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蛇床子20~30份、百部20~30份、防风10~20份、地肤子10~20份、苦参20~30份、硫黄15~25份、苦楝皮15~25份、煅石膏10~20份、佛手参10~20份、槟榔10~20份、地丁10~20份、马齿苋5~15份、天花粉5~15份、金银花5~15份、白芷10~20份、五倍子5~15份、丁香油15~25份、茶树油20~30份。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安全无毒,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治疗牛疥癣病治愈率10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689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宗旺;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71133.5

  • 申请日2017-08-0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米文智

  • 地址 052360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育红街1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0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4

    授权

    授权

  • 2018-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4 申请日:201708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牛疥癣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动物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疥癣病是由痒螨或疥螨寄生在牛的体表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引起牛群严重感染,使畜牧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危害十分严重。患牛表现症状主要是:其一,剧痒,患牛经常摩擦、舐吮患部,烦躁不安,干扰其采食与休息,使患牛日渐消瘦;其二皮肤损伤,患牛由于剧痒而用力磨蹭患部,致使患部脱毛落屑、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并出现湿疹性炎症,皮屑、污物、被毛和渗出物粘结在一起形成厚厚的痂皮。如有擦伤,则可能出血。后期可有皮肤增厚,消瘦,贫血及恶病质反应,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中兽医理论认为,牛疥癣病多由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而成,风湿热虫客于肌肤,或接触疖疮患牛或有疥虫寄生所致。西兽医多用5%敌百虫溶液外擦,但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低,易复发;中兽医多在用于家畜疥癣的中药组方中使用如雄黄、枯矾、土荆皮等有毒中药材。有毒成分可通过奶牛对剧痒患处的舐吮啃咬而经由消化道吸收入血,亦可通过透皮吸收而渗透到皮肉及血液内,使牛肉留有残毒,穿透血乳屏障进入乳汁的有毒成分会使其乳制品中也产生残留,若人食用该牛肉或乳制品,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或严重危害。有的中药配方虽然采用了安全无毒的成分,但只是将组分进行简单粉碎,有效成分释放较慢,导致其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治疗效果不佳。奶牛在饮食、休息受疥癣剧痒严重干扰的情况下,产奶量会明显降低,导致牧场减产,且患牛需与健康奶牛隔离看护以防传染,提高了牧场的养殖成本。

因此,研发一种适合用于治疗奶牛疥癣、安全无毒、起效快、疗效好的药物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发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无毒、起效快、疗效显著的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避免有毒中药、西药对奶牛的伤害以及残留到牛肉、乳汁品中而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并达到快速起效、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的疗效。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蛇床子20~30份、百部20~30份、防风10~20份、地肤子10~20份、苦参20~30份、硫黄15~25份、苦楝皮15~25份、煅石膏10~20份、佛手参10~20份、槟榔10~20份、地丁10~20份、马齿苋5~15份、天花粉5~15份、金银花5~15份、白芷10~20份、五倍子5~15份、丁香油15~25份、茶树油20~30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各种组分优选配比量为:蛇床子25份、百部25份、防风15份、地肤子15份、苦参25份、硫黄20份、苦楝皮20份、煅石膏15份、佛手参15份、槟榔15份、地丁15份、马齿苋10份、天花粉10份、金银花10份、白芷15份、五倍子10份、丁香油20份、茶树油25份。

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重量份数配比取蛇床子、百部、防风、地肤子、苦参进行混合、粉碎,过筛;

(2)向(1)的粉碎混合物中加入药用乙醇,浸泡提取;

(3)将(2)的混合液过滤,浓缩;

(4)按重量份数配比取煅石膏、佛手参、槟榔、地丁、马齿苋、天花粉、金银花、白芷、五倍子,粉碎后加入到上述(3)的浓缩液中,搅拌至混合均匀;

(5)按重量份数配比取硫黄、苦楝皮粉碎后加入按重量份数配比量取的丁香油、茶树油中,搅拌至混合均匀;

(6)将上述(4)与上述(5)混合均匀,即成。

在此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优选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重量份数配比取蛇床子、百部、防风、地肤子、苦参进行混合、粉碎,过40~100目筛;

(2)向(1)的粉碎混合物中加入70~95%药用乙醇,乙醇用量为药材重量的3~5倍;混合2~3分钟,混匀后置于回流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开启回流装置,将该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3h;

