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

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箱型梁下的箱型梁满堂架随楼层内满堂架施工,先施工楼层内满堂架,后施工箱型梁满堂架,施工至四层位置,根据斜柱在箱型梁满堂架上定位斜柱回顶斜杆,用于回顶斜柱底模及斜柱工字钢,斜梁混凝土浇筑前预埋斜拉吊环,通过斜拉吊环拉设斜拉拉索来承受斜柱的水平拉力,避免箱型梁满堂架受力产生箱型梁满堂架倾覆风险。本发明采用斜梁内预埋斜拉吊环,用斜拉拉索来斜拉斜柱工字钢,避免斜柱对外围的箱型梁满堂架产生水平推力,相比于传统的将斜柱外围架子扩宽的做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10

    授权

    授权

  • 2017-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H3/12 申请日:2016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看台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都存在看台斜梁,其次梁跨度不同,看台斜梁截面高度也不同,随着施工支撑类材料、技术不断进步,看台斜梁截面高度越来越大,为突出造型及建筑立面效果,全国各地大型体育场馆支撑斜梁框柱也存在向外倾斜的情况,而由于在场馆顶层高度较高,单纯扩宽斜柱支撑架在成本上将产生较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斜柱在超高部位水平加固、超重斜梁支撑架支撑及支撑架斜杆防滑等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交叉部位对拉螺杆无法对拉且无法加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斜梁的上端与斜柱的上端相连并向远离斜梁的一侧倾斜,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斜梁的上端与斜柱的上端相连并向远离斜梁的一侧倾斜,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施工第一段斜梁,包括于施工完成的下层楼层板上搭设第一段斜梁的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以及于所述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上进行第一段斜梁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同时于第一段斜梁的梁底预埋斜拉吊环;

施工斜柱,包括于斜柱的外侧位置搭设斜柱的斜柱支撑架、于所述下层楼承板上吊装斜柱工字钢、利用斜拉拉索将所述斜柱工字钢斜拉于第一段斜梁的梁底预埋的所述斜拉吊环,以及于所述斜柱支撑架与所述斜柱工字钢上进行斜柱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

于所述第一段斜梁上施工第二段斜梁,包括于施工完成的斜柱上搭设第二段斜梁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以及于所述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上进行第二段斜梁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同时于第二段斜梁的上端预埋对拉螺杆;以及

施工梁柱交叉段,包括利用所述斜柱支撑架于所述斜柱的上端及所述第二段斜梁的上端进行梁柱交叉段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并利用所述第二段斜梁的上端预埋的所述对拉螺杆对所述梁柱交叉段进行拉结固定。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搭设第一段斜梁的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的步骤,包括:

于第一段斜梁的底部位置斜搭第一部分斜梁满堂架;

设置斜向支撑于第一段斜梁的底部位置的第一斜梁回顶斜杆。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搭设斜柱的斜柱支撑架的步骤,包括:

于斜柱的外围位置搭设外围满堂架;

设置斜向支撑于斜柱的外侧位置的斜柱回顶斜杆。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梁柱交叉段的上部设有箱型梁,所述外围满堂架为用于施工所述箱型梁的箱型梁满堂架。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下层楼层板施工时,预埋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斜梁回顶斜杆的底部位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斜梁回顶斜杆向外滑移的限位筋,同时,预留有对应于所述斜柱工字钢的底部位置的临时混凝土支撑平台。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斜柱包括第一段斜柱及位于所述第一段斜柱上方的第二段斜柱;

在所述第一段斜梁施工完成后,利用所述第一段斜梁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与所述斜拉拉索来斜拉施工所述第一段斜柱;

于施工完成的所述第一段斜柱上搭设所述第二段斜梁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来施工所述第二段斜梁,并于所述第二段斜梁的梁底预埋斜拉吊环;

重复第一段斜柱的施工,于所述第一段斜柱上施工第二段斜柱,利用斜拉拉索将所述第二段斜柱斜拉于第二段斜梁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

于所述第二段斜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段斜梁的上端施工所述梁柱交叉段。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搭设第二段斜梁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的步骤,包括:

于斜柱柱面上设置斜向支撑于第二段斜梁的底部位置的多排第二斜梁回顶斜杆;

于每排所述第二斜梁回顶斜杆的底部设置至少两道斜向连杆,所述斜向连杆沿所述斜柱柱面设置;

