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该成形网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底层由底层经线和底层纬线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面层经线和底层经线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和底层纬线的数量比为3:2。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高面层的纤维支撑指数和底层的耐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67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48585.3

  • 发明设计人 周积学;陆平;盛长新;孙勇;叶平;

    申请日2020-10-23

  • 分类号D21F1/10(20060101);D21F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80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黎坚怡

  • 地址 226100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悦来镇三条桥15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7: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背景技术

造纸成形网是造纸机湿部重要的成形和脱水构件。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目前普通的24三层成形网,采用的是纸页面成形绑定线结构(SSB,Sheet SupportBinding),随着对纸页成形和脱水的要求提升,现有的SSB结构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和速度需求。现有的造纸成形网中底层的耐磨性较差,且成形网中面层和底层的密度较小,使得纤维支撑指数较低且使用寿命减小。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能够提高面层的纤维支撑指数和底层的耐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成形网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底层由底层经线和底层纬线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面层经线和底层经线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和底层纬线的数量比为3:2。

其中,底层纬线和底层经线的线径比小于或等于2。

其中,底层纬线的直径为0.25-0.55mm,底层经线的直径为0.18-0.32。

其中,底层纬线和面层纬线的线径比大于2,底层经线和面层经线的线径比大于或等于2。

其中,面层经线的直径为0.09-0.17mm,面层纬线的直径为0.09-0.19mm。

其中,成形网包括多个组织循环单元,每一组织循环单元包括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

其中,成形网还包括连接线,连接线位于面层和底层之间,用于连接面层和底层;连接线占成形网总纬线数量的1/3;连接线的收缩率大于20%。

其中,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采用平纹编织织法形成。

其中,面层经线和底层经线为聚酯单丝;面层纬线和底层纬线为聚酯单丝、尼龙单丝或聚酯单丝和尼龙单丝交错分布;连接线为尼龙单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造纸机设备,造纸机设备包括备料装置、制浆装置和造纸装置,造纸装置包括上述24综耐磨成形网。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该成形网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底层由底层经线和底层纬线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10综缎纹编织法的采用,增大了底层纬线的跨度,提高了底层的耐磨性;通过设置面层经线和底层经线的数量比为7:5,能够获得较大的面层经线的密度,提高面层纤维支撑指数;通过设置面层纬线和底层纬线的数量比为3:2,能够获得较大的底层纬线密度,提高面层经线数量和底层纬线数量,进一步增大了底层的耐磨性,延长了成形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一组织循环单元织造网纹示意图;

图3-1和图3-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一组织循环单元纬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10综缎纹编织所得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平纹编织所得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另一组织循环单元织造网纹示意图;

图7-1和图7-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另一组织织环单元纬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5综缎纹编织所得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该成形网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底层由底层经线和底层纬线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10综缎纹编织法的采用,增大了底层纬线的跨度,从而提高了底层的耐磨性;通过设置面层经线和底层经线的数量比为7:5,能够获得较大的面层经线的密度,使得面层经线数量增大,提高面层纤维支撑指数,从而使得网面平整细腻,稳定性好;通过设置面层纬线和底层纬线的数量比为3:2,能够获得较大的底层纬线密度,使底层纬线数量增大,进一步增大了底层的耐磨性,延长了成形网的使用寿命。在作为造纸成形网使用时,能够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增大纸页成形的均匀度及成纸表面的平整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24综耐磨成形网可以作为造纸成形网用于造纸设备领域,但也可用于其他技术领域,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包括面层110和底层130。其中,面层110由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交错编织形成,底层130由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交错编织形成。

进一步地,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还包括连接线120,连接线120位于面层110和底层130之间,用于连接面层110和底层130。

该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20设置有多根,多根连接线120与面层110的交织点及与底层130的交织点不同。通过多根连接线120的设置,多根连接线120既与面层110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连接线120又与底层130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在作为造纸成形网使用时,能够使得面层110和底层130不易因为造纸机较高的转速而产生相对位移,结合更加牢固,增大了造纸时对纸张的支撑力,保证制成的成品纸张平整光滑,且减小了面层110和底层130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磨损,使得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增大。

在一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包括多个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组织循环单元由多根经线和多根纬线交错编织形成。

