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

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包括底座,以及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底座上的立柱,底座上配置有用于限制立柱转动的角度锁定机构,立柱上上设有抹灰系统,抹灰系统包括活动设置于立柱上的安装架,送料机构,以及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安装架上的抹板,安装架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作用下沿立柱高度方向滑动,同时还包括用于调整及锁定抹墙机与待施工墙面的相对位置的定位系统。采用以上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倾斜墙面的抹灰施工,提高抹灰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材料浪费,整机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72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黎家宏;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90834.5

  • 发明设计人 黎家宏;

    申请日2020-10-30

  • 分类号E04F21/08(20060101);E04F21/06(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16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周云涛

  •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创新大道11号6幢18-2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7: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建设的现代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充分提高城镇建设的施工进度,缩短建设周期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机械设备被用于房屋修建。

房屋内墙抹灰工程量在房屋建筑中占有较大比例,且长期以来基本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占有劳动力较多,相对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施工周期也受人员影响较大,很容易影响工程进度,同时,施工质量也因人而异,难以保证质量一致性。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机械的抹灰装置,可用于墙面抹灰施工,但大多存在不能满足倾斜墙面的施工要求,容易造成抹灰厚薄不均,浪费材料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适应房屋内墙抹灰施工,尤其是倾斜墙面施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抹灰质量降低材料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其关键在于,包括:

底座;

立柱,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底座上,底座上配置有用于限制立柱转动的角度锁定机构;

抹灰系统,包括活动设置于立柱上的安装架,送料机构,以及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安装架上的抹板,所述安装架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作用下沿立柱高度方向滑动;

定位系统,用于调整及锁定抹墙机与待施工墙面的相对位置。

采用以上方案,满足机械化抹灰需求,提高抹灰效率,相对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过调整立柱倾斜角度,以确保立柱与基准面平行,这样设备工作时,定位系统能够很好的保证整机稳定性,防止晃动,依靠抹板的转动以适应上抹和下抹施工,同时抹板与施工墙面各处垂距基本保持一致,使得各处抹灰厚度基本一致,有利于提高抹灰质量,并通过送料机构实现连续供料,以进一步减少材料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有两根,对称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横轴,所述横轴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底座上,两根所述立柱下端与横轴固定连接;

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其中第一伞齿轮固套于横轴上,第二伞齿轮配置有压紧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抹灰系统升降稳定性,通过伞齿轮构成的锁定机构,有利于提高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并降低实施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包括滑动配合的上立柱和下立柱,以及用于驱动上立柱沿下立柱升降的高度调整机构;

所述上立柱上设有上齿条,下立柱上设有下齿条,上齿条与下齿条平行且正对设置于立柱同一侧,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安装架上的转轴,以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轴端部具有与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匹配的升降齿轮。采用以上方案,满足不同层高房间的施工需求,并能够收缩以减少整机高度,便于运输和进入施工场地。

作为优选:每个下立柱包括两个下齿条,两个下齿条对称设置于上齿条两侧,所述下立柱呈中空结构,其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布有锁孔,所述上立柱上配置有与锁孔匹配的高度锁定机构,所述高度锁定机构与任一锁孔配合锁定上立柱时,所述上齿条与下齿条相互嵌合部分的齿槽正对。通过高度锁定机构确保下齿条与上齿条重合不稳齿槽正对,以使升降齿轮能够正常与上齿条与下齿条啮合,从一个齿条上过度到另一齿条上,提高抹灰系统升降动作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立柱外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外导轨,下立柱上端固设有与所述外导轨滑动配合的外滑座,所述安装架上具有以可转动方式设置的侧部托辊,所述侧部托辊与外导轨正交分布,并与所述外导轨相切;

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均位于立柱后侧,所述安装架上具有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前部托辊,所述前部托辊与上立柱前侧表面相切。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上立柱和抹灰系统的升降稳定性,以及减少上立柱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等。

作为优选:所述上立柱呈中空结构,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内齿条,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与所述内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其中第二电机固设于下立柱上,传动齿轮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下立柱内部上端,上立柱左右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上避让槽。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上立柱升降稳定性,同时提高高度调整机构紧凑性,节省空间占用,同时有利于整机轻量化,便于搬运。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上在抹板的两端具有正对设置的侧挡板,侧挡板前侧与所述立柱平行,所述抹板两端与正对的侧挡板铰接,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在后仰与前倾位置之间调整抹板倾角的第一电动推杆;