于所述斜柱柱面上设置支撑于所述第二段斜梁的上端底部位置的多道倾斜立杆,所述倾斜立杆的倾斜度小于所述第二斜梁回顶斜杆的倾斜度。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倾斜立杆布置于所述第二斜梁回顶斜杆无法搭设的所述第二段斜梁的上端底部位置。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梁柱交叉段呈Y字型,包括连接于所述斜柱的上端的斜柱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斜梁的斜梁段;所述斜柱段的模板中远离所述第二斜梁的第一模板通过所述对拉螺杆进行拉结固定,所述斜柱段中位于所述对拉螺杆两侧的两第二模板之间通过对拉结构拉结固定。

所述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斜梁段与所述斜柱段外侧的所述第一模板拉结固定。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斜梁内预埋斜拉吊环,用斜拉拉索来斜拉斜柱工字钢,避免斜柱对外围的箱型梁满堂架产生水平推力,相比于传统的将斜柱外围架子扩宽的做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2、斜梁底部支撑架的支撑杆采用斜搭,相比于传统的支撑杆竖直搭设的做法,可避免由于支撑杆竖直搭设,斜梁对支撑架产生的累积水平推力将导致支撑架水平杆受拉力越来越大,将会产生拉断的风险,而且也不需要加密水平杆;

3、斜梁支撑架的斜杆下端预埋限位筋,可以避免由于斜杆对楼面倾斜,其水平分力容易产生向外滑移的可能;

4、斜梁斜柱交叉部位预埋对拉螺杆,由于在交叉部位斜柱底面对拉螺杆不具备对拉条件,但在斜梁预埋对拉螺杆,待其硬化后可满足斜柱对拉的条件,且其底面不再需要做支撑架或斜拉拉索斜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分段施工划分及施工顺序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斜梁的施工工况图。

图4和图5为本发明中的斜拉吊环的埋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斜柱的施工工况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段斜梁的施工工况图。

图8为本发明中梁柱交叉段的施工工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中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斜梁11为大截面斜梁,斜柱12为大截面斜柱,两者重量较大,为超重看台斜梁及斜柱。斜梁11的上端与斜柱12的上端相连并向远离斜梁11的一侧倾斜,外形类似于倒Y字型形状,在斜梁11上端和斜柱12上端的相连处的上方常常设有箱型梁130。

本发明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在于:箱型梁下的箱型梁满堂架随楼层内满堂架施工,先施工楼层内满堂架,后施工箱型梁满堂架,施工至四层位置,根据斜柱在箱型梁满堂架上定位斜柱回顶斜杆,用于回顶斜柱底模及斜柱工字钢,斜梁混凝土浇筑前预埋斜拉吊环,通过斜拉吊环拉设斜拉拉索来承受斜柱的水平拉力,避免箱型梁满堂架受力产生箱型梁满堂架倾覆风险。

由于超重看台斜梁较重,对斜梁下支撑架将会产生较大水平推力,相比普通支撑架,该处支撑架立杆采用斜搭支撑,形成斜梁回顶斜杆,为防止斜梁回顶斜杆向外滑移,在斜梁回顶斜杆底预埋限位筋。

进一步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中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分段施工划分及施工顺序布置图。对照图2中标注有①②③④⑤⑥的各个模块,以标号顺序进行施工,施工工序为:较低楼层施工及较低楼层外箱型梁满堂架搭设→看台斜梁支撑架、楼板、模板施工→看台斜梁支撑架斜杆定位→看台斜梁支撑架抗滑限位筋及楼板钢筋施工→楼板混凝土施工→看台斜梁定位→第一段看台斜梁支撑架施工→第一段看台斜梁钢筋模板工程→根据第一段斜柱斜拉拉索在看台斜梁预埋斜拉吊环→第一段看台斜梁混凝土工程→第一段斜柱模板及钢筋工程施工→第一段斜柱工字钢吊装→第一段斜柱工字钢用斜拉拉索斜拉→短钢筋焊接固定斜柱工字钢及斜拉拉索→斜拉拉索拉紧固定→第二段看台斜梁支撑架施工→第二段看台斜梁模板及钢筋工程施工→根据第二段斜柱斜拉拉索在看台斜梁预埋斜拉吊环、斜柱斜梁交叉部位对拉螺杆预埋→第二段斜柱模板及钢筋工程施工→第二段斜拉拉索斜拉及固定→第二段斜柱混凝土工程→斜柱斜梁交叉位置钢筋工程→斜柱斜梁交叉位置模板工程→斜柱斜梁交叉位置混凝土工程。

在图2中,②与④的交界处以支撑架斜杆落地不超过斜柱内边最大长度为界;④与⑥的交界处以箱型梁向内第二个看台面一半为界;③与⑤的交界处以②与④的分界面引垂线得到;⑤与⑥的交界处以距离斜梁底500mm为界。

