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移动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的请求,要求取得与其绑定的设定类型的身份信息;验证所述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是否合法并取得该请求中携带的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查找取得被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对应的第二服务器,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身份信息编号的数据请求;得到所述身份信息编号对应的身份信息数据,将其返回所述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实施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使得移动终端得到相关的身份证明信息,从而方便使用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73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凡;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60533.9

  • 发明设计人 李凡;

    申请日2015-12-21

  • 分类号G06F17/3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98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董红海

  • 地址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裕亨花园5-7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0: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4

    授权

    授权

  • 2017-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30 申请日:2015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特别是移动通讯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支付、娱乐等等。由于实行实名制,目前,移动终端和其所有人的对应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楚,在很多情况下,移动终端的号码或其唯一识别码基本上已经和所有人的身份挂钩。而身份证明在目前还是纸质的,其发放和携带不便。在许多场合,需要出示身份证明文件,由于没有携带,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例如,法律规定,驾驶机动车需要随身携带驾驶证,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携带自身的驾驶证,就不能驾车。如果出于情况紧急而驾车,一旦警察查车,就可能因为没有携带驾驶证而被处理。因此纸质的身份证明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纸质的身份证明在使用上存在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移动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的请求,要求取得与所述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绑定的设定类型的身份信息;

B)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验证所述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是否在本服务器的注册数据库中,如在,则取得该请求中携带的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

C)所述第一服务器查找取得被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对应的第二服务器,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携带有与所述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和/或生理识别数据绑定的身份信息编号的数据请求;

D)所述第二服务器在其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身份信息编号对应的身份信息数据,将其返回所述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E)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身份信息数据信息后,依据所述身份信息的类型,在其显示屏上显示与该类型身份证明的纸质文件格式相同或不相同的显示界面,并按照设定将接收到的身份文件数据填充到该显示界面的不同位置,得到与该类型身份证明的纸质文件格式相同或不相同的电子身份证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将本次请求得到的身份信息数据形成验证二维码,将所述验证二维码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步骤E)中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验证二维码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的设定位置,供其他移动终端进行扫描并验证该显示界面上显示信息的真伪。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F)所述移动终端存储带有所述二维码的电子身份证件的显示界面,以便于在需要时调出并显示在其显示屏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验证二维码显示的设定位置包括所述显示界面的空白处或另一页;所述验证二维码中包括第二服务器链接地址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到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该被查询身份信息编号对应的所有身份证件数据。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请求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M)所述移动终端以其唯一识别码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所述移动终端还发送与其希望取得的身份信息编号到所述第一服务器;

