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按键开关以及使用了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按键开关以及使用了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阻碍舌片部的运动从而操作触感良好的按键开关以及使用了该按键开关的键盘。按键开关(1)具备:固定触点构件(21);和板簧构件(10),其兼作配置为能够与固定触点构件(21)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并且具有能够进行按压操作且以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10a),且能够进行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板簧构件(10)具有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在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475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21404.6

  • 发明设计人 佐藤贵之;

    申请日2016-09-13

  • 分类号H01H13/48;H01H13/52;H01H13/705;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建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3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2

    授权

    授权

  • 2019-03-2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1H13/4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913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H13/48 申请日:2016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着圆顶部的反转动作而进行电接触分离的按键开关以及使用了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背景技术

在电气设备所使用的开关装置中,要求采用能够进行可靠的开关动作且具有明确的操作触感的按键开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开关装置,通过按压可动触点构件,使得可动触点构件与固定触点部接触而进行电开关动作,并且可动触点构件进行反转动作而产生操作触感。

图35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36是表示可动触点构件101的大致轮廓的示意图。图37是表示可动触点构件101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如图35所示,开关装置100具有:可动触点构件101,其具有弹性以及导电性;基板102,其具备能够与可动触点构件101电连接的固定触点部103;驱动体104,其按压可动触点构件101;保持片105,其将可动触点构件101保持在基板102上;以及盖构件106。

可动触点构件101由具有弹性以及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36所示,具有:鼓出形成的圆顶部101a、设于圆顶部101a的外缘部且支承圆顶部101a的脚部101b、以及能够根据操作而移动的接触部101c。接触部101c在从圆顶部101a鼓出的方向进行俯视观察时配置在开口部101d的中央位置,并且通过能够挠曲变形的连结部101e与圆顶部101a连结而向圆顶部101a的内侧(Z2方向)突出。在向下方按压驱动体104的操作部104b时,在保持第一固定触点部103a与第二固定触点部103b之间的电导通的状态下,圆顶部101a进一步向下方挠曲,并且连结部101e也向下方挠曲,圆顶部101a反转。在对可动触点构件101进行按压操作时,在接触部101c接触后连结部101e以及圆顶部101a挠曲,从而使得圆顶部101a反转,因此能够应对超行程。

如图37所示,开关装置100的可动触点构件101也可以是如下的构件,即,连结部101e在接触部101c的周围配置有一个臂部101f,臂部101f呈直线状延伸出而形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0130号公报

然而,当利用图37所示的在圆顶部101a的顶部具备舌片状的臂部101f(舌片部)的可动触点构件101来构成按键开关时,为了保持可动触点构件101,有时会在上表面配置保持片(片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当隔着片构件压下具备舌片部的可动触点构件时,片构件会与舌片部接触,即使接触部位是非粘合部,也可能会妨碍舌片部的运动。因此,存在妨碍舌片部的运动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阻碍舌片部的运动从而操作触感良好的按键开关以及使用了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按键开关具备:固定触点构件;可动触点构件,其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固定触点构件接触分离;以及板簧构件,其具有能够对所述可动触点构件进行按压操作且以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且能够进行所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所述板簧构件具有从所述圆顶部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所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构件的被按压区域是在俯视观察时比所述舌片部大的环状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被按压区域设为比舌片部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在对板簧构件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的运动,另外,不会妨碍圆顶部的反转动作。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开关具备对所述板簧构件的所述圆顶部进行保持的片构件,所述片构件在与所述舌片部对应的部位具有俯视观察时比所述舌片部大的开口部,并且具有面向所述开口部的环状的贴合部,所述圆顶部的一部分与所述贴合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板簧构件贴合于片构件而被可靠地保持。并且,通过在片构件上设置开口部,从而在对板簧构件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挠曲时,片构件不会与舌片部接触,不会阻碍舌片部的运动。

另外,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优选所述圆顶部设为曲率半径较大的圆顶状,所述圆顶部的初始状态的高度为所述圆顶部的曲率半径的1.2%以下。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的高度设为圆顶部的曲率半径的1.2%以下,从而舌片部的周围成为接近平面的曲面。由此,能够将片构件的面向开口部的环状的贴合部与圆顶部接触的面积设置得较大,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由此,能够提供不阻碍舌片部的运动且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的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所述板簧构件优选初始状态的所述圆顶部的曲率半径为大致30mm,且所述圆顶部的高度为大致0.14mm。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的曲率半径设为大致30mm,将高度设为大致0.14mm,能够得到明确的操作触感,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持底板簧构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所述片构件优选具有所述开口部的周围鼓出的形状,且在俯视观察时从所述贴合部的附近朝向比所述圆顶部靠外侧的区域而设有多个狭缝。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狭缝,能够减小开口部的周围伸长为鼓出的形状的片构件的张力。由此,即使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所述板簧构件优选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所述圆顶部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所述脚部具有:挠曲部,其能够基于对所述圆顶部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和折弯部,其在所述挠曲部的前端向所述圆顶部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的前端设置折弯部,能够在脚部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构件兼作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使用,所述舌片部的前端侧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材接触分离。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上述的按键开关优选所述舌片部在所述前端侧具有向所述固定触点构件侧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突出部使得舌片部与固定触点构件的接触稳定。