(3)将(2)的混合液进行抽滤,取滤液置于减压蒸馏装置中,对滤液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乙醇加入量的1/8~1/10;

(4)按重量份数配比取煅石膏、佛手参、槟榔、地丁、马齿苋、天花粉、金银花、白芷、五倍子,超微粉碎过700目筛,加入到上述(3)的浓缩液中,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5)按重量份数配比取硫黄、苦楝皮超微粉碎后过700目筛,向其中加入按重量份数配比量取的丁香油、茶树油,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6)将上述(4)与上述(5)混合均匀,即成。

使用方法:剪去患处被毛,用湿水浸软痂皮、污物后小心去除,避免破损,擦干。用药用棉棒或医用纱布蘸去本药涂擦患处,用量以全面覆盖并浸润患处即可,涂抹厚度不超过2mm,每天涂擦两次。

治疗疗程:5天为1个疗程,轻者1~2个疗程可治愈,重者4~5个疗程可治愈。

治疗效果:1~3天后,奶牛剧痒症状明显缓解,舐吮、摩擦患处的频率明显降低,基本恢复正常饮食及休息,情绪逐渐稳定;使用至足够疗程后,疥癣症状完全消除,治愈率100%;停药后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

各组分的药物特征如下:

蛇床子:味苦,性温;入肾、脾经;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散热解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可用于皮肤疥癣、湿疹、牛皮癣、遍身黄肿、皮炎、湿疹等症。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可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可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可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硫黄: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解毒杀虫疗疮,外治可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

苦楝皮:味苦,性寒;归肝、脾、胃经;杀虫,疗癣,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煅石膏:味甘、辛、涩,性寒;归肺、胃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佛手参: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经;收敛止血,解毒,可用于虫积腹痛,既可单用炒香嚼服,或研末调服,亦可与槟榔、苦楝根皮等配伍,以增强杀虫止痛之功。

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可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

地丁:味苦、辛,性寒;入心、脾经;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治丹毒,痈疖肿毒,虫蛇咬伤。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等同用。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本草备要》记载:养血止渴,治疥癣。

白芷:味辛,性温;入肺、髀、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可用于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入肺、胃、大肠经;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可用于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皮肤湿烂。

丁香油:即丁香花蕾的挥发油,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丁香油中含有丁香油酚,具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如腹股沟表皮癣菌、许兰黄癣菌等。

茶树油:即以蒸馏的方式从港木桃金娘科白千层叶中提取的纯天然植物精油,具有抑菌、抗炎、驱虫,杀螨的功效。

上述诸位中药按中医药理论配伍,方中蛇床子、防风、地肤子、苦参、苦楝皮、煅石膏、白芷祛风止痒,缓解症状,蛇床子、百部、苦参、硫黄、苦楝皮、佛手参、槟榔解毒杀虫,根治病源,辅以地丁、马齿苋、天花粉、金银花、五倍子的清热解毒之功,以及丁香油、茶树油的抗菌治癣之效,针对奶牛疥癣病的症状及病因,可标本兼治。由于蛇床子、百部、防风、地肤子、苦参外用适宜水煎或酒浸,煅石膏、佛手参、槟榔、地丁、马齿苋、天花粉、金银花、白芷、五倍子外用适宜研末调敷,硫黄、苦楝皮外用适宜研末油调涂敷患处,故将蛇床子、百部、防风、地肤子、苦参采用醇提,将煅石膏、佛手参、槟榔、地丁、马齿苋、天花粉、金银花、白芷、五倍子进行超微粉碎,将硫黄、苦楝皮超微粉碎后与丁香油、茶树油混合,以此提高各药的药效,缩短起效时间,并提高本品生物利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际应用证明,使用该组方及生产方法制备的产品对奶牛疥癣病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取蛇床子25g、百部25g、防风15g、地肤子15g、苦参25g进行混合、粉碎,过60目筛。

(2)向(1)的粉碎混合物中加入80%药用乙醇420g,混匀后置于回流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开启回流装置,将该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2h。

(3)将(2)的混合液进行抽滤,取滤液置于减压蒸馏装置中,对滤液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45mL。

