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BDT建立方法及UTC(NTSC)建立方法

一种BDT建立方法及UTC(NTSC)建立方法

摘要

本发属于信号处理和时间频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DT建立方法及UTC(NTSC)建立方法。BDT建立方法包括步骤:(S1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自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记为自由的“BDT”;(S12)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UTC(BSNC)和自由的“BDT”,建立BDT;(S1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步骤(S12)中获得的BDT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控站主钟,建立BDT的物理实现。UTC(NTSC)建立方法包括步骤:(S2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纸面时间;(S22)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选取观测间隔,预测[UTC‑TA’(NTSC)]的钟差,根据预测的钟差调整TA’(NTSC),建立RTA(NTSC);(S2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建立UTC(NTSC)。本发明提升了BDT和UTC(NTSC)的稳定度和精度。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 7/033 专利申请号:201710328127X 专利号:ZL201710328127X 合同备案号:X2022430000006 让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受让人: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发明名称:一种BDT建立方法及UTC(NTSC)建立方法 申请日:20170511 申请公布日:20170822 授权公告日:20191029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22080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2-07-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4L 7/033 专利号:ZL201710328127X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变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109号 变更后: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109号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9-10-29

    授权

    授权

  • 2017-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7/033 申请日:2017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属于信号处理和时间频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简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记为BDT)和中国国家授时中心(NTSC)的时间基准UTC(NTSC)的建立方法。

发明内容

建立和维持时间基准在守时实验室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NSS是通过测量时间差进行定位和授时的,为了保证导航定位的解算,必须保证系统内的时间同步,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时间,记为GNSST。同时,为了保证GNSST与国际协调世界时(UTC)的整秒偏差不至于过大、授时、以及不同GNSS互操作的需要,GNSST又需要和UTC保持同步。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北斗系统时间(BDT)是整个系统的参考时间;所有地面站和卫星的时间都必须和BDT同步;而BDT又需要和UTC同步。守时实验室需要建立一个时间基准,记为UTC(k)(其中k表示实验室代号),作为UTC的本地实现和本国的发布时间。例如,中国国家授时中心(NTSC)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UTC(NTSC)是中国的发布时间。建立BDT和建立UTC(NTSC)的原理基本类似,但也略有不同,它们的核心算法是时间尺度算法、钟差预测算法和驾驭算法。但是,如何有效设计并综合应用这些核心算法,提升BDT和UTC(NTSC)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综合应用和改进核心算法来提升BDT和UTC(NTSC)的性能。BDT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的缩写,NTSC为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缩写,UTC(NTSC)表示中国国家授时中心(NTSC)的时间基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BDT建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自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记为自由的“BDT”;

(S12)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UTC(BSNC)和自由的“BDT”,建立BDT,其中UTC(BSNC)表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立维持的UTC的本地实现;

(S1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步骤(S12)中获得的BDT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控站主钟,建立BDT的物理实现,记为BDT(MC)。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中建立BDT具体过程为:采用等价于二状态变量Kalman滤波器加延迟器的二阶2类DPLL驾驭算法计算出对于自由的“BDT”的调整量,然后对自由的“BDT”进行数学上的调整,得到BDT。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3)中建立BDT的物理实现过程为:采用驾驭算法计算出对BDT的调整量,使用相位微跃计,对主控站主钟进行物理上的调整,得到BDT(MC)。

进一步地,所述时间尺度算法为加权平均算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UTC(NTSC)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纸面时间,记为TA’(NTSC);所述TA’(NTSC)是NTSC使用时间尺度算法,综合NTSC的多台原子钟,建立的纸面时间,用于监测物理钟的性能;所述时间尺度算法为加权平均算法;

(S22)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选取观测间隔,预测[UTC-TA’(NTSC)]的钟差,根据预测的钟差调整TA’(NTSC),建立RTA(NTSC);

(S2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建立UTC(NTSC);

