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解剖学软组织修复

解剖学软组织修复

摘要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骨洞;形成第二骨洞;将第一骨洞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二骨洞的第二部分以形成单一骨孔;至少将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锚固件定位在第一骨洞的远端处,并且将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锚固件定位在第二骨洞的远端处;将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连接至软组织;以及利用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将软组织拉入单一骨孔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051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拜欧米特运动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7387.9

  • 发明设计人 D·J·诺顿;K·T·斯托内;

    申请日2016-02-2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丽军

  • 地址 美国印地安那州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51: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07

    授权

    授权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4 申请日: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630,031的权益,据此要求该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且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解剖学软组织修复。

背景技术

本节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在软组织修复(例如解剖学肌腱和韧带修复)期间,具有薄且细长的轮廓和横截面的软组织经常会被插入或被拉入圆形的骨洞中。由于软组织和骨洞之间在形状上不匹配,所以将长且薄的软组织插入或拉入圆形骨洞中可能是困难的。因此,用于提供近似于软组织的长且薄的形状的骨洞的方法和装置将是令人期望的。用于将软组织固定在骨洞中的多个固定点也是令人期望的,以便提高软组织在骨洞中的固定强度。

发明内容

本节提供本发明的总体概述,并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教导提供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骨洞;形成第二骨洞;将第一骨洞的第一部分连接到第二骨洞的第二部分,以形成单一骨孔;至少将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锚固件定位在第一骨洞的远端处,并且将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锚固件定位在第二骨洞的远端处;将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连接至软组织;以及利用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将软组织拉入单一骨孔中。

本教导还提供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引导丝插入骨中,以限定第一骨洞;在所述第一引导丝附近将第二引导丝插入所述骨中,以在所述第一引导丝附近限定第二骨洞;扩大第一骨洞和第二骨洞中的每一者的近端部分,使得第一骨洞和第二骨洞的近端部分相连;将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锚固件定位在第一骨洞的远端处,并且将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锚固件定位在第二骨洞的远端处;将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缝线连接至软组织,并且将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缝线连接至软组织;以及通过拉拽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端将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环路闭合,并通过拉拽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端将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环路闭合,从而将软组织拉入第一骨洞和第二骨洞中的每一者的近端部分中。

本教导还提供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限定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凿子。凿子包括凿末端,凿末端被成形以为骨提供近似于软组织的横截面形状的形状。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第一缝合结构包括第一锚固件、一对第一端、第一环路和第一针。第二缝合结构包括第二锚固件、一对第二端、第二环路和第二针。凿子构造成穿过第一导向孔接收被插入骨中的第一引导丝以形成第一骨洞,并穿过第二导向孔接收被插入骨中的第二引导丝以形成第二骨洞。第一骨洞和第二骨洞构造成通过扩孔而连接。第一缝合结构的第一锚固件构造成在被插入穿过第一导向孔和第一骨洞时被植入骨中。第二缝合结构的第二锚固件构造成在被插入穿过第二导向孔和第二骨洞时被植入骨中。在使第一针和第二针穿过软组织并且将第一缝合结构和第二缝合结构系在一起之后,通过拉拽一对第一端和一对第二端分别将第一环路和第二环路闭合,并且将软组织拉入由凿子成形的骨中。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它应用领域将是显而易见的。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具体实例只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为了说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使用根据本教导的钻引导部将第一引导丝插入骨中;

图2示出被安置在骨中的第一引导丝;

图3示出使用根据本教导的凿子将第二引导丝插入骨中以将第二引导丝引导到骨中;

图4示出被安置在骨中的第二引导丝;

图5示出利用扩孔器对在第一引导丝和第二引导丝周围的骨进行扩孔;

图6是被扩孔后的骨的透视图;

图7示出在骨被扩孔之后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丝上的凿子;

图8示出凿子正被敲击到骨中以形成具有类似于软组织(例如肌腱)的横截面形状的骨洞;

图9示出定位在内皮质骨层处的凿子;

图10示出使用凿子在骨中形成的骨洞;

图11A示出根据本教导的插入器,该插入器具有安装于其上的根据本教导的第一缝合结构,该插入器延伸穿过凿子以将缝合结构的锚固件定位在皮质骨层的与松质骨层相反的一侧;

图11B示出脱离了插入器的缝合结构;

图12示出使用插入器从插入器的远端配设锚固件;