其中,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目前普通的24综三层成形网中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1:1,亦或是8:5等。1:1比例的设置,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相同,获得的面层110和底层130的密度差异小,无法在提高纤维留着率和纸张质量的同时提高成形网的使用寿命;8:5的比例设置,使得获得的面层110和底层130的密度较小,纤维支撑指数不够高,使用寿命不够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例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例能够获得较大的面层110和底层130的经纬线密度,从而提高纤维支撑指数,延长成形网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好的控制面层经线111的直径以获得更适合的面层经线111密度,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还可以为5:3、3:1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保持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数量比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面层经线111的直径来改变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面层经线111的密度,例如可以控制面层经线111更细,使得成形网中面层经线111的密度更大。也就是说,当面层经线111线径变细时,同面积尺寸的成形网中的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变小,形成同等面积尺寸的成形网需要重复多个组织循环单元,使得成形网中面层经线111的数量增多,从而增大面层110纤维支撑指数、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使得网面平整性更好,纸页成纸质量更好。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面层纬线113和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相比于目前现有的2:1等其他比例,可以做到底层纬线133直径更大,能够使得底层纬线133密度更大,从而延长成形网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好的控制底层纬线133的直径以获得更适合的底层纬线133密度,面层纬线113和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比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保持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面层纬线113和底层纬线133数量比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底层纬线133的直径来改变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底层纬线133的密度,例如可以控制底层纬线133的直径,使得成形网中底层纬线133密度更大。也就是说,当底层纬线133的直径变细时,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底层纬线133间的排列更加紧密,使得同面积尺寸的成形网中的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变小,形成同等面积尺寸的成形网需要重复多个组织循环单元,从而增大了底层纬线133的数量,进而增大了与造纸机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连接线120可以为锦纶单丝,锦纶单丝又被称作尼龙单丝,锦纶单丝具有较好的收缩率,能够将面层110和底层130连接的更加牢固。

在一实施方式中,底层经线131的线径大于面层经线111的线径,和/或底层纬线133的线径大于面层纬线113的线径。

其中,底层纬线133和底层经线131的线径比小于或等于2,底层经线131和面层经线111的线径比大于或等于2,底层纬线133和面层纬线113的线径比大于2。也就是说,底层纬线133相较于底层经线131更粗,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相较于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更粗,使得成形网中的每个组织循环单元的面积更大,从而增大了耐磨损面积,进而增大了底层130的耐磨性,延长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面层经线111的直径为0.09-0.12,例如可以为0.09、0.10、0.11、0.12等;面层纬线113的直径为0.09-0.12,例如可以为0.09、0.10、0.11、0.12等;底层经线131的直径为0.18-0.22,例如可以为0.18、0.19、0.20、0.21、0.22等;底层纬线133的直径为0.25-0.35,例如可以为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等;连接线120的直径为0.09-0.12,例如可以为0.09、0.10、0.11、0.12等。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经线密度为68-72根/cm。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面层经线111的直径为0.10-0.13,例如可以为0.10、0.11、0.12、0.13等;面层纬线113的直径为0.12-0.14,例如可以为0.12、0.13、0.14等;底层经线131的直径为0.22-0.28,例如可以为0.22、0.23、0.24、0.25、0.26、0.27、0.28等;底层纬线133的直径为0.35-0.45,例如可以为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等;连接线120的直径为0.12-0.14,例如可以为0.12、0.13、0.14等。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经线密度为55-62根/cm。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面层经线111的直径为0.13-0.17,例如可以为0.13、0.14、0.15、0.16、0.17等;面层纬线113的直径为0.14-0.19,例如可以为0.14、0.15、0.16、0.17、0.18、0.19等;底层经线131的直径为0.28-0.32,例如可以为0.28、0.29、0.30、0.31、0.32等;底层纬线133的直径为0.40-0.55,例如可以为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等;连接线120的直径为0.15-0.19,例如可以为0.15、0.16、0.17、0.18、0.19等。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经线密度为44-52根/cm。

其中,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可以为涤纶单丝。涤纶单丝又被称为聚酯单丝,用其织成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稳定性较好且延伸率较小;面层纬线113和底层纬线133可以为涤纶单丝、锦纶单丝或涤纶单丝和锦纶单丝交错分布使用。本申请将以面层纬线113为涤纶单丝及底层纬线133为涤纶单丝和锦纶单丝交错分布使用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应仅限于此;连接线120采用的锦纶单丝的收缩率大于或等于20%,进一步加强了面层110和底层130之间的结合力,使得面层110和底层130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为了能够将面层110和底层130结合的更加牢固从而使24综耐磨成形网100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连接线的收缩率可以为20%、25%、30%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包括多个组织单元,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包括面层110组织单元、底层130组织单元以及连接面层110组织单元和底层130组织单元的连接线120。不同的编织方法所形成的组织循环单元网纹不同。如面层110可以采用平纹编织法、斜纹编织法、缎纹编织法等形成;底层130可以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斜纹编织法、5综缎纹编织法等形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将分别以面层110采用平纹编织法、底层130可以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和面层110采用平纹编织法、底层130可以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所形成的网纹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图5,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一组织循环单元织造网纹示意图,图3-1和图3-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一组织循环单元纬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10综缎纹编织所得底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平纹编织所得面层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包括多个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包括面层110组织单元、底层130组织单元以及连接面层110组织单元和底层130组织单元的连接线120。其中,面层110组织单元由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采用平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底层130组织单元由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