另外,上述的按键开关优选所述突出部为半球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突出部设为半球状使得使接触更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可动触点构件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一片部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可动触点部,所述固定触点构件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二片部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固定触点部,所述可动触点部对置于所述固定触点部且配置在上方,所述板簧构件配置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上方,并且配置在使所述舌片部的前端侧隔着所述第一片部向所述固定触点部侧按压所述可动触点部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由可动触点构件与固定触点构件构成的开关构件和由板簧构件构成的点击弹簧设置成不同的部件而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在上述的按键开关中,所述舌片部优选在所述前端侧具有向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侧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突出部使得舌片部对可动触点构件的按压稳定。

另外,在上述的按键开关中,优选所述突出部为半球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突出部设为半球状使得按压更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对所述板簧构件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具有与所述被按压区域对应的环状的按压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环状的按压部的按压构件来进行按压操作,因此不会对舌片部施加不必要的力,操作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键盘的多个操作键以规定的布局排列,该键盘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上述的按键开关,与所述多个操作键分别对应地配置有所述按键开关。

根据该结构,通过舌片部挠曲能够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因此即便是键盘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被按压区域设为比舌片部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在对板簧构件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的运动,另外,不会妨碍圆顶部的反转动作。因此,能够提供不阻碍舌片部的运动且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的按键开关。

根据本发明,具备多个上述的按键开关,与多个操作键分别对应地配置有按键开关。因此,通过舌片部挠曲能够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因此能够提供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的键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主视图。

图9是沿图4的IX-IX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与图9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XV-X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与图15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仰视图。

图24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主视图。

图25是沿图20的XXV-XX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与图25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

图31是沿图30的XXXI-XXX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32是表示与图31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键盘的俯视图。

图34是沿图33的XXXIV-XXXIV线切断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表示以往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36是表示以往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大致轮廓的示意图。

图37是表示以往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按键开关

2 按键开关

3 按键开关

4 按键开关

10 板簧构件

10a 圆顶部

10b 脚部

10f 舌片部

10i 挠曲部

10j 折弯部

10k 外周部

11 第一凸部

15 可动触点构件

16 第一片部

17 可动触点部

21 固定触点构件

21c 第一端子部

22 支承触点构件

22d 第二端子部

26 第二片部

27 固定触点部

30 基体构件

31 收容部

31a 收容底面

41 片构件

41a 开口部

41b 鼓出部

41c 贴合部

41d 狭缝

42 片构件

43 片构件

43a 开口部

43b 鼓出部

43c 贴合部

43d 狭缝

44 片构件

44a 操作部

46 按压构件

46a 按压部

50 隔离构件

50a 空心部

60 开关构件

61 可动触点构件

62 固定触点构件

63 间隙构件

70 操作键

71 按压构件

72 壳体

73 布线基板

90 键盘

100 开关装置

101 可动触点构件

101a 圆顶部

101b 脚部

101c 接触部

101d 开口部

101e 连结部

101f 臂部

102 基板

103 固定触点部

103a 第一固定触点部

103b 第二固定触点部

104 驱动体

104b 操作部

105 保持片

106盖构件

PR 被按压区域

R10a 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适当地变更附图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按键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板簧构件10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板簧构件10的仰视图。图8是表示板簧构件10的主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具备: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的板簧构件10、配设有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的基体构件30、隔离构件50、以及片构件4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至图5中,将按键开关1设置成单体的开关结构而进行了图示,然而也可以是基体构件30、隔离构件50、以及片构件41相连成能够并排配置多个板簧构件10的片状的开关结构。

板簧构件10由具有弹性以及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1所示,该板簧构件10具备:具有以圆顶状鼓出的外形的圆顶部10a、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支承外周部10k的脚部10b、以及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

圆顶部10a以向图1的Z1方向鼓出的方式形成。在从鼓出的方向进行俯视观察时,圆顶部10a为圆形状。圆顶部10a具有能够基于来自鼓出方向(Z1方向)的按压操作进行使鼓出方向反转的反转动作的形状(参照图8)。另外,具有在该按压解除时向原来的鼓出方向恢复的弹性。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脚部10b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起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四个。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向与圆顶部10a的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Z2方向)伸出且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具备能够在基于按压操作使得圆顶部10a进行反转动作时支承外周部10k而在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后挠曲的弹力。