(4)取煅石膏15g、佛手参15g、槟榔15g、地丁15g、马齿苋10g、天花粉10g、金银花10g、白芷15g、五倍子10g,超微粉碎过700目筛,加入到上述(3)的浓缩液中,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5)取硫黄20g、苦楝皮20g超微粉碎后过700目筛,向其中加入丁香油20g、茶树油25g,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6)将上述(4)与上述(5)混合均匀,即成。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取蛇床子30g、百部30g、防风20g、地肤子20g、苦参30g进行混合、粉碎,过40目筛。

(2)向(1)的粉碎混合物中加入70%药用乙醇650g,混匀后置于回流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开启回流装置,将该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3h。

(3)将(2)的混合液进行抽滤,取滤液置于减压蒸馏装置中,对滤液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65mL。

(4)取煅石膏20g、佛手参20g、槟榔20g、地丁20g、马齿苋15g、天花粉15g、金银花15g、白芷20g、五倍子15g,超微粉碎过700目筛,加入到上述(3)的浓缩液中,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5)取硫黄25g、苦楝皮25g超微粉碎后过700目筛,向其中加入丁香油25g、茶树油30g,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6)将上述(4)与上述(5)混合均匀,即成。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奶牛疥癣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取蛇床子20g、百部20g、防风10g、地肤子10g、苦参20g进行混合、粉碎,过60目筛。

(2)向(1)的粉碎混合物中加入95%药用乙醇240g,混匀后置于回流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开启回流装置,将该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h。

(3)将(2)的混合液进行抽滤,取滤液置于减压蒸馏装置中,对滤液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30mL。

(4)取煅石膏10g、佛手参10g、槟榔10g、地丁10g、马齿苋5g、天花粉5g、金银花5g、白芷10g、五倍子5g,超微粉碎过700目筛,加入到上述(3)的浓缩液中,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5)取硫黄15g、苦楝皮15g超微粉碎后过700目筛,向其中加入丁香油15g、茶树油20g,搅拌0.5h至混合均匀。

(6)将上述(4)与上述(5)混合均匀,即成。

以上各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剪去患处被毛,用湿水浸软痂皮、污物后小心去除,避免破损,擦干。用药用棉棒或医用纱布蘸去本药涂擦患处,用量以全面覆盖并浸润患处即可,涂抹厚度不超过2mm,每天涂擦两次。

临床试验

本发明临床观察70例患牛疥癣病的奶牛,牛龄4~5岁,症状: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喜舐吮患处以及在墙角、栅栏处蹭痒,患处皮毛脱落、落屑,污物与渗出物成痂。将患病奶牛平均分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用五参散(李兴梅,中兽医学杂志,2012(3):32)内服配合外擦治疗:内服:党参45g,苦参60g,玄参、沙参、紫参、地肤子、土茯苓各30g,荆芥、防风、紫菀、桔梗各40g,栀子、连翘、黄芩、黄连、郁金各35g,甘草20g,研磨灌服,每日1剂,连用2天;外用洗方:苦参60g,皂角40g,荆芥30g,椿皮30g,百部35g,花椒50g,煎水1000ml,每天加热清洗患部,连用一个星期;外用涂抹方:硫黄20g,明雄15g,白矾10g,石灰15g,研磨成粉,凡士林调膏涂擦患部,隔日一次。

试验组外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方制剂。使用方法:剪去患处被毛,用湿水浸软痂皮、污物后小心去除,避免破损,擦干。用药用棉棒或医用纱布蘸去本药涂擦患处,用量以全面覆盖并浸润患处即可,涂抹厚度不超过2mm,每天涂擦两次。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起效:明显减少舐吮、蹭痒次数,食欲好转,精神振作。

治愈:患处皮肤恢复健康状态,皮毛生出,疥癣症状完全消除。

无复发:停药后随访3个月,无疥癣复发的奶牛。

下表是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应用情况对比:

注:治愈病例中包括起效病例。

试验组在治疗5天后全部起效,25天后全部治愈,停药,追踪观察3个月,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在治疗10天后全部起效,40天后全部治愈,停药,追踪观察3个月,无一例复发。治疗过程中,两组患病奶牛均为出现其他不适。

经过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对比,本发明药物治疗奶牛疥癣病的效果优于五参散内服配合外擦治疗。

本发明所用中药组方对于疥癣主要是通过止痒、杀虫、清热解毒来发挥作用,安全有效,除奶牛外,对其他牲畜的疥癣也有一定作用。

前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不应被解释为对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是,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性和优点的情况下,示例实施例中的许多修改是可以的。因此,所有这些修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