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手套箱,还包括固定于手套箱底板上的法兰;还包括试验段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及密封装置;还包括封头、压盖及支撑棒;还包括设置在手套箱上的取样操作窗口及过渡舱;还包括与手套箱内部空间相连的气体纯化系统,所述气体纯化系统用于去除手套箱内的氧气和水。所述装置为一种具有除氧、除水、结构简单、密封结构具有可更换性、密封可靠并适合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以满足试验需求。所述方法为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8

    授权

    授权

  • 2019-01-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7/00 申请日:2018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腐蚀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作为反应堆冷却剂具有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现役压水堆冷却剂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但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对结构材料的腐蚀问题是该类堆型设计研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之一。研究和开发新的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相容性好的结构材料是发展铅基反应堆必须突破的一个技术瓶颈,所以,通过堆外动态模拟材料腐蚀试验,掌握结构材料在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中腐蚀机理和规律,有利于研究、筛选和开发新型结构材料,从而为铅基反应堆的设计提供依据。

现有技术中,关于以上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尚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关于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公开报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为一种具有除氧、除水、结构简单、密封结构具有可更换性、密封可靠并适合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以满足试验需求。所述方法为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呈箱体状的手套箱,还包括固定于手套箱底板上的法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法兰的中心孔相通;

还包括试验段本体,所述试验段本体上端具有呈直管状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由所述连通孔中插入手套箱中,所述直管段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向直管段中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入口支管,所述入口支管位于底板的下方;

还包括固定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密封直管段与法兰之间的间隙,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直管段固定于法兰上;

还包括封头、压盖及支撑棒,所述支撑棒的上端固定于封头的下端面上,所述封头通过压盖固定于直管段的上端,且支撑棒嵌入直管段中,所述支撑棒的下端延伸至入口支管在直管段上连接点的下方;

还包括设置在手套箱上的取样操作窗口及过渡舱,所述取样操作窗口包括手套以及设置在手套箱箱壁上的手孔,所述手套的手部插入端与手孔相连,且手套的手指端位于手套箱内部,所述过渡舱包括内侧舱门和外侧舱门,所述内侧舱门作为手套箱箱壁的一部分,在内侧舱门和外侧舱门关闭后,过渡舱内部形成密闭腔体;

在完成试验段本体与法兰的连接后、封头与试验段本体的连接后、内侧舱门关闭后,所述手套箱为密闭的腔体;

还包括与手套箱内部空间相连的气体纯化系统,所述气体纯化系统用于去除手套箱内的氧气和水。

本方案中,由于要得到所述手套箱为密闭的腔体,所述取样操作窗口实际上是在手套箱的箱壁上开设手孔,而后将具有气密性能的手套通过所述手孔安装于手套箱内,具体安装形式可采用现有食用菌接种箱的手套安装形式,所述手套相当于为手套箱的柔性箱壁,操作人员通过手部置入手套,实现对手套箱内、过渡舱内的腐蚀样品进行转移操作;由于要得到所述手套箱为密闭的腔体,所述法兰可焊接于底板上,利用环焊缝实现法兰与底板连接面的密封,亦可采用法兰与底板螺栓连接,在法兰与底板连接面上设置密封垫实现密封。

所述固定装置和密封装置可设置为:固定装置和密封装置通过以下三个部件实现:固定帽、连接螺栓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直管段与法兰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定帽通过连接螺栓与法兰连接,且在连接螺栓紧固后,固定帽对密封圈施加挤压力,通过密封圈实现直管段与法兰之间间隙的密封、通过密封圈实现试验段本体与法兰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此种方式,由于需要的密封圈与直管段及法兰的摩擦力均较大,可设置为法兰上的中心孔为具有一个台阶的台阶孔,且台阶孔的大端朝上,这样,在为密封圈提供更大压力的过程中,可实现将密封圈压持在特定的区域内以增大密封圈与直管段及法兰之间的正压力。作为优选方案,亦可设置为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垫、连接螺栓和密封圈,此方案中密封压垫替代上述方案中固定帽的作用,用于在连接螺栓的作用下压持密封垫以得到密封面,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密封压垫通过连接螺栓与法兰刚性连接,此方案中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帽,所述固定帽采用如与直管段螺纹连接的螺帽,通过固定帽的下端支撑于密封压垫上或法兰上,为试验段本体提供相对于法兰可靠的固定约束。

