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框架固定组件、框架组件及框架的安装方法

框架固定组件、框架组件及框架的安装方法

摘要

一种框架固定组件、框架组件及框架的安装方法,框架组件安装于一物体表面。框架组件包括一框架以及至少一框架固定组件。框架固定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止滑件。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磁性件及一黏着面,黏着面贴附于物体表面。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磁性件、一支撑部及一固定部,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支撑部承载框架,固定部覆盖框架的部分侧面。止滑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固定部的一表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0250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14480.3

  • 发明设计人 黄博亮;简士哲;

    申请日2016-03-0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昕巍

  •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58: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授权

    授权

  • 2017-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42 申请日:2016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组件及框架的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将框架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框架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框架常被安装于墙面上,以展示物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投影技术更进一步与光学触控式框架搭配使用,以达到交互式投影的效果。图1为现有光学触控式框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现有的光学触控式框架1的外观为四边形且中央为中空的框架11,并于框架11的转角结构111内设置摄像机12,且较佳为设置二或四个摄像机12,图1是以二个摄像机12为例。又,光学触控式框架1更具有一处理器13,设置于框架11内部,并与摄像机12耦接。

当光学触控式框架1被安装于墙面、黑板、白板或玻璃的表面S上,且有物体在框架11内的表面S上接触时,通过摄像机12内部的感测,及处理器13的运算处理,进而可取得接触的坐标轴。

然而,不论是一般的框架或是光学触控式框架1,皆是透过于框架11的其中一表面贴附双面胶,通过双面胶将光学触控式框架1贴附于墙面、黑板、白板或玻璃的表面上。而此种通过双面胶黏贴的方式,拆除后还须清除残胶,相当不便。目前亦有利用磁吸的方式,于框架11上装设磁性组件,并通过磁吸的方式将光学触控式框架1贴附于具有磁性的白板或玻璃,故其限定应用在具有磁性的物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组件及其框架固定组件,框架固定组件具有以磁吸方式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具有黏着面,使第一固定件可贴附于一物体表面上,而第二固定件具有支撑部及固定部用以承载及固定框架,通过上述结构可快速的将框架固定于物体的平面上,且该物体无须另外装设磁性组件。较佳的,黏着面具有可重复黏贴的特性,故使用完毕亦可轻松拆除而无须清除残胶,以解决现有安装框架的种种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的安装方法,其同样通过前述的框架固定组件的特性,先将第一固定件体贴附于一物体表面,再将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以磁吸的方式相互吸附,最后再将框架置于第二固定件的支撑部、固定部与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藉此达到快速安装框架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固定组件,用以将一框架安装于一物体表面。框架固定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止滑件。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磁性件及一黏着面,黏着面贴附于物体表面。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磁性件、一支撑部及一固定部,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支撑部承载框架,固定部覆盖框架的部分侧面。止滑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固定部的一表面。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框架组件,安装于一物体表面。框架组件包括一框架以及至少一框架固定组件。框架固定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止滑件。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磁性件及一黏着面,黏着面贴附于物体表面。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磁性件、一支撑部及一固定部,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支撑部承载框架,固定部覆盖框架的部分侧面。止滑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固定部的一表面。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框架的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一磁性件及一黏着面;将黏着面贴附于一物体表面;提供一第二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二磁性件、一支撑部及一固定部;将一止滑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固定部的一表面;第二固定件靠近第一固定件,使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以及将一框架置于支撑部,支撑部承载框架,固定部覆盖框架的部分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黏着面具有重复黏贴的特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为一吸盘结构,黏着面为一吸附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为一硅氧树脂材质,且黏着面为一感压黏着剂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更具有一容置部,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容置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滑件具有一中空部,第一磁性件穿过中空部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滑件配置于第二固定件与物体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滑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固定部的该表面的外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滑件具有一中空部,且止滑件与中空部为L型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的构型对应于框架的一转角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具有至少一转角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组件更包括至少一摄像机以及一处理器,摄像机分别设置于该些转角结构,处理器设置于框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学触控式框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框架固定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框架固定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框架固定组件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止滑件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架的安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光学触控式框架 1

框架 11

转角结构 111

摄像机 12

处理器 13

框架固定组件 2

第一固定件 21

第一磁性件 211

黏着面 212

第二固定件 22

第二磁性件 221

支撑部 222

固定部 223

容置部 224

表面 225

止滑件 23、23a

中空部 231、231a

框架 3

转角结构 31

物体表面 4

摄像机 5

处理器 6

框架组件 F

表面 S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审查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架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框架固定组件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框架组件F包括至少一框架固定组件2以及一框架3,框架固定组件2用以将框架3安装于一物体表面4。其中,本发明并不限制框架3及物体表面4的类型。举例而言,框架3可以如先前技术所述的用于展示的一般框架、或是光学触控式框架。本实施例的框架3是以四边形的光学触控式框架为例说明,故框架3具有四转角结构31(为求图面简洁,图2仅标示其中一转角结构31)。框架组件F更包括至少一摄像机5以及一处理器6,本实施例具有二台摄像机5,分别设置于框架3的其中二转角结构31,处理器6设置于框架3。关于摄像机5及处理器6的作用可参考先前技术所记载,于此不加赘述。

