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在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的电子地图上标注检测点,每一检测点都有特定的编号。针对每一检测点,融合各种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最终的准确的路况数据。判断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若其为拥堵源头,就立即调取拥堵源头所在位置处的视频监控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并立即将其发送至该检测点事前关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上,从而使执勤警察在拥堵发生时就能立即得到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如果是误报,就回复系统不出警。否则,根据图像内容由移动终端中所接收的系统提供的预案内容,决定在赶往拥堵源头现场进行疏导的同时,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警察一起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09

    授权

    授权

  • 2017-08-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G1/01 申请日:2017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安交通管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拥堵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烦恼,人们每天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许多时间浪费在路上,不仅给个人带来时间和经济的损失,而且严重制约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决策者和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提出各种缓解交通拥堵的思路、研究课题,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关键是:1、快速发现拥堵,2、快速确定拥堵源头位置,3、快速确定导致形成拥堵源头的成因,4、快速调动警察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必须快速将发现的拥堵源头和成因快速下达给执勤警察,并要求警察快速到达拥堵源头形成的位置,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发明内容

为此,提出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以快速确定拥堵源头位置,快速将导致形成拥堵源头的成因自动发送给该源头辖区执勤警察,该警察根据视频图像显示的成因,判断是否立即到现场,如果是误报,则回复系统不去现场,如果是拥堵,则在去往现场的同时,决定是否调动其他警察一起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电子地图上确定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在确定的区域内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和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

制定二次调警表,所述二次调警表中记录每一执勤警察对应的拥堵成因、每一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及每一种拥堵成因对应的对策预案;每一所述二次调警表具有调警表编号,所述调警表编号与对应的检测点编号关联;

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

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

对同时出现的多个拥堵源头检测点进行并行处理,根据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将拥堵成因图像发送至对应的二次调警表中的规定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接收到拥堵成因图像后,执勤警察根据拥堵成因图像判断是否属于误报,若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反馈拥堵成因图像,并发送不出警的反馈信息;若不属于误报,执勤警察根据移动终端显示的拥堵成因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并在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时自动显示联系方式;

根据所述联系方式发送调警指令给对应的执勤警察,调动对应的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检测点所在现场进行疏导。

可选地,上述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中,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的步骤中,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

实时获取位于所述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将每一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关联至所述电子地图中对应的地理位置坐标上,根据每一检测点检测范围内的所有手机的平均移动速度,得到该检测点的第一实时路况数据;

通过互联网读取至少三组路况云数据,根据所述至少三组路况云数据确定每一检测点对应的地理位置坐标上的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检测点的第二实时路况数据;

融合所述第一实时路况数据和所述第二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每一检测点的路况数据,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

可选地,上述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中,获取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发送的所述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将每一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关联至所述电子地图中对应的地理位置坐标上,根据每一检测点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手机的移动速度,得到检测点的路况数据作为第一实时路况数据,具体包括:

为每一个检测点配置检测范围,所述检测范围的起点为该检测点和上游紧邻检测点的中点位置,所述检测范围的终点为该检测点和下游紧邻检测点的中点位置;

针对每一检测点,若其检测范围内没有查找到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则直接将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畅通,否则获取其检测范围内每一手机的移动速度Va,其中1≤a≤A,A为该检测点检测范围内的手机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

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畅通;

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同时小于第一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缓慢;

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同时小于第二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拥堵;

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小于第三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严重拥堵。

可选地,上述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中,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检测点上标注为严重拥堵且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不是严重拥堵,则该检测点确定为拥堵源头;

若检测点上标注为拥堵且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不是严重拥堵或拥堵,则该检测点确定为拥堵源头;

若检测点上标注为缓慢且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不是严重拥堵或拥堵或缓慢,则该检测点确定为拥堵源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在电子地图上确定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在确定的区域内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和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

制定二次调警表,所述二次调警表中记录每一执勤警察对应的拥堵成因、每一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及每一种拥堵成因对应的对策预案;每一所述二次调警表具有调警表编号,所述调警表编号与对应的检测点编号关联;

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

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

当同时出现的多个拥堵源头检测点时能进行并行处理,根据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将拥堵成因图像同时发送至对应的二次调警表中的对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接收到拥堵成因图像后,执勤警察根据拥堵成因图像判断是否属于误报,若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反馈拥堵成因图像,并发送不出警的反馈信息;若不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拥堵成因,根据拥堵成因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并在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时自动显示联系方式;

