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鲜食型甘薯品质和商品薯均匀度的栽培方法

一种提高鲜食型甘薯品质和商品薯均匀度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包括:1)育苗;2)整地、做垄;3)栽插预栽种薯苗;4)覆膜生长。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运用沟排法稀排种,育苗长为35~45cm的壮苗,栽插时先开沟灌水,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待水分入渗后封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1.0cm,薯苗整体呈“L”型,上述方法有利于薯苗成活,同时增加了入土节数,有利于垄内集中结薯,薯块大小相对一致,提高品质和商品薯均匀度。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22

    授权

    授权

  • 2018-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2/25 申请日:2018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0-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甘薯种植面积为4922万亩,总产为7057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和品质越来越讲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甘薯越来越受重视。优质食用型甘薯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保健功能。近年来,甘薯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促使食用型甘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北方鲜食型甘薯市场流通仍以3两以上不分级的粗通散货为主,薯块外形不美观、薯块偏大、品质相对较差,价格和利润空间较低。在鲜食型甘薯生产中缺乏简单有效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导致收获时虽然取得相对较高的块根产量,但块根品质相对较低,符合采购商要求的(150~400g或400~600g,长度15~20cm)薯块比例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甘薯的品质和商品薯均匀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种薯采用沟排排种方式育苗,剪苗,得到预栽种薯苗;

所述沟排方式为: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覆土,浇水;

所述沟的深度为10~15cm,宽度为8~12cm,沟距为12~15cm;所述覆土的厚度为4~6cm;

所述剪苗的位置为距苗基3~5cm,得到的预栽种薯苗的长度为35~45cm;

2)将土地进行整地,做垄,得到做垄后的土地;

所述做垄的垄高为20~30cm,丘陵地垄距为70~80cm,平原地垄距为80~90cm;

3)栽插前将所述步骤2)的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中部开一条4~6cm深的沟,向沟内灌水,将所述步骤1)的预栽种薯苗栽插到沟内,覆土封沟;

所述栽插的方式为: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预栽种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预栽种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预栽种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预栽种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

所述覆土封沟的程度为: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1.0cm;

4)栽插的薯苗进行覆膜生长;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预栽种薯苗的插栽量为2380~3333株/亩;插栽的间距为25~3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沟内灌水的量为2.5~4L/m。

优选的,在栽插前将预栽种苗种的下端浸入浓度为0.9~1.1ml/L的50%辛硫磷乳油中保持8~12min;所述预栽种苗种的下端浸入所述辛硫磷乳油中的距离为10~15c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的整地时还进行施肥;所述施肥的种类为有机肥、复合肥和硫酸钾;

所述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000~3000Kg/亩;

所述复合肥的施用量为0~40Kg/亩;

所述硫酸钾的施用量为10~25Kg/亩。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的覆膜生长过程中,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5~7d叶片喷施一次烯效唑溶液,共喷施2~3次;所述烯效唑溶液的浓度为80~110ml/L;所述烯效唑溶液单次的喷施量为30L/亩。

优选的,在覆膜生长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所述病虫害包括卷叶蛾和天蛾;

防治所述卷叶蛾的方法为: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4.5%氯氰菊酯乳油;所述氯氰菊酯乳油的浓度为0.0225~0.03g/L,喷施量为30~50L/亩;

防治所述天蛾的方法为: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90%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所述晶体敌百虫的浓度为0.6~0.7g/L,喷施量为20~50L/亩。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的育苗前还包括对育苗用的种薯消毒;所述种薯消毒的方法为:采用0.85~1g/L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3~5min或采用1.6~2.5g/L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泡9~11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沟的深度为10~15cm,沟距为12~1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覆土的厚度为4~6c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包括:1)育苗;2)整地、做垄;3)栽插预栽种薯苗;4)覆膜生长。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运用沟排稀排种方式,育长为35~45cm的壮苗栽插,可以增加入土节数;采用先开沟灌水而后栽插,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预栽种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预栽种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预栽种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预栽种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上述方法有利于薯苗成活,同时增加了入土节数,入土节数增加到4~6节,相邻薯苗的地下部节连接,株和株之间没有空隙,增加了结薯点,有效防止结薯过大或者过小,增加了中度大小薯块比例,薯块大小相对一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商品薯均匀度。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栽培甘薯,产量在5872.57~6106.04斤/亩,相较于传统栽培技术,邹平试验点分别增产4.40%和3.83%,长清试验点分别增产5.18%和4.72%;小于150g和大于600g重量的薯块数比例降低,150~400g和400~600g薯块数比例显著提高,150~400g薯块比例在邹平试验点分别提高20.23%和34.24%,在长清试验点分别提高20.89%和31.63%;400-600g薯块比例在邹平试验点分别提高17.17%和24.86%,在长清试验点分别提高26.15%和31.53%。

