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

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为名贵双壳贝类,过度养殖产生种质衰退、病害频发等问题,家系选育成为产业发展的首选,但因其养殖环境是潮下带开放性水域,资源复杂,需标记个体数量多,普通标记和分子标记困难,国内尚未建立有效的家系选育机制。本发明采取人工定向授精、繁育、家系个体标记及养成的技术步骤,解决了施氏獭蛤家系选育的家系构建难题,可结合遗传多态性分析快速实现家系选育,为施氏獭蛤和相关潮下带双壳贝类家系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4503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810070089.7

  • 发明设计人 邹杰;彭慧婧;杨家林;聂振平;

    申请日2018-01-24

  • 分类号A01K61/54(20170101);

  • 代理机构45115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曦

  •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长青东路9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1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1

    授权

    授权

  • 2018-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54 申请日:20180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8-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属水产学中双壳贝类的选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施氏獭蛤(Lutraria>)是我国南方沿海的名贵双壳贝类,主要生活在2m~50m水深的潮下带浅海区,由于潜水捕捞的发展,施氏獭蛤养殖业随之迅猛发展,同时产生种质衰退、病害频发等问题,因而家系选育成产业发展的首选。由于施氏獭蛤养殖环境是潮下带开放性水域,资源复杂且标记困难,国内尚未建立有效的家系选育机制。为此,根据施氏獭蛤的生物学特点,设计ー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实现施氏獭蛤人工定向授精、繁育、家系个体的标记以及养成,解决施氏獭蛤家系选育的家系构建难题,可结合遗传多态性分析快速实现家系选育,为施氏獭蛤和相关潮下带双壳贝类提供一种参考可行的选育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检索并未发现有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的技术披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对施氏獭蛤进行人工定向授精、繁育、家系个体标记而构建施氏獭蛤选育家系。

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措施得以实现,一种施氏獭蛤选育家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

(1)人工定向授精

将家系选育使用的优质成熟施氏獭蛤亲体进行解剖去半壳,轻挤压蛤体性腺团,在壳绞合处吸取少量挤压出的液体按常规方法分辨性别,将分辩开的雌、雄个体,按雄、雌个体比1:5~1:15的比例,将个体含液精及个体含卵液分别吸入体积200ml的独立海水容器中,分别单独编号,将含精液、含卵液的海水以1:15~1:20比例单独混合,同时加入质量分数28%氨水溶液至氨水体积分数为2×10-5,混匀,显微镜检卵子周围精子数在5-20范围内,3分钟内显微镜检观察超过50%卵细胞颜色整体均匀偏暗,立即将含精、卵混合液投放繁育容器中,编号对应;

(2)繁育

将上述人工授精后的精、卵混合液进行繁育,1d后以320~350目网袋虹吸法收取D幼,壳顶后期镜检伸出斧足后投放串板附着基,附着3日后排弃未附着个体,发育脱板后收集苗种,繁育密度0.02~0.1个/ml,水温25~27℃;溶氧量>5mg/L,投喂混合单胞藻;壳顶前、中期日投喂量2~3×104>4>

(3)家系个体标记

将脱板后收集苗种进行中间培育,在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利用空间培育密度及环境温度让施氏獭蛤幼体发育1.8个月后进入限制生长期,保持该时期继续培育20-50d,壳长生长基本无变化时,以此时的中间培育苗种贝壳外缘为标记,统计壳长、壳高,后将苗种按家系,选择性状和规格相近的个体投放适宜环境养成,个体贝壳的生长以中间培育苗种贝壳外缘为界线形成明显的生长轮,即形成家系个体标记;

(4)养成

根据不同家系编号投放相隔离的区域进行底播养成,养殖水深5~10m,底质含沙量>40%,养殖密度1~2个/m2,每家系养殖个体量>500个,养成时间1.5~2.5年,捕获时根据标记区分家系个体;

所述性腺团是指施氏獭蛤围绕内脏团延伸至斧足靠近水管一侧基部含有生殖细胞的组织;

所述海水是指比重>1.016的消毒海水;

所述容器是指孵化或繁育所使用的池、桶等器具或场所;

所述混合单胞藻是指以硅藻含量>60%,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包含绿藻、金藻、云微藻及海洋微藻等两种以上的小型单细胞混合藻;

所述限制生长期是指苗种因条件因子发育缓慢或停止发育的时期。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工艺流程科学,有效结合了施氏獭蛤的繁育技术,可根据需要选育的性状进行循环操作,保证了本发明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通过本发明已实现施氏獭蛤完成3批次家系构建,累计建立50个选育家系,每个家系优选养成可繁育个体数量3000~100000,满足选育和商业苗种生产的亲体数量要求,并成功构建1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选育家系,成体规格提升3.72~7.08%,为潮下带贝类的人工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案例

(1)人工定向授精

2015年11月初选100个优质成熟施氏獭蛤亲体,进行解剖去半壳,轻挤压蛤体性腺团,在壳绞合处吸取少量挤压出的液体按常规方法分辨性别,优选健康、性腺饱满的雄性个体5个,雌性个体25个,将在个体中取出的含精液及个体中取出的含卵液分别吸入置于容器中的体积200ml的比重>1.016的消毒海水中,分别单独编号,将含精液、含卵液的海水以1:15~1:20比例单独混合,同时加入质量分数28%氨水溶液至氨水体积分数为2×10-5,混匀,显微镜检卵子周围精子数在5-20范围内,100秒显微镜检观察超过80%卵细胞颜色整体均匀偏暗,提示已受精,立即将含精、卵混合液投放繁育容器中,根据雄、雌顺序采用双编号a1~a5,b1~b5……,共计25组;

(2)繁育

将上述人工授精后的精、卵混合液进行繁育,繁育容器采用玻璃钢黑桶,使用罗茨鼓风机充气增氧,24h后以320~350目网袋虹吸法收取D幼,壳顶后期镜检伸出斧足后投放串连塑料板附着基,附着密度2个/cm2>,附着3日后排弃未附着个体,发育脱板后收集苗种,繁育密度0.02~0.1个/ml,水温25~27℃;溶氧量>5mg/L,投喂混合单胞藻,混合单胞藻使用湛江等边金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施肥海水培养的海洋微藻和云微藻,整个繁育阶段硅藻投喂含量>60%;壳顶前、中期日投喂量2~3×104>4cell/ml,稚贝期滤清随即投喂,日换海水50%~100%;

(3)家系个体标记

繁育25d后施氏獭蛤苗种脱板,收集苗种进行中间培育并标记,采用水果筐进行中间培育,培育地点为潮间带海沟,幼体发育1.8个月进入限制生长期,继续中间培育20d后,选择性状和规格相近的子代投放近海养成,统计投放个体壳长、壳高,以备后期分辨是否为家系个体或自然海区个体,后将苗种按家系,选择性状和规格相近的个体投放适宜环境养成,个体贝壳的生长以中间培育苗种贝壳外缘为界线形成明显的生长轮,即形成家系个体标记;

(4)养成

根据不同家系编号投放相隔离的区域进行底播养成,本批次不同家系选择性投放养成苗种3000~10000个,养殖选择近海,水深6~10m,底质含沙量>40%,将不同家系苗种投放隔离>500m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编号与家系编号对应,养殖密度1~2个/m2,每家系养殖个体量>500个,养成时间1.5~2.5年,成活率约78%,捕获时根据标记区分家系个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