舌片部10f朝向以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10a的内部折弯。如图2以及图7所示,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板簧构件10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的第一凸部11与固定触点构件21接触分离。

如图8所示,板簧构件10具备在Z1-Z2方向上较长(具有高度)的脚部10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的说明,在图8中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初始状态的板簧构件10的舌片部10f以第一凸部11处于与脚部10b从外周部10k突出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折弯。圆顶部10a以及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设定为比脚部10b的高度尺寸略小的高度尺寸。而且,构成为将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置得较大。

具体而言,板簧构件10设定为初始状态下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是30mm且高度H10a是0.14mm。需要说明的是,从板簧构件10的制造角度出发,该数值略微浮动。只要是这样的尺寸比,圆顶部10a的高度H10a就会相对较小,从而成为从平坦面略微鼓出的形状。

基体构件30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件构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配设在基体构件30上。固定触点构件21具有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中心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圆形状。另外,支承触点构件22配置为与脚部10b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布线,然而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对该布线的说明。更具体而言,基体构件30以及固定触点构件21与支承触点构件22可以通过镶嵌成形等埋设固定触点构件21与支承触点构件22而成,或者通过层叠有固定触点构件21与支承触点构件22的印刷布线基板构成。

隔离构件50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且形成有与板簧构件10的大小对应地设置的空心部50a。隔离构件50容易自片状的母材通过冲裁加工来制造。

片构件41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41a。片构件41具有呈开口部41a的周围向Z1方向鼓出而成的形状的鼓出部41b,在鼓出部41b具备:面向开口部41a的环状的贴合部41c、俯视观察时从贴合部41c的附近朝向比圆顶部10a靠外侧的区域而设置的多个狭缝41d。通过设置狭缝41d,能够减小开口部41a的周围伸长为鼓出的形状的片构件41的张力。片构件41容易自片状的母材通过激光加工来制造。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模具的冲裁加工来加工。需要说明的是,狭缝41d的个数、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上述那样的目的而适当地设计。

片构件41与隔离构件50借助片构件41上设置的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另外,隔离构件50与基体构件30借助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并且,板簧构件10借助片构件41的贴合部41c上设置的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

片构件41在与板簧构件10的舌片部10f对应的部位具有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开口部41a。而且,片构件41的环状的贴合部41c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被按压区域PR对应地设置。具体而言,将贴合部41c设定为不会接触舌片部10f以及划分舌片部10f的开口的内径。片构件41借助贴合部41c的粘合层(未图示)而与圆顶部10a的一部分接触,从而板簧构件10被片构件41保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沿图4的IX-IX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与图9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与图8同样,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

配置有对片构件41的开口部41a进行覆盖的按压构件71(参照图1)。操作者通过对按压构件71进行按压操作,从而朝向Z2方向按压片构件41。由此,从图9所示的初始状态进入图10所示的按压操作状态。图10中进行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另外,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在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后挠曲。由此,第一凸部11抵接于固定触点构件21,且舌片部10f在抵接后挠曲。需要说明的是,使各种尺寸与弹力最优化,使得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的结束的时刻与第一凸部11抵接于固定触点构件21的时刻大致相同。片构件41的环状的贴合部41c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一部分(与被按压区域PR对应)粘合,因此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而弹性变形。

在片构件41上形成有开口部41a,因此即使舌片部10f挠曲,舌片部10f也不会与片构件41接触。从而,即使在片构件41上设有粘合层,贴合部41c与圆顶部10a的一部分粘合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因此,圆顶部10a能够在舌片部10f的运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动作,因此不会损害良好的操作触感。并且,设有多个狭缝41d,因此片构件41在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而进行弹性变形时容易伸缩,抑制了片构件41的伸缩对操作触感造成影响。由此,即使将按压操作的操作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并且,板簧构件10构成为将初始状态下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置得较大,因此能够增大贴合部41c的面积。由此,在因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使得片构件41弹性变形时,片构件41的贴合部41c难以从圆顶部10a剥离。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圆顶部10a的尺寸,只要是初始状态的高度H10a达到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的尺寸比即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该第一凸部11与固定触点构件21抵接,因此与固定触点构件21的接触稳定而可以稳定地导电。另外,损伤固定触点构件21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脚部10b的挠曲部10i的前端具有折弯部10j,折弯部10j向朝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Z1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由此,当脚部10b的挠曲部10i挠曲时,折弯部10j在支承触点构件22上滑动而能够使其更顺畅地挠曲。因此,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板簧构件10具有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该按键开关1的特征在于,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在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被按压区域PR设为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并且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具备对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进行保持的片构件41,片构件41在与舌片部10f对应的部位具有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开口部41a,并且具有面向开口部41a的环状的贴合部41c,圆顶部10a的一部分与贴合部41c接触。