同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栽插方式进行栽插,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严格控制病虫害,提高了块根外观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沟排排种方式育苗;其中①指沟宽,②指相邻两条沟的沟距;

图2为传统育苗方式;

图3为本发明的栽插方式;

图4为传统栽插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种薯采用沟排排种方式育苗,剪苗,得到预栽种薯苗;

所述沟排方式为: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覆土,浇水;

所述沟的深度为10~15cm,宽度为8~12cm,沟距为12~15cm;所述覆土的厚度为4~6cm;

所述剪苗的位置为距苗基3~5cm,得到的预栽种薯苗的长度为35~45cm;

2)将土地进行整地,做垄,得到做垄后的土地;

所述做垄的垄高为20~30cm,丘陵地垄距为70~80cm,平原地垄距为80~90cm;

3)栽插前将所述步骤2)的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中部开一条4~6cm深的沟,向沟内灌水,将所述步骤1)的预栽种薯苗栽插到沟内,覆土封沟;

所述栽插的方式为: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预栽种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预栽种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预栽种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预栽种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

所述覆土封沟的程度为: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1.0cm;

4)栽插的薯苗进行覆膜生长;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本发明采用沟排排种方式育苗,剪苗,得到预栽种薯苗;所述沟排方式为: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覆土,浇水;所述沟的深度为10~15cm,宽度为8~12cm,沟距为12~15cm;所述覆土的厚度为4~6cm;所述剪苗的位置为距苗基3~5cm,得到的预栽种薯苗的长度为35~45cm。

本发明中,在采用沟排排种方式育苗前优选对育苗用的种薯消毒;所述种薯消毒的方法为:采用0.85~1g/L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4~6min或采用1.6~2.5g/L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泡9~11min。所述多菌灵的浓度优选为0.9~0.95g/L,更优选为0.93g/L。所述多菌灵浸泡的时间优选为5min。所述甲基托布津的浓度优选为1.8~2.2g/L,更优选为2.0g/L。所述甲基托布津的浸泡时间优选为10min。本发明对所述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菌灵和甲基拖布津品牌分别为国光牌和日曹牌,生产厂家分别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本发明中,所述沟的深度为10~15cm,更优选为13cm。本发明中,所述种薯的品种优选为济薯26、烟薯25、龙薯9号、徐薯32、苏薯8号、普薯32、广薯87,更优选为济薯26和龙薯9号。所述沟的沟距为12~15cm,更优选为14cm。所述种薯的外观优选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所述覆土的厚度优选为4~6cm,更优选为5cm。本发明中,所述浇水的量优选为2.5~4L/m,更优选为3.5L/m。本发明中,所述沟排方式如附图1所示,其中①指沟宽,在育苗田中挖深度10~15cm,宽度为8~12cm的沟,②指相邻两条沟的沟距,设置沟距为12~15cm。传统育苗方式如附图2所示,将育苗田挖10cm坑,将种薯依次排列在坑内。本发明中采用沟排稀排种方式育苗,沟排种薯发根后,利用的土壤空间大,相当于形成边行优势,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同时沟排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获得35~45cm长度的壮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剪苗的位置优选为距苗基3.5~4.5cm,更优选为4cm。所述剪苗的长度优选为38~42cm,更优选为40cm。本发明中剪取长度为35~45cm的薯苗作为预栽种薯苗可以增加薯苗的入土节数,使入土土节数增加到4~6节,增加结薯点,有利于提高块根产量和均匀度。

