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

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线控制动总成,线控制动总成上集成有踏板输入组件、油壶、踏板模拟器总成、伺服缸总成、用于驱动伺服缸总成的电机和主控单元,线控制动总成上设置有出液孔,线控制动总成内集成设置有用于切换伺服缸总成输出的压力油或者踏板输入组件输出的压力油从出液孔输出的电磁阀组件,线控制动总成的出液孔通过管路与防抱死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相连通,防抱死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与车轮卡钳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不仅有助于提升汽车制动性能,而且可以使得ABS产品和ESP产品及生产线继续利用,同时通过线控制动产品上的能量回收功能,间接延长了混动车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581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38712.4

  • 发明设计人 蒋开洪;毛睿;王伟玮;严力;

    申请日2020-09-28

  • 分类号B60T17/18(20060101);B60T13/14(20060101);B60T7/04(20060101);B60T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33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亮;宋缨

  •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黄山西路21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刹车系统是车辆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由于传统的真空助力器产品存在体积大、质量重、装配复杂、真空源易泄露、高海拔区域助力性能较差、在混动及电动车上无法实现能量回收等缺点,基于上述缺点及市场需求,近年来,线控产品技术方案及产品应运而生。线控制动产品相对于真空助力器具有以下优点: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产品性能不随外界环境气压、温度等发生明显改变、可适用于传统燃油车、混动车、纯电动车、具备能量回收功能、备份制动等优点。

基于目前市场上,还广泛存在防抱死系统产品(ABS)和车身稳定系统产品(ESP),而目前内置了车身稳定系统(ESP)的线控刹车系统产品的使用,会导致现有的防抱死系统产品(ABS)或者车身稳定系统产品(ESP)无法得到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结构简单,不仅有助于提升汽车制动性能,而且可以使得ABS产品和ESP产品及生产线继续利用,同时通过线控制动产品上的能量回收功能,间接延长了混动车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线控制动总成,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上集成有踏板输入组件、油壶、踏板模拟器总成、伺服缸总成、用于驱动伺服缸总成的电机和主控单元,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上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内集成设置有用于切换伺服缸总成输出的压力油或者踏板输入组件输出的压力油从出液孔输出的电磁阀组件,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的出液孔通过管路与防抱死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相连通,所述的防抱死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与车轮卡钳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壶通过油管与远程油壶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出液孔与伺服缸总成之间的第一常闭阀和第二常闭阀、分别连接在两个出液孔与踏板输入组件之间的第一常开阀和第二常开阀、连接在踏板输入组件与踏板模拟器总成之间的第三常闭阀、连接油壶与伺服缸总成的第四常闭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壶与两个出液孔之间的管路上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的进油端安装有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踏板输入组件上安装有踏板行程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踏板输入组件和伺服缸总成的压力油输出端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上安装有电机角度传感器和电机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基于目前市场上,还广泛存在防抱死系统产品(ABS)和车身稳定系统产品(ESP),因此本专利申请的设计方案通过将线控制动总成上预留出液孔,该出液孔与ABS产品或ESP产品进液口相连,而实现ABS或ESP相关功能,这样使得防抱死系统产品(ABS)和车身稳定系统产品(ESP)产品及生产线在一定时间内得以有效利用,而不会因为随着集成ESP功能产品的汽车刹车用线控产品的推出而导致ABS或ESC产品无法利用;

2.同时通过线控制动总成上的能量回收功能,间接延长了混动车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此外,该线控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匹配不同汽车厂商的踏板感需求曲线,集成度高,而保持整体产品外观尺寸不变;

3.安装有远程油壶,通过油管与油壶相连,有效解决安装空间狭小问题;

4、具有备份制动模式,即在电机失效、伺服缸活塞密封圈损坏等情况下造成伺服缸无法按照预定目标建压,通过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推动踏板输入组件的制动主缸一腔和二腔活塞运动,从而输出将带有压力的一腔和二腔的制动液输出至ABS或ESP接口中,实现制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用线控制动系统,可用于传统燃油车、混动车及纯电车包括线控制动总成1,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1上集成有踏板输入组件102、油壶101、踏板模拟器总成103、伺服缸总成108、用于驱动伺服缸总成108的电机104和主控单元,上述这些部件为汽车现有的刹车助力系统常用的部件,其具体结构这边就不做赘述了。

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1上设置有出液孔,用于刹车的制动液会从出液孔排出,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1内集成设置有用于切换伺服缸总成108输出的压力油或者踏板输入组件102输出的压力油从出液孔输出的电磁阀组件,这样的切换使本专利的方案具有了备份制动模式,而所述的线控制动总成1的出液孔通过管路与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相连通,所述的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与车轮卡钳115相连,这样既保留了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的相应功能,也可以应用线控制动总成的各种优点。

具体来说,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与出液孔之间采用内部空心的金属管连接,金属管其头部特征需与出液孔和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的输入孔特征匹配,通过锁紧螺母将金属管与产品接口紧贴,从而起到固定和密封的作用,连接比较牢固。

其中,所述的油壶101通过油管与远程油壶相连通,远程油壶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其他位置,通过油管给油壶101供油,可以保证线控制动总成1的用油,有效解决安装空间狭小问题,具体来说油壶101与远程油壶之间采用橡胶管,将中空的橡胶管插入远程油壶和油壶101接口处,并通过卡箍卡紧,保证连接处不泄露。

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出液孔与伺服缸总成108之间的第一常闭阀107-1和第二常闭阀107-2、分别连接在两个出液孔与踏板输入组件102之间的第一常开阀106-1和第二常开阀106-2、连接在踏板输入组件102与踏板模拟器总成103之间的第三常闭阀107-3、连接油壶101与伺服缸总成108的第四常闭阀107-4。

同时,所述的油壶101与两个出液孔之间的管路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12,所述的单向阀112的进油端安装有滤网113。

作为配套的各种传感器,所述的踏板输入组件102上安装有踏板行程传感器111;所述的踏板输入组件102和伺服缸总成108的压力油输出端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09;所述的电机104上安装有电机角度传感器110和电机温度传感器114。

由图1可知,线控制动总成1在常规制动模式时,车辆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过程中,踏板位移传感器111获取踏板输入组件102中制动主缸一级活塞的移动信号,传递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经过分析,控制电机104动作,电机104内部含有将转子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副,该机构副上含有带有密封圈的活塞,该活塞推动伺服缸总成108内部腔体的制动液产生一定压力,此时,第一常开阀106-1和第二常开阀106-2处于上电关闭状态,第一常闭阀107-1、第二常闭阀107-2和第三常闭阀107-3处于上电打开状态,第四常闭阀107-4未上电,即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伺服缸总成108内部的带有一定压力的制动液进入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中,并最终进入车轮卡钳115中。同时,踏板输入组件102的主缸第一腔排出的制动液进入踏板模拟器总成103中,给驾驶员形成刹车踏板感觉,而真正的制动力来源于电机104与伺服缸总成108内部的制动液作用产生的压力。

其中,所述踏板模拟器总成103内部含有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在实现形式上不限于弹簧、碟簧、橡胶等,或其组合形式。

作为备份制动模式,当电控单元通过判断发现电机104助力失效时,此时第一常闭阀107-1、第二常闭阀107-2和第三常闭阀107-3将处于断电状态,即关闭状态,第一常开阀106-1和第二常开阀106-2也处于断电状态,即打开状态,踏板输入组件102中的主缸一腔和二腔带有压力的制动液将进入防抱死系统2或车身稳定系统3,并最终进入车轮卡钳115中。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