N)所述第一服务器查询第三服务器数据库,判断在该数据库中,用于注册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或所述移动终端在注册过程中上传的生理识别数据是否属于所述身份信息编号所有或对应于所述身份信息编号,如是,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和所述身份信息编号绑定并存储在注册数据库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在注册过程中上传的生理识别数据包括由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并上传的人脸识别数据或指纹识别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注册数据库中,每个已注册的身份信息编号均分配有单独的存储区域,所述存储区域中存储有与该身份信息编号绑定的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该身份信息编号要求过的身份证件编号和附属于所述身份证件编号的数据。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服务器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将在该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附属于所述身份证件编号的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移动终端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身份信息编号包括身份证号,所述电子身份证件包括汽车驾驶证和行驶证;所述第一服务器依次取得所述注册数据库中的行驶证号,并查询所述第二服务器上是否存在该行驶证号的违章信息,如有,下载该违章信息并存储该行驶证号所在的存储区域内;所述第一服务器按照设定的时间将所述违章信息发送到该存储区域对应的移动终端上。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中携带有移动终端本身的唯一识别码,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就能够查找到该唯一识别码在第一服务器上的对应的相关信息,并使用相关信息向具有权威性或官方的第二服务器提出请求,由第二服务器查找其数据库,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并最终返回到移动终端。所以,能够使得移动终端得到相关的身份证明文件,从而方便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实施例中取得身份证明信息的流程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各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注册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发送请求: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在智能手机上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为例,说明其取得并显示的过程。当然,在本发明中,并不仅仅限于取得并显示驾驶证的情况,也包括了其他证件数据的取得及显示,例如,车辆行驶证、中学或大学的毕业证以及某些职业资格证件等等。在取得不同的证件的情况下,可能涉及的第二服务器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证件的数据可能存储在不同部门的服务器中。但是,其取得的步骤和移动终端与第一服务器的连接步骤是相同的。同样地,在发明中,移动终端也并不仅仅包括智能手机,还包括其他的移动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对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而言,这样的证件数据取得和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额外的软件程序的,例如,可以将该软件以APP的形式,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当进入该APP时,软件开始运行,智能手机开始取得指定的证件数据并在取得该数据后将其显示在其显示屏上,以供相关的人员查看或验证;或者在需要使用身份证件时,调出其原先取得并存储的显示界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取得身份证件数据之前,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软件需要在第一服务器上注册,以验证安装该程序的智能手机的所有者是合法的、有权利取得该身份证明信息的,防止无关人员非法取得他人的身份证明。相关的注册步骤将在稍后详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本步骤时,软件已经在第一服务器上注册并以收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注册成功的消息,所以在第一服务器上已经存储有该智能手机的信息以及其对应的相关人员的身份信息编码或编号(例如,身份证号等注册时取得并验证过的信息)。因此,在本步骤中,智能手机运行软件,取得该智能手机的唯一识别码(该唯一识别码通常是该智能手机的IMEI识别码或智能手机号码)和需要取得的身份文件数据的类型(例如,需要取得驾驶证数据),形成数据请求,发送到第一服务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身份文件数据的类型可以是在该软件界面上选择的,每一种不同的身份文件数据,在该软件中均设置有不同的类型代码表示,该类型代码不仅需要传输到上述第一服务器,使得该第一服务器能够知道用户选择的类型,而且在后续的显示步骤中,也需要根据该类型代码选择不同的显示界面,并将得到的身份文件数据按照设定的规定填入上述显示界面中,以得到和纸质的身份证明文件格式一样的电子文件。也就是说,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终端唯一识别码和身份文件类型的请求,要求第一服务器发送与终端唯一识别码绑定的身份信息(绑定的信息是在注册时存储在第一服务器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在发送请求时,用于识别其身份的数据可以只发送该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到第一服务器,也可以只发送其取得的使用者的生理识别参数(在已经确定第一服务器上存储有该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和生理识别数据的情况下),还可以既发送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又发送使用者的生理识别参数。这些数据均用于使用者的身份验证,较多的信息虽然其发送及取得的时间较长,步骤较多,但验证的效果也更为可靠。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以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为例进行说明,生理识别数据可以在发送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的基础上用于再次确认,也可以在第一服务器已经存储有上述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和生理识别数据的基础上替代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

步骤S12判断是否在注册数据库上,得到相应的信息: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接收到上述请求之后,验证上述终端唯一识别码是否在本服务器的注册数据库中,如在,表示该用户是合法的用户,则取得该请求中携带的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如不在,则返回该移动终端查询失败的消息。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查找到对应其接收到请求的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在注册数据库中,而注册数据库又是由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该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编码(例如,注册时输入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组成的,所以只要找到该唯一识别码,就能够找到其对应的身份信息编码。但是,该身份信息编码仅仅只是一个编码,并不是本实施例中要求的身份文件的数据。要求的身份文件的数据只能在相关的服务器中查到,上述绑定的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的身份信息编码则可以用于在相关服务器中作为查找需要的数据的关键词。

