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

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二维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结果,建立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一是解决时间域地质模型的调整与高分辨率时间域地震体的匹配,区分储层与非储层;二是兼容实时测井曲线与依据邻井曲线产生的模拟曲线拟合,调整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构造深度和地层倾角。指导实钻水平井轨迹预测,进行着陆段和水平段的随钻决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47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时代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026225.8

  • 申请日2017-01-13

  • 分类号E21B7/04;

  • 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樊戎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大道77号光谷金融港A3栋7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37: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 7/04 专利号:ZL2017100262258 登记号:Y2022420000061 登记生效日:20220315 出质人:武汉时代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分行 发明名称: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 申请日:20170113 授权公告日:20181102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11-02

    授权

    授权

  • 2017-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7/04 申请日:2017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开采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水平井导向过程中,针对水平井钻进过程中钻井工程对井轨迹控制的偏差和地质认识的不确定性,以及随钻测井中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录井气测值迟到深度等,需要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录井、油藏、钻井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开发方案部署到动静态导向策略及水平井产能评价,分析轨迹调整的时机,动态优化井轨迹于储层中的最佳位置,降低地质钻井工程风险,缩短钻井周期,实现单井产能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目前,国内随钻测量工具和地质导向技术的研究及随钻资料的采集应用上明显滞后于国外,随钻测量工具和定向井技术虽然有了快速提升,但仍受限于这些国外大型服务商的硬件和软件垄断。但因外企服务商对本地区地质油藏认识程度有限,而中国钻井队伍没有针对性的处理解释软件,处于被动式应用国外软件的接触层面,远未形成自主的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体系,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高端技术服务及各种商业费用上也面临风险,成为制约勘探开发随钻实时决策和提升综合经济效益一项技术瓶颈。

同类地质导向技术主要存在的缺陷:

1、利用深度域地震体导向,增加导向过程中井轨迹与深度域地震体标定层的深度误差不确定性。

2、利用钻前三维构造模型或二维构造等值线图进行着陆,实钻与设计目的层海拔深度存在构造误差。

3、二维时间域与深度域的地质导向模型不能切换显示二维时间域与深度域的地震剖面。

4、实钻轨迹控制的方位与设计水平井轨迹方位偏离5度以上时,水平段的水平位移数据相差较大,二维地质导向模型误差影响随钻决策的准确度。

5、部分地质导向工程师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调整指导轨迹控制,操作时间长,现场操作慢。

6、国内现场地质导向过渡依赖石油外企服务商的随钻成像和边界探测工具,服务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二维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结果,建立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一是解决时间域地质模型的调整与高分辨率时间域地震体的匹配,区分储层与非储层;二是兼容实时测井曲线与依据邻井曲线产生的模拟曲线拟合,调整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构造深度和地层倾角。指导实钻水平井轨迹预测,进行着陆段和水平段的随钻决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根据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测井曲线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岩性数据、邻井流体数据、邻井录井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和邻井时间域的地震解释层面,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和设计水平井时深关系数据,建立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

步骤1.2:使用三维构造层面数据沿着井轨迹切片生成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切片剖面,使用三维时间域地震体沿着井轨迹切片生成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震切片剖面;

步骤1.3:将三维地震反演体或纯波数据、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邻井三维构造层面数据、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设计水平井时深关系数据和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切片剖面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震切片剖面在设计水平井轨迹的水平位移长度内叠合显示,形成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

步骤1.4:基于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测井曲线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建立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

步骤1.5:对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与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求交处理得到设计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将设计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和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组合建立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

步骤1.6:根据设计水平井井眼轨迹实钻过程中,实钻水平井轨迹下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和随钻点测斜数据,基于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建立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

步骤1.7:根据设计水平井井眼轨迹实钻过程中,实钻水平井轨迹下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随钻点测斜数据和实钻水平井轨迹与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求交处理得到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

步骤1.8:将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以及随钻点测斜数据组合显示建立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

步骤1.9:根据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同步切换显示设计水平井的地震剖面和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或实钻水平井轨迹的地震剖面和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基于随钻点测井曲线标定时间域地震反演结果,并同步更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构造层面和地层倾角;

步骤1.10:根据实时更新的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对比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将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进行拟合匹配,使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重合,根据上述拟合匹配的结果实时更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

步骤1.11: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判断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距离,以及地层厚度和地层倾角;

