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应用于区块链系统中,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受托节点、托管节点以及多个投管节点,通过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投监数据、估值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定向发送,实现公开、透明的年金处理流程,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年金管理投资监督运作通常基于信托型管理模式,这涉及到托管机构,投管机构,受托机构,代理机构,人社部等多方管理机构,年金数据需要在不同的机构之间通过接口、深证通或者线下等方式两两交互。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不同机构之间数据传输的示意图。这种两两交互、两两传话的特点使得数据在机构之间传输周期被拉长,导致对整个年金数据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获取监管数据不及时,降低监督管理的效率。而且,同一份数据通过不同方式多次交互,且各家机构之间交互方式不一致,更容易出现错误,且出现问题后不好追溯,十分不利于对年金投资监督的全流程监督;深证通尤其是线下方式在出现问题后每次都需要人为维护,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以实现对年金数据的高效、便捷地监管,提升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年金数据的高效、便捷地监管,提升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中,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受托节点、托管节点以及多个投管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受托节点生成针对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为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中的部分投管节点;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所述托管节点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所述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所述指定节点将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目标投管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生成针对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包括:所述受托节点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表,提取所述投监表中的条目以及监控方式;将所述条目以及监控方式划分到预设的参数类目中,以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所述托管节点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包括:所述托管节点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表,按照预设的数据类别提取所述估值表中的交易明细数据,以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包括:所述指定节点调用智能合约,基于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对所述估值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投资监督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智能合约中的规则合约对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针对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的权限进行校验;所述受托节点在校验通过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受托节点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区块链系统中还包括代理节点;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受托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指定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所述受托节点、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系统,其中,所述区块链系统用于对年金数据处理,所述区块链系统中包括受托节点、托管节点以及多个投管节点,其中,所述受托节点配置为生成针对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为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中的部分投管节点;所述受托节点配置为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所述托管节点配置为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所述托管节点配置为将所述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配置为基于所述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所述指定节点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目标投管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受托节点配置为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表,提取所述投监表中的条目以及监控方式;所述托管节点配置为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表,按照预设的数据类别提取所述估值表中的交易明细数据,以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配置为调用智能合约,基于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对所述估值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投资监督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配置为基于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配置为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智能合约中的规则合约对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针对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的权限进行校验;以及在校验通过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受托节点还配置为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基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以及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区块链系统中还包括代理节点;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受托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指定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所述受托节点、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投监数据、估值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定向发送,实现公开、透明的年金处理流程,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不同机构之间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年金数据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块链系统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结构一个可选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合约的执行过程的架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输合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传输合约进行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规则合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规则合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校验合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校验合约进行校验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部署合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部署合约进行智能合约更新的流程图;

图1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在年金托管和投资管理模式中,主要有四类角色:代理机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和投管机构。其中,代理机构可以是职业年金计划的发起者,负责监管职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和流程。受托机构是指接受代理机构的委托负责管理职业年金的机构。托管机构是指接受受托机构的委托保管职业年金的银行或专业机构。投管机构是指接受受托机构委托投资管理职业年金的专业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代理机构针对一个职业年金计划通常委托多个受托机构,每一受托机构通常委托多个投管机构管理其分配到的职业年金数值进行投资运作。

例如,代理机构可以是社保部,受托机构可以是泰康养老集团,托管机构可以是银行,投管机构可以是基金管理机构、证券公司。

目前,在年金处理的业务场景中,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都会各自独立开发相应的系统功能,根据投资监督事项表(下文简称投监表)的要求,在系统中对各计划/组合设置具体的监控指标及阈值,进行系统化、规则化监督,每日检查计划、组合、大类资产和品种配置比例和配置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当出现违规预警时,受托机构有责任要求投管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将资产配置调整至合规状态。托管机构也有责任将监控到的投管机构违规行为报送给受托机构。

受托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及时将投资监督结果报送给代理机构,以体现受托机构的履职能力。鉴于监管的需要,人社部也会对职业年金投监合规性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管控,所以,通常,部分具备相应条件的代理机构也会在系统中开发相应的投监功能模块,以应对人社部监管的需求,或者依据受托机构报送给代理机构的投资监督结果,线下进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托管机构与投管机构向受托机构传输大多通过深证通方式,受托机构向代理机构传输数据大多通过套接字(socket/socket+sftp,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其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进行,而受托机构与代理机构向人社部传输数据又多以线下邮件的方式为主。深证通作为第三方机构提供了一种专线联通方式,套接字也需要各机构之间两两搭建专线网络,再通过消息或者消息+文件进行数据的传输。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年金数据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以托管机构向受托机构传输估值表为例,具体数据传输流程如下(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201中,受托机构向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发送其设置的投监表。

