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

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包括:煤仓本体;设置于煤仓本体内壁上的陶瓷耐磨衬板;设置在敞口处的托板;能够在煤仓本体内升降的插针;能够随插针升降而转动的搅拌轴;能够随搅拌轴转动的转盘;以及实现插针、搅拌轴和转盘同步运动的驱动装置;煤仓本体的底部为敞口,煤仓本体由若干支撑架支撑于地面的上方;托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料口,转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料口;转盘转动时,第二出料口能够与第一出料口周期性对齐从而使插针能够通过实现疏通出煤。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造价低廉、结构巧妙且能够及时疏通堵煤实现快速排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238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扬中市第一蝶阀厂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07167.0

  • 发明设计人 许瑞华;

    申请日2017-06-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建林

  • 地址 212200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三茅街道翠竹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2: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4

    授权

    授权

  • 2017-1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88/68 申请日:201706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仓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

背景技术

煤仓是一种专门用于煤炭储藏的大型容器,也是供煤环节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我国是煤产量大国,更是煤消耗大国,因此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以及物流的落后,导致煤炭资源的供给存在一定的短缺,尤其是用煤旺季这一缺口进一步扩大而导致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煤仓的作用得以体现。在用煤淡季将大量的煤炭储藏于煤仓中,待用煤旺季来临后,一定的煤储量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然而对于煤仓而言,仅仅满足储藏功能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煤块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煤块之间摩擦力大,加之储藏时间久,空气中的水分会造成煤块的粘接,因此在开仓供煤时会导致堵煤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的出仓。

目前,人们为了解决堵煤这一问题,研制了许多新型的煤仓,如加装了振动装置,通过对煤仓施加一定的振动力将煤仓出口处的积煤震落从而避免堵煤。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消除堵煤现象,使煤连续不断的出仓,但是存在的缺陷也极为明显:煤仓的重量往往较大,导致振动装置的功率也较大从而提供足够的振动力,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大增加,由此可见这种防堵手段仅适合中小型煤仓。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供煤的连续性,需要研制一种更优良的煤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包括:

煤仓本体;

设置于煤仓本体内壁上的陶瓷耐磨衬板;

设置在敞口处的托板;

能够在煤仓本体内升降的插针;

能够随插针升降而转动的搅拌轴;

能够随搅拌轴转动的转盘;

以及实现插针、搅拌轴和转盘同步运动的驱动装置;

煤仓本体的底部为敞口,煤仓本体由若干支撑架支撑于地面的上方;托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料口,转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料口;转盘转动时,第二出料口能够与第一出料口周期性对齐从而使插针能够通过实现疏通出煤。

进一步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为形状相同的扇形状结构;插针、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数目均为两个,并且均周向均匀设置;其中一个插针的下降插入处于相连通状态的一个第一出料口和一个第二出料口时,另一个插针上升。

进一步地,插针具有沿其运动方向设置的轮齿;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其中一个插针的液压缸;

一对分别与两个插针相啮合的主动圆柱齿轮;

分别与两个主动圆柱齿轮相啮合的从动圆柱齿轮;

能够跟随从动圆柱齿轮转动的主动锥齿轮;

以及安装于搅拌轴上并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使插针沿直线运动的直线滑套。

进一步地,搅拌轴的外圆面上具有沿螺旋状轨迹线延伸而成的突出部。

进一步地,突出部位于搅拌轴的下半段,其截面为椭圆面。

进一步地,椭圆面的长轴为搅拌轴直径的1.5~2倍,第一转轴与搅拌轴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煤仓本体具有转动安装搅拌轴上半段的支撑臂。