步骤1.12: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预测实钻水平井下一个测点的设计轨迹,通过预测的设计轨迹指导现场轨迹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高分辨率时间域地震反演体可以更好地预测储层横向展布和地层倾角,避免转换为深度域地震体造成的深度不确定性,因此节约了具备高分辨率地震体导向的地质模型现场操作时间,本技术方案利用常规随钻测井工具的伽马和电阻率曲线,调整二维时间域和深度域地质导向模型,分析轨迹调整的时机,动态优化井轨迹于储层中的最佳位置,可降低地质钻井工程风险,缩短钻井周期,实现单井产能和投资收益最大化。本技术方案通过常规工具测量的随钻测井曲线,依据高分辨率的时间域和深度域的二维地震剖面,实时调整二维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指导轨迹控制,节约操作时间,提高轨迹控制的准确度和储层钻遇率,可逐渐打破外企服务商对于整个水平井钻井服务的垄断,摆脱对石油外企服务商的随钻成像和边界探测工具服务的依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数据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操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钻前邻井与设计水平井二维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钻前设计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伽马模型;

图5为本发明中钻前设计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

图6为本发明中实钻井时间域地层及地震着陆对比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钻轨迹二维时间域着陆地质属性伽马模型;

图8为本发明中实钻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着陆导向模型;

图9为本发明中实钻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水平段属性伽马模型;

图10为本发明中实钻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水平段导向模型。

其中,1—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2—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切片剖面、3—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震切片剖面、4—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5—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6—设计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7—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8—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9—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10—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1—设计水平井的地震剖面、12—实钻水平井轨迹的地震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利用时间域地震体的地质导向模型的地质导向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根据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测井曲线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岩性数据、邻井流体数据、邻井录井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和邻井时间域的地震解释层面,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和设计水平井时深关系数据,建立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1;

步骤1.2:使用三维构造层面数据(三维地震时间解释层面或多井建模结果的三维时间构造层面)沿着井轨迹切片生成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切片剖面2,使用三维时间域地震体沿着井轨迹切片生成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震切片剖面3;

步骤1.3:将三维地震反演体或纯波数据、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邻井三维构造层面数据、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设计水平井时深关系数据和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切片剖面2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震切片剖面3在设计水平井轨迹的水平位移(指井眼轨迹上的点至井口所在铅垂线的距离,也指测点与井口在水平投影面上的距离)长度内叠合显示,形成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4;

步骤1.4:基于邻井井斜数据、邻井测井曲线数据、邻井时深关系数据、邻井时间域分层数据,以及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4建立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5;

步骤1.5:对设计水平井轨迹数据与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5求交处理得到设计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6,将设计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6、设计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框架模型4和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5组合建立设计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7;

步骤1.6:根据设计水平井井眼轨迹实钻过程中,实钻水平井轨迹下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和随钻点测斜数据,基于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1,建立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8;

步骤1.7:根据设计水平井井眼轨迹实钻过程中,实钻水平井轨迹下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随钻点测斜数据和实钻水平井轨迹与水平井轨迹二维时间域地质属性模型5求交处理得到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9;

步骤1.8:将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9、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随钻点录井曲线、随钻点钻井工程曲线以及随钻点测斜数据组合显示建立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

步骤1.9:根据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8,同步切换显示设计水平井的地震剖面11和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或实钻水平井轨迹的地震剖面12和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基于随钻点测井曲线标定时间域地震反演结果,并同步更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的构造层面和地层倾角;

步骤1.10:根据实时更新的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8,对比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9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将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9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进行拟合匹配,使实钻水平井轨迹模拟测井曲线9与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重合,根据上述拟合匹配的结果实时更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

步骤1.11: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判断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距离,以及地层厚度和地层倾角;

步骤1.12: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预测实钻水平井下一个测点的设计轨迹,通过预测的设计轨迹指导现场轨迹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1.11中,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判断着陆段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距离,以及地层厚度和地层倾角的具体方法为:

将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的随钻点测井曲线的视垂厚校正为真垂厚(在直井上,指层状或似层状地质体上下界面之间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距离),同时将邻井测井曲线的视垂厚(在各种井型上,指层状或似层状地质体上下界面之间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距离)校正为真垂厚,利用实钻水平井轨迹真垂厚与邻井的真垂厚进行标志层对比,得到当前深度标志层更新后的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8以及各标志层的地层倾角(二维面之间的角度,例如沉积层与水平面,或断层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根据当前深度标志层更新后的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8,结合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共同确定各标志层的构造误差,实时确定各标志层的构造误差数值,然后根据各标志层的构造误差数值得出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距离和地层倾角。

