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

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属于烟叶加工技术领域。该烤烟烘烤工艺包括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分别对上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下部烟叶进行烘烤;采用本发明工艺对云烟116品种鲜烟叶进行烘烤,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较,色度更加饱满;采用本方法烘烤工艺得到的烟叶均价可达到29.56元/㎏,比常规工艺技术27.16元/㎏高出2.40元/㎏,每炉烟叶产生的价值比常规工艺技术高出1000多元。同时,采用本发明烘烤工艺得到的烟叶不仅烘烤质量优异,抽吸品质更佳,而且还提升烤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易于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0282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936742.4

  • 发明设计人 杨雪彪;张晓海;李天福;飞鸿;

    申请日2016-10-24

  • 分类号A24B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53100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左;于洪

  • 地址 650021 云南省昆明市圆通街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00: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9

    授权

    授权

  • 2017-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4B3/10 申请日:2016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

背景技术

烟叶,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茄科。植株被腺毛,茎高0.7-2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或筒状钟形,花冠漏斗状,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黄褐色。原产于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烟叶为烟草工业的原料。

烤烟(Flue curedTobacco)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

目前,在烤烟烟叶烘烤中,由于品种不同其鲜烟叶素质存在差异,导致鲜烟叶的烘烤特性和耐烤性都有差异。不仅色度不饱满,而且常常会导致烟叶色素转化不充分,出现烟叶含青的机率稍大,且评吸品质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烟叶加工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烤烟烟叶烘烤中,由于品种不同其鲜烟叶素质存在差异,导致鲜烟叶的烘烤特性和耐烤性都有差异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采用该工艺对云烟116品种鲜烟叶进行烘烤,可有效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提升烤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采收成熟鲜烟叶后进行烘烤,烘烤包括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

(1)变黄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0~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9.0~40.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3.0℃,接着再烘烤18~24h,烘烤至高温层85%烟叶变黄;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8.0~39.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0~3.0℃,接着再烘烤24~3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7.0~38.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3.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2)凋萎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3)定色前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18~24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24~2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24~3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4)定色后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17.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17.0℃,烘烤时间为12~2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24.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5)干筋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0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下部叶烘烤烟叶;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中部叶烘烤烟叶;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上部叶烘烤烟叶。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这五个时期内和这五个时期间的升温过程,干球的升温速度为1℃/2小时,如变黄期中的调整烘烤温度,又如变黄期到凋萎期温度的转变过程等。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这五个时期内和这五个时期间的升温过程,湿球的升温速度为1℃/2小时,如变黄期中的调整烘烤温度,又如变黄期到凋萎期温度的转变过程等。

本发明烘烤工艺的具体指标如表1~表3所示。

表1下部叶烘烤技术

表2中部叶烘烤技术

表3上部叶烘烤技术

失水率=(鲜烟叶时的含水率-目前状态时的含水率)/鲜烟叶时的含水率×100%。

本发明中主脉干燥的干燥状态是指的在其当前条件下,主脉的重量不发生变化,为衡重。

本发明中叶片干燥的干燥状态是指的在其当前条件下,叶片的重量不发生变化,为衡重。

失水萎缩是指较鲜烟叶时的含水量有所降低,含水量降低多少没有限制。

轻度凋萎是指烟叶失水率为19-21%,此时叶尖部分变得柔软;

明显凋萎是指烟叶失水率为30-35%,此时烟叶一半左右变得柔软,失水凋萎状明显;

充分凋萎拖条是指烟叶失水率为39-41%,此时全叶凋萎柔软,主脉下半部也变软(俗称塌架)。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

(1)变黄期:烟叶变黄速度较快,总体变黄较好;失水速度较适中,烟叶变黄速度与脱水速度两者讲关系较协调;

(2)定色期:包括定色前期和定色后期,烟叶脱水速度较快,失水充分,与干叶定色关系协调;

在烟叶内含物转化和外观颜色达到最佳质量要求时,适时排除烟叶水分,使叶片基本干燥,固定烟叶颜色。定色后期可促进变黄期形成的香气前物质聚合生成大分子的香气物质,提高烤后烟叶的香气量。

