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

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所述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包括:主板、电源模块、散热块、液晶显示屏和灯板,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机箱底板上,机箱底板上设置有主板,通过电源模块向主板供电,所述散热块与主板相贴合,通过散热块、导热管与上盖连接,上盖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液晶显示屏和灯板均通过独立支架安装固定在机箱底板上,采用杜邦插座与主板连接,所述诊断主机具备嵌入式智能计算功能及数据采集功能,进行故障诊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无绝缘轨道诊断设备适应能力差、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140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47493.0

  • 发明设计人 陈耀武;王静;

    申请日2020-11-10

  • 分类号G06F1/18(20060101);G06F1/16(20060101);G06F1/20(20060101);G06F1/2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77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康震

  •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京国际信息产业基地发展路1号及发展路1号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3:5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诊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控机已大范围的应用在电力、医疗、铁路、车载、监控等领域,作为诊断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收集、判断及处理。工控机具有高集成度、可靠性实际架构、工作温度范围大、可适应各种恶劣工作环境,长时间持续工作稳定工作的优点。

无绝缘轨道电路是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设备,利用钢轨作为导体构成电路系统,列车车轮对钢轨接触形成电气短路,通过接受端电气状态变化实现轨道区段占用空闲检查,通过钢轨向列车车载设备传递控制信息,并实时实现对钢轨完整性检查。

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具备轨道电路劣化预警、报警能力、并实时诊断锁定修复点。轨道电路系统的出现,为每个车站设置了一名轨道电路专家,率先开启了铁路迈向智能化发展之门,为我国安全、高速、高效条件下的铁路运营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以解决现有无绝缘轨道诊断设备适应能力差、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所述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包括:主板、电源模块、散热块、液晶显示屏和灯板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机箱底板上,机箱底板上设置有主板,通过电源模块向主板供电,所述散热块与主板相贴合,通过散热块、导热管与上盖连接,上盖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液晶显示屏和灯板均通过独立支架安装固定在机箱底板上,采用杜邦插座与主板连接,所述诊断主机具备嵌入式智能计算功能及数据采集功能,进行故障诊断。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通过线缆连接带主板位号CON9为主板供电,主板通过电源芯片将12V直流电转换为5V和3.3V直流电向主板上的多个功能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块安装在主板上,散热块上连接有多根导热管,通过导热管向外扩散热量,导热管与上盖连接,所述上盖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在上盖上均匀分布,通过散热鳍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进行快速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通过独立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底板上,使用杜邦插座与主板连接,便于扩展安装,通过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具体的诊断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灯板通过灯板固定柱安装在机箱底板上,使用杜邦插座与主板连接,通过灯板的不同显示状态,展示主机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中间还设置有硬盘支架,通过硬盘支架安装硬盘,主板的侧边设置有CAN口、网口、PS/2接口和VGA接口,通过不同类型的接口分别连接对应的功能线。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诊断主机使用独立的工业设计宽压电源模块供电,采用“COMe模块+载板”、丰富的通信接口、独立液晶显示屏以及独立灯板设计,高度集成化的设计简化了线缆连接,无风扇散热设计减少了体积也增强了散热、防尘等优化设计。该诊断主机的研发减少了故障点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同时也增强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极大的弥补了轨道电路诊断系统的不足,适应能力极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散热鳍片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散热块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灯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液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液晶显示屏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主板部分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的灯板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供电原理图;

图中:1-主板、2-电源模块、3-散热块、4-液晶显示屏、5-灯板、6-散热鳍片、7-导热管、8-支架、9-灯板固定柱、10-硬盘支架、11-CAN口、12-网口、13-PS/2接口、14-VGA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图1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所述无绝缘轨道电路诊断主机包括:主板1、电源模块2、散热块3、液晶显示屏4和灯板5,所述电源模块2安装在机箱底板上,机箱底板上设置有主板1,通过电源模块2向主板1供电,所述散热块3与主板1相贴合,通过散热块3、导热管7与上盖连接,上盖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6,所述液晶显示屏4和灯板5均通过独立支架8安装固定在机箱底板上,采用杜邦插座与主板1连接,所述诊断主机具备嵌入式智能计算功能及数据采集功能,进行故障诊断。

诊断主机通过AC/DC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使用线缆连接到主板1位号CON9为主板1供电,主板1通过电源芯片将12V直流电转换成5V与3.3V主流电,为主板1各功能单元供电。选用“COMe模块+载板”的方案,负责分析处理数据,集成2路千兆网络与8路CAN口11对外进行数据处理、交换与通信。液晶显示屏4通过RS232电路采用8Pin插座使用扁平线与主板1连接,灯板5采用20Pin插座使用扁平线与主板1连接,直观反馈数据通信状态。同时采用无风扇被动散热,满足诊断主机的高低温要求及复杂电磁工作环境。

散热块3安装在主板1上,散热块3上连接有多根导热管7,通过导热管7向外扩散热量,导热管7与上盖连接,所述上盖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6;散热鳍片6在上盖上均匀分布,通过散热鳍片6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进行快速散热。通过上盖鳍片设计搭配导热管7配合散热块3连接散热方式,将CPU、电感等发热元器件的热量传导至机箱上盖的鳍片铝型材上。铝质材料具有优秀的散热能力,诊断主机使用的机箱上盖覆盖铝型材散热鳍片6,表面做阳极绝缘处理,具有牢固、紧凑、美观、专业的优点。

液晶显示屏4通过独立支架8固定安装在机箱底板上,使用杜邦插座与主板1连接,便于扩展安装,通过液晶显示屏4能够显示具体的诊断结果;方便安装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不同场景使用及客户的需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灯板5通过灯板固定柱9安装在机箱底板上,使用杜邦插座与主板1连接,减小了主板1的体积,节省了大量的空间,方便安装也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及客户的需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通过灯板5的不同显示状态,展示主机的工作状态。

主板1中间还设置有硬盘支架108,通过硬盘支架108安装硬盘,主板1的侧边设置有CAN口11、网口12、PS/2接口13和VGA接口14,通过不同类型的接口分别连接对应的功能线。丰富的通信接口、独立液晶显示屏4以及独立灯板5设计,高度集成化的设计简化了线缆连接。无风扇散热设计减少了体积也增强了散热、防尘等优化设计。该诊断主机的研发减少了故障点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同时也增强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极大的弥补了轨道电路诊断系统的不足,针对性极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