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外的亮度信息、色温信息、气象信息,以及隧道内交通量参数;根据进入隧道的交通量参数、气象信息及色温信息确定隧道入口段的亮度折减系数;根据隧道外获取的亮度信息及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计算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根据气象信息和色温信息确定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根据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和目标色温调节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和色温。本发明提供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改变了现有技术简单采用分时段、分季节的恒定亮度并未考虑色温和天气影响的缺陷,综合考虑隧道外的亮度信息、气象信息和色温信息,成功地在隧道调光策略中引入色温和驾驶员的驾驶视觉需求,有效提高了隧道调光对人眼视觉的适应性和需求,有利于提高隧道行车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8645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1223589.1

  • 申请日2017-11-29

  • 分类号H05B3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博洋

  •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53: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5B47/105 专利号:ZL2017112235891 登记生效日:2022012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北京工业大学 变更后权利人: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变更后权利人: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创业路55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2-18

    授权

    授权

  • 2018-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5B37/02 申请日:2017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3-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公路交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公路隧道以能克 服高差、降低坡度、缩短里程、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优势被广泛采用到 公路交通建设中。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总数和通车里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近5年来,增长速度尤其快速。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公路隧道 为15181处,比上年末增加1175处。通车里程达1403.97万米,比上年 末增加135.58万米。其中,特长隧道815处、362.27万米,长隧道3520 处、604.55万米。公路隧道是与外界半隔绝的特殊道路构造物,隧道洞 口是隧道运行环境的过渡段。隧道本身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道 路交通运行环境,其环境特征为:空间相对狭小、封闭性强、隧道内外的 光环境差别较大、隧道内亮度水平低且烟尘扩散较慢等。驾驶员若长期在 这样的环境下行驶,会产生恐惧、烦躁、压抑以及视觉疲劳等不良的生理、 心理反应,不利于行车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资料研究表明,大约 8%的驾驶员和14%首次通过隧道的驾驶员在隧道中行驶有压抑感。我国隧 道照明现行规范《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规 定不同天气条件下采用恒定亮度的简单分级调光控制,缺乏调光的连续性, 在调控过程没有考虑色温对驾驶员行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调光控制指标,降低了隧道安全服务水平。因隧道内照明调控指标不合理 及调光控制不及时而造成的隧道内不良光环境,容易引发驾驶员产生视觉 障碍,严重影响驾驶员安全,造成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交通事故较多。通 过对国内433起隧道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有62%的隧道事故主要发生在 隧道出入口段。

此外,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由于存在调光控制不合理、照明灯具不节能 等情况造成隧道运营耗能成本高。据统计,某省2013年隧道照明用电高 达5000万元。由于隧道照明灯具不节能、隧道照明调控系统落后,造成 了巨大的隧道照明能耗的浪费,隧道照明环境的安全性与高耗能的矛盾越 来越严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隧道调光采用分 时段、分季节的恒定亮度的缺陷,以及未考虑色温和天气的影响的缺陷, 从而提供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隧道外的亮度信息、气象信息、色温信息,以及隧道 内各段的交通量参数;根据所述交通量参数、气象信息及色温信息确定隧 道入口段的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及入口段亮度折减系 数计算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根据所述气象信息和色温信息确定隧道入口 段目标色温;根据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和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调节隧 道入口段的亮度和色温。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和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调节 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和色温,包括:获取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判断隧道入 口段当前色温与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阈值;当所 述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与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之间的差异大于所述 阈值时,按照预设的色温分级逐级调节所述隧道入口段的色温及其对应的 亮度,直至所述隧道入口段的色温和亮度达到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和 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当所述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与所述隧道入口段 目标色温之间的差异不大于所述阈值时,多次调节所述隧道入口段的亮度 直至达到所述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

进一步的,对所述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每次调节的幅度不大于预设的亮 度调节阈值,每次调节所述色温及亮度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的调节时间。

进一步的,该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隧道 入口段目标色温确定隧道过渡段目标色温;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隧道 入口段目标亮度确定隧道过渡段目标亮度:

Ltr1=0.15Lth1

Ltr2=0.05Lth1

Ltr3=0.02Lth1

其中,Ltr1、Ltr2和Ltr3分别表示隧道过渡段的第一照明段、第二照明>2;Lth1表示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2。

进一步的,该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隧道中间 段的交通量参数确定隧道中间段目标色温和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并根据 所述隧道中间段目标色温和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调节所述隧道中间段的 色温和亮度。