又,物体表面4则可例如但不限于墙面、或是玻璃、白板或黑板的表面。因此,本实施例的框架固定组件2可将多种类型的框架3安装于墙面、或是玻璃、白板或黑板等平面。

如图3所示,框架固定组件2包括一第一固定件21、一第二固定件22以及一止滑件23。其中,第一固定件21具有一第一磁性件211及一黏着面212,而第二固定件22具有一第二磁性件221、一支撑部222及一固定部223。第一固定件21及第二固定件22系以磁吸的方式(第一磁性件211与第二磁性件221)相互连接。

先说明第一固定件21的结构特征,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211与黏着面212配置于第一固定件21的相对二侧,即一侧设置第一磁性件211,而另一侧为黏着面2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11亦可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1的内部,仅需可与第二固定件22的第二磁性件221相互吸附即可,本发明并不限制。

又,本实施例的黏着面212具有重复黏贴的特性,于使用状态时,可将黏着面212贴附于物体表面4,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所示框架固定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较佳的,第一固定件21可以为自黏硅胶(sticky siliconemolding),亦即,第一固定件21的主要结构为硅氧树脂材质(polymerizedsiloxane),亦可称作硅胶(silicone),而黏着面212为感压黏着剂层。换言之,于第一固定件21(硅氧树脂材质)的一侧涂覆感压黏着剂(PSA,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以形成感压黏着剂层。

通过感压黏着剂具有重复黏贴的特性,可将第一固定件21重复黏贴于物体表面4,且当拆除框架固定组件2时,可直接将第一固定件21自物体表面4移除,而无须担心有残胶的情形发生。而感压黏着剂具有施予外力即可产生黏性、可重复黏贴的特性,其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亦可为吸盘结构,其中,吸盘结构的吸附面即为本实施例的黏着面212,并于吸附面的相对侧设置第一磁性件211。当使用吸盘结构的第一固定件21时,将吸附面紧贴物体表面4,并排除吸附面与物体表面4之间的空气,藉此达到真空吸附的效果,进而可将第一固定件21贴附于物体表面4。同样的,吸盘结构的第一固定件21于拆除时,亦无须担心残胶的问题。且不论是通过感压黏着剂或是吸盘结构达到重复黏贴的效果,其皆可不受限于物体表面4的材质。

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22具有第二磁性件221,用以与第一磁性件211相互吸附,藉此使第二固定件22得以安装于物体表面4。同样的,第二磁性件221可配置在第二固定件22的内部或其表面,仅需使第二磁性件221可与第一磁性件211相互吸附即可,本发明并不限制。

较佳的,第二固定件22更具有一容置部224,其为凹槽结构,而第二磁性件221可设置于容置部224内,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磁性件221以黏贴的方式固定于容置部224的底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以设计其它的卡合结构,以供第二磁性件221固定于容置部224。更佳的,容置部224的构型与第一固定件21相互配合,故当第一磁性件211与第二磁性件221相互吸附时,第一固定件21亦可容置于容置部224,以达到美观及节省空间的效果。

第二固定件22的支撑部222及固定部223可承载框架3,具体而言,当第二固定件22安装于物体表面4,第二固定件22的支撑部222及固定部223可与物体表面4形成一空间(如图4所示),使框架3可容置于该空间中。其中,通过支撑部222承载框架3,而固定部223覆盖框架3的部分侧面,换言之,通过支撑部222于垂直方向上固定框架3,并通过固定部223于水平方向上固定框架3。

较佳的,支撑部222的构型对应于其所承载的部分框架3的外型。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框架3为四边形的结构,如图2所示,故具有四个L型的转角结构31。因此,如图3所示,支撑部222的构型对应于转角结构31的外型,亦为L型。

另外,本实施例的框架固定组件2更具有止滑件23,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22相对于固定部223的一表面225,亦即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物体表面4该侧的表面225,如图5所示,图5为图4所示的框架固定组件组合后的示意图。较佳的,止滑件23的构型可参照第二固定件22的外形,使止滑件23可完全覆盖于表面225。其中,止滑件23的材质可例如但不限于橡胶、硅胶、或是PVC发泡材料等具有防滑效果的材质。

当第一磁性件211与第二磁性件221相互吸附时,止滑件23配置于第二固定件22与物体表面4之间。藉此,当重物(框架3)置于第二固定件22时,可防止第二固定件22相对于物体表面4发生滑动或偏移的情形,以达到防滑的效果及目的。

