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该多肽命名为TAT‑MC4R1,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本发明提供的多肽TAT‑MC4R1来源于MC4R1受体羧基末端氨基酸序列,TAT‑MC4R1能够在激动剂作用于MC4R1受体时,和MC4R1受体羧基末端序列竞争性的被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磷酸化,TAT‑MC4R1磷酸化后能够与β‑arrestin 2相结合,替代MC4R1受体和β‑arrestin 2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肥胖及其诱发的糖尿病等并发症产生抗性。本发明的多肽TAT‑MC4R1在减肥和预防糖尿病等肥胖并发症过程中具有应用潜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95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医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32986.X

  • 发明设计人 王中山;张梦;

    申请日2020-10-21

  • 分类号C07K19/00(20060101);C12N15/62(20060101);A61K38/17(20060101);A61K47/64(20170101);A61P3/04(20060101);A61P3/10(20060101);A61P9/12(20060101);A61P9/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敏

  • 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20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6: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肥胖导致的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体重,并基于此发现了多种减肥治疗方案,然而,这些药物或者缺乏靶标专一性,或者能够影响靶蛋白下游的多种信号通路,产生多种副作用,而不能长期使用。所以,安全高效的减肥方法是目前急需的。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市场上大约30%的药物的作用靶标,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靶向。一般当GPCR和配体结合后,会通过与GTP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互作,传导信号,调控基因转录,其后涉及GRKs(GPCR kinases)磷酸化和β-arrestin蛋白质结合,结合β-arrestin后将抑制G蛋白和GPCR的相互作用。

研究证实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receptor,MC4R)是参与体重调控的重要GPCR,进食后会诱发黑皮质素肽、α和β-促黑激素的释放,进而激活MC4R表达的神经元,从而减少进食。啮齿类动物中靶向敲除MC4R基因会导致体重增加。一些肥胖的孩童和成年人中则检测出MC4R基因突变,突变体导致Gα

通过研究发现某些MC4R突变体与肥胖密切相关,因为这些突变体会导致MC4R功能丧失,和MC4R基因敲除有类似的功效。当然,也发现某些功能获得的MC4R突变体与低BMI和降低患肥胖、二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疾病几率等密切相关。

β-arrestin 2的结合能够将MC4R从G蛋白上释放,进而促使MC4R脱敏、内吞。而选择性干扰β-arrestin 2和MC4R的相互作用,阻止β-arrestin 2到MC4R的聚集,可能阻止MC4R脱敏和内吞,消除影响。因此,研究和开发阻断β-arrestin 2和MC4R相互作用的干扰多肽,将具有很好的减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能够进入细胞内靶向结合β-arrestin 2,从而阻断β-arrestin 2和MC4R的相互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名称为TAT-MC4R1,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其中,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由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1中第1-11位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穿透细胞膜作用的区域,该区域可以被具有相同作用的其他序列替换;序列1中第12-39位氨基酸残基构成能够取代MC4R1受体和β-arrestin 2蛋白质结合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分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分子,为SEQ ID NO:2所示的DNA分子。

其中,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长度为120bp,其编码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含有所述多肽的编码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菌。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多肽和/或所述核酸分子在制备减肥和预防肥胖并发症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肥胖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减肥和预防肥胖并发症作用的产品,其活性成分为所述的多肽和/或所述的核酸分子。

所述产品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等。

本发明提供的多肽TAT-MC4R1来源于获得功能MC4R1受体突变体的羧基末端,所述多肽TAT-MC4R1能够在黑皮质素作用于MC4R1受体时,和MC4R1受体羧基末端竞争性的被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所磷酸化,所述多肽TAT-MC4R1磷酸化后能够与β-arrestin 2相结合,取代MC4R1受体和β-arrestin 2之间的相互作用。本发明的多肽TAT-MC4R1在肥胖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保健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MC4R1肽段序列和β-arrestin 2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2为TAT-MC4R1肽段对小鼠进食量的影响。

图3为TAT-MC4R1肽段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实施例中的定量实验,如无特殊说明均设置三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HEK293细胞来源于ATC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昆明种实验小鼠,体重20-25g,均为健康雄性小鼠,来源于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实施例1多肽TAT-MC4R1的获得

(1)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

将MC4R1多肽片段和pBIND的重组子(上游引物5'CTCAGTCTAGACGGAGTCAAGAACTGAGGAAAACCTTCAAAGAGATCGTCTGTT 3'(SEQ ID NO.3)和下游引物5'CATCGGGTACCATATCTGCTAGACAAGTCACAAAGGCCTCCCAGGGGATAGCAACAGACGATCTCTTTGAAGG 3'(SEQ ID NO.4)),与β-arrestin 2和pACT的重组子(上游引物5'CTCAGTCTAGAATGGGAGAAAAACCCGGGAC 3'(SEQ IDNO.5)和下游引物5'CATCGGGTACCCTAGCAAAACTGGTCATCACAGTCA 3'(SEQ ID NO.6))和报告基因载体pG5luc,共转染HEK293细胞,加入1μM NDP-αMSH处理细胞,继续培养48h之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eyotime RG009)使用GloMax-Multi detection system(Promega)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

