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

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包括:①梭罗草+扁穗冰草+赖草+青海冷地早熟禾以2:2:2:3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高寒草原区的工程迹地;②梭罗草+垂穗披碱草+星星草+碱茅以3:1:2:2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盐碱化的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③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以3:2:2: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高寒草甸区工程迹地。本发明为适宜多年冻土区植被恢复的系列植物搭配模式,具有外延性,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223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81421.2

  • 申请日2017-03-24

  • 分类号A01G1/00;A01B79/02;

  • 代理机构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谈杰

  • 地址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6: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4

    授权

    授权

  • 2017-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7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藏高原上工程迹地的植被生态恢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

背景技术

1、工程迹地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的道路植被恢复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其模式和规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1988年到1996年期间,路基坡面的工程迹地防护均采用浆砌石、水泥等工程护坡形式,造价高、结构生硬、景观和生态功能极差。自1996年云南昆曲高速公路运用生态护坡进行绿化开始,道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获得了飞速发展,植被恢复的设计思想也从简单的见绿,到体现各地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域景观的生态公路植被恢复的设计和营建;植被恢复的要求也从简单的快速覆盖裸露地表,到实现近自然的可持续的坡面植被为目标;在植物选择上,从最初的以引进外国草种、单一植草护坡,到对一些草种做引种栽培试验,选出适合绿化的草种,再到现在以野生乡土植物为主的灌草相结合的自然植被;植物配置上也从单一草种,到对草种的配比与播种量进行研究,为植被恢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配置。随着人们对植被恢复认识的提高,开始了灌木类、藤本类、草本植物在公路坡面的应用研究。灌草结合、营造科学生态型植物群落为主的配置模式,重视生物多样性原理。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以单个取土场为单元的人工植被恢复治理模式初步取得成功,铁路边坡的人工恢复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仍然存在“成活率低、物种模式缺乏、生态效益低”等问题,物种搭配不当可能形成的迅速退化,更是对植被的持续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2、人工植被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只要采用高原乡土植物种类和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青藏铁路高寒草原多年冻土区取土场次生裸地的植被快速恢复是可行的。采用青藏高原乡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快速恢复裸露取土场的地表植被,加快植被自然修复过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

3、植物筛选和搭配是人工植被关键。建植优良人工植被的关键是筛选适宜的乡土植物并进行合理搭配。适宜的乡土植物和合理的搭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人工植被的生态适应性,还可因植物间根系分布不同提高水分、热量和光合利用效率,同时利用植物生长周期不同而互相补充延长植被保存时间。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干旱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环境中,外来草种难以适应,由于其较低出苗率和越冬状况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按照“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已驯化的乡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并进行种植试验,最终筛选出适宜当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是人工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适宜恢复青藏高原上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工程迹地的系列植物搭配模式。目的是针对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工程迹地植被恢复,将适宜高海拔、寒冷、干旱地区种植的乡土植物进行优化搭配,为建植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区、多年冻土区盐碱化高寒草原区和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工程迹地人工植被提供系列混播植物搭配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包含以下系列植物搭配模式:

1)所述的植物搭配为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梭罗草+速效疏丛型禾草扁穗冰草+速效根茎型禾草赖草+长效密丛型青海冷地早熟禾,植物搭配重量比例为2:2:2:3,播种量为6~8kg/亩,植物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净度100%,发芽率>95%,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高寒草原区的工程迹地,植物搭配特点是恢复的人工植被耐旱性强、防风固沙性能突出、生态适应性广、群落稳定性好、植被持续时间长。

2)所述的植物搭配为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梭罗草+多年生速效疏丛型垂穗披碱草+长效密丛性星星草+长效密丛性碱茅,植物搭配重量比例为3:1:2:2,播种量为6~8kg/亩,植物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净度100%,发芽率>95%,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盐碱化的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植物搭配特点是恢复的人工植被恢复速度快、耐旱、耐盐碱性强、适应性好、群落稳定性强、植被持续时间长。

3)所述的植物搭配为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长效根茎型青海草地早熟禾+长效密丛性青海冷地早熟禾+长效密丛性中华羊茅,植物搭配重量比例为3:2:2:1,播种量为6~8kg/亩,植物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净度≥90%,发芽率≥90%,适宜应用于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高寒草甸区工程迹地,植物搭配特点是人工植被恢复速度快、植被覆盖度高、保护冻土和耐寒性能突出、植被保存时间长。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的优点是:1、首次针对多年冻土区不同类型的工程迹地,采用不同治理模式和治理目标,提出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系列混播植物搭配模式。明确了在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的工程迹地次生裸地重建人工植被的植物组合。2、选择植物均为当地引种驯化成功的乡土植物,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条件,甚至能适应多年冻土区剧烈冻融交替,并能在土壤贫瘠、表层干燥、蓄水、保水能力差的次生裸地上生长发育。3、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冻土为目的恢复工程迹地次生裸地植被的植物搭配模式。植物筛选将2种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梭罗草、1种多年生速效根茎型禾草和1种多年生长效密丛型禾草进行搭配。该搭配适应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区次生裸地,充分利用高寒草原区先锋植物梭罗草和耐旱的扁穗冰草解决恢复初期的植被盖度,利用抗逆性强、克隆繁殖能力强的赖草作为补充,再加上生长缓慢的冷地早熟禾作为最终的补充将极大延长植被保存时间。4、多年冻土区盐碱化高寒草原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是以保护冻土、治理盐碱化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次生裸地为目的的植物搭配模式,选择适宜高寒地区的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和多年生长效密丛性搭配,能快速恢复多年冻土区盐碱化高寒草原工程迹地,且耐干旱、耐盐碱性、群落适应性好、群落稳定性强。5、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是以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保护冻土、水源涵养为目的治理高寒草甸区工程迹地次生裸地为目的的植物搭配模式,选择适宜生长速度快的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垂穗披碱草和长效根茎型青海草地早熟禾+效密丛性青海冷地早熟禾+密丛性中华羊茅结合,适宜降雨量多、寒冷的环境,人工植被恢复速度快、植被覆盖度高、植被结构稳定。本发明为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次生裸地植被恢复的系列植物搭配模式,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次生裸地等退化草地的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对本发明适宜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搭配模式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例一:

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

植物搭配: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梭罗草+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扁穗冰草+多年生速效根茎型禾草赖草+多年生长效密丛型青海冷地早熟禾

植物搭配重量比例:2:2:2:3

播种量:6kg/亩

种子质量:净度100%,发芽率>95%

适宜应用的次生裸地类型: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高寒草原区的工程迹地。

实例二

多年冻土区盐碱化高寒草原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

植物搭配: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梭罗草+多年生速效疏丛型垂穗披碱草+长效密丛性星星草+长效密丛性碱茅

植物搭配重量比例:3:1:2:2

播种量:6kg/亩

种子质量:净度100%,发芽率>95%

适宜应用的次生裸地类型: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盐碱化的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

实例三

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工程迹地恢复物种搭配模式

植物搭配:多年生速效疏丛型禾草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长效根茎型青海草地早熟禾+长效密丛性青海冷地早熟禾+长效密丛性中华羊茅

植物搭配重量比例:3:2:2:1

播种量:6kg/亩

种子质量:净度≥90%,发芽率≥90%

适宜应用的次生裸地类型: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高寒草甸区工程迹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植物搭配系列具有外延性,可应用于其他不同类型的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