步骤S13发送数据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查找取得身份信息的类型对应的第二服务器,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唯一识别码绑定的身份信息编号的数据请求;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查找身份文件数据还需要确定该身份文件数据的类型,才能确定相关的第二服务器。例如,驾驶证可能在交警部门的服务器上,而房产证则在不动产登记部门的服务器上。因此,在本步骤中,当第一服务器需要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不仅需要知道应该查询谁的身份文件数据,还要知道到哪里查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服务器在发送上述数据查询请求之前,需要确定两个内容,一个是具体的身份信息编码(即需要查询谁的身份文件数据),另一个是第二服务器的位置(即到何处去查询上述身份文件数据)。这是由于第一服务器可能通过网络和多个第二服务器连接,这些第二服务器每个均提供一种或多种身份文件数据,在发送查询请求之前需要确定到哪个服务器上去查询。当然,如果存在一个第二服务器,其上存储有所有类型的身份文件的数据,在在本实施例中,就可以不执行上述身份文件数据类型的判断,而是直接使用身份信息编码在该第二服务器上查询。所以,在本步骤中,上述数据查询请求中至少包括了由上述注册数据库中取得的、与该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绑定的身份信息编码或编号。

步骤S14在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数据:在本步骤中,第二服务器通过设定的接口接收到上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查询请求,取出其中的身份信息编码,并在该第二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查询该身份信息编码对应的身份文件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身份信息编码是一个编号,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例如,是身份证号码,但是并没有身份证的其他信息;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包括照片)是一个身份文件数据,该身份文件数据存储在相关部门的第二服务器上。因此,在本步骤中,第二服务器依据收到的身份信息编码在其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身份文件数据。

步骤S15返回数据:在本步骤中,第二服务器将查找到的身份文件数据返回到第一服务器。如果在第二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在本步骤中返回的就是一个表示查询失败的信息。

步骤S16生成验证二维码,并将其存储在验证数据库: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身份文件数据后,生成本次查询的验证二维码,具体来讲,就是将本次查询的时间、查询得到的身份文件的数据以及第二服务器的地址等等信息,综合在一起,生成一个二维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验证二维码是供执法部门的人员在查验时验证电子身份文件的真伪时使用的。一般来讲,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者可能在网络连接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事先取得一个电子身份证件的数据并显示、存储以备后用。在这种情况下,查验者需要确认显示的电子身份证件是否真实。由于在上述验证二维码中包括了第一服务器查询该电子身份证件时取得的所有数据及第二服务器的链接地址,所以,当查验者扫描该验证二维码时,扫描设备能够识别并取得该第二服务器的地址,并自动与其连接,然后取得设定位置上的身份文件号码,将其输送到第二服务器;由于查验者的身份不同,第二服务器对其而言是开放的,所以,能够在第二服务器上得到该身份文件号码对应的数据;将扫描得到的验证二维码中的身份文件数据和由第二服务器中得到的身份文件数据比较,就能够判断在被查验者的移动终端上显示的电子身份文件的真伪。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查验者当然可以使用专用的移动终端来扫描上述验证二维码并进行验证,但是也可以使用其自己的移动终端(通常是智能手机),通过安装专用的软件或APP,使其在扫描上述验证二维码后能够连接到上述第二服务器,即可以实现验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相关部门在专用的移动终端上的费用,仅需要提供专用的APP即可实现现场查验。

步骤S17发回数据和验证二维码: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查询数据和生成的验证二维码发送到发出请求的移动终端上。