图13示出缝合结构从插入器脱离;

图14示出使用另一个插入器来定位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缝合构造的另一个锚固件;

图15A示出被接合至软组织(例如肌腱)的第一和第二缝合结构;

图15B示出锚固在单一皮质骨洞内的第一和第二缝合结构;

图16A示出为了将软组织拉入骨洞中而被拉拽的缝合结构的端部;

图16B示出根据本教导的附加缝合结构,该附加缝合结构用于将软组织拉入并固定在骨洞内;

图16C示出另一附加缝合结构,该附加缝合结构用于将软组织的两个分开的部分固定在单一骨孔内;

图17示出根据本教导其他方法插入骨中的初始引导丝;

图18示出利用初始引导丝将凿子支撑在骨处,并使用凿子作为引导件将第一引导丝插入骨中;

图19示出使用凿子将第二引导丝引导至骨;

图20示出利用扩孔器对骨进行扩孔;

图21示出如图20所示地扩孔之后的骨;

图22示出凿子正在第一引导杆的引导下被敲击到骨中以对骨进行成形;

图23示出凿子正在第二引导杆的引导下被进一步敲击到骨内以对骨进行成形;

图24示出在凿子被敲入并被推压穿过外皮质骨层和松质骨层而到达内皮质骨层之后的骨;

图25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初始引导丝插入穿过外皮质骨层而进入松质骨层中;

图26示出在初始引导丝周围已经进行了扩孔之后的骨;

图27A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种钻引导部,该钻引导部被安置在骨上,使得钻引导部的中心柱延伸到被扩孔后的骨中,第一和第二引导丝被钻引导部引导至骨;

图27B是图27A的钻引导部的透视图;

图28示出在钻引导部已经从骨移除并且已经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丝周围扩孔了之后的骨;

图29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凿子,该凿子用于对骨进行成形以提供具有对应于软组织的形状的骨洞;并且

图30示出在利用凿子进行成形之后的骨洞。

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教导提供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多种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软组织例如是肌腱和例如包括前十字韧带(ACL)的韧带。示例性软组织在图15和图16中以附图标记270示出,并且在本文中被描述。首先参考图1,软组织270可以被附接至骨10。骨10包括外皮质骨层或第一皮质骨层12、松质骨层14和第二皮质骨层16。松质骨层14通常是在第一皮质骨层12和第二皮质骨层16之间的海绵状骨层。第一皮质骨层12和第二皮质骨层16是密质骨层,比海绵状松质骨层14更致密且更坚硬。

本教导提供一种钻引导部20,该钻引导部包括主体22,该主体具有从其延伸出来的手柄24。主体22限定延伸穿过主体22的孔26。孔26构造成接收第一引导丝丝30并将第一引导丝30引导至骨10,以便插入骨10中。第一引导丝30可以被插入骨10中,使得第一引导丝30大致垂直于骨10的外表面。

参考图2,第一引导丝30包括远端32,该远端可以是尖锐的,以便于将第一引导丝30插入骨10中。从远端32延伸出来的是带齿的或带螺纹的部分34,该部分进一步便于切削骨10。第一引导丝30的与远端32相反的一侧是近端36。近端36构造成被接合至任何适当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驱动器,以便于将第一引导丝30插入骨10中。第一引导丝30构造成被插入骨10中,以便在骨10中形成第一骨洞38。第一引导丝30可以被插入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松质骨层14和第二皮质骨层16中的每一者,使得远端32从第二皮质骨层16内突伸出来,如图2所示。

另外参考图3,以附图标记50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凿子,例如套柄凿。凿子50通常包括第一端52以及与第一端52相反的第二端54。紧邻第一端52的是手柄部分56。从手柄部分56延伸至第二端54的是杆部分58。在第二端54处,杆部分58包括凿末端60,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构造凿末端60以允许凿末端60如本文描述的那样对骨10进行切削和成形。例如,凿末端60可以包括第二端54处的尖锐部分。

凿子50限定分别在第一端52和第二端54之间延伸的第一骨孔62和第二骨孔64。第一骨孔62和第二骨孔64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孔62构造成接收第一引导丝30,以便将凿子50支撑在骨10上,例如在第一皮质骨层12处,使得凿末端60抵接第一皮质骨层12。第二孔64构造成接收第二引导丝70并且将第二引导丝引导至骨10。第二引导丝70与第一引导丝30相同或大致相似,但第二引导丝70可以比第一引导丝30长,如图4所示。