根据该结构,板簧构件10贴合于片构件41而被可靠地保持。并且,通过在片构件41上设置开口部41a,从而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片构件41不会与舌片部10f接触,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优选圆顶部10a设为曲率半径R10a较大的圆顶状,且初始状态的高度H10a为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10a的高度H10a设为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从而舌片部10f的周围成为接近平面的曲面。由此,能够将片构件41的面向开口部41a的环状的贴合部41c与圆顶部10a接触的面积设置得较大,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10。由此,能够提供不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且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10的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板簧构件10优选初始状态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是大致30mm,高度H10a是大致0.14mm。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为大致30mm,将高度H10a设为大致0.14mm,能够得到明确的操作触感,并且可靠地保持底板簧构件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片构件41优选具有开口部41a的周围鼓出的形状,且在俯视观察时从贴合部41c的附近朝向比圆顶部10a靠外侧的区域而设有多个狭缝41d。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狭缝41d,能够减小开口部41a的周围伸长为鼓出的形状的片构件41的张力。由此,即使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板簧构件10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而且,脚部10b优选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10b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10i的前端设置折弯部10j,能够在脚部10b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板簧构件10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与固定触点构件21接触分离。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优选舌片部10f在其前端侧具有作为向固定触点构件21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凸部11。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凸部11使得舌片部10f与固定触点构件21的接触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优选第一凸部11呈半球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凸部11设为半球状能够使接触更稳定。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按键开关2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按键开关2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按键开关2的俯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具备: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的板簧构件10、配设有固定触点构件21的基体构件30、片构件42、以及与片构件42一体化了的按压构件4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构件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相同的构件,不考虑形状差异而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图示,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对该构件的说明。

板簧构件10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的板簧构件10相同的形状。板簧构件10具有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而且,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另外,板簧构件10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与固定触点构件21接触分离。在该舌片部10f的前端侧具有向固定触点构件21侧突出的第一凸部11。

基体构件30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且通过镶嵌成形等埋设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而成。如图11所示,基体构件30具备在收容部31的Z1侧具有开口的箱型的外形。固定触点构件21由导电性的金属件构成,如图11所示,在收容部31的收容底面31a的中央部露出。固定触点构件21具备第一端子部21c,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一端子部21c从基体构件30的侧面向外侧露出地设置。另外,支承触点构件22由导电性的金属件构成,如图11所示,在收容底面31a的外缘部露出。支承触点构件22具备第二端子部22d,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二端子部22d从基体构件30的侧面向外侧露出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基体构件30由绝缘材料的材料形成,因此固定触点构件21与支承触点构件22之间电绝缘,同样地第一端子部21c与第二端子部22d之间也绝缘。

片构件42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操作部42a向Z1方向突出。按压构件46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2所示,配置在片构件42的Z2侧。按压构件46在Z2侧具备设为圆环状的按压部46a。片构件42在配置有按压构件46的位置处加工成向Z1侧凹陷的形状(从操作部42a观察时呈凸形状),并且按压部46a的周围形成薄壁的片状且加工成向Z1方向鼓出的形状。片构件42的周边部分通过熔敷材料、粘接材料安装在基体构件30的外周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从按压部46a的周围至周边部分的范围内的片构件42的面(Z2侧的面)上设置粘合材料,而使其与基体构件30的外周部分粘合。

按压构件46的圆环状的按压部46a的内径设定成俯视观察时与包围舌片部10f的圆的直径大致相等的直径。按压部46a的外径设定为大于将划分舌片部10f的开口包围的圆的直径,从而能够按压圆顶部10a的一部分。即,在俯视观察板簧构件10时,按压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即被按压区域PR。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不同,在按压部46a以及片构件42上不具有贴合部41c。从而,即使在按压部46a的内径在俯视观察时与舌片部10f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忧与舌片部10f粘合而妨碍动作。另外,也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沿图14的XV-X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与图15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

操作者通过对操作部42a进行按压操作,从而朝向Z2方向按压片构件42。由此,从图15所示的初始状态进入图16所示的按压操作状态。图16中进行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另外,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在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后挠曲。由此,第一凸部11抵接于固定触点构件21,且舌片部10f在抵接后挠曲。需要说明的是,使各种尺寸与弹力最优化,使得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的结束的时刻与第一凸部11抵接于固定触点构件21的时刻大致相同。

按压部46a的外径设定为大于将划分舌片部10f的开口包围的圆的直径,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按压圆顶部10a。另外,按压部46a以及片构件42不会粘合在舌片部10f上。因此,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因此,圆顶部10a能够在舌片部10f的运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动作,因此不会损害良好的操作触感。