所述过渡舱可设置为包括呈筒状的舱体以及用于连接在舱体一侧的内侧舱门和用于连接在舱体另一侧的外侧舱门,舱体、内侧舱门、外侧舱门三者围成过渡舱的容纳空间,同时,内侧舱门在作为手套箱侧壁一部分的同时,作为手套箱与过渡舱两者空间的隔离部件,外侧舱门作为过渡舱内部空间与本装置外部环境之间的舱门。

气体纯化系统用于去除氧气和水,现有技术中有大量用于实现气体除氧的装置和除水的装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使得手套箱内部气体流经气体纯化系统即可实现目的。

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腐蚀试样腐蚀试验:

S1、完成试验段本体与法兰的连接,具体为:通过以上提供的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实现;

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的连接,具体为:完成腐蚀试样、支撑棒、封头三者的连接;

完成支撑棒与试验段本体的连接,具体为:利用压盖实现封头在试验段本体的连接,压盖可设置为与试验段本体螺纹连接,通过压盖为封头施加朝向试验段本体的力,完成上述连接;

S2、启动主回路开展腐蚀试验:通过入口支管向腐蚀试样所在的区域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腐蚀试验,上述主回路即为提供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设备,亦可理解为相应供给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管路;

S3、完成腐蚀试验后,通过上提腐蚀试样的方式,将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中,且在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之前,通过气体纯化系统,去除手套箱内的氧气和水;

S4、通过取样操作窗口,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试样由手套箱中转移至过渡舱中,而后关闭内侧舱门。本步骤中,移除封头对压盖的约束,通过上提压盖,即可实现将腐蚀样品由试验段本体转移至手套箱内,在手套箱无氧、无水或少氧、少水的环境下,完成腐蚀样品与支撑棒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样品转移至过渡舱中后关闭内侧舱门;

S5、由所述装置中取出腐蚀试样:操作人员由外侧舱门中将腐蚀样品从过渡舱中取出。

本发明通过气体纯化系统来控制取样过程始终处于无氧无水蒸气或少氧少水蒸气环境中,避免或尽可能避免水蒸气和氧气对试样表面形貌造成影响,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封头压紧试验段本体顶部实现密封试验段本体密封,采用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实现试验段本体与手套箱之间的密封和固定,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配合密封垫的形式等实现法兰与手套箱之间的密封,不仅可保证试验装置整体密封可靠,满足高温运行需求,同时相应结构简单,相应密封或密封组件可方便获得,各容易导致密封泄露的组成部件可拆卸更换,后期可维护性强,能大大节约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试验段本体入口支管位于腐蚀试样的上方,在入口支管管口与试验段本体下方出口均与主回路相连时,本装置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在腐蚀试验结束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回收。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气体纯化系统不可能保证能够百分之百去除水汽和氧气,而最后手套箱内部的水汽和氧气对腐蚀样品产生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可。本发明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实验过程中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路径位于手套箱的外侧,而对腐蚀样品完成腐蚀试验后,再将腐蚀样品置于手套箱中,这样,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热量对手套箱内部的压力、温度产生影响而影响手套箱的密闭性能,从而避免因为以上热量影响手套箱内水汽和氧气的含量。

本方案中,设置所述过渡舱,在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和移出腐蚀样品时,均可通过所述过渡舱转移腐蚀样品,这样,由于过渡舱的环境相较于本装置外部的环境,水汽和氧气含量更少,故通过所述过渡舱,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和移出腐蚀样品时,可实现进入手套箱内的水汽和氧气的量更少。

作为所述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为方便提起和释放封头与支撑棒的连接体,还包括设置在手套箱内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封头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提起和释放封头。现有技术中有诸多类型的升降装置,优选设置为升降装置为结构简单、重量轻、纯机械结构以有利于在一定高温环境中具有可靠性能的棘轮升降装置。

为方便对腐蚀样品进行转移操作,所述取样操作窗口设置在手套箱的侧面上,所述过渡舱设置在手套箱的侧面上,且取样操作窗口所在侧与过渡舱所在侧为不同侧。

作为气体纯化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气体纯化系统包括除氧装置、除水装置、活性炭过滤器、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通过管道与手套箱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除氧装置、除水装置、活性炭过滤器均串联于所述管道上。

为方便本装置与主回路的连接,所述入口支管的管口为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入口,所述入口的朝向与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垂直,直管段的下端还具有一段弯折管段,所述弯折管段的管口为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出口,所述出口的朝向与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入口的朝向与所述出口的朝向朝向相反方向;