本发明将土地进行整地,做垄,得到做垄后的土地;所述做垄的垄高为20~30cm,丘陵地垄距为70~80cm,平原地垄距为80~90cm。

本发明中,所述整地的方式优选为将土壤耕翻20~30cm,打碎土块。本发明对所述整地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在春天化冻后即可。本发明中,在整地时优选进行施肥;所述施肥的种类为有机肥、复合肥和硫酸钾;所述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000~3000Kg/亩;所述复合肥的施用量为0~40Kg/亩;所述硫酸钾的施用量为10~25Kg/亩。施肥量按照不同类型土地施用:当土地为贫瘠丘陵地时,有机肥的施加量优选为2000~3000Kg/亩,更优选为2500Kg/亩;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35~45Kg/亩,更优选为40Kg/亩;硫酸钾的施肥量优选为20~25Kg/亩,更优选为23Kg/亩;当土地为中等肥力的丘陵地时,有机肥的施加量优选为1500~2000Kg/亩,更优选为1800Kg/亩;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25~35Kg/亩,更优选为30Kg/亩;硫酸钾的施加量优选为15~20Kg/亩,更优选为18Kg/亩。当土地为肥力较好的平原地时,有机肥的施加量优选为1000~2000Kg/亩,更优选1500Kg/亩;硫酸钾的施加量优选为10~20Kg/亩,更优选为15Kg/亩。所述复合肥中氮、磷、钾的重量比优选为10:10:20。本发明对所述有机肥、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肥为稼稼乐蒙古草原育肥羊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复合肥购自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钾为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罗布泊农业用硫酸钾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垄高优选为23~27cm,更优选为25cm。当土地为丘陵土地时,所述垄距优选为73~78cm,更优选为75cm。当土地为平原地时,所述垄距优选为83~87cm,更优选为85cm。所述垄的走向优选为南北走向。本发明中,采用20~30cm的垄高,丘陵地垄距为70~80cm,平原地垄距为80~90cm。本发明中,所述做垄的时间优选为在栽种预栽种薯苗前的一周内。本发明中,在做垄前优选撒施质量分数为5%辛硫磷颗粒或质量分数为10%毒死蜱颗粒剂防治地老虎、蛴螬和蝼蛄。撒施量优选为4~6Kg/亩。更优选为5Kg/亩。

得到预栽培种薯苗和做垄后的土地后,本发明将所述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中部开一条4~6cm深的沟,沟内灌水,将所述步骤1)的预栽种薯苗栽插到沟内,覆土封沟;所述栽插的方式为: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预栽种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预栽种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预栽种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预栽种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所述覆土封沟的程度为: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1.0cm。本发明中,所述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开沟深度为4~6cm,优选为4.5~5.5cm,更优选为5cm。所述沟的走向平行于垄。所述沟在垄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沟内灌水的量优选为2.5~4L/m,更优选为3.5L/m。

在本发明中,预栽种苗种在栽插前将预栽种苗种的下端浸入浓度为0.9~1.1ml/L的辛硫磷乳油中保持8~12min;所述预栽种苗种的下端浸入浓度为0.9~1.1ml/L的辛硫磷乳油中的距离优选为10~15cm,更优选为13cm。所述辛硫磷乳油的浓度优选为1.0ml/L。所述保持的时间优选为10min。所述预栽种薯苗的插栽量优选为2380~3333株/亩,更优选为2800株/亩。插栽的间距优选为25~35cm,更优选为30cm。本发明中,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7~9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进行栽插。所述覆土的程度优选为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1.0cm,更优选为0.8cm。本发明中,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栽插深度约5cm,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4~0.6cm。传统的栽插方式为薯苗地下部入土2~4节,薯苗地下部节不连接,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采用呈“L”型的栽插方式,相邻薯苗的地下部节连接,株和株之间没有空隙,同时增加了入土节数,入土节数增加到4~6节,如附图3所示。增加了结薯点,有效防止结薯过大或者过小,增加了中度大小薯块比例,薯块大小相对一致,提高产量和商品薯均匀度。

栽插完成后,本发明将栽插的薯苗进行覆膜生长。

本发明中,所述覆膜的方式优选为:将地膜覆盖在垄面上,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所述地膜的厚度优选为0.016~0.020mm,更优选为0.018mm。所述地膜的颜色优选为白色或黑色。本发明中,将栽插的薯苗进行覆膜生长可提高土壤温度、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块根形成膨大。本发明中,在覆膜生长过程中,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5~7d叶片喷施一次烯效唑溶液,共喷施2~3次;所述烯效唑溶液的浓度为80~110ml/L;所述烯效唑溶液单次的喷施量为30~40L/亩。所述烯效唑溶液的浓度优选为90~100ml/L,更优选为95ml/L。所述烯效唑溶液的喷施量优选为35L/亩。本发明中喷施浓度为80~110ml/L的烯效唑可以防止甘薯徒长,促进块根膨大。

本发明中,在覆膜生长期间优选进行病虫害防治所述病虫害包括卷叶蛾和天蛾;防治所述卷叶蛾的方法为: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4.5%氯氰菊酯乳油;所述氯氰菊酯乳油的浓度为0.0225~0.03g/L,喷施量为30~50L/亩;防治所述天蛾的方法为: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90%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所述晶体敌百虫的浓度为0.6~0.7g/L,喷施量为20~50L/亩。所述氯氰菊酯乳油的浓度优选为0.025g/L,喷施量为40L/亩。所述晶体敌百虫的浓度优选为0.65g/L,喷施量为35L/亩。

