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

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

摘要

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涉及用电信息采集运维领域;目前,对各类采集异常一直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影响处理速度,浪费人力物力。本发明包括步骤:1)对每个终端和电表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定性终端和电表是否运行正常;2)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知识库匹配,列出所有的异常现象;3)根据异常现象在诊断库中查询匹配的诊断方法,并对异常现象进行诊断;4)根据诊断结果,对不利的诊断结果进行异常处理;5)对异常恢复情况进行监视;6)当异常恢复,知识入库。本技术方案减少运维人员的分析故障和寻找解决方法的工作量,避免因错误的运维方法浪费人力物力。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07

    授权

    授权

  • 2018-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C25/00 申请日:2017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信息采集运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电信息采集运维过程中,对各类采集终端异常、电能表异常、网络故障等异常分析及处理方法一直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少有一些常态化的检查项和处理方法,无法做到全面覆盖采集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异常,影响处理速度,浪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以提高处理效率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每个终端和电表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定性终端和电表是否运行正常;

2)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知识库匹配,列出所有的异常现象;

3)根据异常现象在诊断库中查询匹配的诊断方法,并对符合查询条件的诊断方法根据权重进行优选诊断方法;采用优选诊断方法对异常现象进行诊断,诊断方法包括

301)对异常进行自动诊断;

302)对无法自动诊断的,或需要到现场进行诊断的异常进行人工诊断;

303)如果依然无法诊断则可以人工增加诊断手段,并作为新的知识入库;

4)根据诊断结果,对不利的诊断结果进行异常处理;异常处理包括:

401)在处理方法库中找出对应诊断结果的对可以自动处理的进行自动处理;

402)对无法自动处理,或需要现场处理的进行人工现场处理;

403)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的可以增加处理手段,并作为新的知识入库;

5)对异常恢复情况进行监视;

6)当异常恢复,知识入库;包括:

601)若本次异常处理产生新的知识,则通过格式化回单进行知识补充,并用于下一次异常处理;

602)若本次异常处理没有产生新的知识,则对原有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加权,以便下一次优选。

本技术方案建设一个运维知识库来收集异常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处理方法,并将收集的知识自动的应用到采集运维的工作当中,将知识格式化入库,并根据成功解决问题次数作为知识点重要性的权重,再反馈到采集运维问题分析、诊断、处理过程中,完成知识采集、分析、应用的闭环。减少运维人员的分析故障和寻找解决方法的工作量,避免因错误的运维方法浪费人力物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在步骤2)的知识库中包括集中器下全无数据现象的异常现象,异常现象按异常设备类型、一级异常、二级异常进行存储,异常设备类型包括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其中:

I型集中器的一级异常包括营销档案异常、终端异常、远程通信故障、本地通信故障;营销档案异常的二级异常包括采集终端档案异常;终端异常的二级异常包括电源故障、终端死机、终端时钟错误、终端参数错误、通信模块接触不良、通信模块故障;远程通信故障的二级异常包括现场信号无、现场信号弱、SIM卡接触不良、SIM卡套餐问题、SIM卡损坏、天线损环、光纤通道故障;本地通信故障的二级异常包括485接线错误、485线损环、485端口故障、脉冲数据线接线错误、脉冲端口端口故障、载波线路过长、载波通道可靠性差、采集器与集中器不匹配;

II型集中器的一级异常包括营销档案异常、终端异常、远程通信故障、本地通信故障、电能表异常;营销档案异常的二级异常包括采集终端档案异常;终端异常的二级异常包括电源故障、终端死机、终端时钟错误、终端参数错误;远程通信故障的二级异常包括现场信号无、现场信号弱、SIM卡接触不良、SIM卡套餐问题、SIM卡损坏、天线损环、光纤通道故障;本地通信故障的二级异常包括485接线错误、485线损环、485端口故障、终端与电能表的通信不匹配;电能表异常的二级异常包括电能表时钟异常。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的诊断库中,包括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的异常现象对应的异常进行诊断方法及诊断手段;

异常现象为采集终端档案异常的诊断方法为核对终端资产编号,诊断手段为自动;

异常现象为电源故障的诊断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灯是否正常、检查输入电压是否正常、检查电源输入接口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终端死机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运行是否缓慢或无反应,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终端时钟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时钟是否正确,诊断手段为自动;

异常现象为终端参数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比对终端内通信参数与系统内该终端的通信参数是否一致,诊断手段为自动;

异常现象为通信模块接触不良的诊断方法为重新插拔通信模块,判断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通信模块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正常通信模块代替当前通讯模块,请求主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检查,判断通信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现场信号无的诊断方法为检查手机或手持终端是否有信号,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现场信号弱的诊断方法检查终端屏幕左上侧信号状态,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SIM卡接触不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是否安装完好,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SIM卡套餐问题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套餐是否异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SIM卡损坏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是否损坏,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天线损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天线是否损环,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光纤通道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光纤通道,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485接线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485线是否松动及是否接反,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485线损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RS485数据线,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485端口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和电能表的RS485端口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脉冲数据线接线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脉冲数据线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脉冲端口端口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和电能表的脉冲端口是否正常,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载波线路过长的诊断方法为检查最近端表计与终端之间的电缆连线长度是否超过100m,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载波通道可靠性差的诊断方法为利用仪器对低压载波通道的可靠性进行检测,诊断手段为人工;

异常现象为采集器与集中器不匹配的诊断方法为检查采集器通讯芯片与集中器是否匹配,诊断手段为人工。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剔除诊断正常的项目,对不利的诊断结果给出处理方法,异常处理包括针对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异常的相关修复方法:

异常现象为采集终端档案异常的诊断方法为核对终端资产编号,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发起修改营销档案;

异常现象为电源故障的诊断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灯是否正常、检查输入电压是否正常、检查电源输入接口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包括恢复电源点电压、恢复电源点至终端接线和更换终端电源保险;

异常现象为终端死机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运行是否缓慢或无反应,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重启终端;

异常现象为终端时钟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时钟是否正确,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时钟设置;

异常现象为终端参数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比对终端内通信参数与系统内该终端的通信参数是否一致,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参数设置;

异常现象为通信模块接触不良的诊断方法为重新插拔通信模块,判断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重新安装通信模块;

异常现象为通信模块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正常通信模块代替当前通讯模块,请求主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检查,判断通信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通信模块;

异常现象为现场信号无的诊断方法为检查手机或手持终端是否有信号,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转公网信号,并通知运营商处理;

异常现象为现场信号弱的诊断方法检查终端屏幕左上侧信号状态,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调整天线位置或更换增益天线进行改善;

异常现象为SIM卡接触不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是否安装完好,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重新安装SIM卡;

异常现象为SIM卡套餐问题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套餐是否异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转公网信号,并通知运营商处理;

异常现象为SIM卡损坏的诊断方法为检查SIM卡是否损坏,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SIM卡;

异常现象为天线损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天线是否损环,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天线;

异常现象为光纤通道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光纤通道,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转公网信号,并通知运营商处理;

异常现象为485接线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485线是否松动及是否接反,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重新接485接线;

异常现象为485线损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RS485数据线,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RS485数据线;

异常现象为485端口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和电能表的RS485端口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RS485芯片或接口板;

异常现象为脉冲数据线接线错误的诊断方法为检查脉冲数据线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脉冲线;

异常现象为脉冲端口端口故障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终端和电能表的脉冲端口是否正常,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修改终端脉冲常数,更换脉冲接口板;

异常现象为载波线路过长的诊断方法为检查最近端表计与终端之间的电缆连线长度是否超过100m,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调整采集方案;

异常现象为载波通道可靠性差的诊断方法为利用仪器对低压载波通道的可靠性进行检测,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增加滤波设备;

异常现象为采集器与集中器不匹配的诊断方法为检查采集器通讯芯片与集中器是否匹配,不利诊断结果对应的修复方法为更换集中器或采集器。

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格式化回单包括异常现象、异常原因、诊断方法、修复方法和诊断修复方式。

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能充分吸收和分析采集运维历史经验,将知识格式化入库,并根据成功解决问题次数作为知识点重要性的权重,再反馈到采集运维问题分析、诊断、处理过程中,完成知识采集、分析、应用的闭环。

简化采集运维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减少运维人员的分析故障和寻找解决方法的工作量,避免因错误的运维方法浪费人力物力;以最合适的手段对异常进行诊断分析,并根据知识点的权重给出处理方案,使现场运维人员能够不再依靠个人知识水平进行运维工作,形成一套有效的运维体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挽回供电企业损失、减少用电客户投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采集运维知识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采集运维知识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采集运维知识关系如图1所示;采集运维知识库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利用采集系统长期运行的历史经验,根据能够解决问题即是有效方法的原则将知识格式化入库,并根据成功解决问题次数作为知识点重要性的权重,再反馈到采集运维问题分析、诊断、处理过程中,完成知识采集、分析、应用的闭环;

如图3所示,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每个终端和电表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定性终端和电表是否运行正常;

2)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知识库匹配,列出所有的异常现象;

3)根据异常现象在诊断库中查询匹配的诊断方法,并对符合查询条件的诊断方法根据权重进行优选诊断方法;采用优选诊断方法对异常现象进行诊断,诊断方法包括

301)对异常进行自动诊断;

302)对无法自动诊断的,或需要到现场进行诊断的异常进行人工诊断;

303)如果依然无法诊断则可以人工增加诊断手段,并作为新的知识入库;

4)根据诊断结果,对不利的诊断结果进行异常处理;异常处理包括:

401)在处理方法库中找出对应诊断结果的对可以自动处理的进行自动处理;

402)对无法自动处理,或需要现场处理的进行人工现场处理;

403)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的可以增加处理手段,并作为新的知识入库;

5)对异常恢复情况进行监视;

6)当异常恢复,知识入库;包括:

601)若本次异常处理产生新的知识,则通过格式化回单进行知识补充,并用于下一次异常处理;

602)若本次异常处理没有产生新的知识,则对原有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加权,以便下一次优选。

以下以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现象情况对本发明的步骤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针对每一个终端和电表进行运行异常分析,

2、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知识库匹配,列出所有的异常现象;

该步骤将定性终端和电表的异常现象,如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现象与之有关的异常列表如下:

3、在诊断手段库中匹配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现象对应可能出现的异常进行诊断手段匹配,如:

4、剔除诊断正常的项目,对不利的诊断结果给出处理方法,如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异常的相关修复方法:

5、监视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异常,对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异常来说,检验该集中器下是否有电表能够抄读数据,判断异常是否恢复;

6、当异常恢复,知识入库

6.1如该异常因参数错误导致,被参数校验诊断为不利结果,并通过参数重配置解决问题,那么参数校验诊断将在下一次出现同样错误时被优先诊断;

6.2如以上诊断手段均无法有效诊断异常发生原因,而是通过新增了新的诊断手段和新的处理手段解决,那么知识库将在集中器下电表全无数据异常现象下增加新的诊断手段和处理手段,以便下一次使用,格式化的知识库回单如下:

以上图3所示的一种采用采集运维知识库的采集异常诊断方法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