实时获取RTA(NTSC)和主钟(MC)之间的钟差,即:[RTA(NTSC)-MC]的钟差,用RTA(NTSC)驾驭主钟,根据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计算出的调整量调整主钟,生成UTC(NTSC)。

由于BDT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使用UTC(NTSC),所以这两个建立方法完整地构成了建立BDT和UTC(NTSC)的技术方案。

采用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通过组合优化设计的核心算法,来提升BDT和UTC(NTSC)的性能,给出了建立BDT和UTC(NTSC)的方法,通过改进算法来提升BDT和UTC(NTSC)的性能。BDT和BDT(MC)都将与UTC(BSNC)保持时间同步;而BDT(MC)将综合了主控站主钟(主动型氢钟)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自由的“BDT”的中长期频率稳定度,和UTC(BSN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TA’(NTSC)相比单台原子钟,频率稳定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升;进一步,由于TA’(NTSC)频率稳定度的提升,本发明中[UTC-TA’(NTSC)]的预测不确定度将会减小,建立的RTA(NTSC)的频率稳定度也会提升;采用DPLL算法相比NTSC目前采用的驾驭算法,[UTC-UTC(NTSC)]的时间同步精度将会减小,UTC(NTSC)的频率稳定度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BDT建立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UTC(NTSC)建立方法框图;

图3为氢钟、铯钟和驾驭后氢钟的时差和Allan偏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DT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自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记为自由的“BDT”;

实施例中的时间尺度算法采用类似ALGOS算法的加权平均算法,用于提升自由的“BDT”的中期频率稳定度。该算法通过综合北斗系统内的N台原子钟,生成一个自由的纸面时间,即自由的“BDT”,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A(t)表示自由的纸面时间,即自由的“BDT”;hi(t)代表第i台原子钟的钟面读数,hi′(t)代表第i台原子钟的钟面读数的预测值;ωi为第i台原子钟的权重,N为钟组中原子钟的数量;t表示时间变量。

使用时间尺度算法,生成一个自由的纸面时间,同时也得到了每台钟相对于该纸面时间的钟差。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加权平均时间尺度算法,需要满足条件:1)通过设置合理的权重来提高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另外,为了提高生成的时间尺度的可靠性,避免某一台钟的权重过大,给每台钟设置一个权重的上限;2)通过设计钟差预测算法来获取预测值,以此来抑制时间尺度在两个相邻的时间段内由于权重改变,或是有原子钟加入或剔除出钟组时引起的时差和频差的跳变,保证时间尺度在时间和频率上的连续性。

权重的计算如下:

当权重满足公式(2)时,生成的时间尺度在平滑时间为τ时的频率稳定度最优。其中,为第i台钟在平滑时间为τ时的Allan方差。

此时,时间尺度在平滑时间为τ时的最优频率稳定度为:

其中,表示时间尺度在平滑时间为τ时的Allan方差,下标y代表Allan方差,用于和普通方差相区别。

所以,对于加权平均算法,选取权重只可能保证TA在某一个具体的平滑时间的频率稳定度最优,不能保证TA在其它平滑时间的频率稳定度也最优,即选取权重保证TA在任意某一个具体的平滑时间的频率稳定度最优。

BDT和守时实验室(例如:BSNC、NTSC等)的不同在于:NTSC和BSNC建立纸面时间时更关注纸面时间的长期频率稳定度。本发明中建立BDT时更关注纸面时间(即:自由的“BDT”)的中期频率稳定度,因此权重的设置需要以优化自由的“BDT”的中期稳定度为目的。另外,需要缩短纸面时间的计算周期(例如1天计算一次,而不是像ALGOS算法那样30天计算一次),这样可以降低预测不确定度,以此来降低纸面时间在相邻的两个计算周期的频率不连续性。

对于钟差预测算法,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通过选取最优观测间隔,使预测误差最小;具体算法的设计和最优观测间隔的选取参见后文记载内容。

