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

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包括工作区域、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让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域内,让局域网络发生器发射的局域网路覆盖整个工作区域;主控模块连接第一储存模块和第一信息采集模块,从控模块连接第二储存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员工身份信息,并分别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内;并且从控模块通过数据调取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连接。本发明操作简单,不仅智能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力,而且还能防止监控方面的遗漏,防止监管不严问题的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725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齐鲁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99935.X

  • 发明设计人 贾瑞祥;

    申请日2017-07-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37: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5B19/048 专利号:ZL201710599935X 申请日:20170707 授权公告日:201907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7-30

    授权

    授权

  • 2017-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048 申请日:2017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0-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工作流,指“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在计算机中,工作流属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的一部分。后者是普遍地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工作流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了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工作流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或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控制过程、增强对客户的服务、有效管理业务流程等目的。尽管工作流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对工作流的定义还没有能够统一和明确。

工作流管理模式已经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保安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严格,经常会出现人员擅离职守的情况,现有的监控能力不是很强,这就会导致自制力比较差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松懈,从而导致监管不严的请款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包括工作区域、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让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域内,让局域网络发生器发射的局域网路覆盖整个工作区域;

主控模块连接第一储存模块和第一信息采集模块,从控模块连接第二储存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员工身份信息,并分别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内;并且从控模块通过数据调取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连接,主控模块通过数据对比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连接;

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分别连接无线收发模块,且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双向数据连接;

主控模块连接网络检测模块,网络检测模块用于时刻检测局域网的有无,当员工自身超出局域网范围时,网络检测模块将检测无局域网的信息传递至从控模块,从控模块立刻从第二储存模块中调取该员工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中,主控模块通过数据对比模块与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中的员工信息作对比,当身份信息一致时,通过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显示。

优选的,无线收发模块均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且两个无线收发模块之间通过GSM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或4G通讯模块连接。

优选的,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分别连接有语音采集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当员工自身超出局域网范围时,从控模块可通过语音播报模块进行语音报警提示,监控人员还可以通过语音采集模块发出语音提示,让主控模块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从控模块中,此时,从控模块通过语音播报模块播放。

优选的,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均包括指纹采集信息模块、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指纹采集信息模块、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将采集的信息分别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内保存。

优选的,当网络检测模块检测到局域网时,主控模块记录考勤一次并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中;主控模块连接记录分析总结模块、打印模块,记录分析总结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连接,第一储存模块内储存的考勤数据被记录分析总结模块进行分析、整合;记录分析总结模块连接反馈模块,反馈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其中记录分析总结模块包括计时模块,当计时模块计时时间达到一个月时,记录分析总结模块通过反馈模块将考勤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内,主控模块通过打印模块生成员工的考勤记录。

优选的,从控模块连接位置检测模块,当员工身处局域网范围时,位置检测模块时刻检测该员工的位置信息,并且由从控模块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内,主控模块将该信息通过显示模块时刻显示。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紧急情况按钮,该按钮与从控模块连接。

本发明中,所设置的网络检测模块时刻检测局域网的有无,当员工不在局域网内时,可通过主控模块进行显示,监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的观察该员工的信息,及时调整其他员工进行替补操作。本发明操作简单,不仅智能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力,而且还能防止监控方面的遗漏,防止监管不严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的主控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的从控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安保管理的人员监控系统,包括工作区域、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让多个局域网络发生器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域内,让局域网络发生器发射的局域网路覆盖整个工作区域;

主控模块连接第一储存模块和第一信息采集模块,从控模块连接第二储存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员工身份信息,并分别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内;并且从控模块通过数据调取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连接,主控模块通过数据对比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连接;

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分别连接无线收发模块,且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双向数据连接;

主控模块连接网络检测模块,网络检测模块用于时刻检测局域网的有无,当员工自身超出局域网范围时,网络检测模块将检测无局域网的信息传递至从控模块,从控模块立刻从第二储存模块中调取该员工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中,主控模块通过数据对比模块与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中的员工信息作对比,当身份信息一致时,通过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显示。

在本发明中,无线收发模块均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且两个无线收发模块之间通过GSM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或4G通讯模块连接;因为GSM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或4G通讯模块通讯距离远,即使员工不在局域网区域内时,也可以通过该网络进行通讯;

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分别连接有语音采集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当员工自身超出局域网范围时,从控模块可通过语音播报模块进行语音报警提示,监控人员还可以通过语音采集模块发出语音提示,让主控模块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从控模块中,此时,从控模块通过语音播报模块播放;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之间可通过语音采集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实现对话,方便信息的传达。

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和第二信息采集模块均包括指纹采集信息模块、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指纹采集信息模块、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将采集的信息分别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内保存;指纹采集信息模块、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采取的信息与员工一一对应,准确无误。

当网络检测模块检测到局域网时,主控模块记录考勤一次并保存在第一储存模块中;主控模块连接记录分析总结模块、打印模块,记录分析总结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连接,第一储存模块内储存的考勤数据被记录分析总结模块进行分析、整合;记录分析总结模块连接反馈模块,反馈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其中记录分析总结模块包括计时模块,当计时模块计时时间达到一个月时,记录分析总结模块通过反馈模块将考勤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内,主控模块通过打印模块生成员工的考勤记录;在每个月末的时间内,自动生成考勤记录,无需人工进行统计,节省了人工的利用,而且统计数据准确;

从控模块连接位置检测模块,当员工身处局域网范围时,位置检测模块时刻检测该员工的位置信息,并且由从控模块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内,主控模块将该信息通过显示模块时刻显示;监控人员可以通过显示模块时刻监视员工的位置与去向,方便人员的调配和管理。

本发明还包括一个紧急情况按钮,该按钮与从控模块连接,当员工遇见突发或紧急情况时,可通过该按钮进行报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