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冰黄痔疮膏

一种冰黄痔疮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黄痔疮膏及其制备工艺,该痔疮膏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连30‑120份、黄柏30‑120份、大黄30‑120份、龙血竭10‑50份、紫草10‑50份、百部30‑120份、苦参30‑120份、白芨30‑120份、珍珠10‑50份、煅石膏100‑300份、天然冰片30‑90份、薄荷20‑80份、凡士林1900‑2100份、茶油25‑35份。将各原料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冷却至60‑70℃,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搅拌,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搅拌、降至常温即得。本发明中含有抗菌药物,抗炎、消肿、镇痛、止痒药物,疗效显著,适用于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134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林康泉;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31025.8

  • 发明设计人 林康泉;

    申请日2017-07-03

  • 分类号A61K36/904(20060101);A61K9/06(20060101);A61P9/14(20060101);A61K35/618(20150101);A61K33/06(20060101);A61K31/045(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90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剑辉

  •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民权路64号1幢3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8: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03

    授权

    授权

  • 2020-06-3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4 登记生效日:2020061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70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4 申请日:2017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9-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含有冰片、大黄的痔疮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痔疮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可见的线叫肛管齿状线。在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在齿状线以下为外痔,被覆肛管黏膜;兼有内痔和外痔的为混合痔。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感染时才出现疼痛。

治疗痔疮的主要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方法是手术或输液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使患者伴有并发症,患者恢复缓慢,易复发,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且不易根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黄痔疮膏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黄痔疮膏,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连30-120份、黄柏30-120份、大黄30-120份、龙血竭10-50份、紫草10-50份、百部30-120份、苦参30-120份、白芨30-120份、珍珠10-50份、煅石膏100-300份、天然冰片30-90份、薄荷20-80份、凡士林1900-2100份、茶油25-3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种冰黄痔疮膏,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连40-110份、黄柏40-110份、大黄40-110份、龙血竭20-40份、紫草20-40份、百部40-110份、苦参40-110份、白芨40-110份、珍珠20-40份、煅石膏120-280份、天然冰片40-80份、薄荷30-70份、凡士林1950-2050份、茶油28-3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凡士林200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油30份。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75-85℃后,再冷却至60-70℃,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0-40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80℃后,再冷却至6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5-30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的总时长为20-9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泻火,二药合用可使腐肉得去,新肉得生;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龙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紫草、百部、苦参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白芨、珍珠、煅石膏为收敛止血,去腐生肌、促使创面愈合;天然冰片为佐使,具有清热散火、活血消肿、止痛之功;薄荷解痉、透疹。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去腐生肌、清热消肿、解毒收湿、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痔疮膏中含有抗菌药物,抗炎、消肿、镇痛、止痒药物,减少渗出药物,减少括约肌痉挛,抗血栓形成药物,促进创面愈合药物。本发明适用于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窦炎、肛门湿疹、肛门神经官能、直肠炎症等。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其选用道地药材将原有的纯手工制膏工艺和现代生物破壁技术等相结合,研制出纯草本且易吸收的痔疮膏,由于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的特点,深得广大患者赞赏。

本发明临床效果

1.保守治疗的患者:对痔瘘起到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保护肠粘膜,对肛裂缓解括约肌痉挛。

2.术前外用的患者: 对痔病起到消肿镇痛,对肛周脓肿起到透脓排毒。使手术创面小

3.术后外用的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消炎镇痛,止血、促愈(愈合时间提前1/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痔疮膏的作用机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临床研究中同类产品疗效对比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采用本发明痔疮膏症状改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冰黄痔疮膏,包括以下原料:黄连30g、黄柏30g、大黄30g、龙血竭10g、紫草10g、百部30g、苦参30g、白芨30g、珍珠10g、煅石膏100g、天然冰片30g、薄荷20g、凡士林1900g、茶油25g。

