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识别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当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开采特征,将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重复上述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直至开发结束。本发明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6

    授权

    授权

  • 2018-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43/24 申请日:2017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4-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泡沫油型超重油油藏中的原油具有高相对密度、高粘度、高含沥青质、高含重金属、较高原始溶解气油比,地下冷采过程中可形成泡沫油流。“泡沫油”是重油油藏在一次衰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分散气—液两相流动现象。由于泡沫油型超重油油藏原始溶解气油比高,地下原油可形成泡沫油流。具体而言,“泡沫油”是超重油油藏在一次衰竭开采过程当地层压力下降到泡点压力后溶解气从油相中脱出后并没有马上从原油中分离出去,而是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与原油一起流动的现象。

针对蕴藏泡沫油型超重油油藏的区块,一般采用丛式水平井天然能量冷采开发方式进行开采。由于泡沫油型超重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采用丛式水平井天然能量冷采方式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到泡点压力后,产生泡沫油流,此时生产气油比缓慢上升,地层压力缓慢下降,具有较高初产和一次采收率。随着地层能量衰竭和产量递减,但是泡沫油冷采后期面临产能接替和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问题。

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超重油和油砂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注蒸汽热采技术。对于泡沫油型超重油,双水平井SAGD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泡沫油水平井冷采井网,是一种有效接替水平井冷采开发的注蒸汽热采技术,在泡沫油一次衰竭开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0-30%。

由于泡沫油型超重油具有较高的原始溶解气油比,在实施SAGD过程中,油藏温度升高,溶解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油中会脱出大量的溶解气,脱出的溶解气在注入蒸汽的驱动下会聚集在蒸汽腔的壁面上。同时溶解气属于非凝析气体,具有较好的隔热作用,会阻碍蒸汽向油相的热传递,减弱蒸汽对原油的加热作用,限制SAGD蒸汽腔扩展,影响了SAGD开发效果。

对于泡沫油型超重油溶解气对SAGD开发的影响,有必要研究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待开采泡沫油油藏中包括多个双水平井井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基于所述生产信息识别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其中,所述生产特征包括:产油量和汽油比;

当所述生产信息表示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开采特征,将开发效果相对更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形成预定注汽压差;

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

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

重复上述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直至开发结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注汽压力为3.4兆帕,所述第二注汽压力为2.0兆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后,所述第一注汽压力为2.8兆帕,所述第二注汽压力为2.0兆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双水平井井对包括: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所述第一水平井位于所述第二水平井的下方预定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水平井距离油层底部的距离为在1米至5米之间,所述第二水平井位于油层中间以上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距离为8米至15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井具有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井具有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均保持水平,第一、第二水平井均采用热采方式完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在油层底部设置的所述第一水平井,利用所述泡沫油油藏的天然能力进行衰竭开采;当地层压力降低至预设压力时,在油层中上部设置所述第二水平井,转为SAGD生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压力为2兆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地层压力降低至预设压力时,转为SAGD生产包括:将所述第二水平井作为注汽井直接注汽,并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井作为生产井直接进行生产。

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装置,包括:

生产特征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基于所述生产信息识别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其中,所述生产特征包括:产油量和汽油比;

预定注汽压差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生产信息表示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开采特征,将开发效果相对更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形成预定注汽压差;

压差调整模块,用于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

压差转换模块,用于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

循环模块,用于重复上述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直至开发结束。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通过相邻的SAGD井对注汽井注汽压力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在注汽压差驱动下可以将一部分溶解气从蒸汽腔中排出,降低溶解气对SAGD开发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汽压差可以更好地将相邻两个SAGD井对中间的原油驱替,增加采出率。更进一步,两个SAGD井对交替改变注汽压力,可以更多地增加蒸汽对原油的波及范围,进一步增加采收率。因此,本发明能够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a为一种采用均衡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

图2b为一种采用不均衡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

图2c为一种采用不均衡交替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述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的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方式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执行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