继续参考图4,第二引导丝70包括远端72,该远端可以是尖锐的,以便于第二引导丝70被插入穿过骨10。从远端72延伸出来的是尖锐的或带螺纹的部分74,该部分可以进一步便于将第二引导丝70插入骨10中。与远端72相反的是近端76。近端76可以被接合至任何适当的驱动装置,以便将第二引导丝70插入骨10中。第二引导丝70可以被插入骨10中,使得第二引导丝70延伸并完全穿过骨10,远端72从第二皮质骨层16突伸出来,使得第二引导丝70限定第二孔80,第二孔80大致平行于第一孔38。

参考图5,凿子50从与第一引导丝30及第二引导丝70的协作中被移除,并且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对骨进行切削和成形,以便在第一皮质骨层12的区域内、至少在第一孔38和第二孔80的近端处连接第一孔38和第二孔80,使得第一孔38和第二孔80重叠。例如,如图5所示,骨10可以被扩孔器90切削和成形。扩孔器90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扩孔器,可以包括扩孔器尖端92,并且可以限定延伸穿过扩孔器90的扩孔器孔94。

骨10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被扩孔,例如通过将扩孔器90插到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中的每一者上,穿过第一皮层骨层12,并稍微插入松质骨层14中。参考图6,通过扩孔,为第一孔38提供扩孔后的第一近端部分110,并为第二孔80提供扩孔后的第二近端部分112。扩孔后的第一近端部分110和第二近端部分112连接为一体,使得例如上述部分110和112彼此重叠,以在骨10中提供扩大的开口,以接收待修复的肌腱,如本文中详细解释的那样。

参考图7,在对骨10进行扩孔之后,凿子50被重新插到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上,使得第一引导丝30延伸穿过第一孔62,并且第二引导丝70延伸穿过第二孔64。如图8所示,凿末端60被定位成使其在被冲击到骨中之前抵接第一皮质骨层12的外表面。

凿子50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用槌120)被冲击到骨10中。凿子50受到冲击,使得凿末端60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并进入松质骨层14。在凿末端60到达松质骨层14之后,凿子50可以被手进一步推压到骨10中。凿子50可以被推至任何适当的深度,例如直到凿末端60到达第二皮质骨层16。然后,将凿子50从骨10中移除。如图10所示,通过将凿子50移动到骨10中对骨10进行切削和成形,以提供单一的、细长的骨孔114,该骨孔具有与软组织270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截面形状。

另外参考图11A,示出根据本教导的插入器150。插入器150通常包括手柄152和从手柄延伸出来的插入杆154。插入杆154包括远侧末端156,该远侧末端位于插入杆154的与手柄152相反的一端。插入器150还包括触发器160、致动杆162和保险装置164。触发器160构造成纵向地移动致动杆162,使得致动杆162(其从手柄延伸穿过插入杆154而到达远侧末端156)在触发器160受压时从远侧末端156突伸出来。保险装置164可以是任何适当的保险机构,用以约束触发器160和杆162的移动,例如大致垂直于触发器160地布置的按钮或者致动元件。

继续参考图11A,另外参考图11B,本教导还提供第一缝合结构210,在图11A中,该第一缝合结构安装插入器150上。在图11B中,示出脱离了插入器150的第一缝合结构210。第一缝合结构210总体上包括缝线212以及与之接合的锚固件214和针218。缝线212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缝线,例如编织的空芯缝线。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编织缝线,例如在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Soft Tissue to Bone”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2/915,962中公开的任何编织缝线,该美国专利申请在2010年10月29日提交,在2011年4月28日公开为公开号2011/0098727,在2013年10月22日公布为美国专利号8,562,647,被转让给Biomet Sports Medicine,LLC,该美国专利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缝线212包括第一端220和第二端222。编织的空芯缝线212限定从第一端220延伸至第二端222的通道。缝线212特别是其通道包括限定第一通道路线232的第一通道部分230和限定第二通道路线236的第二通道部分234。缝线212限定在第一通道部分230的相反两端处的第一开口230A和第二开口230B。缝线212还限定在第二通道部分234的相反两端处的第一开口234A和第二开口234B。