当所述抹板处于后仰位置时,其下侧至少部分突出至侧挡板前方,在前倾位置时,其上侧至少部分突出至侧挡板前方。

采用以上方案,能够通过第一电动推杆调整抹板的倾斜角度,抹灰系统相上移动时,抹板朝后倾斜,通过下侧突出部分完成敷料和粗抹平动作,而在向下移动时,抹板朝前倾斜,通过上侧突出部分完成二次抹平动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抹灰质量,且抹板通过转动切换,能够减少墙面底部和顶部的抹灰盲区,有利于实现全墙面抹灰。

作为优选:所述抹板背面设有震动电机。采用以上方案,震动电机工作带动抹板振动,通过高频振动能使抹灰层更致密平滑。

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管,以及用于带动所述送料管沿安装架长度方向滑动的线性模组,所述送料管出料端位于抹板上方。采用以上方案,线性模组带动送料管左右往复移动供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供料均匀度,且能够有效减少灰浆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系统包括位于安装架上的定位信号接收器、分别设置于立柱上下两端的第二电动推杆,以及位于底座左右两端的第三电动推杆。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快速实现整机及抹板工作面的精准定位,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能够满足不同倾斜墙面的抹灰施工,提高抹灰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材料浪费,整机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测图;

图3为角度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角度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抹灰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抹灰系统下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抹灰系统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上立柱和下立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立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高度锁定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上立柱下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其主要包括底座100、立柱200、抹灰系统400和定位系统500,其中立柱200以可转动方式竖向设置于底座100上,并能够通过设置于底座100上的角度锁定机构300对其锁定,保持其与底座100的角度不变,抹灰系统400主要包括活动设置于立柱200上的安装架430,安装架430能够在升降驱动机构作用下沿立柱200的高度方向滑动,而安装430上以可转动方式设置有抹板420,抹板420能够相对安装架430转动,以改变其与立柱200之间的相对角度,同时安装架430上海配置有送料机构410,通过送料机构410能够在抹灰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供料,以减少材料浪费,定位系统500则主要用于调整和锁定抹墙机整体与待施工墙面的相对位置,提高施工稳定性和施工质量等。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立柱200有两根,底座100上对应立柱200的位置设有横轴110,如图所示,横轴110通过轴承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底座100上,并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立柱200的下端通过转动接头250与横轴110固定连接,转动接头250与横轴110之间采用键连接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立柱200与转动接头250固定连接。

角度锁定机构300主要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伞齿轮310和第二伞齿轮320,其中第一伞齿轮310固套于横轴110上,第二伞齿轮320对应第一伞齿轮310的位置,并沿横轴110的径向设置,第二伞齿轮320配置有压紧结构,通过压紧结构能够将第二伞齿轮320朝第一伞齿轮310压紧,从而实现对立柱200的锁定。

压紧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伞齿轮320通过支撑轴321活动支撑在底座100上,底座100具有与支撑轴321正对设置的锁紧块330和把手连接轴340,其中把手连接轴340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底座100上,锁紧块330上正对支撑轴321的位置具有通孔331,支撑轴321外端伸入通孔331中,把手连接轴340与通孔331螺纹配合,同时把手连接轴340与支撑轴321之间设有锁紧弹簧350,把手连接轴340的外端连接有把手341,通过把手341能够带动把手连接轴340转动,当把手连接轴340转动前进时,则可通过锁紧弹簧350将支撑轴321压紧,支撑轴321带动第二伞齿轮320前移(本申请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其使用时相对位置为参考,如靠近施工墙面的一侧为前方,远离的一侧则为后方)则可与第一伞齿轮310啮合并抵紧,从而实现对横轴110的锁定,即立柱200的锁定。

参考图1、图2、图9至图13,为提高整机的适用性,既便于搬运,又能够满足多种室内层高的施工需求,故本实施例中的立柱200包括滑动配合的上立柱210和下立柱220,以及用于驱动上立柱210沿下立柱220升降的高度调整机构230,具体如图所示,上立柱210和下立柱220均为中空结构,且上立柱210的大小与下立柱220内腔相适应,其中下立柱22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具有对称设置的内导轨224,而上立柱210上具有与内导轨224滑动配合的内滑座215。