进一步的,该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以下公式, 根据所述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确定隧道出口段目标亮度:

Lex1=3×Lin

Lex2=5×Lin

其中,Lex1和Lex2分别表示隧道出口段的第一照明段和第二照明段的的>2;Lin表示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单位cd/m2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 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 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 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 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 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 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改变了采用分时段、分季节的 恒定亮度并未考虑色温和天气影响的缺陷,综合考虑隧道外的亮度信息、 气象信息、天气和色温信息,对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和 色温进行调节,避免驾驶员行驶在洞内外亮度不同的环境中时,亮度差异 过大产生的“白洞”和“黑洞”效应影响驾驶员的视认;同时,避免不同 色温的光源所散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线,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不同色温的光线由于其光谱分布功率的不同所造成的, 其在空气中不同的穿透能力,及其对驾驶员视认的影响,成功地在隧道调 光策略中引入色温和安全舒适的视觉需求分级阈值,有效提高了隧道调光 对人眼视觉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 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 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步骤S105的一个具 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中隧道过渡段的调光 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中隧道中间段的调光 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中隧道出口段的调光 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4中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 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 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 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如图1所示,该隧 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隧道外的亮度信息、气象信息、色温信息,以及隧 道内各段的交通量参数。隧道外的亮度信息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用 于在后续步骤的计算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二是用于确定当前时间为白昼 或夜晚,隧道入口段的调光策略在白昼及夜晚是不同的。气象信息主要指 正常天气或恶劣天气,其中正常天气包括晴天和阴天,恶劣天气包括雾和 雨雪天气。由于雾天及雨、雪等不利天气情况对能见度的影响相似,为简 化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中将以上不利天气情况统一归类为恶劣天气。此 外,阴天时道路的能见度一般不受太大影响,所以本发明实施例1中将阴 天也归纳为正常天气状况。隧道外的色温信息也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用 于确定隧道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进而计算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二是用 于确定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隧道内各段的交通量参数主要包括单向或双 向小时交通量。在隧道调光策略中引入交通量参数能够根据交通状况对照 明策略做出适时调整,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隧道外的亮度信息、色温信息和隧道入口前的 交通量参数可以由检测器自动采集,隧道外的气象信息则可由人工根据实 际情况设定。在判定当前时间为白昼或夜晚时,需要结合隧道外的亮度信 息、气象信息、色温信息进行综合判定,例如,正常天气当隧道外色温低 于6000K时,用于判断白昼或夜晚的隧道外亮度临界值如表1所示;正常 天气当隧道外色温高于6000K时,用于判断白昼或夜晚的隧道外亮度临界 值如表2所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色温低于6000K时,用于判断白昼或夜 晚的隧道外亮度临界值如表3所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色温高于6000K时, 如表4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步骤S102:根据交通量参数、气象信息及色温信息确定隧道的入口 段亮度折减系数。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白昼且正常天气状况下,当隧道外色温低于 6000K时,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见表5;白昼且正常天气状况下,当隧道 外色温高于6000K时,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见表6。

表5

表6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白昼且恶劣天气状况下,当隧道外色温低于 6000K时,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见表7;白昼且恶劣天气状况下,当隧道 外色温高于6000K时,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见表8。

表7

表8

步骤S103:根据隧道外的亮度信息及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计算隧道 入口段目标亮度。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隧道入口段目 标亮度:

Lth1=k*L>

Lth2=0.5k*L>

式中,Lth1表示入口段1的亮度,单位为cd/m2;Lth2表示入口段2的亮>2;k表示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在正常天气和恶劣天气及>2。

需要说明的是,当判定当前时间为夜晚时,由于夜晚时隧道外的自然光 照明较差,能见度较低,利用隧道外亮度进行隧道内的照明调控已没有应 用价值,可在夜晚时对隧道入口段的亮度调控采用统一模式,不再区分天 气状况,如表9所示。

表9

步骤S104:根据气象信息和色温信息确定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在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白昼且正常天气状况下,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的选取 可参见表10。

表10

雾天及雨、雪等不利天气情况条件下,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尘雾多,浑 浊度大,受雾、雨雪等影响隧道入口能见度低,降低了驾驶员正常驾驶视 觉。在隧道照明光源中,低色温的黄光光源的穿透力较好;且隧道内采用 黄光与隧道外白天环境形成对比,有利于驾驶员视认。因此,雾天、雨天 及雪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在隧道入口段采用低色温3000K的照明色温进 行控制。