板簧构件10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该第一凸部11与固定触点构件21抵接,因此与固定触点构件21的接触稳定,从而电导通稳定。另外,损伤固定触点构件21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脚部10b的挠曲部10i的前端具有折弯部10j,折弯部10j向朝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Z1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由此,当脚部10b的挠曲部10i挠曲时,折弯部10j在支承触点构件22上滑动而能够使其更顺畅地挠曲。因此,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板簧构件10具有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该按键开关2的特征在于,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在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被按压区域PR设为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可靠地按压圆顶部10a。该被按压区域PR是被未设有粘合材料的圆环状按压部46a按压的区域。因此,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另外,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板簧构件10优选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10b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10i的前端设置折弯部10j,能够在脚部10b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特征在于,板簧构件10兼作可动触点构件15使用,

舌片部10f的前端侧与固定触点构件21接触分离。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优选舌片部10f在其前端侧具有作为向固定触点构件21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凸部11。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凸部11使得舌片部10f与固定触点构件21之间的接触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优选第一凸部11呈半球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凸部11设为半球状而使接触更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具备用于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构件46,按压构件46具有与被按压区域PR对应的环状的按压部46a。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环状的按压部46a的按压构件46来进行按压操作,因此不会对舌片部10f施加不必要的力,操作稳定。

[第三实施方式]

图17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按键开关3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表示按键开关3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按键开关3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按键开关3的主视图。图22是表示板簧构件10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板簧构件10的仰视图。图24是表示板簧构件的主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具备:具有圆顶部10a的板簧构件10、隔离构件50、片构件43、以及开关构件60。开关构件60是一种膜片,且具备:固定触点构件62、配置为能够与固定触点构件62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构件61、以及在远离固定触点构件62的位置隔离初始状态的可动触点构件61的间隙构件6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至图21中,将按键开关3设置成单体的开关结构而进行了图示,然而也可以是隔离构件50、片构件43以及开关构件60相连成能够并排配置多个板簧构件10的片状的开关结构。

板簧构件10由具有弹性以及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17所示,该板簧构件10具备:具有以圆顶状鼓出的外形的圆顶部10a、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支承外周部10k的脚部10b、以及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

圆顶部10a以向图17的Z1方向鼓出的方式形成。在从鼓出的方向进行俯视观察时,圆顶部10a为圆形状。圆顶部10a具有能够基于来自鼓出方向(Z1方向)的按压操作而进行使鼓出方向反转的反转动作的形状(参照图24)。另外,具有在该按压解除时向原来的鼓出方向恢复的弹性。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脚部10b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起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四个。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向与圆顶部10a的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Z2方向)伸出且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具备能够在基于按压操作使得圆顶部10a进行反转动作时一边支承外周部10k一边挠曲的弹力。

舌片部10f朝向以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10a的内部折弯。如图18以及图23所示,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舌片部10f配置为能够与后述的可动触点构件61的第一片部16抵接。

如图24所示,板簧构件10具备在Z1-Z2方向上较长(具有高度)的脚部10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的说明,在图24中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初始状态的板簧构件10的舌片部10f以第一凸部11处于与脚部10b从外周部10k突出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折弯。圆顶部10a以及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设定为比脚部10b的高度尺寸略小的高度尺寸。而且,构成为将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置得较大。

具体而言,板簧构件10设定为初始状态下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是30mm且高度H10a是0.14mm。需要说明的是,从板簧构件10的制造角度出发,该数值略微浮动。只要是这样的尺寸比,圆顶部10a的高度H10a就会相对较小,从而成为从平坦面略微鼓出的形状。

隔离构件50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且形成有与板簧构件10的大小对应地设置的空心部50a。隔离构件50容易自片状的母材通过冲裁加工来制造。

片构件43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43a。片构件43具有呈开口部41a的周围向Z1方向鼓出而成的形状的鼓出部43b,在鼓出部43b具备:面向开口部41a的环状的贴合部43c、和俯视观察时从贴合部43c的附近朝向比圆顶部10a靠外侧的区域而设置的多个狭缝43d。通过设置狭缝43d,能够减小开口部43a的周围伸长为鼓出的形状的片构件43的张力。片构件43容易自片状的母材通过激光加工来制造。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模具的冲裁加工来加工。需要说明的是,狭缝43d的个数、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上述那样的目的而适当地设计。

片构件43与隔离构件50借助片构件43上设置的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另外,隔离构件50与后述的可动触点构件61的第一片部16借助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并且,板簧构件10借助片构件43的贴合部43c上设置的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