连接在支撑棒的下端腐蚀试样位置位于入口支管在直管段上连接点至直管段的弯折点之间。

为实现对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热补偿,方便开展不同温度下腐蚀样品的腐蚀试验,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段。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加热功率可调范围大且热利用率高的加热装置实现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于对应管段上的电热丝,还包括包裹于加热装置外侧的保温层。

为方便支撑棒与腐蚀样品的连接和拆离,所述支撑棒的下端还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用于与腐蚀试样形成螺纹连接关系。相应的,在腐蚀样品的上端设置与内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柱即可。

为使得能够直观反映手套箱内气象环境是否满足腐蚀试验要求,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手套箱内部的氧气分析仪和水分析仪。

所述方法为以上任意一项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S1、完成试验段本体与法兰的连接、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的连接、完成支撑棒与试验段本体的连接;

S2、启动主回路开展腐蚀试验:通过入口支管向腐蚀试样所在的区域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腐蚀试验;

S3、完成腐蚀试验后,通过上提腐蚀试样的方式,将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中,且在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之前,通过气体纯化系统,去除手套箱内的氧气和水;

S4、通过取样操作窗口,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试样由手套箱中转移至过渡舱中,而后关闭内侧舱门;

S5、由所述装置中取出腐蚀试样。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所述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通过气体纯化系统来控制取样过程始终处于无氧无水蒸气或少氧少水蒸气环境中,避免或尽可能避免水蒸气和氧气对试样表面形貌造成影响,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封头压紧试验段本体顶部实现密封试验段本体密封,采用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实现试验段本体与手套箱之间的密封和固定,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配合密封垫的形式等实现法兰与手套箱之间的密封,不仅可保证试验装置整体密封可靠,满足高温运行需求,同时相应结构简单,相应密封或密封组件可方便获得,各容易导致密封泄露的组成部件可拆卸更换,后期可维护性强,能大大节约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试验段本体入口支管位于腐蚀试样的上方,在入口支管管口与试验段本体下方出口均与主回路相连时,本装置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在腐蚀试验结束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回收。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气体纯化系统不可能保证能够百分之百去除水汽和氧气,而最后手套箱内部的水汽和氧气对腐蚀样品产生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可。本发明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实验过程中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路径位于手套箱的外侧,而对腐蚀样品完成腐蚀试验后,再将腐蚀样品置于手套箱中,这样,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热量对手套箱内部的压力、温度产生影响而影响手套箱的密闭性能,从而避免因为以上热量影响手套箱内水汽和氧气的含量。

本方案中,设置所述过渡舱,在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和移出腐蚀样品时,均可通过所述过渡舱转移腐蚀样品,这样,由于过渡舱的环境相较于本装置外部的环境,水汽和氧气含量更少,故通过所述过渡舱,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和移出腐蚀样品时,可实现进入手套箱内的水汽和氧气的量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腐蚀试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试验段本体,2、法兰,3、密封压垫,4、固定帽,5、压盖,6、封头,7、连接螺栓,8、密封圈,9、底板,10、支撑棒,11、腐蚀样品,12、加热装置,13、升降装置,14、取样操作窗口,15、手套箱,16、过渡舱,17、气体纯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腐蚀试验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呈箱体状的手套箱15,还包括固定于手套箱15底板9上的法兰2,所述底板9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法兰2的中心孔相通;

还包括试验段本体1,所述试验段本体1上端具有呈直管状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由所述连通孔中插入手套箱15中,所述直管段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向直管段中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入口支管,所述入口支管位于底板9的下方;

还包括固定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密封直管段与法兰2之间的间隙,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直管段固定于法兰2上;

还包括封头6、压盖5及支撑棒10,所述支撑棒的上端固定于封头6的下端面上,所述封头6通过压盖5固定于直管段的上端,且支撑棒10嵌入直管段中,所述支撑棒10的下端延伸至入口支管在直管段上连接点的下方;

还包括设置在手套箱15上的取样操作窗口14及过渡舱16,所述取样操作窗口14包括手套以及设置在手套箱15箱壁上的手孔,所述手套的手部插入端与手孔相连,且手套的手指端位于手套箱15内部,所述过渡舱16包括内侧舱门和外侧舱门,所述内侧舱门作为手套箱15箱壁的一部分,在内侧舱门和外侧舱门关闭后,过渡舱16内部形成密闭腔体;