(S12)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UTC(BSNC)和自由的“BDT”,建立BDT,其中UTC(BSNC)表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立维持的UTC的本地实现;

步骤(S11)生成的纸面时间相比于单台钟,频率稳定度得到了提升,但是与UTC(BSNC)之间还存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偏差,因此需要使用UTC(BSNC)对其进行驾驭。

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数字锁相环(DPLL)驾驭方法,用UTC(BSNC)(其中,BSNC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代号;UTC(BSNC)即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立维持的UTC的本地实现。)驾驭自由的“BDT”,生成BDT。该步骤采用等价于二状态变量Kalman滤波器加延迟器的二阶2类DPLL驾驭算法(具体参考文献1:Yiwei Wu,et al,“A DPLL Method Applied to ClockSteering,”IEEE Trans.Instrum.Meas.,Vol 65(6),pp:1331-1342,June 2016)或等价于三状态变量Kalman滤波器加延迟器的三阶3类DPLL算法(具体参考文献2:Yiwei Wu,et al,“A clock steering method:using a third-order type 3 DPLL equivalent to aKalman filter with a delay,”Metrologia,Vol 52,pp:864-877,November 2015)。上述“2类”和“3类”是控制论中的一个术语,表示说明环路中有2个和3个积分器。通过算法计算出对于自由的“BDT”的调整量,然后对自由的“BDT”进行数学上(纸面上)的调整,得到BDT。

以二阶2类的DPLL为例,在Z域中,其开环系统传递函数表示为:

其闭环系统传递函数表示为:

其中,z表示输入量,G(z)为开环系统传递函数输出量,H(z)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输出量,K1和K2均表示DPLL的系数,T为采样时间。

以用铯钟驾驭氢钟为例,由开环系统传递函数,在时域中驾驭后氢钟和氢钟的时差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Hm代表氢钟的时差,Hm_steered代表驾驭后氢钟的时差,Err代表驾驭误差,即Err=Hm_steered-Hm。

实际上,令i,j,k表示调整次数的符号,式(6)给出了每次对氢钟的时差和频差的调整量,对于每一个i,对于公式外层求和符号,j的值是从1到i;对于每一个j,公式内层求和符号,k的值是从1到j-1。

同理,使用UTC(BSNC)驾驭自由的“BDT”时,通过式(6)计算出对于自由的“BDT”的调整量,调整后的自由的“BDT”,即为BDT。这时,就认为通过DPLL算法,实现了UTC(BSNC)对自由的“BDT”的驾驭。由于BDT是纸面时间,所以只需要根据式(6)在数学上对自由的“BDT”进行调整即可。

实施例中记载的参考文献1中通过1个参数R,决定了DPLL增益K1和K2的值,进而决定了DPLL的性能。结合BDT的频率稳定度和时间同步精度需求,选取使BDT频率稳定度最优的参数R值;然后,通过DPLL的传递函数,可以从理论上计算驾驭后氢钟和铯钟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和驾驭后氢钟的频率稳定度。

图3描述了选取使驾驭后氢钟的频率稳定度最优的R值时,氢钟(H)、铯钟(Cs)和驾驭后氢钟(Steered Hm)的时差和Allan偏差。从图3可以看出:驾驭后氢钟和铯钟保持时间同步,时间同步精度小于10ns,并且综合了氢钟的中期频率稳定度和铯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

用UTC(BSNC)驾驭自由的“BDT”的原理和用铯钟驾驭氢钟的原理相同。受驾驭的自由的“BDT”即为BDT,这样就认为通过驾驭算法生成了BDT。此时,BDT已经和UTC(BSNC)保持了同步,并综合了自由的“BDT”的中长期频率稳定度和UTC(BSN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此外,由于UTC(BSNC)比单台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更高,自由的“BDT”比单台氢钟的频率稳定度更高,按照控制论的理论,BDT与UTC(BSNC)的时间同步精度将优于用铯钟驾驭氢钟的时间同步精度。