由于泡沫油型超重油水平井冷采过程中原油受重力作用向油层下方流动,水平井冷采的井位通常在靠近油层底部的位置。传统的,泡沫油冷采结束后转SAGD接替开采,是在原有的水平井生产井上方钻一口注汽井实施SAGD生产。因为泡沫油冷采后期地层压力降低,溶解气从原油中脱出,油气重力分异作用下脱出的溶解气会聚集在油层上部形成次生气顶,此时转SAGD开发,溶解气会对影响蒸汽对原油的加热作用,影响SAGD开发效果。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是直接基于双水平井冷采后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也就是说,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主要针对待开采泡沫油油藏中包括多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情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前,可以先获取待开采泡沫型超重油的油藏参数,当所述油藏参数满足SAGD开发要求时,执行下述步骤:在待开采泡沫型超重油油层中沿着垂向确定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的深度后进行钻井,并利用热采方式对所述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进行完井;其中,所述第一水平井位于所述第二水平井的下方预定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水平井距离油层底部的距离为大于1米;将所述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作为生产井同时进行衰竭式开采;获取所述泡沫型超重油油层的地层压力,当所述地层压力衰竭至预设压力时冷采期结束,将所述第二水平井作为注汽井;直接注汽,并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井作为生产井直接进行生产。

具体的,适合SAGD开发要求的油藏地质条件包括:油层厚度、油层展布以及原油的特性等。例如,油藏埋深小于1000米(m),油藏厚度大于20m,油层净总厚度比大于0.5,渗透率大于500mD,孔隙度大于0.2,含油饱和度大于0.5。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可以在泡沫油型超重油油层的中部和底部上下各钻一口水平生产井,两口水平井采用热采方式完井。其中,所述第二水平井位于所述油层厚度的中间以上位置,即油层的中上部;下面的第一水平井靠近油层底部设置,距油层底部距离大于1m。

然后,利用上、下两口水平井同时进行衰竭(冷采)式开发至冷采期结束。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实时或者定时获取所述泡沫型超重油油层的地层压力。当所述地层压力衰竭至预设压力时冷采期结束,此时,将所述第二水平井替换为注汽井,从而由衰竭式开发转为SAGD生产。

其中,所述预设压力可以为2兆帕(MPa)。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8MPa,利用天然能力衰竭开采(冷采)至地层压力为2MPa,然后结束冷采准备转SAGD生产。在2MPa地层压力下水平井冷采的单井产量基本达到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充分利用了地层能量衰竭开发,冷采采出程度高。同时转SAGD时地层压力越低,从油相中脱出的溶解气越多,剩余在油相中的溶解气越少,这种溶解气属于非凝析气体,在SAGD开采中阻碍热传递,影响蒸汽腔发育,因此冷采至地层压力为2MPa时转SAGD是最好的时机。

当冷采期结束后,将上方的第二水平井的生产管柱、采油机构包括泵等取出,下入注汽管柱转为SAGD注汽井。下方的第一水平井不做变化作为SAGD的生产井。

最后,转为SAGD的井对开始实施SAGD。其中,与常规SAGD不同,泡沫油型超重油SAGD不需要预热,上方的注汽井直接注汽,下方的生产井直接生产。

一般的SAGD生产过程分为:启动预热阶段和生产阶段。启动预热阶段是通过注汽井和采油井热循环完成,主要目标是使注汽井和采油井之间的高粘度原油形成热连通,具有流动性。泡沫油型超重油冷采后期,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但仍具有一定流动性。申请人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实施SAGD不预热、预热5天和预热30天,这三种情况下的SGAD开采效果发现:在上述三种情况下,SAGD累产量基本相同,不实施预热情况下,累计油汽比最高,因此对于泡沫油超重油SAGD,采用不实施启动预热,冷采期结束后直接进入SAGD生产阶段,从而提高泡沫油型超重油的开发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井与所述第二水平井之间的垂直井距可以在8m-15m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SAGD注采井垂向距离是控制泄油压差的重要参数之一,合理的垂向井距有利于汽液界面调控和蒸汽腔发育。对于地层条件下无法流动的超稠油油藏和油砂,常规双水平井SAGD垂向井距一般采用3-5m。而对于泡沫油型超重油,由于地层下原油具有流动性,SAGD注汽井注蒸汽时,蒸汽一方面加热原油,另一方面也会驱动原油流向生产井。注采井垂向井距越小,SAGD投产初期产油量越高,这是因为垂向井距小,注汽井注入的蒸汽可以最先作用于注汽井和生产井之间的油层,热连通形成早,蒸汽驱动作用和重力泄油作用使得注采井间生产压差高,SAGD初期产量高。随着注采井垂向井距的增加,注汽井距离油层顶部的隔层或者盖层越近,热损失越多。

