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

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属于城市建筑设施技术领域。其能够设于一道路结构,道路结构具有下水道管结构和井口结构;包括:排水通道结构;排水通道结构位于井口结构与下水道管结构之间,且排水通道结构为斜螺旋海螺壳状;排水通道结构具有与排水进口相连通的排水出口;道路结构的路面内涝水,经过排水出口排至下水道管结构时为顺势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排水。该装置能够通过斜螺旋海螺壳状的排水通道结构,使从井口结构到达下水道管结构的内涝水可以有效传导,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下水道内的排水逆方向倒灌至井口结构的可能性,从而使下水道内的排水内部压强增大,流速更快,有助于更快消减城市内涝的同时,防止进一步加剧城市内涝。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0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烟台智汇港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25561.3

  • 发明设计人 孙洪涛;于瑞风;

    申请日2020-11-06

  • 分类号E03F5/04(20060101);E03F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长江路148号裕源大厦6楼607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6: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筑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愈发增多,尤其是夏季汛期,城市内涝频发,对当地建筑及人身财产安全均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因此,加强灾害预警、提升现有建筑设施抗风险能力等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网存在着建设滞后、管道老化、排水效率标准低等问题,且下水道的井口与下水道管路之间为竖直向通路。这就导致在发生城市内涝时,下水道排水系统内的水因排水管道承载能力差,在流经下水道井口的位置时很容易沿竖直向通路从井口漫出至路面,加剧城市内涝,增大内涝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与此同时,在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中,因使用年久安装的井盖被内涝冲走事件发生频次增大,严重危害马路行人的生命安全。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下排水管网排水效率标准低,在内涝水流经下水道井口的位置时很容易沿竖直向通路从井口漫出至路面,加剧城市内涝;以及在城市内涝中,下水道井口到达下水道管路的竖直向通路在井盖冲走时难以单独起到防护作用,进而导致存在防护性较低、功能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其能够设于一个道路结构,所述道路结构的对应地下位置设有至少一条下水道管结构;且在所述道路结构开设有若干个均与至少一条所述下水道管结构相连通的井口结构;所述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包括:

若干个排水通道结构;所述排水通道结构设于所述道路结构,且若干个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分别与若干个所述井口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通道结构位于所述井口结构与所述下水道管结构之间,位于所述道路结构的路面内涝水能够自所述井口结构沿着所述排水通道结构流入至所述下水道管结构内;

所述排水通道结构为斜螺旋海螺壳状;斜螺旋海螺壳状所述排水通道结构沿其排水通路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大口端和一个小口端;

所述大口端与所述井口结构相对应形成排水进口,所述小口端形成与所述排水进口相连通的排水出口;所述排水出口相对于所述排水进口具有一个倾斜方向,所述下水道管结构具有一个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经过所述排水出口的排水方向与所述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之间几何向量的夹角为锐角设置;

所述道路结构的路面内涝水,经过所述排水出口排至所述下水道管结构时为顺势所述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排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在所述道路结构对应若干个所述排水通道结构的侧部均开设有容置腔体结构;

所述容置腔体结构与所述井口结构的对应位置接续,所述排水通道结构能够在所述容置腔体结构的位置和对应所述井口结构的位置之间相切换。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容置腔体结构的空间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道路结构在对应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切换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轨;所述定位滑轨延伸设于对应所述井口结构的位置与所述容置腔体结构的位置之间;