(3)干筋期:严格控制干湿球温度,防止香气质挥发和烤红烟,如果干筋期干球温度超过70℃或湿球温度超过43℃,则会大大影响烘烤烟叶的品质。

(4)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表

①下部叶:叶片含水量一般较多,干物质积累较少,叶片较薄,变黄快,但耐烤性较差。

②中部叶:厚薄适中,变黄较快,较耐烤。

③上部叶:叶片含水量少,干物质积累多,较厚耐烤。烘烤时注意变黄期不宜在34—35℃时烘烤时间过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发明工艺对云烟116品种鲜烟叶进行烘烤,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较,色度更加饱满;采用本方法烘烤工艺得到的烟叶均价可达到29.56元/㎏,比常规工艺技术27.16元/㎏高出2.40元/㎏,每炉烟叶产生的价值比常规工艺技术高出1000多元。同时,采用本发明烘烤工艺得到的烟叶不仅烘烤质量优异,抽吸品质更佳,而且还提升烤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一种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其特征在于,采收成熟鲜烟叶后进行烘烤,烘烤包括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

(1)变黄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0~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9.0~40.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3.0℃,接着再烘烤18~24h,烘烤至高温层85%烟叶变黄;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8.0~39.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0~3.0℃,接着再烘烤24~3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34.0~35.0℃,湿球温度为32.0~33.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2.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37.0~38.0℃,湿球温度为35.0~36.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3.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2)凋萎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6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2.0~43.0℃,湿球温度为36.0~37.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5.0~7.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明显凋萎,且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或轻度凋萎;

(3)定色前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18~24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24~2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47.0~48.0℃,湿球温度为37.0~38.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0.0~12.0℃,烘烤时间为24~3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50%-65%,主脉褪青,且低温层烟叶全部变黄,钩尖卷边,充分凋萎拖条;

(4)定色后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17.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17.0℃,烘烤时间为12~20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53.0~54.0℃,湿球温度为38.0~39.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14.0~24.0℃,烘烤时间为12~18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片失水率达到60%-65%,全炉烟叶主脉失水萎缩;

(5)干筋期

下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0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下部叶烘烤烟叶;

中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中部叶烘烤烟叶;

上部叶烘烤:干球温度为62.0~63.0℃,湿球温度为39.0~40.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2.0~24.0℃,烘烤时间为8~12h,烘烤至高温层烟叶主脉失水率超过50%;

然后调整烘烤温度,调整后的干球温度为67.0~68.0℃,湿球温度为40.0~41.0℃,控制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为26.0~28.0℃,接着再烘烤24~36h,烘烤至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即得上部叶烘烤烟叶。

作为本发明烤烟烘烤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这五个时期内和这五个时期间,干球的升温速度为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烤烟烘烤工艺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这五个时期内和这五个时期间,湿球的升温速度为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烤烟烘烤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变黄期、凋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这五个时期内和这五个时期间,干球和湿球的升温速度为1℃/2小时。

对比实验

运用本发明技术与常规(三段式)烘烤技术进行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烘烤技术比常规(三段式)烘烤技术的烘烤效果更显著。

1、烟叶外观质量

表4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其中“+”代表“略强”或“稍强”;“-”则代表“略弱”或“稍弱”。

从表4结果看,对两种工艺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进行比较,本发明针对云烟116制定的烘烤工艺总体优于常规烘烤工艺,色度较饱满。用常规工艺技术烘烤,低温变黄期时间较长但升温过程速度稍快,导致烟叶色素转化不充分,出现烟叶含青的机率稍大。

2、烘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

表5烘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及均价

从表5可以看出,两种工艺技术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均价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云烟116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上等烟比例比常规工艺烘烤的高出6.5个百分点,中等烟比例提高4.1个百分点,下等烟比例则降低了10.6百分点;再两种工艺烤后烟叶的均价相比,采用云烟116烘烤工艺技术达到29.56元/㎏,比常规工艺技术27.16元/㎏高出2.40元/㎏。因此,采用云烟116烘烤工艺每炉烟叶产生的价值可达17469.68元,比常规工艺技术高出1127.84元。

3、烟叶化学充分分析

表6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从表6结果可以看出,两种工艺烘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略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总糖均以下部叶较低,中上部叶稍高,接近下部叶的两倍;还原糖也表现出相同规律,两种工艺均以下部叶含量较低,中上部叶较高。综合分析两种工艺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认为所测定项目比例均比较协调。

4、烟叶评吸结果

对两种工艺技术烤后烟叶进行单体评吸,从表7-9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工艺处理,不管哪个部位的烟叶,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刺激性和吃味等与常规烘烤工艺技术处理的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云烟116品种特定的烘烤技术处理使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均比常规烘烤技术处理略有提高,中部叶香气量则常规烘烤技术的略高;杂气、刺激性等则以云烟116烘烤技术处理的较高;云烟116烘烤技术处理的综合得分高于常规烘烤技术处理。

表7两种工艺技术对下部叶(X2F)评吸品质的影响

表8两种工艺技术对中部叶(C3F)评吸品质的影响

表9两种工艺技术对上部叶(B2F)评吸品质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