步骤S18依据查询的数据类型,调用相应的显示界面,并填入接收到的数据: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具体而言,在图1中是智能手机)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来的身份文件数据,依据之前发送请求时选择的身份证明文件类型,调出相应的显示界面,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设定的规则填充到上述显示界面中,得到显示在其显示屏上的、与纸质文件式样相同的电子身份证明文件;同时,随上述身份文件数据一起传输来的验证二维码显示在该显示界面上空白的位置上或显示在显示界面的另外一个页面上,这个显示位置也是事先设定的,该验证二维码的显示使得查验证件的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设备对该电子证件的真伪进行验证,确保该电子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到移动终端上的并不是一个电子版本的身份证明文件,而是一组数据,该数据包括了身份证明上的所有内容。这些内容按照规定的格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上述数据,以便于传输。在移动终端中,当调出相应的显示界面时,显示界面上并没有具体的数据内容,其上的数据内容需要由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中取出,并按照设定的规则填入上述调出的显示界面,得到一个完整的电子证件。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电子文件,包括附加在其上的验证二维码是可以存储的,但是显示界面在存储时一定是带有验证二维码的,也就是说,不能将验证二维码和电子证件分开存储,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储的。这是由于考虑到证件的特殊性质,防止其流出或被人伪造;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没有查询成功,显示界面也不会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换句话说,显示出来的身份证明一定是带有被查询信息和相关的验证二维码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些情况下,上述显示界面的格式也可能是和纸质证件(即纸质文件)的格式不同,但是其显示的数据或项目与纸质证件还是大致相同的。换句话说,在一些情况下,虽然显示界面和纸质文件不同,但是纸质文件上的内容都会在该显示界面上显示出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能显示出来的是一个非人眼识别的显示界面,例如,在使用机器识别证件时,可以仅仅显示上述的验证二维码,因为其中包括了身份证明文件中的全部或与人员信息相关的内容。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上述身份证明文件可以以一个电子版本证件的方式出现,不一定是人眼能够识别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没有显示界面,直接发送某种组合的电子信号到识别证件的机器;当然,也可以既出现显示界面,也发送电子版本的证件。总之,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取得身份证明文件的数据后,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将其显示出来或发送到检验证件的机器中,首先,可以在和与纸质身份文件相同的显示界面上显示,其次,也可以在与纸质身份文件不相同的显示界面上显示,再次,还可以用电子版本的格式显示或发送,例如二维码或数据包。同时,上述这些选择之间并不排斥,也就是说,在一个移动终端上可以同时选择上述方式中的两个以上,例如,在一个移动终端上,可以同时显示不同于纸质文件的显示界面,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格式发送电子版本的文件。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提供查询服务,收到查询请求并验证是合法的查询后,第一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第二服务器,进行移动终端的查询请求。之所以设置第一服务器,是由于第二服务器通常是职能部门的服务器,这些数据仅仅只能存在于职能部门的服务器中,但是这些服务器通常并不能承受高强度的查询,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数据库中的数据,风险比较大。而通过第一服务器的中转,不仅能够接受较大的查询流量,而且将用户和职能部门的服务器隔开,数据安全上也能够得到保证。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上述第二服务器和第一服务器都属于运营商,只不过第二服务器是得到许可、能够定时由相关部门的服务器上拷贝数据相关数据的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服务器定时由相关部门的服务器上拷贝允许拷贝的数据,建立一个数据相对齐全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能并不是相关部门服务器上的全部数据,但是足够满足本实施例中的查询要求。这样,第二服务器在第一服务器查询时就能够输出数据到第一服务器。这样设置虽然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对运营商要求较高,但隔离了使用者和相关部门的关系,在网络安全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图3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第一服务器上的注册步骤。在图3中,移动终端在一个第一服务器上的注册过程包括:

步骤S31取得移动终端号码,输入身份信息编码,形成注册请求:在本实施例中,当软件被下载并建立在移动终端上后,首先是要登录第一服务器,在其上注册用户,然后才能取得身份文件数据。在注册时,需要实名注册,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编码,例如身份证号码,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使用者的真实信息,防止其他人冒用。为此,在本步骤中,当需要进行注册时,首先取得该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和移动终端的号码,在本实施例中,就是取得该智能手机的IMEI识别码和SIM卡被赋予的电话号码,这些信息和输入的身份信息编码一起,加入到注册信息中,形成注册请求。换句话说,注册请求中携带有上述信息。

步骤S32发送注册请求: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发送上述注册信息到第一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即可以一次将上述信息以数据包或数据组合的形式发送到上述第一服务器,也可以分为多次、在第一服务器的提示下每次发送一条相关信息。