在S202中,托管机构通过资证通邮件向受托机构发送估值表。

在S203中,受托机构接收该估值表并解压。

在S204中,受托机构基于预设的投监表以及该估值表,生成报告。

在S205中,受托机构通过邮件方式向投管机构发送该报告。

在S206中,受托机构对估值表加密后通过套接字方式发送至代理机构。

以上年金数据处理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效率低,时效差。

受托机构需要将制定的投监表分别报送给多方,当投监表有更新时,需重新报送,各方收到投监表后,需要及时维护更新系统的监控设置;此外,受托机构和托管机构对投资监督结果进行负责,要相互监督双方是否履行了对投管机构投资行为的监督职责。通常每家受托机构针对职业年金投监业务,要接收10多家托管机构报送的投资监督结果,并结合自身的投资监督结果,将结果整理后发送给几十家投管机构,同时报送给报代理机构。机构业务两两交互频繁,效率低,时效差。

2)系统/功能重复建设及运营成本高。

交互机构较多,机构间已成为了网状交互,以各自为中心,每家参与机构几乎都要进行该业务相关的处理系统或相关功能的建设。

3)监督执行过程及输出结果误差。

受托机构发出的投监表大多为非完全统一格式的PDF文件,受托机构和托管机构都需要对投监表进行人工处理,将投监表以参数形式维护至自家的系统,再通过系统来实现对投监事项的监控,投资监督结果输出的标准也不统一。托管行通常会将其投资监督结果通过邮件以Word或者PDF文件反馈给受托机构,受托机构后期还需将自家的监控结果与托管行进行比对整理成Word或PDF文件,并将结果邮件通知至投管机构。该业务过程,涉及大量的系统功能建设及非标准化的文件传输。托管行各家系统建设能力和功能开发标准不一,有可能输出的针对投监表事项阈值监控的执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输出的格式也有可能不完全一致,不利于各方机构对投监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解读分析。

以上年金数据处理的方法,各个机构之间需要频繁的进行数据交互,各家机构之间交互方式不一致,更容易出现错误,且出现问题后不好追溯,十分不利于对年金投资监督的全流程监督。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年金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年检数据处理的各个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提升数据交互的安全性,而且,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数据上链,实现对年金数据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区块链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块链系统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区块链系统由至少一个受托节点310、至少一个托管节点320以及多个投管节点330,其中,受托节点310、托管节点320以及投管节点330在图3中均只以一个为例示出。需要指出的是,该区块链系统还可以包括代理节点340以及人社部节点350等多个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接入网络中的投管机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代理机构以及人社中心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其中,代理节点与受托节点、托管节点、人社部节点以及多个投管节点形成联盟链。

如图3所示,所述受托节点310配置为生成针对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为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中的部分投管节点;

所述受托节点配置为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所述托管节点320配置为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所述托管节点320配置为将所述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

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配置为基于所述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

所述指定节点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目标投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投监数据、估值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定向发送,实现公开、透明的年金处理流程,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区块链系统可以执行下面实施例中的年金数据处理方法。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下面的区块链系统中的年金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

如图3示出的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其所涉及的功能包括:

1)路由,节点具有的基本功能,用于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

节点除具有路由功能外,还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2)应用,用于部署在区块链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实现特定业务,记录实现功能相关的数据形成记录数据,在记录数据中携带数字签名以表示任务数据的来源,将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供其他节点在验证记录数据来源以及完整性成功时,将记录数据添加到临时区块中。

例如,应用实现的业务包括:智能合约,计算机化的协议,可以执行某个合约的条款,通过部署在共享账本上的用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而执行的代码实现,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代码用于完成自动化的交易;当然,智能合约不仅限于执行用于交易的合约,还可以执行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合约。

3)区块链,包括一系列按照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相互接续的区块(Block),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除,区块中记录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提交的记录数据。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结构(Block Structure)一个可选的示意图,每个区块中包括本区块存储交易记录的哈希值(本区块的哈希值)、以及前一区块的哈希值,各区块通过哈希值连接形成区块链。另外,区块中还可以包括有区块生成时的时间戳等信息。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相关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区块链系统。

