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在大棚中搭建若干输流管道,将营养土层和薯种放入种植箱本体中,将种植箱本体悬挂于输流管道上,利用输流管道给植物施肥,在不同生长阶段利用内部光照补偿设备达到所需光照强度,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对种植箱内土壤进行温湿度检测,根据不同温度要求使用大棚内的空调进行温度调节。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装置,结合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在马铃薯不同的生长期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将养分利用喷头进行喷洒,省去了很多人力资源,增加了马铃薯产量,解决了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产量不佳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096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界首市俊良种植专业合作社;

    申请/专利号CN201710882729.X

  • 发明设计人 张俊良;

    申请日2017-09-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子玲

  •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舒庄镇舒庄东西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0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0

    授权

    授权

  • 2018-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0 申请日:2017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可以说,马铃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而传统种植马铃薯的方法耗时长,花费精力多,产量却偏低,大棚技术可以很好的规避掉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但同样不能根据单个农作物的生长期提供最适宜的条件,且不便于采摘。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结合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将马铃薯所需要的养分利用喷头进行喷洒,并且利用电磁阀控制,解决了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产量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箱本体、输流管道,种植箱本体为长方体结构,种植箱本体长为25~28cm,宽为25~30cm,深为20~25cm,种植箱本体周侧均匀开设有数个直径为1.5cm的通孔,种植箱本体一端侧设有底板,底板包括过滤层、排水盘和阻根层,种植箱本体的一对侧均开设有两个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两个缺口与底板之间距离分别为5~8cm和15~18cm,输流管道固定在大棚支架上,输流管道一端部与养料池相连,输流管道上连有若干输流管道分支,输流管道分支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输流管道分支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种植箱本体上设有钢丝绳,输流管道上设有连接扣孔装置,连接扣孔装置上设有光照补偿装置,连接扣孔装置上设有挂钩,种植箱本体通过钢丝绳与挂钩相连。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大棚中搭建若干输流管道,调配营养土,使用腐叶土、堆肥土、泥炭土按1:1:1混合配制营养土,均匀施肥,选择健壮小薯作种,薯种用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

步骤二:将营养土层放入种植箱本体,将催芽后的薯种放入营养土层,营养土层厚度为18~23cm,保持在18℃~22℃的温度和湿润的状态,分别在出苗前,齐苗后现蕾时,进行松土,并结合施肥,采用药剂喷洒进行灭杀虫害,在不同生长阶段利用内部光照补偿设备达到所需光照强度,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对种植箱内土壤进行温湿度检测,并根据不同温度使用大棚内的空调进行温度调节。

进一步地,马铃薯发芽期和结薯期控制光照时间为5~7小时,幼苗期和发棵期控制光照时间为8~10小时。

进一步地,马铃薯幼芽期地下8~12cm土层的温度达7~8℃,破土期土层温度达10~1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马铃薯种植装置中挂钩型的悬吊装置,非常便于种植前期的培土,中期的通风,后期的采收,结合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在马铃薯不同的生长期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马铃薯所需要的养分利用喷头进行喷洒,并且利用电磁阀控制,省去了很多人力资源,加快了效率,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马铃薯种植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马铃薯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结构正视图;

图4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种植箱本体,2-底板,3-温湿度传感器,4-钢丝绳,5-挂钩,6-输流管道,7-连接扣孔装置,8-光照补偿装置,9-电磁阀,10-喷头,11-养料池,12-大棚支架,101-通孔,201-排水盘,202-阻根层,203-防水层,601-输流管道分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基于大棚的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箱本体1、输流管道6,种植箱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种植箱本体1长为28cm,宽为25cm,深为23cm,种植箱本体1周侧均匀开设有数个直径为1.5cm的通孔101,种植箱本体1一端侧设有底板2,底板2包括过滤层201、排水盘202和阻根层203,种植箱本体1的一对侧均开设有两个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3,两个缺口与底板2之间距离分别为5cm和15cm,输流管道6固定在大棚支架12上,输流管道6一端部与养料池11相连,输流管道6上连有输流管道分支601,输流管道分支601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9,输流管道分支601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0,喷头10与种植箱本体1之间距离为12cm,种植箱本体1两侧设有钢丝绳4,输流管道6上设有连接扣孔装置7,连接扣孔装置7下端安装有光照补偿装置8,连接扣孔装置7上设有挂钩5,种植箱本体1通过钢丝绳4与挂钩5相连。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大棚中搭建2个输流管道6,调配营养土,使用腐叶土、堆肥土、泥炭土按1:1:1混合配制营养土,均匀施肥,选择健壮小薯作种,薯种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10分钟;

步骤二:将营养土层放入种植箱本体1,将催芽后的薯种放入营养土层,营养土层厚度为20cm,保持在18℃的温度和湿润的状态,分别在出苗前,齐苗后现蕾时,进行松土,并结合施肥,采用药剂喷洒进行灭杀虫害,在不同生长阶段利用内部光照补偿设备8达到所需光照强度,利用温湿度传感器3对种植箱内土壤进行温湿度检测,并根据不同温度使用大棚内的空调进行温度调节,马铃薯发芽期和结薯期控制光照时间为6小时,幼苗期和发棵期控制光照时间为8小时,马铃薯幼芽期地下11cm土层的温度达8℃,破土期土层温度达1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