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

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针、控制器和加热盒,所述瓶塞穿刺针的下方连接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外侧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上方均固定有侧板,所述通气管的下方安装有输液软管,且输液软管的下端连接有滴斗,所述滴斗的右上角连接有加药管,且滴斗的右下角安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右上角设置有加热盖,且加热盖的外壁固定有温控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底板的内底面下方,且控制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蜂鸣报警器,所述加热盒连接于铰链的左侧,且加热盒的内底面安装有卡槽。本发明可以进行余液报警,有利于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药瓶,避免血液回流和输液管内部灌入空气,进而有利于实现连续输液。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690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0884756.2

  • 发明设计人 杨海霞;范本芳;何伯圣;

    申请日2020-08-28

  • 分类号A61M5/14(20060101);A61M5/165(20060101);A61M5/168(20060101);A61M5/36(20060101);A61M5/4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孩儿巷北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6: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而静脉输液需要用到静脉输液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的静脉输液器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静脉输液器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余液报警,使得护士不能及时更换输液瓶,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且输液管内部容易进入空气,难以实现连续输液,并且现有的输液器不便于对药液进行加热,存在难以控制加热温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解决了现有的目前市场上的静脉输液器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余液报警,使得护士不能及时更换输液瓶,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且输液管内部容易进入空气,难以实现连续输液,并且现有的输液器不便于对药液进行加热,存在难以控制加热温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针、控制器和加热盒,所述瓶塞穿刺针的下方连接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外侧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上方均固定有侧板,所述通气管的下方安装有输液软管,且输液软管的下端连接有滴斗,所述滴斗的右上角连接有加药管,且滴斗的右下角安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右上角设置有加热盖,且加热盖的外壁固定有温控器,所述加热盖的上方连接有药液过滤器,且药液过滤器的上端安装有静脉输液针,所述通气管的右侧连接有进气管的一端,且进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顶部固定有隔网,且空气过滤器的内部安装有粗滤层,所述粗滤层的下方连接有精滤层,且精滤层的下方安装有PTFE膜,所述底板的内底面上方安装有电池组,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底板的内底面下方,且控制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蜂鸣报警器,所述侧板的内部贯穿有螺杆,且螺杆靠近瓶塞穿刺针的一端固定有红外对射传感器,所述螺杆远离瓶塞穿刺针的一端外侧连接有螺母,所述加药管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罩管,所述加热盖的左端安装有铰链,所述加热盒连接于铰链的左侧,且加热盒的内底面安装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电热丝,且电热丝的外侧连接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和底板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通气管与底板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粗滤层的材质为无纺布,同时精滤层的材质为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螺杆与侧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蜂鸣报警器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形结构为锥形结构,且罩管与连接管之间形成全包围结构,并且罩管与加药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盒通过铰链与加热盖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加热盒与加热盖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外形结构为波形结构,且输液软管通过卡槽与加热盒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热丝与卡槽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电热丝与温控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置通气管与底板之间通过螺纹作用进行连接,使得通气管与底板之间拆装方便,以便于在使用完一次性静脉输液器以后,可以对底板和侧板进行回收,方便下次再利用,有利于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设置输液软管沿着卡槽的波形形状卡在加热盒的内部,在不影响输液软管内部药液流通的同时,可以对更大面积的药液进行加热,整个加热效率更高;

2.本发明设置螺杆可以沿着侧板中部的开槽上下移动,使得整个装置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最低报警液面高度进行调整,使用更加安全方便,设置空气过滤器中可以对空气有效的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进入输液瓶内部的空气的洁净程度,避免微小杂质混入药液内部;

3.本发明设置一对红外对射传感器在透过药液和未透过药液对射时存在差异,以便于通过这个差异与控制器和蜂鸣报警器进行配合,使得整个装置可以在药瓶内部药液低于红外对射传感器位置时,便启动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有利于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药瓶,避免血液回流和输液管内部灌入空气,进而有利于实现连续输液;

4.本发明设置连接管的头端细,尾端粗,粗细不一,以便于与不同粗细的外接管道进行连接,适配性更强,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加药操作,且罩管可以包裹住连接管,避免连接管受环境污染,设置电热丝可以对卡槽加热,进而加热输液软管内部的药液,减少在天气较冷时输液的不适,并且温控器可以控制电热丝的加热温度,便于使用者调节至合适温度,有利于提高输液时的舒适性;

5.本发明设置加热盒与加热盖是通过卡合作用固定在一起的,且加热盒与加热盖之间可以转动打开,从而方便整个加热部分与输液软管的连接,后续拆卸方便,可以对加热盒进行回收,方便下次再利用,有利于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板和侧板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管与罩管连接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过滤器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热盒内部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塞穿刺针;2、通气管;3、底板;4、侧板;5、输液软管;6、加药管;7、滴斗;8、调节器;9、加热盖;10、温控器;11、药液过滤器;12、静脉输液针;13、进气管;14、空气过滤器;15、隔网;16、粗滤层;17、精滤层;18、PTFE膜;19、电池组;20、控制器;21、蜂鸣报警器;22、螺杆;23、红外对射传感器;24、螺母;25、连接管;26、罩管;27、铰链;28、加热盒;29、卡槽;30、电热丝;3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一种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针1、通气管2、底板3、侧板4、输液软管5、加药管6、滴斗7、调节器8、加热盖9、温控器10、药液过滤器11、静脉输液针12、进气管13、空气过滤器14、隔网15、粗滤层16、精滤层17、PTFE膜18、电池组19、控制器20、蜂鸣报警器21、螺杆22、红外对射传感器23、螺母24、连接管25、罩管26、铰链27、加热盒28、卡槽29、电热丝30和保温层31,瓶塞穿刺针1的下方连接有通气管2,且通气管2的外侧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左右两端上方均固定有侧板4,通气管2的下方安装有输液软管5,且输液软管5的下端连接有滴斗7,滴斗7的右上角连接有加药管6,且滴斗7的右下角安置有调节器8,调节器8的右上角设置有加热盖9,且加热盖9的外壁固定有温控器10,加热盖9的上方连接有药液过滤器11,且药液过滤器11的上端安装有静脉输液针12,通气管2的右侧连接有进气管13的一端,且进气管13的另一端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4;