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流程:

在步骤S510中,所述受托节点生成针对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为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中的部分投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受托节点以及每个托管节点对应至少一个计划/组合,每个一个计划/组合对应于至少一个投管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区块链系统至少包括对应于一个计划的一个托管节点、一个受托节点、对应于该加护的投管节点以及该计划之外的至少两个投管节点。换言之,本方案的区块链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受托节点、一个托管节点以及多个投管节点。其中,该受托节点以及该托管节点对应于一个计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受托节点需要针对其对应的计划的投管节点制定投监表,该受托节点对应的计划的投管节点为目标投管节点,该区块链系统的多个投管节点中还存在非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管节点,目标投管节点为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中的部分投管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受托人针对其对应的每个计划/组合制定投监表,该投监表为出具的Word/PDF格式的盖章函件,并将投监表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在区块链上,受托节点将该投监表参数化解析。

本发明实施例中,受托节点制定每一计划/组合投监表时,通常一个计划/组合的投监表包含多个监督条目。每个监督条目主要包含监控项目、条目内容、监控计量方式。例如,某个监督条目包括:

监控项目:资产配置比例限制。

条目内容:投资于PPN(PrivatePublication Notes,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非公开发行公司债以及次级债的投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组合资产净值的30%。

监控计量方式:统计投资于PPN、非公开发行公司债以及次级债的投资比例。

受托节点基于每一计划/组合的多个监督条目进行组合,生成每一计划/组合投监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受托节点将投监表参数化解析时,受托节点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表,提取所述投监表中的条目以及监控方式,将所述条目以及监控方式划分到预设的参数类目中,以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

在受托节点设置参数类目,如,任务名称及ID,关联监控的组合对象、设置监控指标及阈值,将提取的条目及监控方式划分到对应的参数类目中。

例如:任务ID:001,关联组合A,执行频次:日频,计算结果超过阈值标准,即提示风险项。监控指标:组合当日持有的PPN净值、当日持有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净值、当日持有的次级债净值、组合当日净值。监控阈值:30%。逻辑表达式:(组合当日持有的PPN净值+当日持有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净值+当日持有的次级债净值)/组合当日净值>30%。

在步骤S520中,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块链系统还可以包括代理节点,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可以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受托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时,可以基于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其中,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可以是投监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设的文档约束信息从受托节点上传的年金数据中提取投监数据所对应的年金数据,并基于所述投监数据、所述年金数据的类型(投监表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受托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可以是仅发送给区块链的所有节点中的某个(些)节点的数据,针对区块链的各个节点而言,其为私有数据,不能共享给所有节点。第一数据所对应的年金数据的类型可以是:估值数据、投监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等,每种数据可以用一种标识表示,例如,投监数据1001,股估值数据1002,投资监督结果1003。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设置有文档约束信息,该文档约束信息中设置有第一数据所对应的年金数据的类型以及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年金数据需要进行的文档规范化的处理。例如,文档约束信息中设置第一数据对应的年金数据的类型为投监数据1001,以及需要从1001提取的哪些字段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该文档约束信息通常设置为对文档进行文档规范化的处理,而不对文件进行规范化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该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即该受托节点,接收节点可以由执行该方法的节点(即发送节点)设置。进而基于该投监数据、该年投监数据的类型(如1001)、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即该方法的执行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由该执行节点设置)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第一数据(包括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以及下面的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中包括标识其为第一数据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其是否为私有数据的标识,例如,若上链的某数据中包括其为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为第一数据,若该某数据中包括其不是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不是第一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节点将每一第一数据上链后,调用智能合约基于其包括的第一数据的标识,确定其是否为第一数据,若为第一数据则将该第一数据在链点对点发送至接收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受托节点而言,其将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上链(该节点所在的联盟链)后,调用智能合约中的传输合约实现将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在链点对点发送至接收节点。而接收节点在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后,可以向发送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合约还可以包括:规则合约。在调用传输合约发送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时,可以调用规则合约对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针对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的权限进行校验,在规则合约校验通过后,调用传输合约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接收节点,若规则合约校验失败,则调用传输合约不向该区块链系统中的接收节点发送该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并反馈该受托节点。