由于UTC(BSNC)是UTC的本地实现,可以认为“锁定”于UTC,所以和UTC一样,具有较高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准确度;自由的“BDT”综合了系统内的多台原子钟,具有较高的中期频率稳定度。这样通过闭环驾驭算法,得到受驾驭的纸面时间即为BDT。BDT将综合UTC(BSN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以及自由的“BDT”的中期频率稳定度,并将与UTC(BSNC)同步。

(S1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BDT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控站主钟,建立BDT的物理实现,记为BDT(MC)。

如图1所示,步骤(S13)中的DPLL和步骤(S12)中的DPLL采用级联形式连接;步骤(S12)中的DPLL的输出信号,即BDT,作为本步骤中DPLL的输入信号。所述步骤(S13)中的DPLL和步骤(S12)的原理相同,通过计算出对于BDT的调整量,然后使用相位微跃计,对主控站主钟进行物理上的调整,得到BDT(MC);实施例中具体实现时,为了简化设计,步骤(S12)和(S13)中两个DPLL的结构和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是完全相同的,实施例中参数R的值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值。

本发明步骤(S13)中,DPLL中参数R的值是参照参考文献中所记载的方法,选取参数R的值,使BDT(MC)的频率稳定度最优,即保证BDT(MC)最优地综合BDT的中期频率稳定度和MC的短期频率稳定度,同时提高[BDT-BDT(MC)]的时间同步精度。

图1中两个DPLL,只要获取了每次UTC(BSNC)-BDT和BDT-BDT(MC)之间的钟差,就可以通过传递函数分别自动计算出每次的控制量,通过反馈控制自动产生BDT和BDT(MC)。图中所示,对于步骤(S12),第一级DPLL用于使用UTC(BSNC)对自由的“BDT”进行驾驭,产生BDT;对于步骤(S13),第二级DPLL用于使用BDT对主控站主钟进行驾驭,产生BDT(MC)。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UTC(NTSC)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设计时间尺度算法建立纸面时间,记为TA’(NTSC);所述TA’(NTSC)是NTSC使用时间尺度算法,综合NTSC的多台原子钟,建立的纸面时间,用于监测物理钟的性能;

时间尺度算法采用类似ALGOS算法的加权平均算法,目的是优化TA’(NTSC)的频率稳定度,尤其是长期频率稳定度,这样[UTC-TA’(NTSC)]的预测不确定度也会降低。本发明主要优化平滑时间为45天的频率稳定度。

TA(NTSC)和TA’(NTSC)表示两个时间尺度,它们都是NTSC使用时间尺度算法,综合NTSC的多台原子钟,建立的纸面时间。其中,TA(NTSC)与国际原子时(TAI)的时差,即[TAI-TA(NTSC)],由国际计量局(BIPM)每月发布一次;而另一个纸面时间TA’(NTSC),则是作为UTC(NTSC)的驾驭参考。

(S22)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选取最优观测间隔,预测[UTC-TA’(NTSC)]的钟差,[UTC-TA’(NTSC)]表示国际协调世界时(UTC)与TA’(NTSC)的差值;根据预测的钟差调整TA’(NTSC),得到了一个和UTC同步的纸面时间,记为RTA(NTSC);

由于UTC的发布是滞后的,所以需要来预测TA’(NTSC)相对于UTC的钟差,预测时间最长为45天,然后根据预测值调整TA’(NTSC),生成和UTC同步的纸面时间RTA(NTSC)。

当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时,在线性模型中,平方预测不确定度的解析表达式为:

其中σ12和σ22为噪声的平方扩散系数,σ2为测量噪声方差,T1为估计频差时的观察间隔,tp为预测时间,ulin(tp)表示在线性模型中的预测不确定度。

在二次多项式模型中,平方预测不确定度的解析表达式为:

其中T1和T2分别为估计频差和频漂时的观察间隔,uquad(tp)表示在二次多项式模型中的预测不确定度。

本发明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钟差预测算法。(具体参考文献3:YiweiWu,etal,“Uncertainty Deriv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es of Clock Prediction Basedon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IEEE Trans.Instrum.Meas.,Vol.64(10),pp:2792-2801,2015和参考文献4:Yiwei Wu,et al,“Optimal Observation Intervals for ClockPrediction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IEEE Trans.Instrum.Meas.,Vol65(1),pp:132-143,2016);按照这2篇论文中的方法选取最优观测间隔,用于提升预测性能。然后根据预测值调整TA’(NTSC),生成和UTC同步的纸面时间RTA(NTSC)。

选取完观测间隔之后,按照上述文献的方法,计算出时差、频差和频漂的估计值,分别记为然后按照上述文献对未来时刻的钟差进行预测,预测不确定度分别对应式(7)和(8)的平方根;同时,根据频差和频漂的估计值,对TA’(NTSC)调整,得到RTA(NTSC);调整方法如下:

表1以和NSTC的氢钟4926和铯钟2142性能相同的氢钟和铯钟为例来展示预测性能,选取最优观测间隔,其中氢钟4926的平方扩散系数为(σ1222)=(3.4×10-23s,1.3×10-35s-1),铯钟2142的平方扩散系数为(σ1222)=(4.8×10-23s,1.9×10-36s-1)。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当组成TA’(NTSC)的钟组中包含16台铯钟时,其45天的预测不确定度小于5ns。这意味着:假如当第t0天时RTA(NTSC)与UTC的钟差为零,并且不对RTA(NTSC)进行调整,这时有95%以上的概率,在第(t0+45)天的[UTC-RTA(NTSC)]的绝对值小于10ns(2σ),因此是很容易把[UTC-RTA(NTSC)]控制在±20ns(4σ)之内的。然而,当组成TA(NTSC)的铯钟数量较少时,这个目标就比较难以实现。综上,[UTC-TA’(NTSC)]的预测不确定度决定了[UTC-RTA(NTSC)]的时间同步精度。

表1预测不确定度(单位:ns)

上述步骤中描述了建立TA’(NTSC)和RTA(NTSC)的原理。需要说明的是:TA’(NTSC)和RTA(NTSC)是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尽管RTA(NTSC)是由TA’(NTSC)经过调整后得到的;这正如主钟和UTC(NTSC)是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尽管UTC(NTSC)是由主钟经过调整后得到的。TA’(NTSC)是一个自由的纸面时间。但是RTA(NTSC)是一个实时的受驾驭的纸面时间;因为它已经和UTC保持了同步,所以可以用它来驾驭主钟,生成UTC(NTSC)。通过选取最优观测间隔,使[UTC-TA’(NTSC)]的预测不确定度最小,确保[UTC-RTA(NTSC)]的时间同步精度最优。

(S23)采用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建立UTC(NTSC);

实时获取[RTA(NTSC)-MC]的钟差,用RTA(NTSC)驾驭主钟,根据数字锁相环驾驭算法计算出的调整量调整主钟,生成UTC(NTSC)。

采用DPLL方法,可以将主钟“锁定”在RTA(NTSC)上,“锁定”后的主钟即为UTC(NTSC),其原理如图2所示。此时的UTC(NTSC)将综合了RTA(NTS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和主钟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并将和RTA(NTSC)保持时间和频率上的同步,其时间同步精度可以从理论上进行计算。通过上述分析,RTA(NTS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决定了UTC(NTS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于是TA’(NTS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UTC(NTSC)的长期频率稳定度。

本发明中,选取一个合理的DPLL参数和带宽,使时间同步精度σUTC(NTSC)小于时间同步精度σRTA(NTSC),从而使[UTC-UTC(NTSC)]的时间同步精度主要由[UTC-RTA(NTSC)]的时间同步精度决定,同时又保证UTC(NTSC)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相比主钟不至于过分恶化,根据实际情况确保时间同步精度和频率稳定度有一个折中,是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