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TC17钛合金模锻件的制造方法

TC17钛合金模锻件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TC17钛合金模锻件的制造方法,属于合金锻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TC17钛合金锻件制造方法包括:(1)将锻件在温度Tβ+A加热;(2)将步骤(1)加热后的锻件在两个阶段进行锻造变形,第一阶段在Tβ+B温度下压制变形,第二阶段在Tβ+C温度下压制成变形,锻件在第二阶段的变形量控制在锻造变形总量的10~30%内;其中,所述Tβ为锻件的相变温度;所述A为20~50℃;所述B为0~50℃;所述C为‑150~0℃。本发明采用普通锻造成形方式,获得的锻件显微组织满足标准要求,工艺稳定性好,可以有效的解决TC17钛合金锻件质量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模具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C17钛合金模锻件的制造方法,属于合金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TC17(Ti-5Al-4Mo-4Cr-2Sn-2Zr)合金是一种高强、深淬透性的可锻富β相(α+β)钛合金,在中温下,它的强度超过Ti-6Al-4V和Ti-6242钛合金,并有较高的蠕变抗力,主要用作气体涡轮发动机的零件,如风扇盘和压气机盘件。由于钛合金的比强度高,流动性差,锻造温度范围窄,故其锻造工艺比铝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困难得多。

TC17钛合金模锻成型时要求进行β锻造一火成型,而且在模锻变形过程中要控制好变形温度,从而得到理想的网篮组织。TC17钛合金制造方法主要有等温锻β锻成形方法,但该方法下模具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而采用常规普通锻造成型方式下,获得的TC17钛合金锻件网篮组织形态不够理想,进而影响到其力学性能,最终影响零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TC17钛合金锻件制造方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TC17钛合金锻件制造方法包括:

(1)将锻件在温度T

(2)将步骤(1)加热后的锻件在两个阶段进行锻造变形,第一阶段在T

其中,所述T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锻造变形前对锻造的模具工装预热,所述预热的温度400℃以下。

T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350~40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的压制变形后,空冷降温至锻件的表面温度720~780℃,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压制变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的压制变形方法包括:按照6~3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按照3~1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阶段的压制变形后进行风冷。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锻造变形总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数值模拟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锻造数值模拟软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阶段的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5~2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阶段的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0~10mm。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普通锻造成形方式,获得的锻件显微组织满足标准要求,工艺稳定性好,可以有效的解决TC17钛合金锻件质量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2.本发明方法相比等温锻成形方法,模具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TC17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毛坯图;

图2模锻变形量模拟图;

图3实施例1的的TC17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

图4对比例1的TC17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TC17钛合金锻件制造方法包括:

(1)将锻件在温度T

(2)将步骤(1)加热后的锻件在两个阶段进行锻造变形,第一阶段在T

其中,所述T

T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锻造变形前对锻造的模具工装预热,所述预热的温度400℃以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350~400℃。

第二阶段锻件的T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的压制变形后,降温至锻件的表面温度720~780℃,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压制变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的压制变形方法包括:按照6~3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按照3~1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阶段的压制变形后进行风冷。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锻造变形总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数值模拟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锻造数值模拟软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阶段的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5~2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阶段的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0~1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步:依据不同锻件结构,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根据TC17钛合金对β锻造成形总变形量需求,确定锻件毛坯图尺寸、模锻成形前荒坯形状尺寸。

第二步: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根据锻件成形变形应变场演变过程,按照两相区变形量是总变形量的10~30%要求,确定单相区变形与两相区变形分解点,即锻件β锻成形第一阶段单相区变形停锻位置。

第三步:利用压机进行β锻成型压制时,根据锻件温度场演变数值模拟结果,在锻造温度满足材料变形要求的情况下,设定两个阶段合适的压制曲线。

第四步:根据设定的压制曲线,在模锻压机上完成第一阶段单相区压制,压制结束后停锻,抬起压机,利用顶出器顶出锻件,对锻件进行降温。

第五步:锻件表面温度降温过程中,利用红外线测温枪监控锻件表面温度,待表面温度降至720℃~780℃时,按照设定的压制曲线开始第二阶段压制,直至锻件成型。

第一阶段的压制为β锻,第二阶段的压制为α+β两相区锻。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将如图1TC17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毛坯图所示的TC17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进行如图2所示的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识别出锻件模锻成形过程中单相区与两相区变形量分配界面位置,用于指导实际模锻生产时第一阶段单相区压制停锻位置,以便此时抬起模具,促使锻坯散热均温,温度降至两相区,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双相区压制成形。

所用TC17锻件的相变点为900℃,将模具预热温度400℃,TC17锻件加热到925℃开始进行第一阶段压制。

第一段压制曲线:按照6~3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15mm(模具闭合高度15mm)。压制结束后,抬起模具,促使锻件降温,待锻件表面温度降温至720~780℃范围内时(锻件表面不同位置,所测的温度不一,所以检测到的表面温度是个范围),开始压制第二段压制曲线。

第二段压制曲线:按照3~1mm/s匀减速研制曲线,对锻件进行压制,压制停锻位置为锻件欠压5mm(模具闭合高度5mm)。第二阶段压制的变形量为总变形量的30~40%。

锻造结束后,锻件进行风冷。生产出的TC17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典型高倍组织如图3所示,符合锻件标准对高倍组织的要求。该组织状态下,获得的力学性能水平优良。

从图3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TC17钛合金锻造控制方法制成的TC17钛合金锻件的显微组织形态为网篮组织,晶界α相变形或断裂不连续,针状α相的长宽比和编织形态都较为理想,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对比例1

不采用两段式压制成型,将模具预热温度400℃,锻件加热到925℃,压制曲线:按照6~1mm/s匀减速压制曲线,中间不停顿,直接一次下压成型,获得的高倍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晶界α相平直,不满足锻件标准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