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1.12中通过预测的设计轨迹指导现场轨迹控制中着陆轨迹控制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中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地层厚度和地层倾角,实时更新设计水平井轨迹的入射角和靶前位移,在靶前位移和狗腿度(即两点间的全角变化率,单位:度/30米)调整的可控范围内,确定轨迹控制调整方案,使钻头进入目的层;根据实钻水平井与邻井随钻测井曲线和气测曲线(气测曲线是通过录井仪器获得的曲线)的目的层对比,确保钻头进入目的层后,使钻头所在的井斜角(Inclination,测点井眼切线方向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匹配为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中钻头处的地层倾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判断水平段钻头与目的层顶部或底部或流体界面的距离、以及地层倾角的具体方法为:

基于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识别目的层对称标志点位于邻井的位置处测井曲线特征;然后将实时更新的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结合目的层对称标志点位于地震剖面上的地层倾角变化趋势,在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上计算地层倾角;然后基于上述地层倾角和地震剖面的地层倾角变化趋势,综合目的层顶界和底界钻遇点,实时调整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的层面顶界和底界以及旋转地层倾角,使模拟测井曲线匹配随钻测井曲线,即实现了实时更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

根据上述实钻水平井轨迹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10的调整结果,基于最后一个测点预测钻头位置的海拔深度或垂深和地层倾角,确定钻头在目的层中的实际位置,使轨迹与地层倾角平行,预测实钻水平井下一个测点的设计轨迹,指导现场轨迹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钻前根据邻井的井斜数据、测井曲线数据、时深关系数据、岩性数据、流体数据、录井数据、分层数据和时间域的地震解释层面,以及设计水平井的轨迹数据,建立邻井与设计水平井的深度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以及二维深度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随钻点的测井曲线、录井曲线、钻井工程曲线以及测斜数据,实时更新深度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以及二维深度域地质及地震着陆和水平段导向模型,指导现场轨迹控制。

如果导向区块无地震体数据,支持利用本研究区块的多井地质研究的三维地质建模成果,采用模拟—对比—模型更新导向法和方向性测量导向法进行水平井的一体化随钻地质建模及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邻井的井斜数据和测井曲线数据均为通过随钻测量或电缆测井采集得到的数据。

所述时深关系数据为井间地震采集得到的数据,岩性数据为地质录井人员根据钻井返出岩屑解释得到的数据,流体数据为地质录井或岩石物理解释人员根据气测和测井曲线解释得到的数据。

所述录井数据为地质录井人员根据录井仪器从钻井现场采集的数据,分层数据为地质研究人员根据地层对比结果分析出的标志层深度数据。

所述时间域的地震解释层面为地球物理人员对地震纯波数据(地球物理人员利用相关软件对于地震采集数据处理的数据结果)进行解释的数据结果。

传统地质导向技术主要包括模拟-对比-模型更新法和方向性测量导向法。本发明基于传统技术研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地震反演构造地质体导向法,将水平井实钻数据与地震数据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基于地震数据体的水平井实时导向系统,对水平井钻探进行实时导向和预测。这三种方法可在作业中根据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水平井地质导向目标进行针对性应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地震反演构造地质体导向法

如果地震反演体(或纯波数据)能够区分储层与非储层,提取目的层的地震解释层面,那么结合地震体和解释层面分析着陆段地层接触关系和水平段的目的层地层倾角趋势。基于从造斜点到入层点的地震剖面揭示地层纵向厚度及接触关系,制定合理的着陆策略。根据入层后常规随钻测井曲线(LWD)钻进水平段,以及水平段轨迹在目的层反演剖面中的位置,结合地震反演剖面显示储层横向变化和目的层倾角趋势,指导轨迹设计,制定地质导向策略。

2)模拟—对比—模型更新导向法

基于建立的地层模型和井眼轨迹在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中的模拟测井曲线响应,通过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钻测井曲线的对比模拟,更新模型以使二者匹配,更新后的模型被认为是地下实际构造的表征,依据此模型进行导向决策。

