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

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包括钢化玻璃和窗框,钢化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有透明超材料膜,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有透明金属膜,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有银浆,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有防爆膜,外层玻璃的内侧面与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通过夹胶连接。窗框包括外压框和内压框,外压框的内侧面设有限位环,外压框和内压框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外压框、内压框和限位环之间形成环槽,钢化玻璃置于环槽中并通过外压框和内压框压紧。其具有吸波频带宽、抗电磁脉冲能力强、透光性能好的优点,并具有一定的防爆能力,可有效提高导弹发射车的生存能力。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5

    授权

    授权

  • 2017-1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J1/00 申请日:2017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0-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窗,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隐身、防爆、抗电磁脉冲一体化观察窗。

背景技术

在军事领域,为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新一代战略核导弹发射车逐步向伪装隐身、抗电磁脉冲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驾驶室观察窗的伪装隐身、抗电磁脉冲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理想状态下,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应具备宽频吸收能力,以便对雷达实现隐身目的;要有足够的电磁脉冲的防护能力,以便为电子设备提供正常工作的电磁环境;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防爆性能和高可见光透过性能,以便于提高驾驶室生存环境,并方便对外部观察。但现有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主要采用Salisbury屏或Jaumann屏设计得到的透明吸波材料,其存在吸收带宽窄、厚度大的问题,对雷达的隐身能力并不理想;且其可见光透过性能不足,不利于外部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其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吸波频带宽、抗电磁脉冲能力强、透光性能好的优点,并具有一定的防爆能力,采用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导弹发射车的生存能力。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包括钢化玻璃和窗框,所述钢化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有透明超材料膜,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有透明金属膜,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有银浆,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有防爆膜,外层玻璃的内侧面与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通过夹胶连接;所述窗框包括外压框和内压框,外压框的内侧面设有限位环,外压框和内压框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外压框、内压框和限位环之间形成环槽,钢化玻璃的周边卡装于环槽中并通过外压框和内压框压紧。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其中,所述钢化玻璃的内层玻璃周边设有与银浆连接的第一金属丝网框,所述内压框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在其与钢化玻璃相对的一侧焊接有与第一金属丝网框对应的第二金属丝网框,且使第二金属丝网框的周边与第一金属丝网框的周边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其中,所述外压框与钢化玻璃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密封条,所述内压框与钢化玻璃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密封条,所述第二橡胶密封条为定向金属丝橡胶密封条。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其中,所述钢化玻璃的外层玻璃在其外侧面雕刻有超材料结构单元,所述超材料膜为ITO透明电阻材料膜,且使ITO透明电阻材料膜镀在外层玻璃的超材料结构单元中。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还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安装孔周边设有向内延伸的安装环台,安装环台的内侧设有向中心延伸的阻挡环;所述窗框置于安装框的安装环台中,并在窗框的内压框与安装框的阻挡环之间设有导电胶条,窗框的外压框一侧与安装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窗框的外压框另一侧与安装框之间设有锁扣。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其中,所述窗框与安装框的安装环台之间还设有第三橡胶密封条。

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钢化玻璃和窗框,并让钢化玻璃采用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分层结构,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透明超材料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透明金属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银浆,在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防爆膜,并使外层玻璃的内侧面与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通过夹胶连接。同时,让窗框包括外压框和内压框,并在外压框的内侧面设置限位环,让外压框和内压框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使外压框、内压框和限位环之间形成环槽,让钢化玻璃的周边卡装于环槽中并通过外压框和内压框压紧。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吸波频带宽、抗电磁脉冲能力强、透光性能好的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通过让钢化玻璃采用分层结构,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金属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银浆,在安装时通过让银浆与车门或车身电连接,使金属膜与车身或车门连为一体,就将导电层引到了钢化玻璃中,使金属膜起到电磁屏蔽层和雷达电磁信号反射层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观察窗对电磁脉冲的防护性能,经实验表明其抗电磁脉冲能力可达40dB以上。同时,本发明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超材料膜,通过超材料的高损耗就会在电磁谐振频率的位置形成宽吸收带,且由于超材料膜镀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金属膜(雷达电磁信号反射层)镀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使雷达信号在入射和反射的过程中经过超材料膜的两次吸收衰减,有效提高了对雷达的宽频隐身能力,经实验表明其对雷达信号X频段的衰减达10dB,对雷达信号Ka频段的衰减达8dB。另外,本发明通过在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防爆膜,能有效增强观察窗的防爆能力,经实验表明其可抵御“五四”手枪5米之外10发点射。且由于金属膜、超材料膜和防爆膜均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能,保证了观察窗的高可见光透过性能,有利于外部观察。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的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的立体图二;