具体地,如图2所示,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包括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交错编织构成组织循环单元。具体地,可以将24根经线分别穿入24综片中,然后按照组织循环单元提升综片,再将纬线投入,以形成经纬线按照组织循环单元交错编织的组织循环单元织造网纹结构。通过该实施方式,按照组织循环单元结构将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可以使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面层110和底层130结合的更加紧密,结构稳定性更好,从而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

其中,经线为24根一循环,纬线从上往下每6根一循环,第1根和第3根是面层纬线113,第2根和第6根为底层纬线133,第4根和第5根为连接线120。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组织循环单元中,经线为24根一循环,面层经线111和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所以面层经线111数量为14根,底层经线131数量为10根。纬线为6根一循环,面层纬线113和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3:2,第1、3根为面层纬线113,所以纬线1和纬线3投入时,只与面层经线111交织;第2、6根为底层纬线133,所以纬线2和纬线6投入时,只与底层经线131交织;第4根为一连接线120,第5根为另一连接线120,即纬线4和纬线5将面层110和底层130连接。

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一个组织循环单元中,纬线1为面层纬线113,与面层经线111交织,呈一上一下交织规律,当面层经线111位于上面时,纬线1位于下面,当面层经线111位于下面时,纬线1位于上面,纬线3为面层经线111与面层纬线113交织的规律与纬线1与面层经线111交织规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纬线2为底层纬线133与底层经线131交织,采用的是缎纹编织方法交织,底层经线131只与纬线2中第8、9根底层纬线133交织,即纬线2中未参与交织的底层纬线133浮于底层经线131的上方,纬线6为底层纬线133与底层经线131交织的规律与纬线2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规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纬线4和纬线5为连接线120,既与面层经线111交织,也与底层经线131交织,将面层110和底层130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底层130组织单元由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通过采用10综缎纹编织织法形成,10综缎纹编织方法的采用,增大了底层纬线133的跨度,从而提高了底层130的耐磨性,使得成形网的使用寿命延长。

具体地,在一个底层130组织单元中,每一竖行代表一根底层经线131,每一横行代表一根底层纬线133。底层经线131通过综片固定,当底层纬线133投入时,第1根底层纬线133与第6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5及第7-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2根底层纬线133与第3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2及第4-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3根底层纬线133与第10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9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4根底层纬线133与第7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6及第8-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5根底层纬线133与第4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3及第5-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6根底层纬线133与第1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2-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7根底层纬线133与第8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7及第9-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8根底层纬线133与第5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4及第6-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9根底层纬线133与第2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及第3-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10根底层纬线133与第9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8及第10根底层经线131上面。通过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交织次数少、交织点少、浮线较长,使得底层纬线133的跨度增大,底层130的网面密度更高且更加厚实,从而提高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耐磨性及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面层110组织单元由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通过采用平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即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采用平纹一上一下的交织规律编织形成面层110。平织编织法使得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交织点多,纱线屈曲点少,提高了面层110纤维支撑指数,使得面层110的网孔平滑均匀、网面平整细腻。

具体地,在一个面层110组织单元中,每一竖行代表一根面层经线111,每一横行代表一根面层纬线113。面层经线111通过综片固定,当第一根面层纬线113投入与面层经线111交织,第一根面层经线111和第一根面层纬线113交织时面层经线111位于面层纬线113的上面,第二根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交织时面层经线111位于面层纬线113的下面;当第二根面层纬线113投入与面层经线111交织,第一根面层经线111和第二根面层纬线113交织时面层经线111位于面层纬线113的下面,第二根面层经线111和第二根面层纬线113交织时面层经线111位于面层纬线113的上面;第三根面层纬线113投入时与第一根面层纬线113投入时规律相同,第四根面层纬线113投入时与第二根面层纬线113投入时规律相同,后面面层纬线113的投入按照此规律以此类推,直至所有面层纬线113投入完毕,以形成平纹编织结构。