片构件43在与板簧构件10的舌片部10f对应的部位具有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开口部43a。而且,片构件43的环状的贴合部43c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被按压区域PR对应地设置。具体而言,将贴合部43c设定为不会接触舌片部10f以及划分舌片部10f的开口的内径。片构件43借助贴合部43c的粘合层(未图示)而与圆顶部10a的一部分接触,从而板簧构件10被片构件43保持。

开关构件60是一种膜片,且具备:固定触点构件62、配置为能够与固定触点构件62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构件61、以及在远离固定触点构件62的位置隔离初始状态的可动触点构件61的间隙构件63(参照图25)。

可动触点构件61具备:由具有绝缘性以及挠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一片部1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可动触点部17。另外,固定触点构件62具备: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二片部2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固定触点部27。间隙构件63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第一片部16以及第二片部26与间隙构件63借助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可动触点部17在俯视观察时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中心位置重叠地配置。固定触点部27与可动触点部17对置,且配置在俯视观察时相同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可动触点部17以及固定触点部27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布线,然而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对该布线的说明。可动触点构件61以及固定触点构件62能够通过对形成有金属镀敷层的合成树脂件进行图案化来制造。另外,优选设置对未图示的布线进行保护的保护件。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5是沿图20的XXV-XX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与图25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图25以及图26与图24同样,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

如图25所示,可动触点构件61的可动触点部17对置于固定触点构件62的固定触点部27且配置在上方。另外,板簧构件10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61的上方,并且配置在使设于舌片部10f的前端侧的第一凸部11隔着第一片部16向固定触点部27侧按压可动触点部17的位置。配置有对盖片构件43的开口部43a进行覆盖的按压构件71(参照图17)。操作者通过对按压构件71进行按压操作,从而朝向Z2方向按压片构件43。由此,从图25所示的初始状态进入图26所示的按压操作状态。图26中进行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另外,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在圆顶部10a进行反转动作的同时进行挠曲。由此,第一凸部11抵接于第一片部16,且可动触点构件61在抵接后挠曲,从而可动触点部17抵接于固定触点部27。需要说明的是,使各种尺寸与弹力最优化,使得可动触点部17抵接于固定触点部27的时刻与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结束的时刻大致相同。片构件43的环状的贴合部43c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一部分(与被按压区域PR对应)粘合,因此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而弹性变形。

在片构件43上形成有开口部43a,因此即使舌片部10f挠曲,舌片部10f也不会与片构件43接触。从而,即使在片构件43上设有粘合层,贴合部43c与圆顶部10a的一部分粘合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因此,圆顶部10a能够在舌片部10f的运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动作,因此不会损害良好的操作触感。并且,设有多个狭缝43d,因此片构件43在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而进行弹性变形时容易伸缩,抑制了片构件43的伸缩对操作触感造成影响。由此,即使将按压操作的操作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并且,板簧构件10构成为将初始状态下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置得较大,因此能够增大贴合部43c的面积。由此,在因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使得片构件43弹性变形时,片构件43的贴合部43c难以从圆顶部10a剥离。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圆顶部10a的尺寸,只要是初始状态的高度H10a达到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的尺寸比即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从而该第一凸部11损伤可动触点构件61(第一片部16)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接触稳定。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脚部10b的挠曲部10i的前端具有折弯部10j,折弯部10j向朝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Z1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由此,当脚部10b的挠曲部10i挠曲时,折弯部10j在第一片部16上滑动而能够使其更顺畅地挠曲。因此,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另外,板簧构件10兼备圆顶部10a的点击感与脚部10b的挠曲部10i所带来的缓冲性。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的板簧构件10具有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该按键开关3的特征在于,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在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被按压区域PR设为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并且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具备对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进行保持的片构件43,片构件43在与舌片部10f对应的部位具有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开口部43a,并且具有面向开口部43a的环状的贴合部43c,圆顶部10a的一部分与贴合部43c接触。