例如,投监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为受托节点A,接收节点为托管节点节点B,投监数据的类型为投监表,若智能合约的规则合约中记录有受托节点A可以向代理托管节点节点B发送投监表的规则,则校验通过,否则校验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受托节点在将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接收节点后,可以接收到接收节点的响应,该响应也是通过区块链响应。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数据基于各节点的以太坊区块链技术通过P2P方式进行传输,使得第一数据的传输更为安全,解决各机构隐私数据暴露的隐患,大大年金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受托节点在将投监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后,可以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投监数据、所述投监数据的类型、所述投监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所述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数据(包括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二数据)是可以共享给区块链中所有节点的数据,针对区块链而言,其为公有数据,可以共享给所有节点。每一第二数据可以是与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的处理过程相对应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生成每一第二数据时,可以获取其对应的每一第一数据的标识,基于所述标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生成与每一第一数据的处理过程相对应的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该标识可以是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的哈希值。每一第二数据中包括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的处理过程数据:年金数据的类型、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哈希值,但是并不包括第一数据的实质数据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第二数据中还可以包括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的发送时间、接收时间等。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数据中包括标识其为第二数据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其是否为私有数据的标识,例如,若上链的某数据中包括其不是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为第二数据,若该某数据中包括其是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不是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二数据均是基于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的处理过程生成的,因此,可以存在不包括第一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标识的第二数据,例如,在获取校验结果后,生成包括所述校验结果的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受托节点而言,在生成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后,调用传输合约将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以使各节点获取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该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后,各节点通过共识机制获取到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受托节点将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后,调用智能合约基于其包括的第二数据的标识,确定其是否为第二数据,若为第二数据则将该第二数据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以使各节点获取到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中包括标识其为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是否为私有数据的标识,例如,若上链的某数据中包括其为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为第一数据,若该某数据中包括其不是私有数据的标识,则该数据为第二数据。无论是第一数据还是第二数据,发送节点均需要调用智能合约中的传输合约进行发送,而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发送方式不同,因此,发送节点需要调用传输合约首先确定上链的数据是第一数据还是第二数据,对于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接收节点,对于第二数据通过http传输至各节点

在步骤S530中,所述托管节点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根据其对应的投管节点的交易明细数据,生成EXCEL或者MDB格式的估值表,估值表中通常包含计划/组合的净值数据、持仓数据、现金流数据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将估值自动化解析时,托管节点上传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表,按照预设的数据类别提取所述估值表中的交易明细数据,以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将估值表文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区块链平台对文件进行指标数据解析,将数据加密存储。如解析存储组合当日持有的PPN净值、当日持有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净值、当日持有的次级债净值、组合当日净值等指标数据。

在步骤S540中,所述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块链系统还可以包括代理节点,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可以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以及所述受托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时,可以基于所述估值数据、所述估值数据的类型、所述估值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其中,所述估值数据的类型可以是估值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时,托管节点可以基于智能合约中的规则合约对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针对所述估值数据的类型的权限进行校验,所述托管节点在校验通过后,将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加密,并将加密后的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托管节点在将估值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后,可以获取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托管节点基于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估值数据、所述估值数据的类型、所述估值数据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与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所述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步骤S550中,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指定节点基于所述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系统中还包括代理节点。所述指定节点包括:所述目标投管节点、所述受托节点、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所述代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定节点调用智能合约,基于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监数据对所述估值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所述估值数据的投资监督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计算时,指定合约可以调用智能合约中的计算合约,确定估值数据是否满足投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合约可以由代理节点建立和维护。智能合约的计算合约中协议约定各受托节点向代理节点在区块链传输投监数据参数的方式,定义投监数据参数:指标名称、指标算法、阈值、监控对象代码(组合/计划代码);约定各受托节点向代理节点在区块链上传输估值数据的方式,定义估值数据的格式(如MDB或Excel)以及频次(如日频或周频)。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节点周期(每日/每周)调用智能合约对受托节点和托管节点传输的数据执行计算,计算流程是通过规则合约设置的,在计算时,调用规则合约中设置的规则进行计算。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合约的执行过程的架构图。如图6所示,计算合约基于投监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得到投资监督结果。

