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及装置

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及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图像中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存在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然后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和/或,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5748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顺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42746.X

  • 发明设计人 田广;

    申请日2017-03-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申健

  •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佗路68号创业源北区7幢2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32: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10

    授权

    授权

  • 2018-10-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N9/64 申请日:201703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英文: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投影仪等)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现有的显示器的显示屏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自身材料以及显示屏硬件电路构造上的缺陷等影响,从而导致显示屏中的不同位置在显示相同色彩值时,显示出的色彩呈现差异,即导致显示屏显示出的图像出现色彩不均匀的缺陷。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图像校正算法来对图像进行色彩均匀的校正。但是,由于现有的图像校正算法在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时,为了实现整个图像的色彩均匀效果,通常是对图像中所有的像素点进行色彩值校正,且对于色彩值不同的像素点采用相同的参数值(例如,相同的校正系数)进行校正,在对于色彩值较大的像素点进行校正时,往往会将该像素点的色彩值校正的更大,从而导致了图像中色彩值较大的像素点在校正后的易产生饱和现象(即校正后在图像中出现一片像素点显示出的颜色同样鲜艳)或麻点现象(即校正后的图像出现小黑点),而当这些色彩值较大的像素点处于设备屏幕的边缘时,相较处于设备屏幕中心时,更已导致在校正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降低了图像的画质,而现有的图像校正算法并不能对图像中出现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的像素点进行校正。

因此,如何解决图像中的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产生的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图像中的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存在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弱经过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包括:

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利用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所述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

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所述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和/或,所述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减弱经过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所述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所述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

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所述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和/或,所述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

由于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且处于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比处于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引入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例如,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较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大)以及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例如,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变化程度小),预先对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色彩值范围内的每个色彩值对应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进行存储,从而可以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解决使用现有的色彩均匀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像素点产生的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提升了图像的画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S在设备屏幕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条第一直线为设备屏幕边界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条第一直线为设备屏幕对角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C与色彩值的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条第一直线平行于设备屏幕边界时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两条第一直线平行于设备屏幕边界时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两条第一直线平行于设备屏幕边界时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条第一直线为设备屏幕对角线时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两条第一直线为设备屏幕对角线时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校正像素点位于第一直线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

“设备屏幕”,为显示设备的屏幕,通常为用于显示图像或视频的显示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为具备屏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英文: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是投影仪、显示器等专用于图像显示的电子设备。

“像素点的色彩值”,一般的,通常使用色彩的色调值(色相值)、饱和度值(纯度值)和亮度值来表现像素点的色彩值。通常可以使用三原色RGB来表示,称为像素点的RGB值,也可以称作像素点的三基色色彩值,像素点的三基色包括红基色、绿基色以及蓝基色三种,其中,三种基色相互独立,任一色均不能由其他二色混合产生。

示例性的,若像素点的色彩值以像素点的RGB值为例时,某一图像中的像素点S(i,j)的RGB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R(i,j)为红基色色彩值,G(i,j)为绿基色色彩值,B(i,j)为蓝基色色彩值,i∈(1,2,……,a),j∈(1,2,……,b),该图像的分辨率为a*b。

“色彩空间”,英文:Color Space,用于表明某种显示设备能表现的各种色彩数量的集合。通常色彩空间越广阔、能显示的色彩种类就越多,色彩空间值范围也就越大。其中,色彩空间可以根据与设备之间的相关性分为与设备相关的色彩空间和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

“像素点的饱和现象”,是指在像素点的RGB三个分量中的至少一个分量的色彩值较大时,经过图像处理算法处理后,可能变成更大的色彩值,该更大的色彩值超出了色彩空间所能表示的色彩值的范围。显示设备对该更大的色彩值进行显示时,通常取与该色彩值最接近的色彩值来表示该超出色彩空间的色彩值,这样就会造成饱和现象。例如,对于RGB色彩空间,若设备屏幕显示的图片的像素点的红基色的色彩值表现从240渐变到255的渐变色,在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色彩均匀校正后,红基色色彩值在240-255内可能对应转化为250-265内,而大于255的色彩值无法对应RGB色彩空间的色彩值,显示设备显示255-266的色彩值时,通常用255来表示大于255的值,从而使得原本的渐变色在进行图像校正后,失去渐变的效果,呈现出与其他无异的色彩,即出现了饱和现象。