根据所述联系方式发送调警指令给对应的执勤警察,调动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检测点所在现场进行疏导。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在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的电子地图上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同时还与至少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关联。针对每一检测点,融合各种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判断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若其为拥堵源头,就立即调取拥堵源头所在位置处的视频监控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并立即将其发送至该检测点事前关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上,从而使执勤警察在拥堵发生时就能立即得到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如果是误报,就回复系统不出警。否则,根据图像内容由移动终端中所接收的系统提供的预案内容,决定在赶往拥堵源头现场进行疏导的同时,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警察一起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城市部分范围道路中标注检测点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判断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且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电子地图上确定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在确定的区域内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和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如图2所示,优选在电子地图上城市道路的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以及相邻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若快速路长度大于预设距离,则在快速路上标注检测点;若普通道路的路口间距大于预设距离时,则在路口间标注检测点,将这些检测点都标注到电子地图上并进行编号。在电子地图标注检测点,两个相邻检测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可以设定在50米至150米之间。图中箭头表示行驶方向,对于电子地图来说,其本身记录着地理位置的坐标,因此只要在相应位置标注上检测点,检测点的地理位置坐标就是确定的已知的。每一检测点所在位置,会对应有视频监控设备,将检测点编号和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相对应,这样当需要对检测点的交通情况进行监控时,便可以通过检测点的编号直接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实时拍摄即可。

S2:制定二次调警表,所述二次调警表中记录每一执勤警察对应的拥堵成因、每一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及每一种拥堵成因对应的对策预案;每一所述二次调警表具有调警表编号,所述调警表编号与对应的检测点编号关联;执勤警察的数量会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检测点对应的执勤警察数量都不只一个人,且不同执勤警察会对应不同的拥堵成因,具体地可以直接将执勤警察的姓名和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与检测点编号关联。可以采用表1所示方式将各类数据进行关联保存:

表1 数据关联表格

如表1所示,只要确定了了检测点的编号,即可立即确定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和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只要确定了拥堵成因,就能够确定具体前往拥堵源头进行疏导的执勤警察,并且能够给出预案对策供执勤警察进行参考。

S3: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实时路况数据可以为深红色、红色、黄色和绿色,采用深红色表示严重拥堵、采用红色表示拥堵、采用黄色表示缓慢、采用绿色表示畅通,而实时路况数据也会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和地理位置坐标的路况,当读取到某一检测点的路况数据后,直接将将其与电子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坐标相关联。

S4: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

S5:对同时出现的多个拥堵源头检测点进行并行处理,根据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将拥堵成因图像同时发送至对应的二次调警表中的对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

S6:移动终端接收到拥堵成因图像后,执勤警察根据拥堵成因图像判断是否属于误报,若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反馈拥堵成因图像,并发送不出警的反馈信息;若不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拥堵成因,根据拥堵成因自动提示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并在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时自动显示联系方式;

S7:根据所述联系方式发送调警指令给对应的执勤警察,调动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检测点所在现场进行疏导。

上述方案中,在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的电子地图上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同时还与至少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关联。针对每一检测点,融合各种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判断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若其为拥堵源头,就立即调取拥堵源头所在位置处的视频监控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并立即将其发送至该检测点事前关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上,从而使执勤警察在拥堵发生时就能立即得到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如果是误报,就回复系统不出警。否则,根据图像内容由移动终端中所接收的系统提供的预案内容,决定在赶往拥堵源头现场进行疏导的同时,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警察一起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述方案中,其核心点在于,对于交通控制中心来说,不需要由接警人员对拥堵源头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只要能接受到拥堵源头的提示信息,就能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发送给在路面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由执勤警察来判断当前的提示信息是否属实,若不属实的话则直接不必出警并将信息发送给交通控制中心即可,若属实确定需要出警的话,则由执勤警察来判断拥堵成因,将拥堵成因输入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则可以直接根据输入的拥堵成因自动弹出该拥堵成因所对应的执勤警察,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可以减少接警员的接警过程,大幅度提高快速反应的速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的步骤中,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