空气过滤器14的顶部固定有隔网15,且空气过滤器14的内部安装有粗滤层16,粗滤层16的下方连接有精滤层17,且精滤层17的下方安装有PTFE膜18,底板3的内底面上方安装有电池组19,控制器20设置于底板3的内底面下方,且控制器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蜂鸣报警器21,侧板4的内部贯穿有螺杆22,且螺杆22靠近瓶塞穿刺针1的一端固定有红外对射传感器23,螺杆22远离瓶塞穿刺针1的一端外侧连接有螺母24,加药管6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管25,且连接管25的外侧设置有罩管26,加热盖9的左端安装有铰链27,加热盒28连接于铰链27的左侧,且加热盒28的内底面安装有卡槽29,卡槽29的外侧设置有电热丝30,且电热丝30的外侧连接有保温层31,通气管2的外壁和底板3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通气管2与底板3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设置通气管2与底板3之间通过螺纹作用进行连接,使得通气管2与底板3之间拆装方便,以便于在使用完一次性静脉输液器以后,可以对底板3和侧板4进行回收,方便下次再利用,有利于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

粗滤层16的材质为无纺布,同时精滤层17的材质为活性炭,设置空气过滤器14中的粗滤层16、精滤层17和PTFE膜18组成三层过滤层,可以对空气有效的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进入输液瓶内部的空气的洁净程度,避免微小杂质混入药液内部,从而有利于提高输液过程的安全性,螺杆22与侧板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螺杆22与螺母2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设置螺杆22嵌在侧板4内部,并且可以沿着侧板4中部的开槽上下移动,使得整个装置的红外对射传感器23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最低报警液面高度进行调整,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红外对射传感器2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0之间电性连接,且控制器20通过导线与蜂鸣报警器21之间电性连接,设置一对红外对射传感器23在透过药液和未透过药液对射时存在差异,以便于通过这个差异与控制器20和蜂鸣报警器21进行配合,使得整个装置可以在药瓶内部药液低于红外对射传感器23位置时,便启动蜂鸣报警器21进行报警提醒,有利于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药瓶,避免血液回流和输液管内部灌入空气,进而有利于实现连续输液,连接管25的外形结构为锥形结构,且罩管26与连接管25之间形成全包围结构,并且罩管26与加药管6之间为螺纹连接,设置连接管25的头端细,尾端粗,粗细不一,以便于与不同粗细的外接管道进行连接,适配性更强,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加药操作,且罩管26可以包裹住连接管25,避免连接管25受环境污染;

加热盒28通过铰链27与加热盖9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加热盒28与加热盖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设置加热盒28与加热盖9是通过卡合作用固定在一起的,且加热盒28与加热盖9之间可以转动打开,从而方便整个加热部分与输液软管5的连接,后续拆卸方便,可以对加热盒28进行回收,方便下次再利用,有利于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卡槽29的外形结构为波形结构,且输液软管5通过卡槽29与加热盒2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设置输液软管5沿着卡槽29的波形形状卡在加热盒28的内部,在不影响输液软管5内部药液流通的同时,可以对更大面积的药液进行加热,整个加热效率更高,电热丝30与卡槽29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电热丝30与温控器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设置电热丝30可以对卡槽29加热,进而加热输液软管5内部的药液,减少在天气较冷时输液的不适,并且温控器10可以控制电热丝30的加热温度,便于使用者调节至合适温度,有利于提高输液时的舒适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首先将底板3套在通气管2上,再转动底板3,使得底板3与通气管2之间发生螺纹作用,从而将底板3固定在通气管2上,然后打开加热盖9,加热盖9绕着铰链27相对加热盒28转动,再将调节器8与药液过滤器11之间的输液软管5卡到卡槽29内部,再关上加热盖9,然后将瓶塞穿刺针1塞进药液瓶中,药液顺着通气管2流向输液软管5,输液软管5流向滴斗7,同时空气顺着隔网15被吸进空气过滤器14内部,经过粗滤层16、精滤层17和PTFE膜18的三层过滤,再顺着进气管13进入药瓶内部,保持瓶内气压稳定;

然后先拧松螺母24,使得螺母24不再压紧侧板4,上下拉动螺杆22,螺杆22带动红外对射传感器23调整合适高度,到达合适高度以后,拧紧螺母24进行固定,通过调节器8调节流速,再启动电热丝30,电热丝30散发热量,热量传递给卡槽29,对输液软管5内部的药液进行加热,同时保温层31减少热量传向外侧,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温控器10调节合适的加热温度,然后输液软管5内部的药液顺着药液过滤器11流向静脉输液针12处,转动打开罩管26,使得罩管26与加药管6之间发生分离,将连接管25与外接管道进行连接,可以向输液软管5内部加药;

当药液低于红外对射传感器23的高度时,红外对射传感器23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20,电池组19对控制器20供电,控制器20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蜂鸣报警器21启动报警,提醒医护人员的注意,就这样完成整个无空气可连续输液的静脉输液器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