本发明中,当采用白膜覆膜生长时,在覆膜生长前优选喷施除草剂,喷施完成后禁止入地踩踏;当采用黑膜覆膜生长时,无需进行除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2017年在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进行甘薯栽培,将土地开深度为10cm,宽度为8cm的沟,沟距设定为15cm进行育苗用。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济薯26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0.85g/L的多菌灵浸泡3min后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每平方米排种10kg,覆4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40cm时,从距离苗基部5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13cm浸入浓度为1.1ml/L的50%辛硫磷乳油保持8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20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10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5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30㎝,垄距85cm,在做垄前按5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5%辛硫磷颗粒)。在栽插前将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开1条6cm深的沟,沟内灌水(灌水量为2.5L/m),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7~9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栽插到沟内(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cm。

生长期间,防治所述卷叶蛾的方法为: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4.5%氯氰菊酯乳油;所述氯氰菊酯乳油的浓度为0.0225~0.03g/L,喷施量为30~50L/亩;防治所述天蛾的方法为: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90%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所述晶体敌百虫的浓度为0.6~0.7g/L,喷施量为20~50L/亩。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为白膜)覆盖在垄上(覆膜前喷施封闭型除草剂),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10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40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7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0L/亩。

对比例1

栽培地区、栽培时间和栽培品种同实施例1完全相同,具体栽培方法为:

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济薯26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0.85g/L的多菌灵浸泡3min,浸种后立即排种。将土地开挖,深度为10cm,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挖取的坑中,每平方米排种25kg,覆4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25cm时,从距离苗基部5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6cm浸入浓度为1.1ml/L的50%辛硫磷乳油保持8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20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10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5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30㎝,垄距85cm,在做垄前按5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5%辛硫磷颗粒)。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5~7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采用水平栽插方式水平放置于垄面上,密度为3500株/亩,薯苗地下部入土2~4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5cm,每穴浇水500-800mL。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为白膜)覆盖在垄上(覆膜前喷施封闭型除草剂),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10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40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7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0L/亩。

实施例2

2017年在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进行甘薯栽培,将土地开深度为15cm,宽度为10cm的沟,沟距设定为12cm进行育苗用。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龙薯9号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1g/L的多菌灵浸泡5min后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每平方米排种12kg,覆6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40cm时,从距离苗基部3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13cm浸入浓度为0.9ml/L的50%辛硫磷乳油保持12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20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5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30㎝,垄距85cm,在做垄前按5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5%辛硫磷颗粒)。在栽插前将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开1条5cm深的沟,沟内灌水(灌水量为4L/m),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7~9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栽插到沟内(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1cm。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黑膜)覆盖在垄上,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7d喷洒一次有效浓度为95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5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3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0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40L/亩。

对比例2

栽培地区、栽培时间和栽培品种同实施例2完全相同,具体栽培方法为:

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龙薯9号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1g/L的多菌灵浸泡5min后立即排种。将土地开挖,深度为15cm,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挖取的坑中,每平方米排种25kg,覆6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25cm时,从距离苗基部5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6cm浸入浓度为0.9ml/L的50%辛硫磷乳油保持12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20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5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30㎝,垄距85cm,在做垄前按5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5%辛硫磷颗粒)。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5~7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采用水平栽插方式水平放置于垄面上,密度为3500株/亩,薯苗地下部入土2~4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1.0cm,每穴浇水500-800mL。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为黑膜)覆盖在垄上,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7d喷洒一次有效浓度为95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5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3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0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40L/亩。

实施例3

201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种植甘薯,将土地开深度为13cm,宽度为12cm的沟,沟距设定为14cm进行育苗用。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济薯26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2.0g/L的甲基拖布津浸泡10min后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每平方米排种15kg,覆5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44cm时,从距离苗基部4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15cm浸入浓度为1.0ml/L的辛硫磷乳油保持10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30Kg/亩的量施加复合肥,18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4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25㎝,垄距80cm,在做垄前按4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10%毒死蜱颗粒)。在栽插前将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开1条5cm深的沟,沟内灌水(灌水量为3.5L/m),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7~9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栽插到沟内(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8cm。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白膜)覆盖在垄上(覆膜前喷施封闭型除草剂),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9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5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5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5L/亩。

对比例3

栽培地区、栽培时间和栽培品种同实施例3完全相同,具体栽培方法为:

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济薯26号作为种薯,采用2.0g/L的甲基拖布津浸泡10min后立即排种。将土地开挖,深度为13cm,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挖取的坑中,每平方米排种25kg,覆5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25cm时,从距离苗基部5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5cm浸入浓度为1.0ml/L的辛硫磷乳油保持10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30Kg/亩的量施加复合肥,18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4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25㎝,垄距80cm,在做垄前按4Kg/亩的量撒施质量分数为10%毒死蜱颗粒)。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5~7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采用水平栽插方式水平放置于垄面上,密度为3500株/亩,薯苗地下部入土2~4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8cm,每穴浇水500~800mL。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白膜)覆盖在垄上(覆膜前喷施封闭型除草剂),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9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5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5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5L/亩。

实施例4

201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种植甘薯,将土地开深度为13cm,宽度为12cm的沟,沟距设定为12cm进行育苗用。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龙薯9号作为种薯,将种薯采用1.8g/L的甲基拖布津浸泡12min后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沟中,每平方米排种15kg,覆5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44cm时,从距离苗基部4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15cm浸入浓度为1.0ml/L的辛硫磷乳油保持10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30Kg/亩的量施加复合肥,18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4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25㎝,垄距80cm,在做垄前按5Kg/亩的量施加5%辛硫磷颗粒)。在栽插前将做垄后的土地的垄面开1条5cm深的沟,沟内灌水(灌水量为3.5L/m),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7~9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栽插到沟内(将预栽种薯苗在沟内呈直线依次排开,薯苗基部末端靠近相邻薯苗展开叶的第4叶节,薯苗地下部入土4~6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使得薯苗地下部节节相连,薯苗整体呈“L”型),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8cm。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黑膜)覆盖在垄上,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9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5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5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5L/亩。

对比例4

栽培地区、栽培时间和栽培品种同实施例4完全相同,具体栽培方法为:

选择无冷、冻、涝和病害,薯形端正的龙薯9号作为种薯,采用1.8g/L的甲基拖布津浸泡12min后立即排种。将土地开挖,深度为13cm,将种薯首尾相接依次排在挖取的坑中,每平方米排种25kg,覆5cm厚的土后浇水。

当苗高长到25cm时,从距离苗基部5cm处剪苗,得到预栽种苗。将预栽种苗下端5cm浸入浓度为1.0ml/L的辛硫磷乳油保持10min。春季解冻后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5cm,打碎土块。在整地前按1500kg/亩的量施加有机肥,30Kg/亩的量施加复合肥,18kg/亩的量施加硫酸钾;在栽插预栽插薯苗前4d南北走向做垄(垄高25㎝,垄距80cm,在做垄前按按5Kg/亩的量施加5%辛硫磷颗粒)。选择叶色浓绿、茎粗壮、无气生根、节数为5~7节,节长为3~5cm的预栽种苗采用水平栽插方式水平放置于垄面上,密度为3500株/亩,薯苗地下部入土2~4节,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覆土封沟,使预栽种薯苗的第3片展开叶叶节处高于封好的垄面0.8cm,每穴浇水500~800mL。

栽插完成后,将地膜(地膜的厚度为0.018mm,黑膜)覆盖在垄上,用土压实,扣苗后用土封口。在覆膜后35~60d内每隔6d叶面喷施一次有效浓度为90mg/L的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L/亩。在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025g/L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卷叶蛾,喷施量为35L/亩;在天蛾幼虫3龄期前喷施浓度为0.65g/L晶体敌百虫防治天蛾,喷施量为35L/亩。

实施例5

以实施例1~4为实验组,对比例1~4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不同地区的不同栽培方法下甘薯的品质,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法对甘薯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栽培济薯26和龙薯9号2个品种,与当地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块根产量提高,邹平试验点分别增产6.50%和5.97%,长清试验点分别增产4.65%和4.9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邹平试验点分别提高4.40%和3.83%,长清试验点分别增产5.18%和4.72%;小于150g和大于600g重量的薯块数比例降低,150~400g和400~600g薯块数比例显著提高,150~400g薯块比例在邹平试验点分别提高20.23%和34.24%,在长清试验点分别提高20.89%和31.63%;400-600g薯块比例在邹平试验点分别提高17.17%和24.86%,在长清试验点分别提高26.15%和31.53%。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技术,不仅提高了块根产量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提高了150-400g和400-600g薯块数比例,减少了过小薯块和过大薯块所占比例,结薯均匀度显著提高,收获的薯块符合采购要求的比例(150-400g和400-600g)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