在完成试验段本体1与法兰2的连接后、封头6与试验段本体1的连接后、内侧舱门关闭后,所述手套箱15为密闭的腔体;

还包括与手套箱15内部空间相连的气体纯化系统17,所述气体纯化系统17用于去除手套箱15内的氧气和水。

本方案中,由于要得到所述手套箱15为密闭的腔体,所述取样操作窗口14实际上是在手套箱15的箱壁上开设手孔,而后将具有气密性能的手套通过所述手孔安装于手套箱15内,具体安装形式可采用现有食用菌接种箱的手套安装形式,所述手套相当于为手套箱15的柔性箱壁,操作人员通过手部置入手套,实现对手套箱15内、过渡舱16内的腐蚀样品11进行转移操作;由于要得到所述手套箱15为密闭的腔体,所述法兰2可焊接于底板9上,利用环焊缝实现法兰2与底板9连接面的密封,亦可采用法兰2与底板9螺栓连接,在法兰2与底板9连接面上设置密封垫8实现密封。

所述固定装置和密封装置可设置为:固定装置和密封装置通过以下三个部件实现:固定帽4、连接螺栓7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直管段与法兰2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定帽4通过连接螺栓7与法兰2连接,且在连接螺栓7紧固后,固定帽4对密封圈施加挤压力,通过密封圈实现直管段与法兰2之间间隙的密封、通过密封圈实现试验段本体1与法兰2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此种方式,由于需要的密封圈与直管段及法兰2的摩擦力均较大,可设置为法兰2上的中心孔为具有一个台阶的台阶孔,且台阶孔的大端朝上,这样,在为密封圈提供更大压力的过程中,可实现将密封圈压持在特定的区域内以增大密封圈与直管段及法兰2之间的正压力。作为优选方案,亦可设置为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垫3、连接螺栓7和密封圈,此方案中密封压垫3替代上述方案中固定帽4的作用,用于在连接螺栓7的作用下压持密封垫8以得到密封面,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密封压垫3通过连接螺栓7与法兰2刚性连接,此方案中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帽4,所述固定帽4采用如与直管段螺纹连接的螺帽,通过固定帽4的下端支撑于密封压垫3上或法兰2上,为试验段本体1提供相对于法兰2可靠的固定约束。

所述过渡舱16可设置为包括呈筒状的舱体以及用于连接在舱体一侧的内侧舱门和用于连接在舱体另一侧的外侧舱门,舱体、内侧舱门、外侧舱门三者围成过渡舱16的容纳空间,同时,内侧舱门在作为手套箱15侧壁一部分的同时,作为手套箱15与过渡舱16两者空间的隔离部件,外侧舱门作为过渡舱16内部空间与本装置外部环境之间的舱门。

气体纯化系统17用于去除氧气和水,现有技术中有大量用于实现气体除氧的装置和除水的装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使得手套箱15内部气体流经气体纯化系统17即可实现目的。

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腐蚀试样腐蚀试验:

S1、完成试验段本体1与法兰2的连接,具体为:通过以上提供的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实现;

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10的连接,具体为:完成腐蚀试样、支撑棒10、封头6三者的连接;

完成支撑棒10与试验段本体1的连接,具体为:利用压盖5实现封头6在试验段本体1的连接,压盖5可设置为与试验段本体1螺纹连接,通过压盖5为封头6施加朝向试验段本体1的力,完成上述连接;

S2、启动主回路开展腐蚀试验:通过入口支管向腐蚀试样所在的区域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腐蚀试验,上述主回路即为提供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设备,亦可理解为相应供给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管路;

S3、完成腐蚀试验后,通过上提腐蚀试样的方式,将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15中,且在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15之前,通过气体纯化系统17,去除手套箱15内的氧气和水;

S4、通过取样操作窗口14,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10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试样由手套箱15中转移至过渡舱16中,而后关闭内侧舱门。本步骤中,移除封头6对压盖5的约束,通过上提压盖5,即可实现将腐蚀样品11由试验段本体1转移至手套箱15内,在手套箱15无氧、无水或少氧、少水的环境下,完成腐蚀样品11与支撑棒10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样品11转移至过渡舱16中后关闭内侧舱门;