S31:实时获取位于所述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将每一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关联至所述电子地图中对应的地理位置坐标上,根据每一检测点检测范围内的所有手机的平均移动速度,得到该检测点的第一实时路况数据;因为电子地图上记录着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可直接将手机的位置坐标信息与电子地图的位置坐标信息进行比对,将手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标注到电子地图的相应位置处。从而能够得到手机的当前位置和移动速度。现有的手机均具有定位功能模块,并且实时将自身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如现有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 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因此,可直接从移动通信数据中心获取每一手机的具体位置和速度信息。本实施例中,获得了手机位置和速度数据后,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检测点的第一实时路况数据。

S311:为每一个检测点配置检测范围,所述检测范围的起点为该检测点和上游紧邻检测点的中点位置,所述检测范围的终点为该检测点和下游紧邻检测点的中点位置;如果某一检测点上游无其他检测点,则以其自身作为起点,同样地,如果某一检测点下游无其他检测点,则以其自身作为终点。

S312:针对每一检测点,若其检测范围内没有查找到手机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则直接将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畅通,否则获取其检测范围内每一手机的移动速度Va,其中1≤a≤A,A为该检测点检测范围内的手机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也就是说,如果在检测点的检测范围内没有手机,则直接认定该检测点检测范围内没有车辆,车辆可以按照最高限速行驶,则路况数据为畅通,直接用绿色表示。

S313: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畅通;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同时小于第一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缓慢;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同时小于第二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拥堵;若检测点的速度数据与其所在路段的最高限速值的比值小于第三阈值,则该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严重拥堵。以上,所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例如第一阈值选择为0.6,第二阈值选择为0.4,第三阈值选择为0.2。

S32:通过互联网读取至少三组路况云数据,根据所述至少三组路况云数据确定每一检测点对应的地理位置坐标上的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检测点的第二实时路况数据;具体地,现有很多政府部门将路况信息数据发布至互联网上,这些数据也都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本步骤可直接从互联网上读取相应的路况数据即可,在实际应用时,可求取多组数据的平均路况,或者按照表征哪一路况数据的组数最多则将检测点的路况数据标注为哪一路况的原则进行获取。

S33:融合所述第一实时路况数据和所述第二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每一检测点的路况数据,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

通过多种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数据更加准确,能够避免采用单一途径获取的路况数据误差较大的情况出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的步骤,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方法实现:

S41:判断某一编号的检测点上是否为深红色,若是则执行步骤S42,否则执行步骤S43;

S42:判断该编号检测点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是否为深红色,若否则执行步骤S47,若是则返回步骤S3;

S43:判断该编号检测点上是否为红色,若是则执行步骤S44,否则执行步骤S45;

S44:判断该编号检测点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是否为深红色或红色,若否则执行步骤S47,若是则返回步骤S3;

S45:判断该编号检测点上是否为黄色,若是则执行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S46:判断该编号检测点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上是否为深红色或红色或黄色,若否则执行步骤S47,若是则返回步骤S3;

S47:确定该编号检测点为拥堵源头。

以上深红色表示严重拥堵,红色表示拥堵,黄色表示缓慢,绿色表示畅通。也就是说,如果某一检测点为深红色,但是其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不是深红色则该检测点为拥堵源头。如果某一检测点为红色,但是其下游紧邻的检测点不是深红色也不是红色,则该检测点为拥堵源头。如果某一检测点为黄色,但是其下游检测点不是深红色也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则该检测点为拥堵源头。采用该判断方式可以非常简单快速地得到拥堵源头所对应的检测点,并能够根据检测点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对应关系确定拥堵源头所在的具体位置,为快速消除拥堵源头提供了保障。

本实施例中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对于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与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计算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

相应地,在步骤S5中,将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与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关联后一同发送至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其中,受阻系数计算过程具体包括,每一检测点成为拥堵源头的瞬间,受阻系数初始值为零;在每一预设周期内,按照如下步骤对每一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进行更新:

S411:判断拥堵源头是否为深红色,若是则执行步骤S412,否则执行步骤S414。

S412:判断下游紧邻检测点是否为绿色,若是则当前时刻下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加第一数值*预设周期值,所述预设周期指以秒为单位,例如选择为1秒,2秒等,若否则执行步骤S413,所述第一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选择为1.5。

S413:判断下游紧邻检测点是否为黄色,若是则当前时刻下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加第二数值*预设周期值;所述第二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选择为1;否则当前时刻下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加第三数值*预设周期值,所述第三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选择为0.5。