3)方向性测量导向法

利用方向性测井数据可以识别井眼轨迹是否接近储层边界,更重要的是能够判断井眼轨迹是否接近上边界、下边界或横向物性变化,从而更准确对导向进行决策。

本发明中,钻前分析、地层及地震对比和导向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钻前收集导向水平井区块的邻井和设计水平井数据,包括:井基础信息、井斜数据、测井曲线数据、分层数据、岩石物理解释、时深转换关系、录井数据、地震数据、地震解释层面、地震解释断层、地震解释数据体、地震反演体、单井钻井地质方案等。

本发明中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实时对比过程为:

在随钻开始后,实时数据被加载到实钻水平井地层对比中,对比各标志层的测井曲线特征。

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实时对比包括下列步骤:

1)基于钻前建立的邻井与设计井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实钻水平井轨迹实时获取随钻点的测井曲线、录井曲线、钻井工程曲线以及测斜数据,建立邻井与实钻水平井的实时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

2)将造斜段随钻测井曲线垂向从视垂厚校正为真垂厚,与邻井进行标志层对比。

3)通过地层及地震对比和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精细标志点对比,分析各标志层的构造误差,实时确定构造误差数值。

本发明中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着陆导向模型更新过程为:

从造斜点分析布井时的设计水平井的分层依据、目的层的空间几何形状和中靶信息。利用目前实钻水平井测井曲线与邻井地层对比,确定目的层垂深(或海拔)、地层倾角、入射角、靶前位移和工具造斜狗腿度,然后依据不同标志层更新设计水平井轨迹。通过深度域(测深、海拔、垂深)和时间域(双重时间差、单重时间差)下的地层对比编辑和显示功能,实时进行两个域内分层数据的同步更新,解决着陆段实钻水平井与邻井地层对比目的层海拔(或垂深)的预测,调整二维时间域和深度域地质导向模型,分析轨迹调整的时机,指导轨迹控制。

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着陆导向模型更新包括下列步骤:

1)基于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和各标志层构造误差数值,移动和旋转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层面,同时拟合对比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钻测井曲线,使实钻水平井标志层点的模拟测井曲线匹配实钻测井曲线。同步更新显示调整的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的地层倾角,依据钻头处的地层厚度和地层倾角,实时更新设计水平井轨迹的入射角和靶前位移,在靶前位移和狗腿度调整的可控范围内,确定轨迹调整方案,达到准确着陆。

2)在造斜段钻完后,着陆之前使井眼轨迹按一定的井斜角稳斜钻进探寻目的层,当现场综合判断轨迹确认钻遇目的层后,增斜钻进,并处于目的层显示最佳位置时,直至实钻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倾角平行,保持稳斜钻进。

3)当判断出所述随钻点对应钻头所在点为地层倾角,将所述井眼轨迹中钻头所在的井斜角调整为所述二维时间域地质导向模型中钻头处的地层倾角。

本发明中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水平段对比及导向模型实时更新过程为:

当判断出钻头距离目的层的距离时,该方法还包括水平段的地层对比:

1)水平井曲线栏除了加载显示随钻测井曲线、录井曲线、钻井工程曲线,也可显示岩性和流体的实时解释数据,综合随钻测井曲线、录井曲线、钻井工程曲线、岩性和流体解释数据,判断实钻水平井轨迹所处地层的储层类型。

2)基于时间域地层及地震对比剖面,目的层对称标志点位于邻井的位置处测井曲线特征。

3)基于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目的层对称标志点位于地震剖面上的地层倾角趋势,在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上计算地层倾角。

4)基于上述计算对称标志点井眼轨迹各段平均地层倾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趋势,结合目的层顶界和底界钻遇点,调整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目的层层面顶界和底界以及旋转地层倾角,使模拟测井曲线匹配随钻测井曲线。

5)根据二维时间域地质及地震导向模型调整结果,基于最后一个测点预测钻头位置的海拔深度和地层倾角,确定钻头在目的层中的实际位置,使轨迹与地层倾角平行,预测实钻水平井下一个测点的设计轨迹,指导现场轨迹控制。

通过本发明的方案,由于高分辨率时间域地震反演体可以更好地预测储层横向展布和地层倾角,避免转换为深度域地震体造成的深度不确定性,因此节约了具备高分辨率地震体导向的地质模型现场操作时间,动态优化井轨迹于储层中的最佳位置,提高钻遇率,降低地质钻井工程风险,缩短钻井周期,实现单井产能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