综合考虑SAGD采出程度、投资回收期和热损失,泡沫油型超重油垂向注采井距应该适当增加,生产井靠近油层底部,水平注汽井应部署在油层中上部。以20m厚的油层为例,水平井注汽井和水平生产井垂向距离优选为15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井具有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井具有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均保持水平。

申请人研究发现:即使在开发的区块构造上具有一定角度的地层倾角,水平井方向始终保持水平情况下,SAGD开发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基于所述生产信息识别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其中,所述生产特征包括:产油量和汽油比;

步骤S12:当所述生产信息表示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开采特征,将开发效果相对更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形成预定注汽压差;

步骤S14: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

步骤S16: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

步骤S18:重复上述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直至开发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基于所述生产信息识别出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其中,所述生产特征可以包括:产油量和汽油比。产油量越高、汽油比越低表示开发效果相对较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

SAGD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产油量上升阶段,该阶段对应蒸汽腔向上方发育阶段;

2)产油量稳定阶段,该阶段对应蒸汽腔发育到油层顶部后开始横向扩展;

3)产油量递减阶段,该阶段对应蒸汽腔扩展到边界后开始向下方扩展。

实施SAGD的第一个阶段时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下文中简称SAGD)井对的注汽井的注汽压力保持一致,注汽压力都可以为2.8MPa。当所述生产信息表示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产油量一般会逐渐递减。为了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可以采用不平衡注汽,可促进蒸汽腔发育,从而提高采出程度。

具体的,可以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开采特征,将开发效果相对更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择这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对有利于蒸汽腔的发育。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形成预定注汽压差。其中,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可以为3.4MPa,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可以为2.0MPa。两者之间形成的预定注汽压差为1.4MPa。

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注汽压力为3.4MPa,所述第二注汽压力为2.0MPa时,两个SAGD井对的压差保持1.4MPa一段时间,待两个SAGD井对的蒸汽腔连通之后降低两个SAGD井对的注汽压差。当低压SAGD井对注汽井的注汽量突然降低时,即为两个SAGD井对蒸汽腔连通的时刻,在此时将高压SAGD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可以降低为2.8MPa继续实施不均衡注汽一年后,转换两个SAGD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之前的高压注汽井变为低压注汽井,注汽压力为2MPa;之前的低压注汽井变为高压注汽井,注汽压力为2.8MPa。按照这种注汽压差实施不均衡注汽一年后再次转换两个SAGD井对的注汽压力,直至SAGD开发结束。

请结合图2a、图2b、图2c不同注汽方式得到的剩余油分布示意图,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其中,图2a为一种采用均衡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图2b为一种采用不均衡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图2c为一种采用不均衡交替注汽剩余油分布示意图。整体上可以看出,当采用不平衡注汽时剩余油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当进一步采用不均衡交替注汽时,绝大部分剩余油可以被采出,大大改善了开发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均衡注汽,实现了改善多井对SAGD开发效果。具体的,通过不均衡注汽可以改善多井对SAGD开发效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个SAGD井对之间存在压力差,从而可以将蒸汽腔中存留的析出溶解气排出;二是蒸汽驱油是泡沫油型超重油SAGD的驱油机理之一,不均衡注汽时多井对SAGD注汽压力存在压差,从而可以将SAGD井对之间的原油驱向相邻井对生产井,提高了蒸汽腔发育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从而提高了SAGD采出程度。