采用上述施工工序可以有效解决斜柱在超高部位水平加固、超重斜梁支撑架支撑及支撑架斜杆防滑等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交叉部位对拉螺杆无法对拉且无法加固的问题。下面对照上述整体施工工序,对本发明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的各工序展开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本发明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01:施工第一段斜梁111(图2中标号②位置),包括于施工完成的下层楼层板上搭设第一段斜梁111的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21,以及于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21上进行第一段斜梁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同时于第一段斜梁111的梁底预埋斜拉吊环14,配合图3~5所示,图3为第一段斜梁的施工工况图,图4为斜拉吊环的立面埋设示意图,图5为斜拉吊环的平面埋设示意图。

S002:施工斜柱12(图2中标号③或者标号③⑤位置),包括于斜柱的外侧位置搭设斜柱的斜柱支撑架22、于下层楼承板上吊装斜柱工字钢、利用斜拉拉索15将斜柱工字钢斜拉于第一段斜梁111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14,以及于斜柱支撑架22与斜柱工字钢上进行斜柱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配合图6所示,图6为斜柱的施工工况图。

S003:于第一段斜梁111上施工第二段斜梁112(图2中标号④位置),包括于施工完成的斜柱12上搭设第二段斜梁112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23,以及于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23上进行第二段斜梁112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同时于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预埋对拉螺杆16,配合图7所示,图7为第二段斜梁的施工工况图。

S004:施工梁柱交叉段13(图2中标号⑥位置),包括利用斜柱支撑架22于斜柱12的上端及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进行梁柱交叉段13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并利用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预埋的对拉螺杆16对梁柱交叉段13进行拉结固定,配合图8所示,图8为梁柱交叉段的施工工况图。

进一步的,在步骤S001中:搭设第一段斜梁111的第一部分斜梁支撑架21的步骤,具体包括:

(一)于第一段斜梁111的底部位置斜搭第一部分斜梁满堂架,该第一部分斜梁满堂架包括支撑斜杆及拉结于支撑斜杆之间的水平杆;

(二)设置斜向支撑于第一段斜梁111的底部位置的第一斜梁回顶斜杆110。

其中,下层楼层板10混凝土施工时应提前根据第一段斜梁111的斜梁回顶斜杆110位置预埋C25mm钢筋,伸出混凝土面长度约40mm,作用限位筋115,来防止斜梁回顶斜杆110的下端向外滑移。第一段斜梁111周围斜梁满堂架施工至第一段斜梁111底时只直通水平杆,第一段斜梁111底支撑斜杆与直通的水平杆临时固定,并随后对支撑斜杆的分部斜杆及剪刀撑进行施工。

第一段斜梁底模施工完毕后根据斜柱的斜拉拉索的设置位置,对第一段斜梁底模进行放线定位,并打孔。第一段斜梁钢筋施工过程中根据底模打孔位置预埋C25钢筋吊环,作为斜拉吊环14,锚固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与钢筋笼点焊固定。最终完成第一段斜梁侧模板施工及混凝土浇筑。斜拉吊环14的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段斜梁的施工内容如图3所示。

在步骤S002中:搭设斜柱的斜柱支撑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一)于斜柱12的外围位置搭设外围满堂架,该外围满堂架为用于施工箱型梁130的箱型梁满堂架;

(二)设置斜向支撑于斜柱12的外侧位置的斜柱回顶斜杆120。

其中,下层楼层板10施工时应在斜柱12位置多做出临时混凝土支撑平台101以支撑斜柱斜拉用工字钢,临时混凝土支撑平台101采用厚度为150mm的混凝土支撑板,钢筋配置同相邻板块钢筋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斜柱12包括第一段斜柱121及位于第一段斜柱121上方的第二段斜柱122;

在第一段斜梁111施工完成后,利用第一段斜梁111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14与斜拉拉索15相配合,来斜拉施工第一段斜柱121;

而后,于施工完成的第一段斜柱121上搭设第二段斜梁112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23来施工第二段斜梁112,并于第二段斜梁112的梁底预埋斜拉吊环;

重复第一段斜柱121的施工,于第一段斜柱121上施工第二段斜柱122,利用斜拉拉索将第二段斜柱122斜拉于第二段斜梁112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

最后,于第二段斜柱122的上端与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施工梁柱交叉段13,完成施工。