“像素点的麻点现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色彩值相同的多个像素点中,有某些像素点显示出的颜色与其他像素点显示出的颜色相差明显。例如,设备屏幕的一定区域内的像素点在校正前的色彩值均相同,而在校正后,出现某几个像素点的色彩值与其他像素点的色彩值相差较大,从而出现这几个像素点出现了和像素点色彩值不相同的情况,即这几个像素点出现了麻点现象。

针对上述的“像素点的饱和现象”和“像素点的麻点现象”,通常是在图片进行图像色彩均匀性校正后产生的。

“待校正像素点”,是指出现设备屏幕中的图像在经过图像色彩均匀性校正后,图像中的像素点产生饱和现象或者麻点现象的像素点。

“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表示为Ks,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可以根据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坐标,在显示查找表中查找到与顶点的坐标对应的像素点的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其中,上述的显示查找表中包含若干像素点对应的值,每个值对应一个像素点,用于表示当前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通常设备屏幕中心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较小,设备屏幕四周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较大,因此,屏幕中心的像素点对应的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较小,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对应的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较大。例如,如图1所示的设备屏幕中各区域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示意图,以10×10个像素点为例,由于设备屏幕在四周的不均匀性比屏幕中心更加明显,因此,在图1中呈现中心凹陷,即表示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对应的值比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对应的值小。

“色彩变化程度系数”,本申请中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在本申请中表示为Kc,主要用于表现该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色彩值变化的变化程度,可以用来控制经过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对最终输出的像素点的色彩值的影响。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如果不加说明,本文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或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为:基于待校正像素点(即出现麻点现象或者饱和现象的像素点)的坐标,及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确定出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然后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的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的色彩值加权求和,计算出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简要来说,如图2所示,若本方案应用于RGB色彩空间,本方案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的图像中的RGB色彩值,获取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RGB色彩值(Ra,Ga,Ba)及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KC,然后结合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校正待校正像素点在原始图像中的原始色彩值,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Ro,Go,Bo)。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装置,或者用于执行上述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的显示设备。其中,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装置可以为上述显示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可以为上述显示设备的中的控制单元或者功能模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提供的任意多个技术方案中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使用,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弱经过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其中,本申请中的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和/或,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示例性的,本申请设备屏幕中的第一直线可以参照4、5所示,其中,参照图4所示,该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如图4中L11、L12),或者,参照图5所示,该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如图5中的L11、L12)。

示例性的,由于终端的存储容量有限,通常无法存储设备屏幕上全部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因此,本申请通过预存设备屏幕中第一直线上的部分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及坐标,而未被存储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能够通过存储的部分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计算得到。因此,每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可以是设备屏幕内处于该第一直线上的所有像素点,也可以由第一直线上所有的像素点的部分像素点组成。优选的,设备屏幕中的每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个数相同,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点间的间隔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待校正像素点可以根据人眼对色彩的偏好,观察设备屏幕中显示的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的像素点来确定,可以通过设定预定阈值,将待校正像素点的色彩值与预定阈值进行对比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中,在执行步骤101之前,本实施例还需执行下述步骤:

S1、获取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坐标。

S2、根据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坐标,从不均匀程度系数表中,获取与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相匹配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

其中,上述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表中包括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中的每条第一直线上的部分或全部像素点的坐标和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引入色彩变化程度系数Kc控制输出的色彩值(Ro,Go,Bo)中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像素点的色彩值(Ra,Ga,Ba)的贡献量,即用色彩变化程度系数Kc来控制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像素点的色彩值(Ra,Ga,Ba)对最终输出的像素点的色彩值(Ro,Go,Bo)的影响。

在一种示例中,若色彩不均匀图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为RGB值时,该方法还包括:

A1、将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不均匀图像中的色彩值对应的红基色色彩值、绿基色的色彩值以及蓝基色的色彩值中的最大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作为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

示例性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为Kc如图6所示,图中的Kc可以根据人眼对色彩的偏好设定,图中的idx=max(R(i,j),G(i,j),B(i,j)),图中idx0与Kc1对应,idx1与Kc0对应,idx0、Kc1、idx1与Kc0均通过实验设定。

示例性的,当像素点的RGB三分量的最大值很大时,本申请采用小的Kc值,在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采用少的(Ra,Ga,Ba),反之在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采用较大的Kc值,在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采用更多的(Ra,Ga,Ba)。具体的,在图6中,从0-idx0的区域对应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均为Kc1,表明在RGB三分量的最大值较小时,在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均采用多的(Ra,Ga,Ba);在idx0-idx1之间,Kc随着idx的逐渐增大逐渐减小,表明当RGB三分量的最大值逐渐增大时,减小了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的(Ra,Ga,Ba)的影响;当idx大于等于idx1时,则均采用Kc0,表明在在RGB三分量的最大值较小时,在最终的输出结果(Ro,Go,Bo)中均采用少的(Ra,Ga,Ba);其中,Kc0小于等于Kc1,且Kc0和Kc1均处于[0,1]之间。

102、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

在一种示例中,根据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在RGB色彩空间中,结合色彩校正公式,对待校正像素点S在色彩均匀校正前的图像中的色彩值(R(i,j),G(i,j),B(i,j)),和该待校正像素点S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Ra(i,j),Ga(i,j),Ba(i,j))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Ro(i,j),Go(i,j),Bo(i,j))。其中,色彩校正公式如公式1所示。

其中,Ro(i,j)、Go(i,j)、Bo(i,j)为待校正像素点S在RGB色彩空间的最终输出结果的红基色色彩值、绿基色色彩值、蓝基色色彩值;R(i,j)、G(i,j)、B(i,j)为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的图像中的红基色色彩值、绿基色色彩值、蓝基色色彩值;Ra(i,j)、Ga(i,j)、Ba(i,j)为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红基色色彩值、绿基色色彩值、蓝基色色彩值。Ks(S)和Kc(idx)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得到。Kc(idx)根据像素点的初始颜色值(R,G,B)中的最大值查表得到,其中,idx=max(R,G,B)。

由于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且处于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比处于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引入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例如,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较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大)以及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例如,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变化程度小),预先对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色彩值范围内的每个色彩值对应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进行存储,从而可以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解决使用现有的色彩均匀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像素点产生的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提升了图像的画质。

下面将对本申请中步骤101中如何利用至少两条直线上的像素点的坐标和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进行详细描述。

示例性的,步骤101中的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a、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101b、根据两个交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其中,上述的第二直线与设备屏幕的一条边界垂直,且待校正像素点处于以两个交点为端点形成的线段中。

在一种示例中,步骤101a中的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a1、根据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计算出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与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

101a2、根据第一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第一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第一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在一种示例中,步骤101a中的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a3、根据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计算出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

101a4、根据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第二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在一种示例中,当本申请中的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时,若将上述步骤中的第一线段设定为11,第二线段设定为12,第一直线设定为L1,第二直线设定为L2,参照图7、8、9可知,上述步骤中的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与第二直线L2间的位置关系如下三种形式,具体的:

第一种形式(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作为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重合):

参照图7所示,图7中的第一线段11(以P0、P1为端点的线段)与第二线段12(以P2、P3为端点的线段)分别与第一直线L11、L12重合,因此,这里可以将一条与第一线段11、第二线段12垂直且穿过待校正像素点S的直线作为第二直线,即图7中的L2。

基于图7,在计算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S、P0、P1的坐标S(i,j)、P0(i0,j1)、P1(i1,j1),确定交点A的坐标为(i,j1),然后基于A与P0的坐标确定的P0点到交点A的距离i-i0、基于A与P1点确定的P1点到交点A的距离i1-i、以及P0点与P1点间的距离i1-i0,结合P0、P1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0)、Ks(P1),根据线性插值方法(如公式2),可以确定交点A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同理,可以根据S、P2、P3的坐标S(i,j)、P2(i0,j0)、P3(i1,j0),确定交点B的坐标和不均匀程度系数,具体可以参照公式3所示。