且在所述排水通道结构沿其切换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块结构;所述定位滑块结构与所述定位滑轨滑动装配,所述排水通道结构能够在所述定位滑块结构与所述定位滑轨的滑动配合作用下横向位移,使所述排水通道结构的位置能够在所述容置腔体结构与对应所述井口结构之间任意切换。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在背离所述容置腔体结构的一侧端与所述道路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安装结构,通过所述限位安装结构能够将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固定于所述道路结构,使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在对应所述井口结构时保持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限位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结构的第一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道路结构的第二连接块、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销轴体;所述排水通道结构与所述道路结构之间为可分离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在所述排水通道结构对应所述排水出口的位置设有消波结构;所述消波结构能够折减扩散正向排水或倒灌时对排水通道结构产生的冲击振动波能。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消波结构包括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心浮体球、以及包覆设于若干个所述空心浮体球外部的网状套;通过所述空心浮体球在各方向的受力均为径向力的特点,扩散折减振动波能对所述排水通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所述网状套固接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结构的排水出口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所述空心浮体球级配后的空隙率为40%~50%。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任意两个所述空心浮体球之间均相连有软质的连接绳。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该装置能够通过斜螺旋海螺壳状的排水通道结构,使从井口结构到达下水道管结构的内涝水可以有效传导,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下水道内的排水逆方向倒灌至井口结构的可能性,从而使下水道内的排水内部压强增大,流速更快,有助于更快消减城市内涝的同时,防止发生倒灌进一步加剧城市内涝。

2、斜螺旋海螺壳状的排水通道结构还能够在井盖体受到内涝水冲浮力而脱离井口结构时,通过其斜螺旋状的内部通路,有效防止发生行人直接从排水通道结构坠入下水道管结构内,提升了结构的安全防护性。

3、通过定位滑块结构和容置腔体结构相配合,使排水通道结构能够灵活地与井口结构脱离对应切换至容置腔体结构,更方便作业人员进出下水道管结构内进行清洁维护,以此提升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

4、通过消波结构能够有效折减正向排水或倒灌时对排水通道结构产生的冲击振动波作用,能够更好地扩散波能,以此保证排水通道结构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装结构稳定性及其整体结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的俯视结构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的俯视结构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的侧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道路结构1;下水道管结构2;井口结构3、井盖体31;排水通道结构4、排水出口41;消波结构5、空心浮体球51、网状套52、连接绳53;定位滑块结构6;容置腔体结构7、定位滑轨71;限位安装结构8。

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5所示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包括排水通道结构4、消波结构5、定位滑块结构6、容置腔体结构7及限位安装结构8;用以通过海螺壳状的排水通道结构4,使从井口结构3到达下水道管结构2的内涝水可以有效传导,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下水道内的排水逆方向倒灌至井口结构3的可能性,从而使下水道内的排水内部压强增大,流速更快,有助于更快消减城市内涝的同时防止发生倒灌进一步加剧城市内涝;并且,海螺壳状的排水通道结构4还能够在井盖体31受到内涝水冲浮力而脱离井口结构3时,通过其斜螺旋状的内部通路,有效防止发生行人直接从排水通道结构4坠入下水道管结构2内,行人也可以更容易地撑住排水通道结构4,提升了结构的安全防护性;此外,还可通过定位滑块结构6和容置腔体结构7相配合,使排水通道结构4能够灵活地与井口结构3脱离对应,更方便作业人员进出下水道管结构2内进行清洁维护,以此提升结构的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如图1至4所示,所述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能够设于一个道路结构1,所述道路结构1的对应地下位置设有至少一条下水道管结构2;且在所述道路结构1开设有若干个均与所述下水道管结构2相连通的井口结构3,若干个所述井口结构3均可拆装式盖合有井盖体31,用以保证既定的排水功能。

请参考图3、图4,在所述道路结构1设有若干个分别一一对应所述井口结构3的若干个排水通道结构4,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位于所述井口结构3与所述下水道管结构2之间,用以使位于道路结构1上方的内涝水能够自井口结构3沿着排水通道结构4流入至下水道管结构2内。

具体地,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为斜螺旋海螺壳状;斜螺旋海螺壳状的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沿其排水通路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大口端和一个小口端;其中,所述大口端与所述井口结构3相对应形成排水进口,所述小口端形成与所述排水进口相连通的排水出口41。所述排水出口41相对于所述排水进口具有一个倾斜方向,所述下水道管结构2具有一个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a,经过所述排水出口41的排水方向与所述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a之间几何向量的夹角为锐角,用以使道路结构1的内涝水排至下水道管结构2时为顺势排水,更有助于提升排水效率;并且使下水道管结构2的原有排水难以灌入排水出口41,在减少了对排水通道结构4的排水效率造成影响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倒灌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下水道管结构2内的水内部压强增大,水流速更快。