步骤S33发送号码查询请求: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得到上述步骤中涉及的数据内容,基本上来讲,注册的数据包括两类,一类是移动终端本身的识别信息,包括移动终端上使用的电话号码和移动终端的硬件识别码(IMEI识别码),这一类信息在移动终端上就由;另外一类是使用该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编码,这一类信息在移动终端上述是没有的,通常需要使用者人工输入。当第一服务器收到这些信息后,需要验证用户的注册信息是否正确,以确定注册的人是否用户本人。由于当前的移动电话均采用实名制,所以,可以在第三服务器(请参见图2)的数据库中按照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查找到使用人或所有人的身份信息。为此,在本步骤中,当第一服务器收到上述信息后,取出其中的移动终端识别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将其作为号码查询的内容,发送号码查询请求到第三服务器,该第三服务器通常是电讯部门的数据服务器。

步骤S34在数据库中查询该号码对应的身份信息:在本步骤中,第三服务器收到第一服务器发来的请求,取出其中的移动终端识别信息,在其本身的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如有,则该移动终端识别信息必然对应使用者信息,如无,在返回身份信息时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S35返回该身份信息:在本步骤中,第三服务器将查找到其数据库中的移动终端识别信息对应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返回第一服务器,或在没有查找到的情况下,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S36比较两个身份信息是否相同,如是,存储在注册数据库:在本步骤中,第一服务器比较来自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来自第三服务器的身份信息,如果二者相同,则认为注册者为该移动终端的使用者或所有者本人,注册是合法的,于是将上述身份识别信息和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绑定,并放入注册数据库中,已备后续的步骤查询;如果二者不同,则认为注册是非法的,返回注册失败的信息通知移动终端。

步骤S37返回注册结果信息:在上述的步骤中,不管其中的步骤如何,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注册成功,要么注册失败。在本步骤中,就是将上述注册结果通知移动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例子给出的是通过查询第三服务器上的数据来确定使用者是否合法用户。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增加验证码的步骤,即在确认上述两个身份信息(通常是身份证号)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服务器发送验证码到第三服务器中与该身份信息绑定的移动终端上,告知现在正在进行注册操作,并携带随机生成的验证码,当该移动终端返回上述验证码后,才确认移动终端的用户合法,完成注册。当然,上述验证码也可以不仅仅用于注册,当已经注册的用户要求身份文件数据时,第一服务器也可以发送随机生成的验证码到注册数据库中相关的移动终端上,当该移动终端返回该验证码时,才确认用户合法,从而向第二服务器要求对应的身份文件数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验证使用者的身份,可以在上述步骤S12中加入发送、检查验证码的步骤,使得其至少作为用户真实意思表示的一个步骤。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注册或数据取得过程中,移动终端也可以采集一些使用者的生理参数上传到第一服务器,这些参数包括指纹数据或人脸图像数据,第一服务器收到这些数据后,将这些数据与事先存储在第三服务器(此时,第三服务器就不是上述的电讯服务器,而是相关的存储有生理数据的专用服务器)中的数据比较,以判断该使用者是否合法的使用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生理参数可以是唯一的验证使用者是否合法的手段,也可以是在一种附加在其他手段上的验证手段。与上述验证手段相对应,上述第三服务器也可能不止一个,例如,在通过移动终端的号码查询时,上述第三服务器是电讯的服务器;而在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查询并验证时,上述第三服务器就是相关部门的人脸识别服务器或指纹识别服务器。

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如果存在一个服务器,该服务器属于相关部门,其上具有多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覆盖了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注册和数据查询中所有内容,第一服务器不用分别到多个不同的服务器去取得不同类型的数据,所以,上述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实际上可以是同一个服务器。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运营商能够得到多个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允许,也可以使用一个服务器存储由多个相关部门的服务器上取得的数据,此时,与上述情况相同,上述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不光可以是同一个服务器,而且该服务器属于运营商。

