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司机室门及其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司机室门上锁或解锁的方法

司机室门及其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司机室门上锁或解锁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司机室门及其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司机室门上锁或解锁的方法。所述司机室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包括第一锁板、第二锁板、设置在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之间的锁芯;所述第一锁板的内侧具有内腔,且在第一锁板的内侧下部开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锁板的中间位置开有钥匙孔,该钥匙孔正对所述锁芯;所述第二锁板的内侧具有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安装在司机室门上时为锁盒提供容纳空间;所述锁芯具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可随着所述锁芯转动而进入所述限位槽内形成锁闭位或脱离所述限位槽而形成解锁位;所述限位板位于锁闭位时,该限位板的下端与反锁时的反锁旋钮之间的距离小于反锁旋钮的旋转半径。本发明可以限制司机室内部乘务人员随意开启司机室门,从而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962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413131.6

  • 申请日2017-06-0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卢宏

  • 地址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高科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52: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7

    授权

    授权

  • 2017-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5B83/02 申请日:2017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司机室门及其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司机室门上锁或解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室门锁的常见形式,如图1所示。主要结构包括:把手、锁盒、锁舌、反锁旋钮等。

当司机室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旋动反锁旋钮至竖直位置,并下压把手,锁舌将收进锁盒中,此时即可开启司机室门。当需要将司机室进行锁闭时,旋动反锁旋钮至水平位置并关闭司机室门,此时把手无法下压,锁舌处于锁盒外部, 司机室门锁闭。但此种锁闭是针对于司机室外部人员,对于司机室内部乘务人员仅需再将反锁旋钮重新旋至竖直位置解除对把手的限制,即可随意开启司机室门。这就意味着司机室内部任何一个乘务人员都可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开启司机室门,特别是当非操作端的乘务人员私自开启了司机室门,而操作端的司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而突然发动了车辆,此时非操作端的乘务人员极有可能坠落车下,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25819.0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司机室门的门锁机构,该门锁机构,包括四方钥匙、锁轴,锁轴包括锁轴体和固定锁环,固定锁环套接在锁轴体上,固定锁环嵌入在轨道车辆司机室门的侧壁内,锁轴体的前端部与轨道车辆司机室门的外壁齐平,锁轴体的前端部为四方轴,四方轴为单面圆弧,且各楞边之间为圆角过渡,锁轴体的后端部与解锁机构相连接,四方钥匙包括钥匙套、手柄体,手柄体连接在钥匙套的后端,钥匙套的前端设有与锁轴体的前端部形状相匹配的凹槽。该门锁机构主要用于实现对司机室门锁分级管理的功能。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0189409.7公开了一种机车安全门锁系统机构,该门锁系统机构在机车两头司机室的两侧车门均设有电控锁、手动锁、应急开门按钮和集成锁控制器,主控板直接或间接与每一个集成锁控制器通信连接,根据从机车TAX箱或双针速度表获取的车速信号,向集成锁控制器发送开锁或关锁指令;每一扇车门均设有车门接近开关,每一电控锁设有电控锁舌位置传感器和电控锁阀。该门锁系统机构实现了机车车门根据运行状况的自动控制,在机车的运行速度小于阈值时开启电控锁,大于阈值时自动关闭所有车门,并且实时监测机车两头司机室四扇车门的状态,保证了运行过程中机车的正确状态和司机的安全,其侧重点为电控门锁。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120331112.7公开了一种安全型设备门锁,以提供设备的安全性,防止设备门在意外情况下被打开。该安全型设备门锁中,门锁控制盒安装在设备外,设备内设置有门内侧把手以及解锁机构,门内侧把手连接解锁机构以及解锁机构连接锁止机构以使门内侧把手可控制锁止机构,设备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器与锁止机构关联,门锁控制盒与设备中央处理器关联,门锁控制盒具有信号输入界面,门锁控制盒根据信号输入界面的输入操作提供给设备中央处理器开门申请信号,设备中央处理器根据该开门申请信号以及来自一控制中心的批准信号将放信信号提供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打开锁止机构,这种设备门锁的侧重点也为电控门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机车司机室门锁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司机室门及其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司机室门上锁或解锁的方法,该门锁安全装置可以限制司机室内部乘务人员随意开启司机室门,从而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司机室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其结构特点是,该机械门锁安全装置用于设置在反锁旋钮与内侧门把手之间;所述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包括第一锁板、第二锁板、设置在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之间的锁芯;

所述第一锁板的内侧具有内腔,且在第一锁板的内侧下部开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锁板的中间位置开有钥匙孔,该钥匙孔正对所述锁芯;

所述第二锁板的内侧具有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安装在司机室门上时为锁盒提供容纳空间;

所述锁芯具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可随着所述锁芯转动而进入所述限位槽内形成锁闭位或脱离所述限位槽而形成解锁位;

所述限位板位于锁闭位时,该限位板的下端与反锁时的反锁旋钮之间的距离小于反锁旋钮的旋转半径。

安全门锁钥匙应由司机保管,司机室内部其他乘务人员需要开启司机室门时,需通过司机批准并开启,从而避免了乘务人员由于私自开启司机室门而发生的意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为了便于限位板位于解锁位内,所述第二锁板的外侧具有第二腔体,该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锁板的内腔之间形成锁芯及其限位板的活动空间。