图5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中超材料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钢化玻璃1和窗框2。让钢化玻璃1采用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分层结构,并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透明超材料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透明金属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银浆,在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防爆膜,让外层玻璃的内侧面与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通过夹胶连接。同时,让窗框2具体包括外压框21和内压框22,在外压框21的内侧面设置限位环23,让外压框21和内压框22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使外压框21、内压框22和限位环23之间形成环槽24,让钢化玻璃1的周卡卡装于于环槽24中并通过外压框21和内压框22压紧。

通过以上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吸波频带宽、抗电磁脉冲能力强、透光性能好的用于导弹发射车的观察窗。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通过让钢化玻璃1采用分层结构,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镀金属膜,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边缘镀银浆,在安装时通过让银浆与车门或车身连接,使金属膜与车身或车门连为一体,就将导电层引到了钢化玻璃1中,使金属膜起到电磁屏蔽层和雷达电磁信号反射层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观察窗对电磁脉冲的防护性能,经实验表明其抗电磁脉冲能力可达40dB以上。同时,本发明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镀超材料膜,通过超材料的高损耗就会在电磁谐振频率的位置形成宽吸收带,且由于超材料膜镀在外层玻璃的外侧面,金属膜(雷达电磁信号反射层)镀在内层玻璃的外侧面,使雷达信号在入射和反射的过程中经过超材料膜的两次吸收衰减,有效提高了对雷达的宽频隐身能力,经实验表明其对雷达信号X频段的衰减达10dB,对雷达信号Ka频段的衰减达8dB。另外,本发明通过在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贴防爆膜,能有效增强观察窗的防爆能力,经实验表明其可抵御“五四”手枪5米之外10发点射。且由于金属膜、超材料膜和防爆膜均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能,保证了观察窗的高可见光透过性能,有利于外部观察。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钢化玻璃1的内层玻璃周边设置了与银浆连接的第一金属丝网框,并让内压框2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且在其与钢化玻璃1相对的一侧焊接了与第一金属丝网框对应的第二金属丝网框,让第二金属丝网框的周边与第一金属丝网框的周边相互连接。这一结构设置使内层玻璃外侧面的金属膜通过银浆、第一金属丝网框和第二金属丝网框与内压框22电连接,在安装使用时通过内压框22即可与车门或车体进行电连接,提高了安装连接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提高钢化玻璃1和窗框2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其防水、防尘能力,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外压框21与钢化玻璃1之间设置了第一橡胶密封条,在内压框22与钢化玻璃1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密封条,并使第二橡胶密封条采用定向金属丝橡胶密封条,以增强第一金属丝网框和第二金属丝网框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让钢化玻璃1的外层玻璃在其外侧面雕刻超材料结构单元11,让超材料膜采用ITO透明电阻材料镀膜,并让ITO透明电阻材料膜镀在外层玻璃的超材料结构单元11中。这一结构形式的超材料膜,利用ITO透明电阻材料的高损耗可将共振峰拉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7.5~17.5GHz的电磁信号其反射率衰减达10dB。需要说明的是,附图6中标示的是风车结构的超材料结构单元,还可以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的超材料结构单元,超材料膜也不限于采用ITO透明电阻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同等功能的超材料镀膜,同样可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

另外,为便于安装使用,本具体实施方式还设置了安装框3,并在安装框3的安装孔周边设置向内延伸的安装环台31,以便于安装置窗框2,同时在安装环台31的内侧设置向中心延伸的阻挡环32,以便于对窗框2起阻挡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可采用可开启和固定两种方式使窗框2与安装框3连接。可开启方式为:让窗框2置于安装框3的安装环台31中,并在窗框2的内压框22与安装框3的阻挡环32之间设置导电胶条4,以便在关闭窗框2时使内压框22与安装框3电连接。让窗框2的外压框21一侧与安装框3之间通过铰链5连接,并在窗框2的外压框21另一侧与安装框3之间设置锁扣6。铰链5可设置阻尼装置以保证窗框2开启平顺。同时,在窗框2与安装框3的安装环台31之间设置第三橡胶密封条,以增强窗框2与安装框3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防水、防尘能力。固定方式为,让窗框2置于安装框3的安装环台31中,并让窗框2与安装框3的阻挡环32之间通过栓接、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同时,在窗框2的内压框22与安装框3的阻挡环32之间设置导电胶条4,以便使内压框22与安装框3电连接。并在窗框2与安装框3的安装环台31之间设置第三橡胶密封条,以增强窗框2与安装框3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防水、防尘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框3可以为单独设置的框架,在使用时让安装框3安装于车身或车门上;安装框3还可以采用直接在车身或车门上开设安装口的结构形式,并在安装口设置安装环台31和阻挡环32。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