请参阅图6-图8,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另一组织循环单元织造网纹示意图,图7-1和图7-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的另一组织循环单元纬向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5综缎纹编织所得底层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包括多个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包括面层110组织单元、底层130组织单元以及连接面层110组织单元和底层130组织单元的连接线120。其中,面层110组织单元由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3采用平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底层130组织单元由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该实施方式中,面层110组织单元与上述实施方式中面层110组织单元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6所示,每个组织循环单元包括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交错编织构成组织循环单元。

其中,经线为24根一循环,纬线从上往下每6根一循环,第1根和第3根是面层纬线113,第2根和第6根为底层纬线133,第4根和第5根为连接线120。

如图7-1和图7-2所示,在一个组织循环单元中,纬线1为面层纬线113,与面层经线111交织,呈一上一下交织规律,当面层经线111位于上面时,纬线1位于下面,当面层经线111位于下面时,纬线1位于上面,纬线3为面层经线111与面层纬线113交织的规律与纬线1与面层经线111交织规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纬线2为底层纬线133与底层经线131交织,采用的是5综缎纹编织方法,底层经线131只与纬线2中第4、9根底层纬线133交织,即纬线2中未参与交织的底层纬线133浮于底层经线131的上方,纬线6为底层纬线133与底层经线131交织的规律与纬线2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规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纬线4和纬线5为连接线120既与面层经线111交织,也与底层经线131交织,将面层110和底层130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底层130组织单元由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通过采用5综缎纹编织织法形成。为了满足造纸成形网能够适应不同的造纸机设备,底层130的编织方法也可以为斜纹编织法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一个底层130组织单元中,每一竖行代表一根底层经线131,每一横行代表一根底层纬线133。底层经线131通过综片固定,当底层纬线133投入时,第1根底层纬线133与第1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2-5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2根底层纬线133与第3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2及第4-5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3根底层纬线133与第5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4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4根底层纬线133与第2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及第3-5根底层经线131上面;第5根底层纬线133与第4根底层经线131交织,浮于第1-3及第5根底层经线131上面。通过该实施方式,底层130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底层经线131和底层纬线133交织次数少、交织点少、浮线较长,使得底层纬线133的跨度增大,底层130的网面密度更高且更加厚实,从而提高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耐磨性及延长了使用寿命。

下面举例说明本申请底层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性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5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7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30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55mm,底层130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7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2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3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24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45mm,底层130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3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0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1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20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35mm,底层130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1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纤维支撑指数和支撑点数较高,增大了与造纸机接触面的接触面积,说明本申请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能够增大成纸的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从而增大纸页的均匀度及成纸表面的平整度,延长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且同时增强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滤水性能。

下面举例说明本申请底层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性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5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8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30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50mm,底层130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7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3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3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24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40mm,底层130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2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24综耐磨成形网100以24根经线和60根纬线作为一个组织循环单元,面层经线111的数量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7:5,面层纬线113的数量与底层纬线133的数量比为3:2,连接线120占24综耐磨成形网100总纬线数量的1/3。面层经线111采用直径为0.10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3采用直径为0.11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通过1/1平纹编织法编织而成;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为0.20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3为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直径为0.30mm,底层130采用5综缎纹编织法编织而成;连接线120采用直径为0.12mm的尼龙单丝,面层110和底层130通过连接线120连接,与面层110的面层经线111交织对面层110起支撑作用,且与底层130的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对实施例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参数及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2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纤维支撑指数和支撑点数较高,能够增大成纸的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从而增大纸页的均匀度及成纸表面的平整度,并且增大了底层的密度,从而延长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强了24综耐磨成形网100的滤水性能。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24综耐磨成形网。24综耐磨成形网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由面层经线和面层纬线采用平纹编织法编织形成,使得面层纤维支撑指数提高,网面平整性更好;底层由底层经线和底层纬线采用10综缎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增大了底层纬线的跨度,使得耐磨性提高;24综耐磨成形网还包括连接线,用于连接面层和底层,使得面层和底层结合更加牢固,稳定性提升;通过设置底层纬线的线径大于底层经线,面层与底层的纬线数量比为3:2,能够获得较大的底层纬线密度,提高了底层纬线的数量,进一步底层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面层与底层的经线数量比为7:5,能够获得较大的面层经线密度,提高了面层经线的数量,使得面层纤维支撑指数提高,从而使得网面平整细腻,稳定性好且延长了使用寿命。在作为造纸成形网使用时,能够提高纸页的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增大纸页成形的均匀度及成纸表面的平整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造纸机设备。造纸机设备包括备料装置、制浆装置和造纸装置,造纸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24综耐磨成形网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