在S560中,所述指定节点将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目标投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节点在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后,将针对每一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每一目标投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节点将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投管节点时,可以基于所述投资监督结果、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类型、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将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投管节点。其中,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类型可以是投资监督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节点将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投管节点时,指定节点可以基于智能合约中的规则合约对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中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针对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类型的权限进行校验,所述指定节点在校验通过后,将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投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节点在将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投管节点后,可以获取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指定节点基于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的标识、所述投资监督结果、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类型、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生成与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二数据,所述指定节点将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投资监督结果的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区块链系统中还可以包括人社部节点,该节点可以是投监数据的接收节点、估值数据的接收节点以及指定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投监数据、估值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定向发送,实现公开、透明的年金处理流程,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如图3所示的区块链系统,作为区块链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可以接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第一数据,每一节点在接收第一数据后,对该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解析后的第一数据,基于智能合约中的校验合约对所述解析后的第一数据进行数据校验,获取校验结果,生成包括所述校验结果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任意一个节点(假设为节点A)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节点(假设为节点B)的第一数据,对该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解析后的第一数据,基于智能合约中的校验合约对所述解析后的第一数据进行数据校验,获取校验结果,也可以生成包括所述校验结果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其对应的接收节点(即节点B)。在基于校验结果生成第一数据时,以开始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第一数据的发送节点(即节点A)、接收节点(即节点B)、校验结果的类型以及校验结果生成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意一个节点而言,其接收其他节点的第一数据后,可以调用智能合约中的传输合约实现对接收的第一数据的解析,调用校验合约对解析后的第一数据进行校验,并在获取校验结果后,生成包括所述校验结果的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各节点与区块链数据交互的接口标准统一,各节点仅需要按照业务流程上传数据即可,加密、解密、解析、校验等工作交由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统一处理,从而加快年金数据的数字化建设以及监督管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执行上述方法的节点为所述区块链系统的管理节点,即代理节点,则可以由该代理节点获取更新的智能合约,将所述更新的智能合约上链,以使各节点基于更新的智能合约的地址更新原智能合约的地址。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合约自动部署,减少不同机构间合约部署的运维成本。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一个受托节点、一个托管节点,以及投管节点1和投管节点2为例,其中,投管节点1为该受托节点以及该托管节点所对应的计划/组合所对应的投管节点,即,目标投管节点。指定节点为目标投管节点、托管节点以及受托节点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受托节点为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701中,受托节点生成针对投管节点1的投监数据。

在S702中,受托节点生成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

在S703中,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托管节点以及投管节点1。

在S704中,受托节点生成与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S705中,受托节点将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投监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S706中,托管节点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估值数据。

在S707中,托管节点生成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

在S708中,托管节点将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点对点发送至所述受托节点以及投管节点1。

在S709中,托管节点生成与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S710中,托管节点将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上链,以使各节点获取所述估值数据的第二数据。

在S711中,所述受托节点基于投监数据以及所述估值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

在S712中,所述受托节点将针对所述目标投管节点的投资监督结果点对点发送至所述投管节点1。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年金数据处理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投监数据、估值数据以及投资监督结果的定向发送,实现公开、透明的年金处理流程,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节点与区块链数据交互的接口标准统一,各节点仅需要按照业务流程上传数据即可,其数据交互流程交由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统一处理,从而加快年金数据的数字化建设以及监督管理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智能合约进行详细的说明。

智能合约中包括传输合约,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输合约的结构示意图,传输合约可以实现区块链各节点的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的自动传输,传输合约的设计遵循Proxy-Implementation pattern(代理-实现-存储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保证节点无需自己传输数据,只需关注业务处理,即将提取好的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直接交由该传输合约即可自动传输,并能实时得到传输结果。如图8所示,传输合约中包括:

1)传输控制器InterfaceController,其存储有传输合约的具体规则,如,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的传输相关信息。如:

Map data Info//表示数据信息public void getSendAddress()//表示获取发送节点地址

public void confirmTransmission()//表示确认发送

2)传输接口定义DataTrasmission Interface,如,

Public abstract void verifyAuthority(sendCode,interfaceCode,authority)//表示校验权限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PubilcData(PublicDataInfo)//表示发送第二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PrivateDate(PrivateDateInfo)//表示发送第一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processResponse(PublicDataInfo)//表示处理响应

Public abstract void containPrivateDate(PublicDataInfo)//表示判断是否为第一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verifyPrivateData(dataInfo)//表示校验第一数据

