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

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本发明采用在果树行间套种豆科绿肥,控制间距、深度、肥料均科学配比、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豆科绿肥的套种,可节省肥料用量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又是优质的饲草,可同时用于家禽饲养。对果树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果实的品质及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548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甘肃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05504.9

  • 申请日2020-11-02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A01G22/40(20180101);

  • 代理机构11825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田江飞

  •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豆科绿肥,是指用作肥料的豆科植物。大多数豆科作物根系上着生根瘤,其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素固定转化为有机氮化物,为植物提供丰富的氮素营养。中国栽培的豆科绿肥有50多种,如紫云英、苕子、豇豆、沙打旺、紫花苜蓿、三叶草、柽麻、豌豆、绿豆、田菁等。现有技术中,对果园的种植大多以肥料为主,不仅成本高,而且果树吸收并不是非常良好,果树结果的品质也不够高,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6-7年生果树林,果树株行距为2×2m;

(2)对行间的土地进行整地,深翻15-20cm,除杂晾晒4-6天;

(3)在晾晒土地上的覆盖充分腐熟的植物肥料,并撒入复合肥,再翻地使基肥、复合肥和土壤混合均匀;

(4)以两行的果树间的中心向左右各延展80cm,作成宽160cm的畦,畦高15cm;

(5)4月,当气温15℃以上时,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深度5cm,按株行距20×20cm,进行播种豆科绿肥种子,浇透水以促种子发芽;

(8)每月施肥1次,尿素为主,每次每亩施用25-30kg,同时浇灌1600-1800倍液的专用肥,每次每亩用量1.0-2.0kg进行稀释,根据情况,人工除去田间杂草。

进一步,所述复合肥为N、P

进一步,果树两边的间隔是20cm。所述专用肥由矿源黄腐酸钾和有机海藻精混合而成;按重量比,每份专用肥含矿源黄腐酸钾为95%、所述有机海藻精5%。所述的矿源黄腐酸钾的肥料比例为黄腐酸≥60%、K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豆科绿肥的套种,可节省肥料用量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又是优质的饲草,可同时用于家禽饲养。对果树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果实的品质及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一种果树间套作豆科绿肥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6-7年生果树林,果树株行距为2×2m;

(2)对行间的土地进行整地,深翻15-20cm,除杂晾晒4-6天;

(3)在晾晒土地上的覆盖充分腐熟的植物肥料,并撒入复合肥,再翻地使基肥、复合肥和土壤混合均匀;

(4)以两行的果树间的中心向左右各延展80cm,作成宽160cm的畦,畦高15cm;

(5)4月,当气温15℃以上时,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深度5cm,按株行距20×20cm,进行播种豆科绿肥种子,浇透水以促种子发芽;

(8)每月施肥1次,尿素为主,每次每亩施用25-30kg,同时浇灌1600-1800倍液的专用肥,每次每亩用量1.0-2.0kg进行稀释,根据情况,人工除去田间杂草。

进一步,所述复合肥为N、P

进一步,果树两边的间隔是20cm。所述专用肥由矿源黄腐酸钾和有机海藻精混合而成;按重量比,每份专用肥含矿源黄腐酸钾为95%、所述有机海藻精5%。所述的矿源黄腐酸钾的肥料比例为黄腐酸≥60%、K

本发明在同一块果树林种植套种后,对果树作物100棵梨树进行监测,具体详见表1。

表1不同处理对梨树产量指标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金果榄间套作植物的种类,如其它树木或植物。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