最后,可以根据A(i,j1)、B(i,j0)、S(i,j)确定交点A到S点的距离j-j0、交点B到S点的距离j1-j、以及交点A到交点B的距离j1-j0,结合交点A、交点B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A)、Ks(B),根据线性插值方法(如公式4),可以确定待校正像素点S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S)。

第二种形式(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垂直):

参照图8所示,图8中的第一线段11(以P0、P2为端点的线段)与第二线段12(以P1、P3为端点的线段)相互平行,且与第一直线L11、L12垂直,因此,这里可以将一条与第一线段11、第二线段12垂直且穿过待校正像素点S的直线作为第二直线,即图8中的L2。

基于图8,在计算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S、P0、P2的坐标S(i,j)、P0(i0,j1)、P2(i0,j0),确定交点A的坐标为(i0,j),然后基于A与P0的坐标的确定的P0点到交点A的距离j-j1、基于A与P2点确定的P2点到交点A的距离j-j0、以及P0点与P2点间的距离j1-j0,结合P0、P2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0)、Ks(P2),根据线性插值方法(如公式5),可以确定交点A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同理,可以根据S、P1、P3的坐标S(i,j)、P1(i1,j1)、P3(i1,j0),确定交点B的坐标为(i1,j),然后根据B(i1,j)、P1(i1,j1)、P3(i1,j0)以及P1、P3对应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1)、Ks(P3),结合线性插值方法,可以确定交点B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如公式6所示。

最后,可以根据A(i0,j)、B(i1,j)、S(i,j)确定交点A到S点的距离i-i0、交点B到S点的距离i1-i、以及交点A到交点B的距离i1-i0,结合交点A、交点B对应的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A)、Ks(B),根据线性插值方法,可以确定待校正像素点S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S)如公式7所示。

第三种形式(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即不垂直,也不重合):

参照图9所示,图9中的第一线段11(以P0、P2为端点的线段)与第二线段12(以P1、P3为端点的线段)相互不平行,且与第一直线L11、L12不垂直,为了计算出待校正像素点S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这里可以将一条与第一线段11、第二线段12相交且与设备屏幕边界垂直的包含待校正像素点S的直线作为第二直线,即图9中的L2。

基于图9,在计算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S、P0、P2的坐标S(i,j)、P0(i0,j1)、P2(i2,j0),结合相似三角形原理,确定交点A的坐标为(iA,jA)。在图9中,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下式:

其中,交点A的纵坐标iA与待校正像素点S的纵坐标相同,即jA=j,则由上式可确定交点A的横坐标为:

则交点A的坐标为

然后根据A(i0,j)、P0(i0,j1)、P2(i2,j0)以及P0、P2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0)、Ks(P2),结合线性插值方法,可以确定交点A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A)。同理,可以根据S、P1、P3的坐标S(i,j)、P1(i1,j1)、P3(i3,j0),确定交点B的坐标为(iB,j),然后根据B(iB,j)、P1(i1,j1)、P3(i3,j0)以及P1、P3对应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1)、Ks(P3),结合线性插值方法,可以确定交点B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B)。

计算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方法与第二种形式中计算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方法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中,当本申请中的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时,若将上述步骤中的第一线段设定为11,第二线段设定为12,第一直线设定为L1,第二直线设定为L2,参照图10、11可知,上述步骤中的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与第二直线L2间的位置关系如下两种形式,具体的:

第一种形式(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相交):

基于图10,在计算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S、P1、P2的坐标S(i,j)、P1(i0,j0)、P2(i2,j2),结合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

其中,z1=j1-jA,z=j1-j2,h1=i1-iA,h=i1-i2,s12=z12+h12,s1用于表示A点到P1点的距离,s2=z2+h2,s用于表示P1点到P2点的距离。

则公式10可改写为:

又由于交点A的横坐标与待校正像素点的横坐标一致,即iA=i,则由公式11可得:

则交点A的坐标为

然后根据P1、P2、交点A的坐标,以及P1、P2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1)、Ks(P2),可以确定交点A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A),如公式13所示。

同理,可根据S、P0、P3的坐标确定交点B的坐标,再根据B、P0、P3的坐标以及P0、P3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0)、Ks(P3),确定交点B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B)。

再根据A(i,jA)、B(i,jB)以及Ks(A)、Ks(B)可以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S),如公式14所示。

第二种形式(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想要第一线段11与第二线段12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垂直,则该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中的每条对角线上包含的像素点个数相同,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点间的间隔相同。

参照图11所示,第一线段11(以P0、P2为端点的线段)与第二线段12(以P1、P3为端点的线段)分别为与第一直线L1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设备屏幕边界垂直,与图8的情形相似。即图11中的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计算过程与图8对应的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计算过程相似。因此,本示例不再详细赘述。

在一种示例中,当待校正像素点处于任意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的连线上时,步骤101中的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具体包括:

B1、根据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以及连线上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的待校正像素点位于第一直线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若待校正像素点S处于以P0和P1为顶点的连线上,对应的像素点的连线上,则根据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S(i,j)、P0(i0,j1)、P1(i1,j1)以及P0和P1的在设备屏幕上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P0)、Ks(P1),再结合线性插值方法,可以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Ks(S),如公式1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校正像素点的横坐标与任意两个像素点的横坐标或者纵坐标均相同,即这两个像素点的连线平行于任一坐标轴,或,当上述两个像素点的连线的斜率和待校正像素点与上述两个像素点中的任一像素点的连线的斜率相同时,则可以根据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以及上述的两个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确定出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的位置分布示意图仅仅作为示例,无论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的位置关系如何改变,在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时,仍然可以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方法推导确定,本申请对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与待校正像素点的位置关系不作限定。

此外,通过在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表中存储多条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来计算设备屏幕中其他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可以提高计算其他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存储空间和计算准确度之间做出衡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弱图像中存在的饱和或麻点现象的装置,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21和计算模块22,其中:

确定模块21,用于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计算模块22,用于利用确定模块21确定的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

其中,上述的至少两条第一直线包括设备屏幕的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和/或,设备屏幕的两条对角线。

可选的,确定模块21在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时,用于:

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根据两个交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其中,第二直线与设备屏幕的一条边界垂直,且待校正像素点处于以两个交点为端点形成的线段中。

可选的,

确定模块21在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时,用于:

根据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计算出第一线段与包含待校正像素点的第二直线与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

根据第一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第一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第一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和/或,

确定模块21在确定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时,用于:

根据以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两个像素点为端点的第二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计算出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

根据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的坐标、第二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以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第二线段与第二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可选的,当待校正像素点处于任意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的连线上时,确定模块21在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时,具体用于:

根据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以及连线上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及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

可选的,若色彩不均匀图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为RGB值时,确定模块21还用于:

将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不均匀图像中的色彩值对应的红基色色彩值、绿基色的色彩值以及蓝基色的色彩值中的最大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作为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

由于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且处于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比处于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易于产生饱和现象或麻点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引入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例如,设备屏幕四周的像素点较设备屏幕中心的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大)以及像素点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例如,色彩值大的像素点比色彩值小的像素点的色彩值变化程度小),预先对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色彩值范围内的每个色彩值对应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进行存储,从而可以基于设备屏幕中至少两条第一直线上的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和坐标,以及待校正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待校正像素点在设备屏幕中的不均匀程度系数,利用待校正像素点的不均匀程度系数,以及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在设备屏幕中显示后的色彩变化程度系数,对待校正像素点在色彩均匀校正前后的图像中的色彩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待校正像素点的输出色彩值,解决使用现有的色彩均匀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像素点产生的饱和现象和麻点现象,提升了图像的画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如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中所执行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而上述装置所执行的动作所对应的程序均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该装置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上文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上文所提供的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还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