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及光电编码器码盘

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及光电编码器码盘

摘要

本发明提供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及光电编码器码盘,涉及光电设备的领域。涉及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和罩体组件,支撑组件固定在设备的顶部或侧壁上,转动组件与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罩体组件转动。设计光电编码器码盘,包括码盘本体和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码盘本体设置在罩本体的内部,码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多个编码区相对码盘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为光电编码器码盘提供保护结构,防止光电编码器内进入灰尘,提高光电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147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阳凯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63325.4

  • 发明设计人 徐峥;

    申请日2017-07-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魏彦

  • 地址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信臣西路5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38: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21

    授权

    授权

  • 2017-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D5/347 申请日:2017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编码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及光电编码器码盘。

背景技术

码盘是光电编码器的核心元件、由刻画一定图案(码道)的码盘和与之相配合的狭缝盘组成。随着工业现代化、军工、国防、科研等领域的发展,需要的光电编码器也趋向小型化、智能化。若要满足要求,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有效改善:①缩小其核心元件——码盘及狭缝盘的径向尺寸;②改变码盘上的码道编排方式。但是,码盘与狭缝的尺寸缩小后,会影响码道区域的有效宽度,即要保证同等分辨率,如果码道数量不变,只能减少码道的宽度,这样对减小编码器尺寸的贡献很小;而保证码道宽度不变,只能是减少码道数量,这样又会造成编码器分辨率降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编码器码盘上经常附着有灰尘,并且编码器码盘上的编码区域均连续设置,不利于程序指令的间隔执行,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光电编码器的保护装置及新型的光电编码器码盘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能够为光电编码器码盘提供保护结构,防止光电编码器内进入灰尘,提高光电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和罩体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在设备的顶部或侧壁上,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罩体组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编码器码盘免受灰尘的影响,在编码器码盘外设置有上述可以旋转转动的保护装置,即:转动组件带动罩体组件进行转动,主要进行两个位置的停止指令,编码器码盘设置在上述旋转保护装置的正下方,两个位置的停止指令分别包括编码器码盘所在的最低点和转动组件带动罩体组件旋转运动所致的水平位置点。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水平转动杆、固定件和传输线,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传输线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水平转动杆通过所述固定件夹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顶部固定块和第一固定杆,所述顶部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顶部固定块与外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组件包括罩本体,所述罩本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罩本体的侧部设置有侧部连接件,所述侧部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手指通过的手持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通孔的侧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罩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的透视窗。

进一步地,所述罩本体的上方还设置有测距仪。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编码器码盘,具备防尘功效,能够提高光电编码器码盘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电编码器码盘,包括码盘本体和上述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所述码盘本体设置在所述罩本体的内部,所述码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多个所述编码区相对所述码盘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码盘本体的边缘设置有防摩擦的边缘区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和罩体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在设备的顶部或侧壁上,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罩体组件转动。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光电编码器的码盘在实际应用时,会根据控制系统的设定进行不同转速的旋转,旋转过程中,由于码盘裸露在外,极易沾染灰尘,进而影响码盘上编码区的识别效率,因此,在编码器的码盘外套设有上述的旋转保护装置,当需要替换或修正码盘时,控制器控制转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罩体组件转动离开编码器码盘,再对编码器码盘进行相应操作,操作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转动组件回转,进而带动罩体组件回复初始状态,套在编码器码盘的外部,从而保护编码器码盘不会附着有灰尘,提高编码器码盘的使用寿命。

采用本发明的光电编码器码盘,包括码盘本体和上述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所述码盘本体设置在所述罩本体的内部,所述码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多个所述编码区相对所述码盘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采用上述光电编码器码盘的技术方案,码盘本体在罩本体的保护下,避免灰尘的附着,提高了码盘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码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可以进行不同指令的分段识别,从而进行有序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的罩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编码器码盘的码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顶部固定块;2-第一固定杆;3-转动组件;4-罩体组件;5-测距仪;6-编码器码盘;

31-第一转动件;32-第二转动件;33-水平转动杆;34-固定件;35-传输线;

41-罩本体;42-透视窗;43-侧部连接件;44-手持通孔;45-固定把手;

61-码盘本体;62-第一编码区;63-第二编码区;64-第三编码区;65-第四编码区;66-间隔编码区;67-边缘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及光电编码器码盘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3和罩体组件4,支撑组件固定在设备的顶部或侧壁上,转动组件3与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通过转动组件3带动罩体组件4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编码器码盘6免受灰尘的影响,在编码器码盘6外设置有上述可以旋转转动的保护装置,即:转动组件3带动罩体组件4进行转动,主要进行两个位置的停止指令,编码器码盘6设置在上述旋转保护装置的正下方,两个位置的停止指令分别包括编码器码盘6所在的最低点和转动组件3带动罩体组件4旋转运动所致的水平位置点。