另外,较佳的,针对第二固定件22的表面225上的特殊结构,如支撑部222及容置部224,止滑件23亦可设计与其相互配合的结构,如图3所示。止滑件23对应于L型的支撑部222,亦具有L型的缺口,而止滑件23更具有中空部231以对应于第二固定件22的容置部224,使第一磁性件211可穿过中空部231,进而与第二磁性件221相互吸附。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制止滑件23的数量及构型,使止滑件23设置于部分的表面225,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详细而言,框架固定组件2亦可以具有多个止滑件23,且不限定其构型,并将多个止滑件23分散设置于第二固定件22的表面225,亦可达到相同的防滑效果。另外,亦可如图6所示,图6为图3所示的止滑件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止滑件23a亦可依照第二固定件22的外缘而设计,以形成止滑件23a及其中空部231a皆为L型的结构,进而使止滑件23a可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2的表面225的外缘,此种设计亦可达到防滑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框架的安装方法,以下直接称为安装方法,利用前述实施例的框架固定组件2,将框架3安装于一物体表面4的方法。图7系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架的安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请参考图7所示。本实施例框架的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固定件21,其具有一第一磁性件211及一黏着面212(步骤S10);将黏着面212贴附于一物体表面4(步骤S20);提供一第二固定件22,其具有一第二磁性件221、一支撑部222及一固定部223(步骤S30);将一止滑件23设置于第二固定件22相对于固定部223的一表面225(步骤S40);第二固定件22靠近第一固定件21,使第二磁性件221与第一磁性件211相互吸附(步骤S50);以及将一框架3置于支撑部222,支撑部222承载框架3,固定部223覆盖框架3的部分侧面(步骤S60)。

由于前述实施例已详细说明框架固定组件2的细部结构,安装方法中关于框架固定组件2及框架3的结构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以下系说明框架固定组件2的使用方法。首先,提供第一固定件21(步骤S10),并将第一固定件21的黏着面212面对物体表面4,如图4所示,其可以为墙面、或黑板、白板、玻璃的表面等。接着,按压第一固定件21,使黏着面212贴附于物体表面4(步骤S20),藉此先将第一固定件21安装于物体表面4。

接着,提供第二固定件22(步骤S30),并将止滑件23设置于第二固定件22相对于固定部223的表面225(步骤S40),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步骤S30及S40的操作顺序。具体而言,提供给使用者的框架固定组件2可以为三个单一构件,包含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及止滑件23(可参考图3),使用者在安装框架3之前,可先将止滑件23固定于第二固定件22的表面225(可参考图4),此种态样之下,步骤S30及S40可以在步骤S20之前或之后,本发明并不限制。

当然,提供给使用者的框架固定组件2亦可以为二个单一构件,包含第一固定件21、及第二固定件22与止滑件23相互组合的构件(可参考图4)。换言之,在框架固定组件2制造时,可直接将止滑件23固定于第二固定件22,甚至可以双料射出成型的方式,将第二固定件22与止滑件23形成单一构件,本发明并不限制。而在此种态样下,步骤S30及S40系在步骤S20之前。

接着,如图4的箭头符号所示,将表面225具有止滑件23的第二固定件22靠近第一固定件21,使第二磁性件221与第一磁性件211可相互吸附(步骤S50),进而将第二固定件22与止滑件23固定于物体表面4,如图5所示。此时,止滑件23配置于第二固定件22与物体表面4之间,以达到防滑的效果。

较佳的,步骤S10至步骤S50可重复二次后,亦即先将二个框架固定组件2安装于物体表面4后,再进入步骤S60,将框架3置于支撑部222、固定部223与物体表面4所形成的空间中,使支撑部222承载框架3,固定部223覆盖框架3的部分侧面,以将框架3安装于物体表面4,如图5所示。接着,再以同样的方式安装上方二个框架固定组件2。

更佳的,可先估算框架3的大小,将四个第一固定件21先贴附于物体表面4,接着,安装下方二个第二固定件22,再将框架置于支撑部222,最后再安装上方二个第二固定件22,使框架3可妥善的被安装于物体表面4。

藉此,利用第一固定件具有可重复黏贴特性的黏着面,先贴附于物体表面上后,再利用第一磁性组件与第二磁性组件可相互吸附的特性,把第二固定件安装于物体表面上,使框架可置于第二固定件的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可快速的将框架固定于物体表面上,且该物体无须另外装设磁性组件,使用完毕亦可轻松拆除而无须清除残胶,以解决现有安装框架的种种限制。

需注意的是,上述仅为实施例,而非限制于实施例。譬如此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架构者,皆应为本专利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而应以专利申请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