更为具体的是,请继续参考图3、图4,在所述道路结构1对应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的侧部均开设有一个容置腔体结构7,所述容置腔体结构7的空间形状可选择但不限于长方体、正方体;所述道路结构1在对应所述容置腔体结构7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定位滑轨71;在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滑块结构6;所述定位滑块结构6与所述定位滑轨71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滑块结构6能够与所述定位滑轨71相滑动配合,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能够在所述定位滑块结构6与所述定位滑轨71的滑动配合作用下横向位移,使得排水通道结构4的位置能够在容置腔体结构7与对应井口结构3之间任意切换,用以实现在作业人员需要对下水道管结构2内进行检修养护时,可以将排水通道结构4暂时滑动至容置腔体结构7内,而且在修护完毕后,可将排水通道结构4重新滑回至与井口结构3相对应的位置,以此防止发生行人直接从排水通道结构4坠入下水道管结构2内,保证结构的防护性。

优选地,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在背离所述容置腔体结构7的一侧端与所述道路结构1之间设有一个限位安装结构8,用以通过限位安装结构8将排水通道结构4固定于道路结构1,使排水通道结构4在对应井口结构3时保持稳定。具体的是,所述限位安装结构8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的第一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道路结构1的第二连接块、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销轴体,以此有效实现排水通道结构4与道路结构1之间的固接作用,并能够根据作业需求方便地将二者分离,提升了功能实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对应所述排水出口41的位置还设有消波结构5,用以通过消波结构5有效折减正向排水或倒灌时对结构整体产生的冲击振动波作用,能够更好地扩散波能,以此保证排水通道结构4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装稳定性及其结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请参考图5,所述消波结构5包括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心浮体球51以及包覆设于若干个所述空心浮体球外部的网状套52;其中,所述网状套52固接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结构4的排水出口41位置;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所述空心浮体球51级配后的空隙率保持在40%~50%,且任意两个所述空心浮体球51之间还均相连设有软质的连接绳53;以利用空心浮体球受力为径向力的特点,有效扩散折减振动波对结构整体的影响,保证长时间的功能稳定性。

该实施例中的海螺壳式下水道排水通道结构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下水道管结构2内,将下水道管结构2顶壁的道路结构1开挖形成一个位于井口结构3侧部的容置腔体结构7。

使容置腔体结构7与井口结构3连通下水道管结构2的竖向通路相接续,并使容置腔体结构7顶面距离道路结构1路面之间的高度不小于40公分。

S2:在容置腔体结构7的侧壁预设多条供排水通道结构4滑动的定位滑轨71,并将预制的排水通道结构4通过定位滑块结构6滑动装配于定位滑轨71。

具体地,使斜螺旋状排水通道结构4的大口端对应井口结构3,并使大口端的外沿均位于井口结构3外沿的外围;使斜螺旋状排水通道结构4小口端的朝向与下水道管结构2内的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a之间向量夹角形成锐角。

S3:在城市道路结构1产生内涝时,排水通道结构4滑动至与井口结构3相对应位置,并通过限位安装结构8将排水通道结构4的位置固定;内涝水自井口结构3经斜螺旋状的排水通道结构4传导到达下水道管结构2。

在经过排水通道结构4的小口端时,内涝水通过消波结构5扩散内涝水波能减振后,进一步顺势下水道管路排水方向a排入下水道管结构2内。

S4:在对下水道管结构2和/或排水通道结构4进行检修维护时,解除限位安装结构8对排水通道结构4的固定作用,并将排水通道结构4滑动至容置腔体结构7内,暴露井口结构3与下水道管结构2之间的竖向通路,即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