根据该结构,板簧构件10贴合于片构件43而被可靠地保持。并且,通过在片构件43上设置开口部43a,从而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片构件43不会与舌片部10f接触,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优选圆顶部10a设为曲率半径R10a较大的圆顶状,且初始状态的高度H10a为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10a的高度H10a设为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的1.2%以下,从而舌片部10f的周围成为接近平面的曲面。由此,能够将片构件43的面向开口部43a的环状的贴合部43c与圆顶部10a接触的面积设置得较大,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10。由此,能够提供不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且可靠地保持板簧构件10的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板簧构件10优选初始状态的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是大致30mm,高度H10a是大致0.14mm。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圆顶部10a的曲率半径R10a设为大致30mm,将高度H10a设为大致0.14mm,能够得到明确的操作触感,并且可靠地保持底板簧构件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片构件43优选具有开口部43a的周围鼓出的形状,且在俯视观察时从贴合部43c的附近朝向比圆顶部10a靠外侧的区域而设有多个狭缝43d。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狭缝43d,能够减小开口部43a的周围伸长为鼓出的形状的片构件43的张力。由此,即使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板簧构件10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而且,脚部10b优选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10b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10i的前端设置折弯部10j,能够在脚部10b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而言,可动触点构件61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一片部1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可动触点部17,固定触点构件62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二片部2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固定触点部27,可动触点部17对置于固定触点部27且配置在上方,板簧构件10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15的上方,并且配置在使舌片部10f的前端侧隔着第一片部16向固定触点部27侧按压可动触点部17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由可动触点构件61与固定触点构件62构成的开关构件60和由板簧构件10构成的点击弹簧设置成不同的部件而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舌片部10f优选在其前端侧具有作为向可动触点构件15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凸部11。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凸部11使得舌片部10f对可动触点构件15的按压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第一凸部11优选为半球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凸部11设为半球状使得按压更稳定。

[第四实施方式]

图27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的分解立体图。图28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按键开关4的分解立体图。图29是表示按键开关4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按键开关4的俯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具备:具有圆顶部10a的板簧构件10、隔离构件50、片构件43、以及开关构件6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构成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的构件中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相同的构件,不考虑形状差异而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图示,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对该构件的说明。

板簧构件10呈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中的板簧构件10相同的形状。板簧构件10具有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而且,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另外,舌片部10f朝向以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10a的内部折弯。如图18以及图23所示,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

片构件44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操作部44a向Z1方向突出。按压构件46由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8所示,配置在片构件44的Z2侧。按压构件46在Z2侧具备设为圆环状的按压部46a。片构件44在配置有按压构件46a的位置加工成向Z1侧凹陷的形状(从操作部44a观察时呈凸形状),并且按压部46a的周围形成薄壁的片状且加工成向Z1方向鼓出的形状。片构件44的周边部分通过熔敷材料、粘接材料安装在基体构件30的外周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从按压部46a的周围至周边部分的范围内的片构件44的面(Z2侧的面)上设置粘合材料,而使其与基体构件30的外周部分粘接。

按压构件46的圆环状的按压部46a的内径设定成俯视观察时与包围舌片部10f的圆的直径大致相等的直径。按压部46a的外径设定为大于将划分舌片部10f的开口包围的圆的直径,从而能够按压圆顶部10a的一部分。即,在俯视观察板簧构件10时,按压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即被按压区域PR。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不同,在按压部46a以及片构件44上不具有贴合部43c。因此,即使在按压部46a的内径在俯视观察时与舌片部10f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忧与舌片部10f粘合而妨碍动作。另外,也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

开关构件60是一种膜片,且具备:固定触点构件62、配置为能够与固定触点构件62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构件61、以及在远离固定触点构件62的位置隔离初始状态的可动触点构件61的间隙构件63(参照图31)。

可动触点构件61具备:由具有绝缘性以及挠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一片部1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可动触点部17。另外,固定触点构件62具备: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二片部2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固定触点部27。间隙构件63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第一片部16以及第二片部26与间隙构件63借助粘合层(未图示)而贴合。可动触点部17在俯视观察时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中心位置重叠地配置。固定触点部27与可动触点部17对置,且配置在俯视观察时相同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可动触点部17以及固定触点部27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布线,然而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对该布线的说明。可动触点构件61以及固定触点构件62能够通过对形成有金属镀敷层的合成树脂件进行图案化来制造。另外,优选设置对未图示的布线进行保护的保护件。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1是沿图30的XXXI-XXX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32是表示与图31相同的剖面内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与X1-X2方向相比,放大地示出Z1-Z2方向的尺寸。