在上述例子中,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的是一个驾驶证的数据,而在本实施例中的另外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取得附加在身份识别信息之下的一些其他信息,例如,违章信息。此时,移动终端发送到第一服务器的查询数据的类型也会改变,但是还是以该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作为需要查找的对象;在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这样的查询请求后,通过查找注册数据库中与该移动终端识别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然后在第二服务器的其他数据库中或其他服务器的数据块库中查找该身份信息,将与该身份信息相关的数据发送到第一服务器即可。这些相关的数据就可以是不断累计在该身份信息下的违章信息或其他信息。不同的数据在发送到移动终端后,其显示界面也是不同的,例如,违章信息在移动终端上就是用表格的形式显示的,而不是上述例子中的证件格式形式。

总体上来讲,在本发明中,是使用了人们常用的身份信息编码(身份证号码)作为一个核心,将各种证件的电子版本通过身份证号联系在一起,通过第一服务器与多个部门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了使用者身份的验证、身份数据的取得以及其他的相关业务信息的通知等等,从而实现了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电子证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由第二服务器上得到的身份文件数据不仅发送给移动终端,其数据以及身份证明文件的类型也会存储在注册数据库中。在注册数据库中,每个已注册的身份信息编号均分配有单独的存储区域,存储区域中存储有与该身份信息编号绑定的相关数据,这些相关数据包括移动终端唯一识别码、该身份信息编号要求过的身份证件的类型和编号以及附属于该身份证件编号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例如,24小时),将在该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附属于该身份证件编号的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移动终端上。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或功能的完善,第一服务器按照设定时间逐个检测上述注册数据库中每个身份证件编号或编码要求过的证件类型,一旦发现某个身份证件编号要求过一些特殊类型的电子身份证件,则会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向相关的第二服务器要求最新数据,例如,特殊类型的身份证件为行驶证,其附属的最新数据就是对于该行驶证的违章信息或扣分信息。当然这些最新信息也可以是别的、附属于该特殊证件的其他信息。当第一服务器得到这些最新信息后,将其存储在上述注册数据库中对应于该身份文件编号的存储区域,并在设定时间将这些最新信息发送到对应的移动终端。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身份信息编号包括身份证号,电子身份证件包括汽车驾驶证和行驶证;第一服务器依次取得所述注册数据库中的行驶证号,并查询所述第二服务器上是否存在该行驶证号的违章信息或驾驶证的扣分状态,如有,下载该违章信息并存储该行驶证号所在的存储区域内;然后第一服务器按照设定的时间将所述违章信息发送到该存储区域对应的移动终端上。

在本发明中,移动终端发送到第一服务器的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是在该移动终端的软件界面上进行选择而得到的。由于在本发明中电子身份证件包括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多种证件,这些证件的不同种类就是上述要求身份信息的类型,例如,驾驶证、行驶证、结婚证、不动产登记证以及各种毕业证等等,分别由不同的数据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信息的类型。而这些数据在当前的情况下通常并不在一个服务器上,需要分别到相关部门的不同服务器上取得,所以,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软件界面(或APP界面)中,设置了一个具有多个选择项的选择界面,供使用者在查询某种证件之前进行选择。在该界面中,每个项目代表一种证件类型或身份文件类型,当其被选择后,产生与其他项目不同的代码,该代码不仅被发送到第一服务器,使得第一服务器能够知晓需要连接哪一个第二服务器,还被移动终端用于确定取得数据后的显示界面的选择。例如,在上述选择界面上,可能包括驾驶证A、行驶证B、结婚证C、不动产登记证D、中学毕业证E、大学毕业证F等等项目,如果选择驾驶证A项目,则生成第一代码;选择行驶证B项目,则生成第二代码,并以此类推。这样,通过上述选择,即可确定身份信息的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可以一次选择多个项目,这样会得到多个身份信息的类型,而这些多个身份信息的类型将被移动终端逐个处理,以得到其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信息,进而得到多个身份证明文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