缝线212被布置成限定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具体地说,缝线212被置成使得缝线212(例如第二端222)穿过第一开口230A延伸到第一通道部分230中,并穿过第二开口230B从第一通道部分230内延伸出去,以限定第一可调节环路224。缝线212(例如第二端222)穿过第一开口234A进一步延伸到第二通道部分234中,并穿过第二开口234B从第一通道部分234内延伸出去,以限定第二可调节环路226。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都延伸穿过由锚固件214限定的通道240。限定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的缝线212的各部分能够穿过锚固件214的通道240滑动。

锚固件214可以是任何适当的锚固件,例如包括编织的本体246的柔性锚固件。在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Tissue Fixation”的美国申请号13/098,927中记载了示例性锚固件,该美国专利申请在2011年5月2日提交,在2014年2月18日公布为美国专利号8,652,171,被转让给Biomet Sports Medicine,LLC,该美国专利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以及在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Soft Tissue to Bone”的美国专利号8,562,647中记载了示例性锚固件,该美国专利在2013年10月22日公布,并被转让给Biomet Sports Medicine,LLC,该美国专利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针218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连接至缝线212。例如,缝线212可以延伸穿过由针218限定的孔。如图11A所示,针218可以被安置在诸如泡沫248等保护器中。

缝合结构210被接合至插入器150,使得锚固件214被布置在插入杆154的远侧末端156处。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以及第一端220和第二端222延伸到插入杆154中。安置在泡沫248中的针218被布置在手柄152处或手柄152中,并且泡沫248被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至手柄152。

在插入器150的插入杆154被安置在凿子50的第一孔62内的情况下,锚固件214可以被植入成靠在第二皮质骨层16上。具体地说,插入杆154的远侧末端156被插入穿过凿子50的第一孔62,直到插入器150的手柄152接触凿子50的第一端52。这样,凿子50控制锚固件214被安置在骨10中的深度。因此,当手柄152接触凿子50的第一端52时,锚固件214被布置在第二皮质骨层16处。为了配设和植入锚固件214,在保险装置164松开之后按压触发器160。通过将保险装置164按压到手柄152中,允许触发器160被轴向地按压到手柄152中。总体上如图12所示,在将触发器160按压到手柄152中时,与触发器160接合的杆162纵向地移动,以便将锚固件214推离插入杆154的远侧末端156。

参考图13,在用致动杆162将锚固件214从插入杆154的远侧末端156内推出之后,第一缝合结构2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泡沫248和可调节环路224和226从手柄152分离。然后,第一缝合结构210穿过由凿子50限定的径向地延伸的槽250从凿子50内滑出。为了配设锚固件214,第二端222被拉拽,从而将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闭合,以将锚固件214拉靠在第二皮质骨层16上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进入(例如部分地进入)第二皮质骨层16内,使得锚固件214折叠成如图13所示的球或结。

参考图14,示出根据本教导的第二缝合结构210′。第二缝合结构210′与第一缝合结构210大致相似或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共同的特征,第二缝合结构210′的特征具有右上角标(′)。

第二缝合结构210′被接合至插入器150′,该插入器可以大致类似于插入器150。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插入器150和150′之间共同的特征。插入器150′的特征包括右上角标(′)。带有第二缝合结构210′的插入器150′被插入凿子50的第二骨孔64中,以便将另一锚固件214′植于第二皮质骨层16处。第二缝合结构210′以与第一缝合结构210脱离插入器150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脱离插入器150′,并且锚固件214′以与以上描述的用于锚固件214的方式相同的方式配设。

参考图15A,以附图标记270示出要在骨孔114内被固定至骨10的软组织270。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至软组织270。例如,通过将针218(其可以是第一针218)插入穿过软组织270并且将缝线212穿设在软组织270上达适当的次数,将第一缝合结构210接合至软组织270。使用针218′(其可以是第二针218′)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将第二缝合结构210′接合至软组织270。然后,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利用结272)将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移除(例如剪掉)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中多余的部分,例如超出结272且紧邻第一针218和第二针218′的部分。参考图15B,锚固件214和214′可以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皮质骨层16的单一孔18内,该单一孔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形成,例如通过在引导丝30/70中的单独一者上进行扩孔。