如图31所示,可动触点构件61的可动触点部17与固定触点构件62的固定触点部27对置且置在上方。另外,板簧构件10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61的上方,并且配置在使设于舌片部10f的前端侧的第一凸部11隔着第一片部16向固定触点部27侧按压可动触点部17的位置。在片构件44上配置有按压构件46(参照图27)。操作者通过对操作部44a进行按压操作,从而朝向Z2方向按压按压构件46。由此,从图31所示的初始状态进入图32所示的按压操作状态。图32中进行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另外,脚部10b的挠曲部10i在圆顶部10a进行反转动作的同时进行挠曲。由此,第一凸部11抵接于第一片部16,可动触点构件61在抵接后挠曲,可动触点部17抵接于固定触点部27。需要说明的是,使各种尺寸与弹力最优化,使得可动触点部17抵接于固定触点部27的时刻与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结束的时刻大致相同。片构件43的环状的贴合部43c与板簧构件10的圆顶部10a的一部分(与被按压区域PR对应)粘合,因此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而弹性变形。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舌片部10f的前端侧设有半球状的第一凸部11,从而该第一凸部11损伤可动触点构件61(第一片部16)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板簧构件10在脚部10b的挠曲部10i的前端具有折弯部10j,折弯部10j向朝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Z1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由此,当脚部10b的挠曲部10i挠曲时,折弯部10j在第一片部16上滑动而能够使其更顺畅地挠曲。因此,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板簧构件10具有从圆顶部10a的顶部附近向内部突出的舌片部10f,该按键开关2的特征在于,板簧构件10的被按压区域PR是在俯视观察时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被按压区域PR设为比舌片部10f大的环状部分,从而可靠地按压圆顶部10a。该被按压区域PR是被未设有粘合材料的圆环状按压部46a按压的区域。因此,在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舌片部10f挠曲时,不会阻碍舌片部10f的运动,另外,不会妨碍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中,板簧构件10优选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脚部10b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10b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10i的前端设置折弯部10j,能够在脚部10b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中,板簧构件10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从与圆顶部10a的外周连接的外周部10k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脚部10b。而且,脚部10b优选具有:挠曲部10i,其能够基于对圆顶部10a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折弯部10j,其在挠曲部10i的前端向圆顶部10a的顶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脚部10b也挠曲,通过在挠曲部10i的前端设置折弯部10j,能够在脚部10b挠曲时使其顺畅地挠曲,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操作触感。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而言,可动触点构件61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一片部1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可动触点部17,固定触点构件62具备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第二片部26和由导电件构成的固定触点部27,可动触点部17对置于固定触点部27且配置在上方,板簧构件10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15的上方,并且配置在使舌片部10f的前端侧隔着第一片部16向固定触点部27侧按压可动触点部17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由可动触点构件61与固定触点构件62构成的开关构件60和由板簧构件10构成的点击弹簧设置成不同的部件而构成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中,舌片部10f优选在其前端侧具有作为向可动触点构件15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凸部11。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凸部11,使得舌片部10f对可动触点构件15的按压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中,第一凸部11优选为半球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凸部11设为半球状,从而按压更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具备用于对板簧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构件46,按压构件46具有与被按压区域PR对应的环状的按压部46a。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环状的按压部46a的按压构件46来进行按压操作,因此不会对舌片部10f施加不必要的力,操作稳定。

[第五实施方式]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键盘90的俯视图。图34是沿图33的XXXIV-XXXIV线切断后的局部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4是省略了按键开关1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键盘90在壳体72上以规定的布局排列有多个操作键70,将各个操作键70的按压操作信号向个人计算机等传送。需要说明的是,图33所示的键盘90的操作键布局是通常的布局的一例。

如图34所示,在键盘90上与操作键70对应地配置有按键开关1。多个配置的按键开关1与同一布线基板7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使用配设有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的基体构件30,然而多个配置的按键开关1在布线基板73上连接固定触点构件21以及支承触点构件22而构成基体构件30。另外,布线基板73的机械强度通过壳体72来辅助。与布线基板73的布线(未图示)连接,而将按键开关1的接通断开状态作为按压操作信号向个人计算机等传送。

按键开关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键开关,通过舌片部10f挠曲而能够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因此,能够增大对键盘90的操作键70进行操作的操作量,并且能够得到伴随着圆顶部10a的反转动作的操作触感,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键盘90的多个操作键70以规定的布局排列,该键盘90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按键开关1,与多个操作键70分别对应地配置有按键开关1。

根据该结构,通过舌片部10f挠曲而能够将操作量设定得较大,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键盘的操作触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结构中使用了按键开关1,然而也可以变更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3或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像以下那样变形而实施本发明,它们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1)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构件10优选圆顶部10a将舌片部10f的周边设置成平坦面,然而折弯部分以外仍可以保持曲率半径R10a不变。另外,也可以变更为进一步扩大平坦面而缩小曲率半径R10a的反转区域。

(2)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构件10采用作为突出部而设置有第一凸部11的结构,然而除此以外也可以辅助地设置突出部。

(3)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构件10具有使脚部10b挠曲的结构,然而若不需要增大操作量,也可以设为使脚部10b几乎不挠曲的结构。

(4)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按压构件71的Z2侧的面设为平坦面而进行了图示,然而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按压构件46同样地将Z2侧的面设为圆环状的按压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圆环状的按压部的内径设为比开口部41a、43a的直径略小的直径。另外,也可以设为通过熔敷等将按压构件71的Z2侧的面固定在片构件41、43上的一体构造。

(5)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键盘90中,设置成排列有单体的开关结构的按键开关1而进行了图示,然而也可以变更成构成为并列配置有多个按键开关的一体型的片状的开关板。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构成为并列配置有多个按键开关的一体型的片状的开关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