描述和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能够容易想到将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结构中至少部分晶体管采用N型晶体管,即采用N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合的实现方式,因此,这些实现方式也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的。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12的面积与第三像素电路16的面积之比可为0.4至0.6,比如:0.4、0.5、0.6等等;且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与第三像素电路16的面积之比可为0.4至0.6,比如:0.4、0.5、0.6等等。

其中,第一像素电路12的面积可与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相等,换言之,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3可采用相同的结构,以降低设计难度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电路12的面积、第二像素电路13的面积可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1的面积,但不限于此,也可如图2所示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1的面积;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中,在第二显示区A2环绕第一显示区A1设置时,如图5所示,第二显示区A2可包括第一环形区A21和第二环形区A22,此第一环形区A21可环绕第一显示区A1,第二环形区A22可位于第一环形区A21远离第一显示区A1的位置并环绕第一显示区A1;其中,第一环形区A21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第二环形区A22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3;即:用于与第一显示区A1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0连接的各第一像素电路12可位于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环形区A21;用于与各第二发光元件11连接的各第二像素电路13可位于远离第一显示区A1的第二环形区A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各第一像素电路12设置在位于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环形区A21内,可减小导电线14的走线长度,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方便走线设计。

可选地,如图5所示,位于第一环形区A21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可沿第一显示区A1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在降低导电线14设计难度的同时,还可使得与第一显示区A1内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0连接的导电线14的走线长度相差不大,从而可保证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差异较小,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环形区A21和第二环形区A22均具有第二发光元件11。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可为矩形,具体地,第二显示区A2可包括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侧边显示区,每个侧边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A1的一侧;如图6所示,每个侧边显示区可包括第一分区A23及位于第一分区A23远离第一显示区A1一侧的第二分区A24、第三分区A25及第四分区A26,第二分区A24、第三分区A25及第四分区A26在第一分区A23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第二分区A24的面积与第四分区A26的面积相同;其中,第一分区A23和第三分区A25可分别具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像素电路12,第二分区A24和第四分区A26可分别具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像素电路13;这样设计在降低导电线14设计难度及保证各导电线14的走线长度相差不大,从而保证第一显示区A1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各第二像素电路13与第二发光元件11的连接难度,以及保证各第二像素电路13与第二发光元件11之间的连线长度相差不大,从而保证第二显示区A2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各侧边显示区的第一分区A23、第二分区A24、第三分区A25及第四分区A26内均具有第二发光元件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A1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而第二显示区A2的形状可与第一显示区A1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第一显示区A1的形状为矩形时,第二显示区A2的形状可为矩形环等;但不限于此,第二显示区A2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的第一显示区A1、第二显示区A2及第三显示区A3均具有多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举例而言,第一显示区A1、第二显示区A2及第三显示区A3均可包括红色发光元件R、绿色发光元件及蓝色发光元件B,其中,每个显示区内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与蓝色发光元件B的数量相等,绿色发光元件G的数量为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的两倍;换言之,在每个显示区中,像素可由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及两个绿色发光元件G共同组成,其中,红色发光元件R和蓝色发光元件B位于同一列,两个绿色发光元件G位于同一列。

应当理解的是,在每个显示区中,每个像素也可由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及一个绿色发光元件G共同组成;或者,像素中也可包括其他颜色的发光元件,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0的密度、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发光元件11的密度及第三显示区A3内第三发光元件15的密度相同;换言之,第一显示区A1内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A2内的像素密度与第三显示区A3内的像素密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密度指的是每英寸所包括的像素数量相同,以保证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基本相同,从而保证显示效果均一性,提高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显示区A1内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A2内的像素密度与第三显示区A3内的像素密度相同时;第一显示区A1、第二显示区A2、第三显示区A3内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面积及形状均相同;如图7所示,第一显示区A1的红色发光元件R、第二显示区A2的红色发光元件R及第三显示区A3的红色发光元件R的面积及形状相同,第一显示区A1的蓝色发光元件B、第二显示区A2的蓝色发光元件B及第三显示区A3的蓝色发光元件B的面积及形状相同,第一显示区A1的绿色发光元件G、第二显示区A2的绿色发光元件G及第三显示区A3的绿色发光元件G的面积及形状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自第一显示区A1至第三显示区A3的方向上,第二显示区A2划分出至少两个子显示区;其中,自第一显示区A1至第三显示区A3的方向上,各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11的密度依次增大,即:像素密度依次增大;且至少两个子显示区中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11的密度大于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密度,即: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子显示区内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一显示区A1的像素密度;靠近第三显示区A3的子显示区内第二发光元件11的密度小于第三显示区A3的第三发光元件15的密度,即:靠近第三显示区A3的子显示区内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三显示区A3的像素密度。

举例而言,第二显示区A2可包括两个子显示区,分别为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环形区A21和靠近第二显示区A2的第二环形区A22,第一环形区A21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一显示区A1的像素密度并小于第二环形区A22内的像素密度,且第二环形区A22内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三显示区A3内的像素密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显示区A1、第一环形区A21、第二环形区A22及第三显示区A3内的像素密度依次增大时,第一显示区A1、第一环形区A21、第二环形区A22及第三显示区A3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面积依次减小;如图8所示,第一显示区A1的红色发光元件R、第一环形区A21的红色发光元件R、第二环形区A22的红色发光元件R及第三显示区A3的红色发光元件R的面积依次减小,第一显示区A1的蓝色发光元件B、第一环形区A21的蓝色发光元件B、第二环形区A22的蓝色发光元件B及第三显示区A3的蓝色发光元件B的面积依次减小,第一显示区A1的绿色发光元件G、第一环形区A21的绿色发光元件G、第二环形区A22的绿色发光元件G及第三显示区A3的绿色发光元件G的面积依次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显示区A1为整个显示区中像素密度最低的区域,以为屏下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提供更高的光透过率;通过使第三显示区A3为整个显示区中像素密度最大的区域,可提高显示画质;而通过使第二显示区A2内的像素密度自第一显示区A1至第三显示区A3的方向依次增大,在显示画质方面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即:自第一显示区A1至第三显示区A3的方向上显示画质逐渐变得良好,避免不同区域显示画质突变造成显示不良的情况,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背光侧的感光传感器2,此感光传感器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A1内。

举例而言,此感光传感器2可为摄像头,通过将摄像头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背光侧,且对应于第一显示区A1;由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可以保证摄像头良好的拍摄效果。因此,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兼具了良好的显示效果和屏下拍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前述提到的结构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例如盖板、触控功能层、偏光片、外壳、主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善解人意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显示装置类型均可,具体例如电视、手机、电脑、手表、车载设备、医疗设备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