参考图16A,通过拉拽第一缝合结构210的第二端222,将软组织270拉入骨孔114中,以便将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闭合,并且通过拉拽第二缝合结构210′的第二端222′以便将第一可调节环路224′和第二可调节环路226′闭合。这样,软组织270被牢固地保持在单一骨孔114中,从而使软组织270附接至骨10。软组织270可以是任何适当的软组织,例如包括如下软组织的任何适当的肌腱和韧带:前交叉韧带(ACL);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拇长屈肌肌腱;二头肌肌腱(例如远端的);前胫骨腓骨韧带(外侧足踝);跟骨腓骨韧带(外侧足踝);弹簧韧带;以及手和足的屈肌和伸肌肌腱。

参考图16B,还可以使用第一缝合结构410和第二缝合结构410′将软组织270保持在骨10中。第一缝合结构410和第二缝合结构410′可以彼此大致相似或相同。因此,仅描述第一缝合结构410。对第一缝合结构410的描述也适用于第二缝合结构410′,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特征,第二缝合结构410′的特征具有右上角标(′)。第一缝合结构410包括第一缝线412。缝线412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缝线,例如与缝合结构210的缝线212类似的编织的空芯缝线。缝线412包括第一端414、以及与第一端414相反的第二端416。缝线412延伸穿过锚固件418,该锚固件定位在第一端414和第二端416之间。锚固件418可以与第一缝合结构210的锚固件214大致相似或相同。因此,锚固件418限定一通道,缝线412从该通道穿过。

第一缝合结构410的锚固件418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使用如以上描述的插入器150)被插入穿过第二皮质骨层16。缝线412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将第一端414或者如图所示地将第二端416穿过软组织270)被接合至软组织270。第二缝合结构410′可以以相似的方式固定至组织270。如图16B所示,第二端416和416′可以利用结430连接在一起。为了将软组织270拉入骨孔114中,如图16B所示地拉拽第一端414和414′,由此拉拽缝线212和212′的一部分穿过锚固件418和418′。当软组织270被拉入骨孔114时,锚固件418和418′缩靠在第二皮质骨层16上,以将锚固件418和418′固定到位。为了将软组织270保持在骨孔114中,第一端414和414′可以被修剪并系在一起。

另外参考图16C,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可以用于将第一软组织270A和第二软组织270B固定在单一骨孔114中。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可以包括锚固件214和214′,或者可以包括如图所示的呈套环锁440和440′的形式的锚固件。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可以用于以与以上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软组织270A和270B固定在单一骨孔114内。如上所述,软组织270A和270B可以是任何适当的软组织。

本文中描述的缝合结构,例如缝合结构210和410是自锁式缝合结构,该结构构造成在不需要打结的情况下固定软组织270。为了使用缝合结构210拉紧和固定软组织270,仅需要拉拽第二端222,由此将第一环路224和第二环路226闭合,并且将锚固件214拉靠在皮质骨层16上,以使锚固件214的通道240收缩至第一环路224和第二环路226上,以防止第一环路224和第二环路226再次打开。为了使用缝合结构410拉紧和固定软组织270,仅需要拉拽第一端414,由此将第二端414和缝合至该第一端的软组织270拉向锚固件418,并且将锚固件418拉靠在皮质骨层16上,以使锚固件418收缩至缝线412上,以防止缝线412回移穿过锚固件418。

参考图17至图24,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种用于修复肌腱的方法。首先参考图17,示出初始或第一引导丝280。初始引导丝280包括远端282,该远端具有紧邻它的齿284。齿284便于初始引导丝280插入骨10中以形成骨洞290。初始引导丝280被插入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并进入松质骨层14中。

如图18所示,凿子50被插在初始引导丝280上,使得初始引导丝280被安置在第一孔62或第二孔64中。如图18所示,初始引导丝280被安置在第二孔64中,因而留下第一孔62,该第一孔敞开以接收从中穿过的第一引导丝30,并且如图18所示地将第一引导丝30引导至骨10。第一引导丝30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钻孔)插入骨10中,使得第一引导丝30延伸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穿过松质骨层14并且穿过第二皮质骨层16,使得第一引导丝30的远端32从第二皮质骨层16内稍微突伸出来。

参考图19,在第一引导丝30被插入骨10之后,凿子50被重新定位成使得初始引导丝280被安置在凿子50的第一孔62中。因此,第二孔64被空闲出来以接收第二引导丝70并且将其引导至骨10。具体地说,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扩孔)将第二引导丝70插入,使得第二引导丝70延伸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松质骨层14和第二皮质骨层16。如图19所示,第二引导丝70的远端72从第二皮质骨层16内稍微突伸出来。