具体的,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2、水平转动杆33、固定件34和传输线35,第一转动件31通过传输线35带动第二转动件32转动,第二转动件32与水平转动杆33通过固定件34夹紧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安装时,第一转动件31与其上方的支撑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之间套设有传输线35,第一转动件31通过传输线35带动第二转动件32转动,水平转动杆33设置在第二转动件32的前部,固定件34设置在水平转动杆33的前部,即如图2所示,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2、水平转动杆33、固定件34和传输线35的位置均与图2位置相同。

具体的,第一转动件31位于第二转动件32的上方,第一转动件31与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将第一转动件31设置在第二转动件32的上方,实际使用时,第一转动件31通过紧固件与支撑组件固定连接,譬如,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具体的,支撑组件包括顶部固定块1和第一固定杆2,顶部固定块1位于第一固定杆2的上方,支撑组件通过顶部固定块1与外部固定连接,顶部固定块1与第一固定杆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优选为顶部固定块1和第一固定杆2的组合件,然而,支撑组件不仅限于上述的结构组成,只要能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均能够实现本技术方案。

具体的,罩体组件4包括罩本体41,罩本体41与第二转动件32固定连接,罩本体41的侧部设置有侧部连接件43,侧部连接件43上设置有用于手指通过的手持通孔44。

具体的,手持通孔44的侧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把手4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罩本体41为壳体结构,并且,需要套设编码器码盘6的一侧设置为通孔,相对应的,罩本体41上设置有侧部连接件43的一侧也设置为通孔,即罩本体41也可以看作为是方管型结构,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操作者可以将手指穿过上述的手持通孔44,并握住固定把手45,拽动罩本体41脱离编码器码盘6,从而进行相应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的,罩本体41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的透视窗42。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者可以通过上述的透视窗42观察编码器码盘6上的编码区的状况,如果发现出现划痕等问题,可以及时修正或替换。

具体的,罩本体41的上方还设置有测距仪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罩本体41上设置有测距仪5,测距仪5用来探测罩本体41套设的水平位置是否得当,方便控制系统控制罩本体41旋转到位的时间和位置。

采用本实施例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3和罩体组件4,支撑组件固定在设备的顶部或侧壁上,转动组件3与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通过转动组件3带动罩体组件4转动。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光电编码器的码盘在实际应用时,会根据控制系统的设定进行不同转速的旋转,旋转过程中,由于码盘裸露在外,极易沾染灰尘,进而影响码盘上编码区的识别效率,因此,在编码器的码盘外套设有上述的旋转保护装置,当需要替换或修正码盘时,控制器控制转动组件3转动,进而带动罩体组件4转动离开编码器码盘6,再对编码器码盘6进行相应操作,操作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转动组件3回转,进而带动罩体组件4回复初始状态,套在编码器码盘6的外部,从而保护编码器码盘6不会附着有灰尘,提高编码器码盘6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编码器码盘6,包括码盘本体61和上述实施例一的光电编码器旋转保护装置,码盘本体61设置在罩本体41的内部,码盘本体61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多个编码区相对码盘本体61的中心对称设置。

具体的,码盘本体61的边缘设置有防摩擦的边缘区域6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码盘本体61如图4所示,码盘本体6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编码区62、第二编码区63、第三编码区64和第四编码区65,上述四个编码区相对码盘本体61的中心对称设置,四个编码区上设置有四中不同的指令,四个不同的指令中间设置有间断的缓冲时间段,用于调整相应的命令,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码盘本体61上还设置有间隔编码区66,间隔编码区66设置在近码盘本体61的中心的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而定,优选的,如图4所示,码盘本体61上设置有四个间隔编码区66;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码盘本体61的外周还设置有边缘区域67,用于防止码盘本体61的边缘产生摩擦,本实施例的边缘区域67优选使用绵柔布材料。

采用本实施例的光电编码器码盘6,包括码盘本体61,码盘本体61设置在罩本体41的内部,码盘本体61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多个编码区相对码盘本体61的中心对称设置。采用上述光电编码器码盘6的技术方案,码盘本体61在罩本体41的保护下,避免灰尘的附着,提高了码盘本体61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码盘本体61上设置有多个编码区,可以进行不同指令的分段识别,从而进行有序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