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

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其包括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安装座、过渡连杆、防死点连杆、分离连杆、转轴座,脱落插头和防死点连杆之间通过四连杆机构连接,四连杆机构位于脱落插头的底部,安装座位于防死点连杆的底部,过渡连杆位于安装座的底部,防死点连杆和过渡连杆之间通过安装座连接,分离连杆位于过渡连杆的右侧,转轴座和安装座之间通过分离连杆连接。本发明能够将脱落插头的转动动能从脱落插头分离出来,并实现与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的正向,逆向联动,以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9

    授权

    授权

  • 2018-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43/26 申请日:2017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武器装备系统的导弹发射分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导弹在发射装置上进行检测、供电均通过脱落插头与插座实现,插座径向安装在导弹上,脱落插头安装在电插拔机构上,导弹发射时带动脱落插头向前向下运动,实现与插座分离,普通的脱落插头分离时具有一定的动能,当动能过大时会导致脱落插头的触底反弹,由于脱落插头带有电缆,结构较为紧凑,在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上增加额外的减速或耗能装置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其能够将脱落插头的转动动能从脱落插头分离出来,并实现与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的正向,逆向联动,以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其包括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安装座、过渡连杆、防死点连杆、分离连杆、转轴座,脱落插头和防死点连杆之间通过四连杆机构连接,四连杆机构位于脱落插头的底部,安装座位于防死点连杆的底部,过渡连杆位于安装座的底部,防死点连杆和过渡连杆之间通过安装座连接,分离连杆位于过渡连杆的右侧,转轴座和安装座之间通过分离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四连杆机构采用自由摆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半圆形凹口。

优选地,所述转轴座的顶部为突起状。

优选地,所述脱落插头设有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过渡连杆的形状呈L型,过渡连杆的顶部设有单铰点,过渡连杆的水平段设有双铰点。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将脱落插头的转动动能从脱落插头分离出来,并实现与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的正向,逆向联动,以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本发明实现脱落插头动能的分离,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和动能分离机构能实现正向和逆向的联动;该机构无平行四边形死点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初始状态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间状态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到位状态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发射装置电插拔机构的动能分离机构包括脱落插头1、四连杆机构2、安装座3、过渡连杆4、防死点连杆5、分离连杆6、转轴座7,脱落插头1和防死点连杆5之间通过四连杆机构2连接,四连杆机构2位于脱落插头1的底部,安装座3位于防死点连杆5的底部,过渡连杆4位于安装座3的底部,防死点连杆5和过渡连杆4之间通过安装座3连接,分离连杆6位于过渡连杆4的右侧,转轴座7和安装座3之间通过分离连杆6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脱落插头通过四连杆机构安装在安装座上,过渡连杆的形状呈L型,过渡连杆的顶部设有单铰点,过渡连杆的水平段设有双铰点。顶部的单铰点与脱落插头的后铰点铰接,水平段的双铰点分别与防死点连杆和分离连杆铰接,防死点连杆和分离连杆与四连杆机构平行等长,且通过转轴座与底面铰接固定。当脱落插头向前翻倒时,通过过渡连杆的垂直臂带动防死点连杆和分离连杆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转动,实现脱落插头动能的分离,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和动能分离机构能实现正向和逆向的联动,该机构无平行四边形死点效应。

四连杆机构2采用自由摆动装置,这样有利于摆动进行翻倒到位。

安装座3的顶部设有半圆形凹口,这样能够与防死点连杆的形状匹配。

转轴座7的顶部为突起状,这样方便与分离连杆连接。

脱落插头1设有连接杆,这样能够与安装座进行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将脱落插头的转动动能从脱落插头分离出来,并实现与脱落插头四连杆机构的正向,逆向联动,以便于对脱落插头的动能进行利用或者控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