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75℃后,再冷却至60℃,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0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冰黄痔疮膏,包括以下原料:黄连120g、黄柏120g、大黄120g、龙血竭50g、紫草50g、百部120g、苦参120g、白芨120g、珍珠50g、煅石膏300g、天然冰片90g、薄荷80g、凡士林2100g、茶油35g。

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85℃后,再冷却至70℃,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40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冰黄痔疮膏,包括以下原料:黄连40g、黄柏40g、大黄40g、龙血竭20g、紫草20g、百部40g、苦参40g、白芨40g、珍珠20g、煅石膏120g、天然冰片40g、薄荷30g、凡士林1950g、茶油25g。

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78℃后,再冷却至62℃,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5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的总时长为20min,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冰黄痔疮膏,包括以下原料:黄连110g、黄柏110g、大黄110g、龙血竭40g、紫草40g、百部110g、苦参110g、白芨110g、珍珠40g、煅石膏280g、天然冰片80g、薄荷70g、凡士林2050g、茶油35g。

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82℃后,再冷却至68℃,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30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min,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的总时长为90min,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冰黄痔疮膏,包括以下原料:黄连80g、黄柏70g、大黄90g、龙血竭30g、紫草30g、百部60g、苦参70g、白芨50g、珍珠30g、煅石膏200g、天然冰片60g、薄荷50g、凡士林2000g,茶油30g。

一种冰黄痔疮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珍珠、煅石膏、天然冰片、薄荷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备用。

2)将凡士林、茶油称取后混合,加热至80℃后,再冷却至65℃,加入黄连、黄柏、大黄、龙血竭、紫草、百部、苦参、白芨、煅石膏,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0min后,再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边加边搅拌,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加入珍珠、薄荷、天然冰片的总时长为50min,直至降至常温即得。

实施例6 临床试验

本研究观察的120例患者为2014年至2016年痔疮、肛裂、肛瘘门诊病人,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范围、创面面积大小、用药前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方面有齐同性,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本发明实施例5痔疮膏治疗。对照组用某马牌软膏进行治疗。

治疗标准

显效:无出血、渗血,疼痛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无出血、渗血,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无效:少量出血或少量渗血,疼痛无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缩短。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组别病例(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对照组6016341083.33治疗组603820296.67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痔疮膏可以对肛瘘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临床使用中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

本发明临床研究中同类产品疗效对比图如图2所示。从临床研究对比图中,将相应的肛门疾病更为细致的分列出来,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痔疮膏在各肛门疾病临床使用中的优势。尤其是在肛周脓肿,其排脓透毒的效果更为显著;在肛门湿疹方面,某马牌为油性软膏其透气性较差,而某水性乳膏,容易成水漾,导致患处涂抹时间久后产生湿疹。

本发明症状改善:对改善出血、疼痛、水肿、裂口、瘙痒五项症状和体征的疗效如下图3所示。结果显示,本发明痔疮膏对改善出血、疼痛、水肿、裂口、瘙痒等五大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

临床研究结论:本发明痔疮膏对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湿疹、肛窦炎、直肠炎有显著疗效,可解除或明显改善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58岁,患有痔疮多年,诊断为二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还纳,便时伴有滴血。每天涂抹2次,5天见好转,12天后不再滴血,且不再脱出,停药半年未复发。

病例2;吴某,女,33岁,生完小孩,出现血栓性痔疮和坎顿现象,疼痛难忍,无法正常排便需依靠开塞露,涂抹本药物7天,血栓痔消除,坎顿现象明显软化,可自行排便,1年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3:李某,男,37岁,肛周脓肿,发病3天,肿痛无法坐下,涂抹本发明药物一天3次,1天后脓液排出,消肿;10天后脓液基本拍完,排脓口逐渐愈合,15天后愈合,3年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4;张某,男,45岁,诊断为肛裂,反复发病半年,大便疼痛,带有撕裂感,便时伴有滴血,涂抹本药物一日2次,1天后大便得到缓解,疼痛感减轻,3天后未在出血,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1年后回访,有复发1次,涂抹后即得到改善未再出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