……

3)传输接口实现DataTrasmissionImpl,负责实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的发送、接收及与传输相关的处理。如,

Public abstract void verifyAuthority(sendCode,interfaceCode,authority){…}//表示校验权限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PubilcData(PublicDataInfo){…}//表示发送第二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PrivateDate(PrivateDateInfo){…}//表示发送第一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processResponse(PublicDataInfo){…}//表示处理响应

Public abstract void containPrivateDate(PublicDataInfo){…}//表示判断是否为第一数据

Public abstract void verifyPrivateData(dataInfo){…}//表示校验第一数据

……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传输合约进行数据传输的流程图。调用传输合约可以完成数据的发送以及数据的接收两个阶段。如图9所示,判断是接收数据还是发送数据,在数据发送阶段,基于传输合约进行数据发送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901中,调用规则合约对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的权限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执行S902,否则执行S908。

需要指出的是,在调用规则合约对发送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的权限进行校验之前,调用传输合约确定上链的数据中包括标识其为第一数据的标识,确定上链数据为第一数据。

在S902中,对第一数据进行加密。

在S903中,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在S904中,接收接收节点的响应。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响应为区块链响应。

在S905中,获取第一数据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哈希值。

在S906中,生成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调用传输合约基于第一数据的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年金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哈希值生成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中还可以包括标识其为第二数据的标识。

在S907中,发送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送第二数据之前将生成的第二数据上链,调用传输合约基于上链的数据中包括的标识其为第二数据的标识,确定该数据为第二数据,将该第二数据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以使各节点获取到第二数据。

在S908中,反馈发送节点。

如图9所示,在数据接收阶段,该基于传输合约进行数据接收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911中,获取第一数据。即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

在S912中,解析所述第一数据。

在S913中,调用校验合约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并获取校验结果。

在S914中,基于校验结果生成第二数据。

在S915中,发送第二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各节点仅需要与区块链进行交互,通过传输合约自动实现各节点的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的自动传输,降低了年金数据处理的各节点之间数据交互的复杂度,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而且,便于对年金数据处理整个流程的监管。

智能合约中包括规则合约,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规则合约的结构示意图,规则合约可以实现规则信息的自动设置,规则合约的设计遵循Proxy-Implementation pattern(代理-实现-存储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保证代理节点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通过调用自动部署合约来可以设置发送、接收、查询等权限。以根据传输结果进行下一步业务处理。如图10所示,规则合约包括:

1)规则信息控制器RuleController,其存储有规则合约的具体信息,如节点代码、接口代码以及权限,该规则信息只有代理节点可以操作改变。如:

Map ruller Info//表示规则信息

Public getAdminAddress()//表示获取管理节点地址

Public confirmRuleInfoChange()//表示确定修改规则信息

2)规则接口定义RuleChangeInterface,如

Public abstract changeContract(ruleInfo)//表示改变规则合约Publicabstract addContract(ruleInfo)//表示新增规则合约

Public abstract deleteContract(ruleInfo)//表示删除规则合约

3)规则接口实现RuleChangeImpl,负责限定第一数据的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及查询权限。如

Public abstract changeContract(ruleInfo){…}//表示改变规则合约Publicabstract addContract(ruleInfo){…}//表示新增规则合约

Public abstract deleteContract(ruleInfo){…}//表示删除规则合约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规则合约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由区块链系统的管理节点(即代理节点)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1101中,获取更新的规则。该更新的规则可以是新增或修改的规则。

在S1102中,校验所述更新的规则的发送节点与年金数据的类型是否相符合,是则进行S1103,否则进行S1106。

在S1103中,校验所述更新的规则的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年金数据的类型是否相符合,是则进行S1104,否则进行S1106。

在S1104中,生成新的规则合约。

在S1105中,部署该新的规则合约。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基于部署合约实现该新的规则合约的部署。

在S1106中,通知规则制定节点,即代理节点。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各节点仅需要与区块链进行交互,通过规则合约自动实现各节点的第一数据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权限的校验,保证了第一数据仅发送部分节点,降低了年金数据处理的各节点之间数据交互的复杂度,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智能合约中包括校验合约,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校验合约的结构示意图,校验合约可以实现业务校验信息进行实时自动校验,校验合约的设计遵循Proxy-Implementation pattern(代理-实现-存储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保证各节点精确的得到传输结果,以便根据传输结果进行下一步业务处理。如图12所示,校验合约包括:

1)校验信息控制器VerifyController,其存储有校验规则,如第一数据的业务校验信息。需要指出的是,该合约信息只有代理节点可以操作改变。如,

Map data Info//表示待校验数据信息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表示获取校验合约地址

Public void confirmVerify(Datainfo dataInfo)//表示确定开始校验

2)校验接口定义VerifyInterface,如

Public abstract verifyDataInfo(dataInfo,verifyRule)//表示校验数据Public abstract technicalVerification(dataInfo,verifyRule)//表示技术校验

Public abstract businessVerification(dataInfo,verifyRule)//表示业务校验

3)校验接口实现VerifyImpl,负责根据校验规则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校验并返回校验结果。如,

Public abstract verifyDataInfo(dataInfo,verifyRule){…}//表示校验数据

Public abstract technicalVerification(dataInfo,verifyRule){…}//表示技术校验

Public abstract businessVerification(dataInfo,verifyRule){…}//表示业务校验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校验合约进行校验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调用校验合约进行数据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1301中,获取解析后的第一数据。

在S1302中,校验必填字段是否为空。

若必填字段不为空,校验通过,执行S1303,否则校验不通过,执行S1308。

在S1303中,校验字段类型是否合规。

若合规,校验通过,执行S1304,否则校验不通过,执行S1308。

在S1304中,校验字段长度是否合规。

若合规,校验通过,执行S1305,否则校验不通过,执行S1308。

在S1305中,校验数据是否完整。

若完整,校验通过,执行S1306,否则校验不通过,执行S1308。

在S1306中,校验数据是否重复。

若不重复,校验通过,执行S1307,否则校验不通过,执行S1308。

在S1307中,返回校验结果。

在S1308中,返回校验不通过。

本发明上述示例中,各节点仅需要与区块链进行交互,通过校验合约自动实现对各节点点对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校验,实现了后续对第一数据的正常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合约(如传输合约、规则合约以及校验合约)是由区块链的管理节点(即代理节点)部署于各个节点,代理节点部署智能合约是通过部署合约实现的。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部署合约的结构示意图,部署合约可以实现智能合约的自动部署,部署合约的设计遵循Proxy-Implementation-Storage pattern(代理-实现-存储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保证代理节点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可以远程修改部署合约。如图14所示,部署合约可以包括:

1)部署合约控制器ContractController,其存储有部署合约的相关信息如节点代码,合约地址等,部署信息只有管理节点(代理节点)可以操作改变。如,

Map contract Info//表示合约信息

Public getAdminAddress()//表示获取管理节点地址

Public confrimContractChange()//表示确认修改

2)部署接口定义ContractChangeInterface,如,

Public abstract change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修改合约Publicabstract add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新增合约

Public abstract delete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删除合约

3)部署接口实现ContractChangeImpl,负责改变某个节点的合约的相关信息。如,

Public abstract change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修改合约

Public abstract add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新增合约

Public abstract deleteContract(contract Info){…}//表示删除合约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部署合约进行智能合约更新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在S1501中,获取智能合约。该智能合约包括新增或修改的智能合约。

在S1502中,将该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的相应节点。

需要指出的是,该过程是通过区块链传输。相应节点是指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

在S1503中,确定该智能合约是否需要相应节点确认。

若需要,执行S1504,否则执行S1505。

在S1504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相应节点的确认。

若是,则执行S1505,否则,执行S1507。

在S1505中,获取该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的地址。

在S1506中,基于该地址更新智能合约的地址。

需要指出的是,若该智能合约是新增合约,则直接添加获取到的新增的智能合约的地址,若该智能合约是修改合约,则将原智能合约的地址修改为该修改合约的地址。

在S1507中,结束智能合约更新。

本发明上述示例中,通过部署合约自动对更新的智能合约进行部署,实现了对智能合约的便捷操作,提升了智能合约部署的效率。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的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年金数据处理的代理机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以及投管机构以节点的形式加入至区块链,各个节点仅与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在区块链上实现公开、透明的数值划拨流程,提升数值划拨的效率以及年金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对年金数据便捷地监管。

图1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6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6所示,计算机系统1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6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1601、ROM 1602以及RAM 1603通过总线1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605也连接至总线1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6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609。通信部分1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605。可拆卸介质1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6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