参考图20,凿子50被移除并利用扩孔器90在第一引导丝30、初始引导丝280和第二引导丝70上对骨10进行扩孔,以形成扩孔后的第一近端部分110、扩孔后的第二近端部分112、由初始引导丝280形成的骨洞290的扩孔后的近端部分292(参见图21)。与如以上描述的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同时被插入穿过第一孔62和第二孔64(例如在图4的描述中)相比,因为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被隔开得更远,所以骨10的扩孔后的部分110、112和292更宽,以便容纳更宽的肌腱。

在骨10被扩孔之后,凿子50被单独地插在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中的每一者上(分别如图22和图23所示),并且凿子50被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利用木槌120)冲击到骨10中。凿子50受冲击而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然后被推压穿过松质骨层14,直到凿子50的凿末端60接触第二皮质骨层16。参考图23和图24,形成单一细长骨孔294,该骨孔通常比如上描述地形成的单一骨孔114更宽。第一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植入骨孔294中,并如以上描述的那样被接合至软组织270,以便将更宽的软组织270拉入骨孔294中。

图25至图30示出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种方法。参考图25,如以上描述的图17中那样将初始引导丝280插入骨10中。参考图26,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使用以上描述的扩孔器90)在初始引导丝280上对骨10进行扩孔。骨10被扩孔以形成扩孔后的骨洞300,该骨洞延伸穿过第一皮质骨层12并进入松质骨层14中。

参考图27A和图27B,以附图标记310示出根据本教导的附加的钻引导部。钻引导部310总体上包括主体320,该主体具有第一端322和与第一端322相反的第二端324。中心柱326从第二端324延伸出来。主体320限定第一钻孔330和第二钻孔332。第一钻孔330和第二钻孔332在主体320的第一端322和第二端324之间延伸。中心柱326从第一钻孔330和第二钻孔332横向地偏置。

在将初始引导丝280从骨10内移除之后,钻引导部310被定位成使其中心柱326延伸并嵌入扩孔后的骨洞300中。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分别插入第一钻孔330和第二钻孔332中,第一钻孔330和第二钻孔332引导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进入骨10中。例如,如图28所示,将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定位成使其远端32和72从第二皮质骨层16内延伸出来,然后钻引导部310被移除。

如上所述地在第一引导丝30和第二引导丝70上对骨10进行扩孔,以形成扩孔后的第一近端部分110和扩孔后的第二近端部分112,扩孔后的骨洞300在扩孔后的第一近端部分110和扩孔后的第二近端部分112之间。参考图29和图30,具有凿末端352(其弯曲至紧邻骨10的扩孔后的部分110、112和300的位置)的凿子350被插入扩孔后的部分110、112和300并穿过松质骨层14而到达第二皮质骨层16。如图30所示,凿子350对扩孔后的部分110、112和300进行成形并限定延伸穿过骨10而到达第二皮质骨层16的骨洞360,该骨洞被构造成容纳软组织270。第一第二缝合结构210和第二缝合结构210′以与以上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植入骨洞360中,并如以上描述地被接合至软组织270,以便将软组织270固定在骨洞360内。

根据特定的外科应用,凿子350及其凿末端352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任何适当的截面形状。例如,凿子350可以具有如图所示的弯曲的截面形状、平直形状或三角形状,以便凿出以毗连的三角形形状钻出的3个通道。通过形成多个骨洞和/或不具有连续的圆形形状的骨洞,例如开槽的骨洞(包括骨洞300)或者由于被钻成邻接的三角形构造而具有不同凹穴的骨孔,提供了许多益处。例如,对于ACL单束替换而言,两个分开的孔有利地使韧带保持宽阔,而不是在单一孔的一侧聚集成束。对于具有单一凹穴的ACL双束而言(例如图16C所示),由于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保持分开且独立,所以实现了额外的益处。对于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替换而言,有利的是具有足够大的开槽的通道,以便具有充足的截面面积用于移植物的插入。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一些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并不意图穷举或限制本发明。特定实施方式的个别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这些元件和特征是能够相互替换的并且可以用于所选的实施方式,即便没有被具体地示出或描述。这些元件和特征还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型。这种变型不被视为脱离了本发明,并且所有这种变型都意图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