其中,第一段斜柱121的施工高度为5.31m,外围的箱型梁满堂架施工至第一段斜柱121施工高度时先完成斜柱回顶斜杆120的固定,然后吊装斜柱工字钢。斜柱工字钢吊装时应注意其吊装角度与斜柱角度大致相同,吊点位置设置在1/4工字钢跨度,吊装就位后先使其底部就位,然后通过预先在斜柱工字钢打好的孔与箱型梁满堂架采用钢丝绳绑牢,并用斜拉拉索拉结固定在第一段斜梁111的梁底预埋的斜拉吊环14上,斜拉拉索采用钢丝绳,确认安全后松开吊绳。斜柱工字钢吊装吊点位置及各段吊装用斜拉拉索长度如图6所示。

在第一段斜柱121宽度范围内增加斜柱回顶斜杆120用以回顶斜柱木枋123,同时进行底模施工。底模施工完成后调整斜柱底模角度。钢筋工程施工时以斜柱底模为支撑,由于斜柱纵向钢筋直径较大,需用二级或一级直螺纹套筒对纵向钢筋进行连接。钢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另外3面模板拼装及加固。最后通过工字钢底顶托调整工字钢角度,张拉钢丝绳,拆除木枋123下及工字钢下的顶托。

在步骤S003中:搭设第二段斜梁的第二部分斜梁支撑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一)于斜柱柱面上设置斜向支撑于第二段斜梁112的底部位置的多排第二斜梁回顶斜杆113;

(二)于每排第二斜梁回顶斜杆113的底部设置至少两道斜向连杆114,斜向连杆114沿斜柱柱面设置;

(三)于斜柱柱面上设置支撑于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底部位置的多道倾斜立杆115,倾斜立杆115的倾斜度小于第二斜梁回顶斜杆113的倾斜度。倾斜立杆115布置于第二斜梁回顶斜杆113无法搭设的第二段斜梁112的上端底部位置。

其中,第二段斜梁112施工前拆除第一段斜柱121的侧模及顶模。根据第二段斜梁112位置搭设第二段斜梁支撑架,支撑架落地在斜柱柱面上,每道立杆下增加两道斜向连杆114,斜向连杆114距斜柱柱面分别为200mm/400mm。立杆搭设一定范围后部分看台斜梁立杆无法落至斜柱柱面,对该种立杆使其与看台斜梁面倾斜,形成倾斜立杆。看台斜梁顶需预埋3排M16对拉螺杆16,埋入深度不小于600mm,对拉螺杆16总长度不小于5500mm,每排对拉螺杆16为6根,预埋对拉螺杆16的大样如图7所示,共计埋设18根。

在步骤S004中:梁柱交叉段13呈Y字型,包括连接于第二段斜柱122的上端的斜柱段131及连接于第二段斜梁112的斜梁段132。斜柱段131的模板中远离第二斜梁122的第一模板通过对拉螺杆16进行拉结固定,斜柱段131中位于对拉螺杆16两侧的两第二模板之间通过对拉结构(该对拉结构可采用对拉螺杆)拉结固定。对拉螺杆16穿过斜梁段132与斜柱段131外侧的第一模板拉结固定。

其中,该处钢筋工程施工前,将预埋的对拉螺杆16进行调整,钢筋工程施工完成后再对对拉螺杆16位置进行调整一次,确保能与模板开孔空位对应,该处斜柱段131长边工设置4道水平双钢管主梁,每道设置5处M16对拉螺杆,斜柱段131短边设置10#槽钢,中间利用预埋的对拉螺杆16固定,两侧不在另加对拉螺杆。该处混凝土施工过程务必控制浇筑速度不得超过3方每小时,浇筑过程应连续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相邻层混凝土间歇时间宜控制为20min。

本发明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斜梁内预埋斜拉吊环,用斜拉拉索来斜拉斜柱工字钢,避免斜柱对外围的箱型梁满堂架产生水平推力,相比于传统的将斜柱外围架子扩宽的做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2、斜梁底部支撑架的支撑杆采用斜搭,相比于传统的支撑杆竖直搭设的做法,可避免由于支撑杆竖直搭设,斜梁对支撑架产生的累积水平推力将导致支撑架水平杆受拉力越来越大,将会产生拉断的风险,而且也不需要加密水平杆;

3、斜梁支撑架的斜杆下端预埋限位筋,可以避免由于斜杆对楼面倾斜,其水平分力容易产生向外滑移的可能;

4、斜梁斜柱交叉部位预埋对拉螺杆,由于在交叉部位斜柱底面对拉螺杆不具备对拉条件,但在斜梁预埋对拉螺杆,待其硬化后可满足斜柱对拉的条件,且其底面不再需要做支撑架或斜拉拉索斜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