为了保证限位板可靠地位于解锁位或锁闭位,所述第二锁板的外侧与所述锁芯之间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用于将锁芯及其限位板保持在锁闭位或解锁位。优选地,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第二锁板与所述锁芯上均设有定位所述弹簧的定位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锁板的定位结构为定位轴;所述锁芯的定位结构为设置在锁芯内端面上的盲孔。由此,通过孔轴定位,可以避免弹簧偏移。

优选地,所述锁芯的前端为中心锁。

所述中心锁垂直于钥匙孔中心线的截面为三角形、半圆形或多边形。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不设置一字型截面。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司机室门,其包括锁盒、内侧门把手、反锁旋钮和锁舌;还包括横跨所述锁盒设置的所述的司机室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司机室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的第二锁板固定安装在司机室门上,且司机室机械门锁安全装置位于反锁旋钮与内侧门把手之间,且所述锁芯的限位板位于锁闭位时,该限位板的下端与反锁时的反锁旋钮之间的距离小于反锁旋钮的旋转半径。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所述的司机室门进行上锁或解锁的方法,其中

上锁步骤为:

i旋转司机室门内侧的反锁旋钮至横向锁闭位置;

ii将安全锁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内,然后旋转锁芯使限位板位于第一锁板的限位槽内,此时限位板的下端可以防止反锁旋钮由横向锁闭位置到竖向打开位置;

解锁步骤为:

i将安全锁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内,使限位板从第一锁板的限位槽内脱离,然后旋转锁芯使限位板位于解锁位;

ii旋转反锁旋钮从横向锁闭位置到竖向打开位置,再转动内侧门把手即可从司机室内部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可以限制司机室内部乘务人员随意开启司机室门,从而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司机室门锁的常见形式示意图,其中a)为打开状态图,b)为锁闭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第一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第二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实施效果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前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图4的仰视图;

图13是图4的左视图;

图14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司机室门锁上加装的安全装置,如图2和3所示,主要包括:第一锁板1、第二锁板2、锁芯3、弹簧4、紧固件5。

其中:

如图4,12-14所示,第一锁板1包括:中心圆孔11、内腔12、坡口13、沉头孔14等,第一锁板1位于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的最上部。

如图5所示,第二锁板2包括: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定位轴23、螺纹通孔24等,第二锁板2位于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的最下部,第一腔体21需跨装于锁盒上部。

如图6所示,锁芯3包括:中心锁31、盲孔32、限位板33等。锁芯3位于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的中部,具体为第一锁板1与第二锁板2之间,且锁芯3的中心锁31可为多种形态,如三角形、半圆形、多边形等。本实施案例为方形锁,配套使用相应的方孔钥匙34。

弹簧4位于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的中部,具体为锁芯3与第二锁板2之间,弹簧4直径需略大于第二锁板2的定位轴23直径且小于锁芯3上盲孔32的直径。

紧固件5安装于第一锁板1的沉头孔14处,主要结构包括:圆柱头螺钉、弹垫和平垫,通常需使用4组紧固件5来完成本发明门锁安全装置的安装紧固。

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装配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弹簧4放置于第二锁板2的定位轴23上,再用锁芯3的盲孔32压住弹簧4,然后将第一锁板1置于锁芯3上方,使锁芯3处于第一锁板1的内腔12处,同时保证第一锁板1的中心圆孔11与锁芯3的盲孔32同心,且锁芯3的限位板33从第一锁板1的坡口13中伸出,最后将紧固件5置于第一锁板1的沉头孔14处,使紧固件5通过第一锁板1的沉头孔14旋入第二锁板2的螺纹通孔24,从而本发明门锁安全装置的装配。

一种司机室门,如图2所示,包括锁盒7、内侧门把手6、反锁旋钮9、锁舌8、以及横跨所述锁盒7设置的所述的司机室门机械门锁安全装置10。

附图7-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案例,实施时,首给先需选取本发明门锁安全装置的安装位置,将司机室门锁上的反锁旋钮9置于水平位置,再将本发明门锁安全装置置于司机室门锁的反锁旋钮9上方,此时要求第二锁板2的第一腔体21跨过司机室门锁的锁盒,并使锁芯3的限位板33竖直向下,且限位板33的下表面与旋钮上表面的距离应小于旋钮的旋转半径,此时便确定了本发明门锁安全装置的正确安装位置。根据第二锁板2的螺纹通孔24的分布,在司机室门板相应位置攻螺纹孔,通过紧固件5将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固定在司机室门板上。在弹簧4的反作用力下,限位板33进入坡口13,司机室门锁上的反锁旋钮9被限位板33限制住。此时,司机室内部的乘务人员若想开启司机室门必须先解锁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

解锁本发明的门锁安全装置时,如图10-11所示,首先需要使用与锁芯3配套的安全门锁钥匙34压入中心锁31,此时弹簧4收缩,锁芯3的限位板33从第一锁板1的坡口13进入第二锁板2的第一腔体21内,然后再任意方向旋转钥匙90度,此时限位板33将由竖直位(锁闭位)转换到水平位(解锁位),松开钥匙34,限位板33将在弹簧4的反作用力下进入到第一锁板1的内腔12中,此时解除了限位板33对司机室门锁上反锁旋钮9的限位,通过旋动反锁旋钮9至竖直位置,并下压内侧门把手6,即可开启司机室门。

安全门锁钥匙34应由司机保管,司机室内部其他乘务人员需要开启司机室门时,需通过司机批准并开启,从而避免了乘务人员由于私自开启司机室门而发生的意外。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