此外,在不平衡注汽的基础上结合了交替不平衡注汽,两者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SAGD阶段采出程度。具体理由如下:实施不均衡注汽过程中,一个SAGD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始终高于邻井对SAGD注汽压力,蒸汽作用于高注汽压力这一侧的热传递和驱动力较多,导致两个SAGD井对储量动用程度的不均匀。不均衡注汽可以有效动用两井对之间的剩余油,大幅度提高泡沫油SAGD阶段采出程度;而交替不均衡注汽在不均衡注汽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增加模型边界储量动用程度,增加SAGD阶段采出程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平衡交替注汽改善泡沫油SAGD开发效果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相邻的SAGD井对注汽井注汽压力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在注汽压差驱动下可以将一部分溶解气从蒸汽腔中排出,降低溶解气对SAGD开发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汽压差可以更好地将相邻两个SAGD井对中间的原油驱替,增加采出率。更进一步,两个SAGD井对交替改变注汽压力,可以更多地增加蒸汽对原油的波及范围,进一步增加采收率。因此,本发明能够改善泡沫油SAGD开发效果。研究证明,采用不平衡交替注汽实施SAGD,至少可以提高采收率10%左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区别于同时在泡沫油型超重油油层的中部和底部上下各钻一口水平生产井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首先通过在油层底部设置的所述第一水平井,利用所述泡沫油油藏的天然能力进行衰竭开采;当地层压力降低至预设压力时,在油层中上部设置所述第二水平井,转为SAGD生产。

其中,所述第二水平井位于所述油层厚度的中间以上位置,即油层的中上部;下面的第一水平井靠近油层底部设置,距油层底部距离大于1m并且小于5米。一方面为了保证钻井是水平井能够较为可靠地位于所述油层内,需要保证该第一水平井需要距离油层底部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为了将油层中的油充分泄入水平井中,需要将第一水平井靠近油层底部设置。

当地层压力降低至预设压力时,转为SAGD生产然后,利用上、下两口水平井同时进行衰竭(冷采)式开发至冷采期结束。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实时或者定时获取所述泡沫型超重油油层的地层压力。当所述地层压力衰竭至预设压力时冷采期结束,此时,将所述第二水平井作为注汽井,从而由衰竭式开发转为SAGD生产。

其中,所述预设压力可以为2兆帕(MPa)。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8MPa,利用天然能力衰竭开采(冷采)至地层压力为2MPa,然后结束冷采准备转SAGD生产。在2MPa地层压力下水平井冷采的单井产量基本达到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充分利用了地层能量衰竭开发,冷采采出程度高。同时转SAGD时地层压力越低,从油相中脱出的溶解气越多,剩余在油相中的溶解气越少,这种溶解气属于非凝析气体,在SAGD开采中阻碍热传递,影响蒸汽腔发育,因此冷采至地层压力为2MPa时转SAGD是最好的时机。

请参阅图3,基于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装置,具体的,其可以包括:

生产特征识别模块10,用于获取相邻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生产信息,基于所述生产信息识别每个井对的生产特征;其中,所述生产特征包括:产油量和汽油比;

预定注汽压差设置模块12,用于当所述生产信息表示两个双水平井井的产油量均达到高峰后,比较两个双水平井对的生产特征,将开发效果相对更好、蒸汽腔发育程度相对更高的双水平井井对作为高压注汽井,注入第一注汽压力;将另一个双水平井井对作为低压注汽井,注入第二注汽压力;所述第一注汽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注汽压力,形成预定注汽压差;

压差调整模块14,用于维持所述注汽压差进行注汽第一预定时间,当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蒸汽腔连通后,降低两个双水平井井对的注汽压差进行注汽;

压差转换模块16,用于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

循环模块18,用于重复上述间隔第二预定时间后,转换两个双水平井井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直至开发结束。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装置与本申请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实施方式相对应,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改善泡沫油开发效果的方法实施方式并达到方法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