高度调整机构230则包括内齿条213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231,以及第二电机232,其中内齿条213位于上立柱210内,如图所示,内齿条213沿上立柱2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靠近上立柱210的前侧,传动齿轮231通过齿轮轴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下立柱220的上端内部,而上立柱210左右两侧对应齿轮轴的两端开设有上避让槽214,第二电机232固设于下立柱220上,并通过伞齿轮传动机构与齿轮轴相连,以驱动传动齿轮231转动,从而驱动上立柱210升降,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232位于下立柱220的内侧(靠近底座100中部的一侧),以减小长度方向的占用空间。

两根下立柱220的上端端部之间设有横梁260,通过横梁260可进一步提高下立柱220的稳定性,同时第二电机232同时通过支撑钣金261支撑于横梁260上,以提高第二电机232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5、图6、图9至图13所示,上立柱210上设有上齿条211,下立柱220上设有下齿条221,上齿条211与下齿条221平行且正对设置于立柱200同一侧,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安装架430上的转轴431,以及驱动所述转轴431转动的第一电机432,转轴431端部具有与上齿条211和下齿条221匹配的升降齿轮433,即升降齿轮433既能够与上齿条211啮合转动,也能够与下齿条221啮合转动,且本实施例中,为确保安装架430升降过程平稳,故上齿条211和下齿条221上的齿形参数保持一致,这样在下降过程中,只需上齿条211和下齿条221交集部分的齿槽正对时,升降齿轮433则可从上齿条211上顺利过渡到下齿条221上。

为进一步提高安装架430的升降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中的下立柱220上设有两根下齿条221,两根下齿条221对称设有于上齿条211的两侧,与上齿条211的侧部紧贴,与此同时,下立柱210的左右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锁孔222,锁孔222沿下立柱210的长度方向分布,而上立柱210上配置有与锁孔222匹配的高度锁定机构240,当通过高度锁定机构240将上立柱210和下立柱220锁定时,上齿条211与下齿条221交集部分的齿槽正对。

如图10、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高度锁定机构240包括两个通过扭簧242铰接的卡块241,卡块241通过安装轴243安装在上立柱210的下端,安装轴243沿上立柱210的前后方向设置,卡块241的下端朝下并伸出至上立柱210的下方,两个卡块241在扭簧242作用下呈叉口朝下的剪刀叉状,上立柱210上对应位置设有拉环244,拉环244通过拉索(图中未示出)与两个卡块241的下端相连,其结构类似自行车刹车线结构,当通过拉环244拉动拉索时,则可使两个卡块241并拢,卡块241在扭簧242作用下处于撑开状态,上立柱210下降过程,卡块241下端滑动到最近的锁孔222时,其下端部分则卡入该锁孔222中,从而阻止其继续下降,而当拉动拉环244之后,卡块241内收,上立柱210则可继续朝下移动,又因为卡块241采用剪刀叉设计,故上立柱210的上升动作不受其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和操作,下立柱220的前后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下避让槽225,下避让槽225的上部敞口,同时,上立柱210的后侧下端固设有收紧块245,收紧块245突出至上立柱210的下方,拉环244则安装在此收紧块245上。

参考图1、图2、图5、图9和图11,为进一步提高上立柱210和安装架430升降过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上立柱210的外侧(远离底座100中心的一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外导轨212,下立柱220上端则固设有与外导轨212滑动配合的外滑座223,安装架430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435,安装槽435宽度与立柱200的前后方向宽度相适应,长度与两根立柱200外侧之间的距离相适应,安装架430上具有以可转动方式设置的侧部托辊437,侧部托辊437位于立柱200的外侧,其轴线与立柱200相互垂直,相对外导轨212正交分布,并与外导轨212相切。

同理,本实施例中上齿条211与下齿条221均相对设置于立柱200的后侧,安装架430上在立柱200的前侧具有以可转动方式设置的前部托辊434,前部托辊434的轴线与立柱200相互垂直,同时与立柱200的前侧相切,上立柱210前侧对应下避让槽225的位置具有垫块216,使其前表面与下立柱220的前表面齐平,以确保安装430下降过程中,前部托辊434始终能够与立柱200相切,有利于提高其升降稳定性。

