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

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和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制备而成,其中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的有效成分优选为挥发油成分。其制剂优选为口服液体制剂。该组合物能够显著增加短肠综合症大鼠模型的肠道吸收面积和腺体数量,改善模型大鼠的肠道吸收功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963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昌生;

    申请/专利号CN201711107847.X

  • 发明设计人 李昌生;张晶;孙铁峰;高继友;

    申请日2017-11-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健康街12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16: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专利号:ZL201711107847X 申请日:20171110 授权公告日:201805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15

    授权

    授权

  • 2018-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71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le)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广泛切除或旷置后,肠道的有效营养吸收面积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求或婴儿及儿童生长需求,使得患者出现以腹泻、酸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代谢障碍为主的症候群。该病的轻重程度及预后取决于残留肠道的长度、部位、是否保留回盲瓣与结肠以及肠适应过程是否良好等因素(中国短肠综合征诊疗共识2016年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1):1-8.)。

该病在婴幼儿、儿童及成年人群中均有发生。其中婴幼儿短肠综合征常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裂、肠闭锁和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疾病引发,进而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影响婴幼儿健康生长。儿童及成年人群短肠综合征常由肠道切除、肠系膜血管疾病、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外伤和肠瘘等导致营养吸收不足。

目前,国内外对于短肠综合征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症状与促进肠道适应的药物治疗、增加肠道有效吸收面积等方法。其中除营养支持治疗外,促进残余肠道营养吸收的药物治疗方法通常包括:

1. 延缓肠内容物通过:如减缓肠道蠕动、延迟抑制肠道内食物排出,从而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的吸收。具体药物如洛哌丁胺。

2.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增大肠道有效吸收面积:如谷氨酰胺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也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促进黏膜愈合。谷氨酰胺可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微绒毛长度促进肠适应(孙欣, 林方才, 李光, 等. 谷氨酰胺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模型结肠黏膜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 , 10 (5) :43-45.)。 然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和(或)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只能引起体质量和机体组成成分的暂时性改变。一旦停用,其促进营养素和液体吸收的作用将得不到维持,且对于总的临床预后几乎没有确切的效果。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治疗短肠综合征受到限制素(中国短肠综合征诊疗共识2016年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1):1-8.)。

替度鲁肽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改善成年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吸收功能,但剂量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0.1mg时,其肠康复作用反而不存在。类似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类似物也具备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但也潜在的存在促进肿瘤增殖的作用。

传统中草药和特色民族药物在短肠综合征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由于短肠综合征常表现为腹泻的症状。因此中医药理论通常脾胃虚寒、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病因病机对短肠综合征采用补中益气法、温脾法、益气生津法进行治疗(朱培庭, 沈平, 刘铭升, 王伟良. 益气生津法结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7 (3) :196-197),典型的治疗方剂包括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陶文强, 舒鑫, 方海云, 等. 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 2012 , 53 (17) :1475-1477.)。

然而,补中益气汤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确切机制及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且成分复杂的补中益气汤口服制剂对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本身会存在刺激性,从而限制了其治疗作用。因此,目前仍需要对补中益气汤进行进一步组方优化和有效成分优化,以提高其对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作用,降低胃肠道刺激,更需要研究和探索能够促进肠道吸收面积的中药。

发明内容

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由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和以下中药材制备而成: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

优选的,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40~120重量份、白术10~60重量份、当归10~60重量份、陈皮5~20重量份、生姜5~20重量份、草果3~12重量份、坠桃草1~6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60重量份、白术20重量份、当归20重量份、陈皮12重量份、生姜12重量份、草果6重量份、坠桃草3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100重量份、白术40重量份、当归30重量份、陈皮15重量份、生姜15重量份、草果5重量份、坠桃草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110重量份、白术40重量份、当归50重量份、陈皮18重量份、生姜10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坠桃草5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体制剂。

优选的,所述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药物组合物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成:

1)粉碎:取处方量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分别粉碎,过30~100目筛,混合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920毫升