夜晚时,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隧道外的能见度均较低,不再区分天气 状况,可将夜晚隧道入口段的照明色温统一取3500K。

步骤S105:根据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和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调节隧 道入口段的亮度和色温。当隧道外的天气状况以及自然光的照明发生变化 时,可按照前述步骤S101—S104计算隧道入口段的目标亮度和目标色温。 有时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和色温需要做较大幅值的调整,若直接对亮度和色 温进行跳变,会对驾驶员的视认能力造成影响。为此,在一具体实施方式 中,将步骤S105细化为以下几个步骤,以实现色温及亮度的分级调控, 保证驾驶员视觉舒适,提高行车安全性。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1中步 骤S105可包括以下几个分步骤:

步骤S105a:获取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实际应用中,可利用检测仪 器自动采集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

步骤S105b:判断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与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之间的 差异是否大于阈值。为了避免误判,以及过于频繁的调节色温所造成的过 度能耗,设定一个阈值用以判断是否需要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调节。 例如阈值可设定为250K,若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为3500K,当隧道入口段 当前色温在3250K—3750K范围内时均可认为已满足色温要求,无需对色 温进行调控。

步骤S105c:当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与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之间的差 异大于阈值时,按照预设的色温分级逐级调节隧道入口段的色温及其对应 的亮度,直至隧道入口段的色温和亮度达到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和隧道入 口段目标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1将色温分为六级,见表11。当需要对隧道入口段的 色温进行调节时,可根据表11逐级调控色温,以避免由于色温的跳变所 造成的驾驶员视觉不适。

表11

级数色温(K)色温范围(K)一级30002750~3250K二级35003250~3750K三级40003750~4250K四级45004250~4750K五级50004750~5250K六级60005750~6250K

在色温分级调节的同时,还要对亮度进行调节。当亮度突变时,人的 视觉会产生短时的不适应,对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为此, 本发明实施例1将亮度调光的幅度取值为2cd/m2

隧道照明调光的周期越短,调光的分级越多、越精细,隧道内行车的 安全性也越高,隧道照明系统的节能幅度也就越大,但过于精细的分级同 样会造成成本的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阶段技术水平上要完全做到 没有延时调光是不现实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将隧道外亮度和色温的 检测时间间隔设置为1min。对于隧道内的调光时间间隔,为了达到驾驶 员的视觉舒适过渡,设置每级色温和/或亮度的调控时间小于0.2s。

正常天气下,当隧道外色温由高于6000K变化为低于6000K时,可 采用表12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2

正常天气下,当隧道外色温由低于6000K变化为高于6000K时,可 采用表13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3

正常天气下,当洞外色温在调光前后均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14 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4

正常天气下,当洞外色温在调光前后均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15 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5

恶劣天气下,当隧道外色温由高于6000K变化为低于6000K时,可 采用表16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6

恶劣天气下,当隧道外色温从低于6000K变化为高于6000K时,可 采用表17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7

恶劣天气下,当洞外色温在调光前后均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18 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8

恶劣天气下,当洞外色温在调光前后均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19 给出的调光顺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19

隧道外正常天气变化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从正常天气且色温低于 6000K变化为恶劣天气且色温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20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0

隧道外正常天气变化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从正常天气且色温低于 6000K变化为恶劣天气且色温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21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1

隧道外正常天气变化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从正常天气且色温高于 6000K变化为恶劣天气且色温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22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2

隧道外正常天气变化为恶劣天气,当隧道外从正常天气且色温高于 6000K变化为恶劣天气且色温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23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3

隧道外恶劣天气变化为正常天气,当隧道外从恶劣天气且色温低于 6000K变化为正常天气且色温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24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4

隧道外恶劣天气变化为正常天气,当隧道外从恶劣天气且色温低于 6000K变化为正常天气且色温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25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5

隧道外恶劣天气变化为正常天气,当隧道外从恶劣天气且色温高于 6000K变化为正常天气且色温低于6000K时,可采用表26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6

隧道外恶劣天气变化为正常天气,当隧道外从恶劣天气且色温高于 6000K变化为正常天气且色温高于6000K时,可采用表27给出的调光顺 序对隧道入口段的色温进行分级调控。