S414:判断拥堵源头是否为红色,若是则执行步骤S415,否则执行步骤S416。

S415:判断下游紧邻检测点是否为绿色,若是则当前时刻下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加第二数值*预设周期值,否则执行步骤S416。

S416:当前时刻下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加第三数值*预设周期值。

S417:每秒钟将区域内变为绿色的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清零。

对于作为拥堵源头的检测点,根据其下游方向与之紧邻的检测点的路况与其路况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该拥堵源头的受阻系数。如果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与该拥堵源头的路况差距越大,说明该拥堵源头对于下游的阻力较大,因此受阻系数应该越大。例如,某一拥堵源头为深红色,而下游方向与之紧邻的检测点为绿色的情况和下游方向与之紧邻的检测点为红色的情况,前者的受阻系数要大于后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实施例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2;其中,

所述存储器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能够:

在电子地图上确定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在确定的区域内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和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

制定二次调警表,所述二次调警表中记录每一执勤警察对应的拥堵成因、每一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及每一种拥堵成因对应的对策预案;每一所述二次调警表具有调警表编号,所述调警表编号与对应的检测点编号关联;

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

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

对同时出现的多个拥堵源头检测点进行并行处理,根据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将拥堵成因图像发送至对应的二次调警表中的任意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接收到拥堵成因图像后,执勤警察根据拥堵成因图像判断是否属于误报,若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反馈拥堵成因图像,并发送不出警的反馈信息;若不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拥堵成因,移动终端根据拥堵成因自动提示是否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并在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时自动显示联系方式;

根据所述联系方式发送调警指令给对应的执勤警察,调动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检测点所在现场进行疏导。

以上,所述处理器可以分别设置于交通控制中心内和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内。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系统,包括设置于交通管理控制中心的控制装置和由执勤警察佩戴或持有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

在电子地图上确定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在确定的区域内所有路口的进出口位置和路口之间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制定二次调警表,所述二次调警表中记录每一执勤警察对应的拥堵成因、每一执勤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及每一种拥堵成因对应的对策预案;每一所述二次调警表具有调警表编号,所述调警表编号与对应的检测点编号关联;获取每一检测点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实时路况数据分为严重拥堵、拥堵、缓慢、畅通四类,将分类结果标注到电子地图上所对应的检测点上;对于每一检测点,根据其路况数据以及其下游紧邻检测点的路况数据确定该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对同时出现的多个拥堵源头检测点进行并行处理,根据每一拥堵源头检测点的编号,调取对应ID编号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将拥堵成因图像发送至对应的二次调警表中的任意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接收到拥堵成因图像后,执勤警察根据拥堵成因图像判断是否属于误报,若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反馈拥堵成因图像,并发送不出警的反馈信息;若不属于误报,执勤警察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拥堵成因,移动终端根据拥堵成因自动提示是否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并在需要调动其他执勤警察时自动显示联系方式;

根据所述联系方式发送调警指令给对应的执勤警察,调动执勤警察至拥堵源头检测点所在现场进行疏导。

上述方案中,在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的电子地图上标注检测点,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每一检测点设置有特定的编号,且每一检测点的编号均与检测点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的ID编号关联,同时还与至少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关联。针对每一检测点,融合各种实时路况数据得到检测点的实时路况。判断检测点是否为拥堵源头,若其为拥堵源头,就立即调取拥堵源头所在位置处的视频监控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并立即将其发送至该检测点事前关联的一个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上,从而使执勤警察在拥堵发生时就能立即得到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如果是误报,就回复系统不出警。否则,根据图像内容由移动终端中所接收的系统提供的预案内容,决定在赶往拥堵源头现场进行疏导的同时,决定是否需要调动其他警察一起到现场,将拥堵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述方案中,其核心点在于,对于交通控制中心来说,不需要配备接警人员,系统只要接受到拥堵源头的提示信息,就将拥堵源头的拥堵成因图像直接发送给执勤警察的移动终端。由执勤警察来判断当前的提示信息是否属实,若不属实的话则直接不必出警并将信息发送给交通控制中心即可,若属实确定需要出警的话,则由执勤警察根据视频画面来判断拥堵成因,将拥堵成因输入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则可以直接根据输入的拥堵成因自动弹出该拥堵成因对应的执勤警察,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可以去掉接警人员,提高快速反应速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