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2~6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0℃~100℃,提取时间为3~8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3)制剂制备:将步骤2)所得药材挥发油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混合制成药物制剂。

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药材粉碎后过40目筛;步骤2)中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浸泡时间为4小时,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

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液制剂;步骤3)中所述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包括水、增溶剂吐温 80、防腐剂山梨酸钾。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该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 溏,胎动不安。该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该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该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根茎。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该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坠桃草为兰科植物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Forst.) Rchb. f.的全草。

味淡,性温。功效为滋阴益肾。主治疝气,白浊,带下。

本发明的组方中去掉了补中益气汤中的党参、甘草、升麻、柴胡,加入草果后组方的止呕止泻作用得到增强。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坠桃草能够出乎预料的提高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药物对短肠综合征动物模型的肠道吸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组方:黄芪60kg、白术20 kg、当归20 kg、陈皮12 kg、生姜12kg、草果6 kg、坠桃草3 kg。

制备工艺:

1)粉碎:取处方量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混合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4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3)制剂制备:向步骤2)所得药材挥发油加入5倍体积的水,然后加入吐温 80和山梨酸钾,灭菌分装制备成口服液体制剂。

上述组方也可分批提取后将所得挥发油合并,用于制剂制备。

实施例2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组方:黄芪100kg、白术40 kg、当归30 kg、陈皮15 kg、生姜15 kg、草果5 kg、坠桃草2 kg。

制备工艺:

1)粉碎:取处方量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混合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4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3)制剂制备:向步骤2)所得药材挥发油加入5倍体积的水,然后加入吐温 80和山梨酸钾,灭菌分装制备成口服液体制剂。

上述组方也可分批提取后将所得挥发油合并,用于制剂制备。

实施例3增加短肠综合症患者肠道吸收面积的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组方:黄芪110 kg、白术40 kg、当归50 kg、陈皮18 kg、生姜10 kg、草果4 kg、坠桃草5 kg。

制备工艺:

1)粉碎:取处方量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坠桃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混合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4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3)制剂制备:向步骤2)所得药材挥发油加入5倍体积的水,然后加入吐温 80和山梨酸钾,灭菌分装制备成口服液体制剂。

上述组方也可分批提取后将所得挥发油合并,用于制剂制备。

实施例4 药物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一、药物及其制备

1.实验药物:实验药物选用实施例1-3制备的挥发油。

对比药物:

2.1对比药物1:

组方:黄芪110 kg、白术40 kg、当归50 kg、陈皮18 kg、生姜10 kg、草果4 kg。

制备工艺:

1)粉碎:取处方量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分别粉碎,过40目筛,混合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4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2.2对比药物2:

组方:坠桃草5 kg。

制备工艺:

1)粉碎:取处方量坠桃草粉碎,过40目筛,得药材粉末;

2)提取: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加入挥发油提取器,按每克药材粉末加入12毫升水的比例向药材粉末中加水,浸泡4小时溶胀,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成分,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6小时,分离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得药材挥发油。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和给药

1.造模

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30~27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大鼠术前禁食禁水8h。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建立大鼠短肠综合征模型(孙欣, 林方才, 李光, 等. 谷氨酰胺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模型结肠黏膜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 , 10 (5) :43-45.)。

大鼠采用3.5%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仰卧位消毒,铺无菌巾,腹部正中切口3cm,保留距Treitz韧带3cm的近段空肠和距回盲瓣10cm的回肠,处理肠系膜后,切除中间的小肠,然后以无损伤缝针行空回肠两断端吻合,吻合口下端1cm处造瘘置1枚直径5mm的硅胶管。硅胶管沿皮下上行至背部两肩胛骨中间引出,然后关闭腹部切口。术前30min腹腔注射及术后3天肌注青霉素防止切口感染。

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肠内营养剂采用百普素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每80克肠内营养剂用255毫升水稀释。每只大鼠每日经造瘘管滴注4次,每次10ml。每次滴注前将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溶液温热至30摄氏度。

第一组为模型组,术后6h开始给予百普素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不给药。

第二至第四组为实验药物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实施例1-3制备的挥发油,每日一次,每次灌胃体积均为0.5ml。