表27

表12—表27中,A1表示调控之前的隧道外亮度,A2表示当前隧道>

步骤S105d:当隧道入口段当前色温与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之间的差 异不大于阈值时,多次调节隧道入口段的亮度直至达到隧道入口段目标亮 度。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隧道入口段的色温不必变化调控,而亮度需要调 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步骤S105c中所述,亮度突变会对人眼造成 不适,为此,本发明实施例1将亮度调光的幅度取值为2cd/m2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改变了现有技术简单采用采用 分时段、分季节的恒定亮度并未考虑色温和天气影响的缺陷,综合考虑隧 道外的亮度信息、气象信息和色温信息,对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隧道入口 段的亮度和色温进行调节,避免驾驶员行驶在洞内外亮度不同的环境中时, 亮度差异过大产生的“白洞”和“黑洞”效应影响驾驶员的视认;同时, 避免不同色温的光源所散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线,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不同色温的光线由于其光谱分布功率的不同 所造成的,其在空气中不同的穿透能力,及其对驾驶员视认的影响,成功 地在隧道调光策略中引入色温和安全舒适的视觉需求分级阈值,有效提高 了隧道调光对人眼视觉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行车安全。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包括实施例1的全 部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2的隧道照明智能调 光方法给出了隧道过渡段的具体的调光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S201:根据隧道入口段目标色温确定隧道过渡段目标色温。在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隧道过渡段的色温可以与隧道入口段的色温相同。

步骤S202:根据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确定隧道过渡段目标亮度。在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利用公式(3)—(5)计算隧道过渡段目标亮度。

Ltr1=0.15Lth1>

Ltr2=0.05Lth1>

Ltr3=0.02Lth1>

其中,Ltr1、Ltr2和Ltr3分别表示隧道过渡段的第一照明段、第二照明段>2;Lth1表示隧道入口段目标亮度,>2。

本发明实施例2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给出了隧道中间段的具体的 调光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3:根据隧道中间段的交通量参数确定隧道中间段目标色温和 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

隧道中间段的色温可采用固定色温,如3500K、4000K或5000K。选定 不同的隧道中间段色温,对应不同的隧道中间段亮度调控策略,如表28— 表30所示。

表28

表29

表30

步骤S204:根据隧道中间段目标色温和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调节隧道 中间段的色温和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2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给出了隧道出口段的具体的 调光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5:确定隧道出口段目标亮度和隧道出口段目标色温。在一具 体实施方式中,白天可通过以下公式,根据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确定隧道 出口段目标亮度:

Lex1=3×Lin>

Lex2=5×Lin>

其中,Lex1和Lex2分别表示隧道出口段的第一照明段和第二照明段的的>2;Lin表示隧道中间段目标亮度,单位为cd/m2

此外,白天隧道出口段目标色温可控制为5000K。

夜晚时,隧道出口段的亮度和色温调控可参见表31。

表31

步骤S206:根据隧道出口段目标色温和隧道出口段目标亮度调节隧道 出口段的色温和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中,隧道的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 口段,以及上述各段内的照明段的划分方法如下:

入口段是进入隧道的第一照明段,是驾驶员适应有洞外高亮度环境向 洞内低亮度环境过渡之遏制的照明段。入口段1、入口段1长度应按如下公 式设置:

Dth1=Dth2=1/2(1.154DS-h-1.5/tan10°)>

其中,Dth1表示入口段1的长度,单位为m;Dth2表示入口段2长度,>

过渡段是指入口段与中间段之间的照明段,是使驾驶员适应有隧道入 口段的高亮度向洞内低亮度过渡设置的照明段,长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v1表示设计速度,单位为km/h;Dtr1表示过渡段TR1,即过渡段>tr2表示过渡段TR2,即过渡段的第二照>tr3表示过渡段TR3,即过渡段的第三照明段的长>

中间段是沿行车方向连接入口段或过渡段的照明段,是为驾驶员提供 最低亮度要求设置的照明段。出口段是隧道内靠近隧道行车出口照明的照 明段,是驾驶员视觉适应洞内低亮度向洞外高亮度过渡设置的照明段,出 口段划分为EX1、EX2两个照明段,每段长度取30m。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 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 法实施例中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 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 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 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 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以及存储器5,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为例。

处理器6、存储器5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 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6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 6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 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 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 述各类芯片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 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5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 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隧道照 明智能调光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6所示的隧道外数据 采集单元1、判断单元2、计算单元3和调光单元4)。处理器6通过运行 存储在存储器5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 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隧道照明智能调光 方法。

存储器5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 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隧道调 光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 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 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可选包括相对于 处理器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隧道调 光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 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 个处理器6执行时,执行如图1-图5所示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 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具体可参见如 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 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 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