进一步地,煤仓本体具有一等径段和一内径由上而下逐渐变小的变径段;变径段连接于等径段的下方,敞口开设于变径段底部。

进一步地,支撑架分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上端连接于等径段的外壁,第二支撑架的上端连接于变径段的外壁。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造价低廉、结构巧妙且能够及时疏通堵煤实现快速排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前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出料方式的原理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插针的运动原理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搅拌轴的运动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煤仓本体;101第一支撑架;102第二支撑架;103支撑臂;20托板;201第一出料口;30转盘;301第二出料口;40第二转轴;50搅拌轴;501突出部;60主动锥齿轮;70从动锥齿轮;80插针;90第一转轴;100主动圆柱齿轮;110从动圆柱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6所示,一种能够及时排除堵煤现象的原煤仓,包括:煤仓本体10;设置于所述煤仓本体10内壁上的陶瓷耐磨衬板;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的托板20;能够在所述煤仓本体10内升降的插针80;能够随所述插针80升降而转动的搅拌轴50;能够随所述搅拌轴50转动的转盘30;以及实现所述插针80、搅拌轴50和转盘30同步运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煤仓本体10的底部为敞口,所述煤仓本体10由若干支撑架支撑于地面的上方;所述托板2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料口201,所述转盘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料口301;所述转盘30转动时,所述第二出料口301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料口201周期性对齐从而使所述插针80能够通过实现疏通出煤。同时,采用陶瓷耐磨衬板避免了煤块与煤仓本体内壁之间因为摩擦了较大或粘结而发生堵仓。采用插针能够在出料口发生堵煤时及时疏通,并且插针的插入时机恰好与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的重合时机相吻合,实现快速疏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料口201和所述第二出料口301均为形状相同的扇形状结构;所述插针80、所述第一出料口201和所述第二出料口301的数目均为两个,并且均周向均匀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插针80的下降插入处于相连通状态的一个所述第一出料口201和一个所述第二出料口301时,另一个所述插针80上升。这种开口形状更适合圆柱状煤仓以及圆形的底部敞口,使得煤的通过量能够尽可能的大。通过设置更多的出料口,使插针能够周期性的插入和离开从而及时将堵煤捅开实现煤块快速连续排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针具有沿其运动方向设置的轮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插针80的液压缸;一对分别与两个所述插针80相啮合的主动圆柱齿轮100;分别与所述两个主动圆柱齿轮100相啮合的从动圆柱齿轮110;能够跟随所述从动圆柱齿轮110转动的主动锥齿轮60;以及安装于所述搅拌轴50上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60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0。主动圆柱齿轮100通过第一转轴90实现转动安装,从动圆柱齿轮110通过第二转轴40实现转动安装。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一个动力源即液压缸的往复运动而使转盘30和搅拌轴50同时转动,也实现了一个插针80上升而另一个插针80下降的运动方式。

作为更具体的优选方案,搅拌轴50的外圆面上具有沿螺旋状轨迹线延伸而成的突出部501。通过搅拌轴50对煤块施加一定的搅拌力使其煤仓本体10内的煤块能够产生相对移动,从而打破相互之间的粘接,避免大体积的煤块对出料口的堵塞。

作为更具体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使所述插针80沿直线运动的直线滑套。这样能够避免插针80发生侧向偏移。

作为更具体的优选方案,突出部501位于搅拌轴50的下半段,其截面为椭圆面。作为更具体的优选方案,椭圆面的长轴为搅拌轴50直径的1.5~2倍,优选1.8倍,第一转轴90与搅拌轴50的直径相等。这样能够使搅拌轴50转动时与煤块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减小,降低了搅拌阻力。

作为优选方案,煤仓本体10具有转动安装搅拌轴50上半段的支撑臂103。这样能够对搅拌轴50进行周向支撑,避免因阻力过大而发生变形。

作为优选方案,煤仓本体10具有一等径段和一内径由上而下逐渐变小的变径段;变径段连接于等径段的下方,敞口开设于变径段底部。这样使靠近底部的煤块在变径段的倾斜内壁的作用下向敞口处聚集。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架分为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第一支撑架101的上端连接于等径段的外壁,第二支撑架102的上端连接于变径段的外壁。这样能够对煤仓本体10实现有效的支撑,避免煤仓本体10向一侧倾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