S5、由所述装置中取出腐蚀试样:操作人员由外侧舱门中将腐蚀样品11从过渡舱16中取出。

本发明通过气体纯化系统17来控制取样过程始终处于无氧无水蒸气或少氧少水蒸气环境中,避免或尽可能避免水蒸气和氧气对试样表面形貌造成影响,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封头6压紧试验段本体1顶部实现密封试验段本体1密封,采用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实现试验段本体1与手套箱15之间的密封和固定,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配合密封垫8的形式等实现法兰2与手套箱15之间的密封,不仅可保证试验装置整体密封可靠,满足高温运行需求,同时相应结构简单,相应密封或密封组件可方便获得,各容易导致密封泄露的组成部件可拆卸更换,后期可维护性强,能大大节约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试验段本体1入口支管位于腐蚀试样的上方,在入口支管管口与试验段本体1下方出口均与主回路相连时,本装置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在腐蚀试验结束后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回收。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气体纯化系统17不可能保证能够百分之百去除水汽和氧气,而最后手套箱15内部的水汽和氧气对腐蚀样品11产生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可。本发明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实验过程中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路径位于手套箱15的外侧,而对腐蚀样品11完成腐蚀试验后,再将腐蚀样品11置于手套箱15中,这样,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热量对手套箱15内部的压力、温度产生影响而影响手套箱15的密闭性能,从而避免因为以上热量影响手套箱15内水汽和氧气的含量。

本方案中,设置所述过渡舱16,在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11和移出腐蚀样品11时,均可通过所述过渡舱16转移腐蚀样品11,这样,由于过渡舱16的环境相较于本装置外部的环境,水汽和氧气含量更少,故通过所述过渡舱16,本装置接收腐蚀样品11和移出腐蚀样品11时,可实现进入手套箱15内的水汽和氧气的量更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和2所示,为方便提起和释放封头6与支撑棒10的连接体,还包括设置在手套箱15内的升降装置13,所述升降装置13位于封头6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装置13用于提起和释放封头6。现有技术中有诸多类型的升降装置13,优选设置为升降装置13为结构简单、重量轻、纯机械结构以有利于在一定高温环境中具有可靠性能的棘轮升降装置13。

为方便对腐蚀样品11进行转移操作,所述取样操作窗口14设置在手套箱15的侧面上,所述过渡舱16设置在手套箱15的侧面上,且取样操作窗口14所在侧与过渡舱16所在侧为不同侧。

作为气体纯化系统17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气体纯化系统17包括除氧装置、除水装置、活性炭过滤器、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通过管道与手套箱15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除氧装置、除水装置、活性炭过滤器均串联于所述管道上。

为方便本装置与主回路的连接,所述入口支管的管口为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入口,所述入口的朝向与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垂直,直管段的下端还具有一段弯折管段,所述弯折管段的管口为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的出口,所述出口的朝向与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入口的朝向与所述出口的朝向朝向相反方向;

连接在支撑棒10的下端腐蚀试样位置位于入口支管在直管段上连接点至直管段的弯折点之间。

为实现对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热补偿,方便开展不同温度下腐蚀样品11的腐蚀试验,还包括加热装置12,所述加热装置12用于加热所述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段。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加热功率可调范围大且热利用率高的加热装置12实现方案,所述加热装置12为缠绕于对应管段上的电热丝,还包括包裹于加热装置12外侧的保温层。

为方便支撑棒10与腐蚀样品11的连接和拆离,所述支撑棒10的下端还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用于与腐蚀试样形成螺纹连接关系。相应的,在腐蚀样品11的上端设置与内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柱即可。

为使得能够直观反映手套箱15内气象环境是否满足腐蚀试验要求,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手套箱15内部的氧气分析仪和水分析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具体的试验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S1、完成试验段本体1与法兰2的连接、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10的连接、完成支撑棒10与试验段本体1的连接;

S2、启动主回路开展腐蚀试验:通过入口支管向腐蚀试样所在的区域引入液态铅或液态铅铋合金进行腐蚀试验;

S3、完成腐蚀试验后,通过上提腐蚀试样的方式,将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15中,且在腐蚀试样置入手套箱15之前,通过气体纯化系统17,去除手套箱15内的氧气和水;

S4、通过取样操作窗口14,完成腐蚀试样与支撑棒10的分离,而后打开内侧舱门,将腐蚀试样由手套箱15中转移至过渡舱16中,而后关闭内侧舱门;

S5、由所述装置中取出腐蚀试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