参考图1、图2、图5至图8,安装架430的前侧左右两端具有正对设置的侧挡板436,侧挡板436竖直设置,且侧挡板436前侧沿与立柱200平行,抹板420位于两个侧挡板436之间,抹板420两端下侧与正对的侧挡板436铰接,安装架430上设有用于使调整抹板420在前倾和后仰位置间切换的第一电动推杆440。

如图所示,第一电动推杆440大体沿安装架430的宽度放设置,其推杆朝前,并与抹板420的背部铰接,其能够推动抹板420绕其与侧挡板436的铰接中心转动,当抹板420在第一电动推杆440作用下相对立柱200倾斜朝后时,其下侧至少部分能够突出至侧挡板436前方,安装架430上行过程中通过该突出部分能够更好的将灰浆均匀涂抹至施工墙面上,而在相对立柱200倾斜朝前时,其上侧至少部分能够突出至侧挡板436前方,安装架430下行过程中通过该突出部分能够对抹灰层进行抹平,另外利用抹板420上的灰浆转动之后对墙面顶部进行抹灰,从而减少抹灰盲区,并相对减少材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410主要包括送料管411以及用于带动送料管411左右往复滑动的线性模组412,线性模组412沿安装架43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安装架430的前侧,其上具有滑动座413,送料管411为软管,沿安装架430的宽度方向设置,送料管411前端与滑动座413固定连接,且出料端位于抹板420的上方,在此基础之上,为提高送料均匀性和抹灰质量,本实施例中抹板420的背面固设有振动电机450,通过振动电机450带动抹板420高频振动,有利于提高抹灰层表面的平滑度,通过高频分散灰浆板块,使相互之间连接更致密,防止掉落。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中的定位系统500主要包括设置于安装架430上的定位信号接收器510、以及分别设置于立柱200上下两端的第二电动推杆520、以及位于底座100左右两端的第三电动推杆530,如图所示,定位信号接收器510主要用于接收红外光,以确保施工基准面,藉此调整立柱200的倾斜角度。

立柱200上下两端的第二电动推杆520的推杆朝外,并沿立柱200的长度方向设置,施工时,通过上下的第二电动推杆520分别与地板和天花板抵紧,则能够实现对整机的固定,当然为提高抵紧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动推杆520均通过推杆安装座521与立柱200相连,而推杆安装座521与立柱200之间均设有压簧522,同时为防止上下压紧压力过大,第二电动推杆520的推杆端部均设有小量程的压力传感器523。

第三电动推杆530的推杆朝前,其主要用于调整底座100与待施工墙面的相对距离,为便于调整,本实施例的底座100底部四角还设有万向轮120。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用于内墙抹灰施工的抹墙机,使用时,可通过第二电机232控制上立柱210下降到底部,使其便于搬运进入施工室内场地,到达施工场地后,首先利用红外光发生器在待施工墙面一端打出与墙面平行的基准面,该基准面为抹墙机定位参考面。

接着移动抹墙机到待施工墙面一端,利用底座100左右两端的第三电动推杆530初步调整其与待施工墙面的距离,并抵紧,然后根据定位信号接收器510所接收的红外光信号,调整立柱200的倾斜角度,使其与基准面平行,通过第二电机232调整上立柱210高度,使立柱200整体高度与施工场地层高基本适应,再利用立柱200上下两端的第二电动推杆520抵紧地面和天花板,即实现抹墙机的整体定位。

抹墙机定位完成之后,将安装架430滑到立柱200的最下端,将送料管411与外部的泵浆设备相连,确保抹板420处于倾斜朝后的姿态,此时抹板420的下侧部分突出至侧挡板436的前方,启动泵浆设备,向送料管411中送入灰浆,同时启动线性模组412带动送料管411左右往复移动,最后启动第一电机432,使安装架430整体上移,带动抹板420上行完成抹灰施工。

当到达墙面顶部之后,则可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40推动抹板420转动,使其处于倾斜朝前的姿态,其上侧沿突出至侧挡板436的前方,启动振动电机450,并使第一电机432带动转轴431反转,安装架430下行,完成抹灰层的抹平施工,此过程中送料管411暂停送料。

完成该长度范围的抹灰施工之后,将第二电动推杆520松开,平移与抹板420长度一致的距离之后,将第三电动推杆530与墙面靠紧,再利用第二电动推杆520上下抵紧,即可继续进行抹灰施工,如此往复则可快速完成整个墙面的抹灰施工。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