第五、六组为阳性独照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对比药物1和对比药物2的挥发油,每日一次,每次灌胃体积均为0.5ml。各组大鼠均给药14天。

三、药效学评价指标

1.给药第14天分别从大鼠尾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瓜氨酸水平(刘放南,谭力,罗楠,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瓜氨酸与国人正常值.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116-117.)。

2. 给药第14天静脉采血后,将大鼠分笼饲养,收集每只大鼠当日13~16时的粪便,通过观察大鼠粪便形状及排便量评价大鼠腹泻严重程度。大鼠粪便均为硬质球形为1分,大鼠稀水样粪便占粪便总重的20%以下为2分(含20%),大鼠稀水样粪便占粪便总重的20%~40%为3分(不含20%,含40%),大鼠稀水样粪便占粪便总重的40%~60%为3分(不含40%,含60%),大鼠稀水样粪便占粪便总重的60%~80%为4分(不含60%,含80%),大鼠稀水样粪便占粪便总重的80%~100%为5分(不含80%)。各组大鼠以每只大鼠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

3.末次给药后24小时,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常规解剖,将吻合口远端至肛门全部大小肠取出,去除结肠内容物后取近回盲部1cm处结肠,取样长度为2cm,进行形态学检查。

取样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度为5微米,每只大鼠随机取6张切片,HE染色后,在奥林巴斯显微镜下用图像分析软件,如武汉千屏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的HMIAS-2000W高清晰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管理软件V1.0进行病理阅片。

每张切片放大倍数均为100倍,随机选取1个视野,测量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每只大鼠取六张切片的测量均值,每组大鼠取10只大鼠的测量均值。

四、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s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

1.各组大鼠给药后血清瓜氨酸水平

a:与模型组相比P<0.05;b: 与模型组相比P<0.01;c与对比药物1组相比P<0.01。

由上表可见,对比药物2组即坠桃草组模型大鼠的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坠桃草单独使用对模型大鼠肠吸收功能无显著改善作用。对比药物1组即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组模型大鼠的血清瓜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实施例1-3组大鼠的血清瓜氨酸水平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比药物1组(P<0.01)。

说明坠桃草对模型大鼠的肠道吸收功能无显著改善作用,但对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增效原理可能与促进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的有效成分发挥药效有关,而不是通过坠桃草本身的药效与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产生药效叠加。

2. 各组大鼠给药后腹泻症状评分

a:与模型组相比P<0.01;b:与对比药物1组相比P<0.01。

由上表可见,对比药物2即坠桃草对模型大鼠的腹泻症状无显著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P>0.05。对比药物1即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以及实施例1-3的挥发油对模型大鼠的腹泻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P<0.01),其中实施例1-3的挥发油对模型大鼠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显著高于对比药物1(与对比药物1组相比P<0.01)。说明坠桃草对对比药物1具有增效作用。

3.各组大鼠给药后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

a:与模型组相比P<0.01;b:与对比药物1组相比P<0.01。

由上表可见,对比药物2组即坠桃草对模型大鼠的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均无显著增加作用,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药物1组即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以及实施例1-3组动物给药后大鼠的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P<0.01)。其中实施例1-3组动物给药后大鼠的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均显著高于对比药物1组(P<0.01)。说明坠桃草对模型大鼠的肠道皱襞高度和肠腺分布的密度无直接增加作用,但对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增效原理可能与促进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的有效成分发挥药效有关,而不是通过坠桃草本身的药效与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生姜、草果复方产生药效叠加。

实施例5 药物体内安全性研究

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30~27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第一组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第二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实施例1的挥发油0.5ml。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90日。给药期间观察大鼠排便形态、毛色及口腔鼻腔分泌物。

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常规解剖,取心、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体观察后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做病理观察。

各组大鼠大体观察所见肿瘤发生率分别为:6%(第一组)和3%(第二组)。

HE染色后观察各组脏器炎症、缺血、充血等病理变化,两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挥发油长期给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