由图1结果可知,MC4R1多肽片段能够与β-arrestin 2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激动剂的存在。

(2)具有穿膜活性的TAT-MC4R1多肽获得

通过PCR获得MC4R1受体羧基末端多肽序列,其上游引物:CCATCTCGAGATGTACGGTCGTAAAAAACGTCGTCAGCGTCGTCGTCGGAGTCAAGAACTGAGGAAAACCTTCAAAGAGATCGTCTGTT(SEQ IDNO.7),下游引物:5'CGTCGGATCCATATCTGCTAGACAAGTCACAAAGGCCTCCCAGGGGATAGCAACAGACGATCTCTTTGAAGG 3'(SEQ ID NO.8),在上游引物内插入TAT编码序列,在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XhoI和BamHI酶切位点,通过酶切连接法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Waldo-TAT-MC4R1,转化BL21(DE3)获得重组子。

接种重组子菌株于500ml 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转种50ml培养物至1L LB培养基中,37℃培养至OD

将细胞悬浮于100ml裂解缓冲液中(20mM Tris-HCl,pH 7.5;300mM NaCl和5%甘油),加入50μg/ml溶菌酶,200U DnaseI和1片蛋白酶抑制剂(cocktail),1200bar高压破碎细胞,10,000rpm,4℃离心30min去除细胞碎片;将上清与已经平衡的Ni-NTA柱子结合(平衡缓冲液:20mM Tris-HCl,pH 7.5;300mM NaCl和5%甘油),让含有目的蛋白质的样品自然通过柱子;冲洗缓冲液(20mM Tris-HCL,pH 7.5,300mM NaCl,5%甘油和30mM咪唑)洗100ml,再用洗脱缓冲液(20mM Tris-HCL,pH7.5,300mM NaCl,5%甘油和300mM咪唑)洗脱,收集蛋白质样品,通过AKTA pure M系统分子筛柱子(缓冲液:20mM Tris-HCL,pH7.5,300mM NaCl,5%甘油)进行纯化,此步骤能够获得较高纯度的TAT-MC4R1多肽和GFP融合的产物。

为了进一步获得TAT-MC4R1多肽,收集的蛋白质样品加入200μl浓度为3mg/ml的TEV(烟草花叶病毒)蛋白酶,4℃酶切过夜。样品重新通过Ni柱,将没有酶切完全的含有GFP的蛋白质和酶切后的GFP去掉。最终收集的TAT-MC4R1多肽样品,通过截留分子量1,000的浓缩管,浓缩至5mg/ml左右。SDS-PAGE检测样品的纯度>95%,可以用于功能研究。纯化的多肽TAT-MC4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实施例2多肽TAT-MC4R1的应用研究

小鼠每天腹腔注射10mg/kg的TAT-MC4R1多肽,对照组给与等量对照多肽,连续给药15天,检测小鼠进食情况和小鼠体重变化。

由图2、图3可知,TAT-MC4R1能够明显减少小鼠进食量,促使小鼠体重降低。且给予多肽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健康未发现明显异常。

序列表

<110> 徐州医科大学

<120> 一种具有抑制肥胖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160> 8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3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Tyr Gly Arg Lys Lys Arg Arg Gln Arg Arg Arg Arg Ser Gln Glu Leu

1 5 10 15

Arg Lys Thr Phe Lys Glu Ile Val Cys Cys Tyr Pro Leu Gly Gly Leu

20 25 30

Cys Asp Leu Ser Ser Arg Tyr

35

<210> 2

<211> 1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tacggtcgta aaaaacgtcg tcagcgtcgt cgtcggagtc aagaactgag gaaaaccttc 60

aaagagatcg tctgttgcta tcccctggga ggcctttgtg acttgtctag cagatattaa 120

<210> 3

<211> 5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ctcagtctag acggagtcaa gaactgagga aaaccttcaa agagatcgtc tgtt 54

<210> 4

<211> 7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4

catcgggtac catatctgct agacaagtca caaaggcctc ccaggggata gcaacagacg 60

atctctttga agg 73

<210> 5

<211> 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ctcagtctag aatgggagaa aaacccggga c 31

<210> 6

<211> 3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6

catcgggtac cctagcaaaa ctggtcatca cagtca 36

<210> 7

<211> 8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7

ccatctcgag atgtacggtc gtaaaaaacg tcgtcagcgt cgtcgtcgga gtcaagaact 60

gaggaaaacc ttcaaagaga tcgtctgtt 89

<210> 8

<211> 7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8

cgtcggatcc atatctgcta gacaagtcac aaaggcctcc caggggatag caacagacga 60

tctctttgaa gg 7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