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

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

摘要

本发明涉及干燥、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尤其是伴随生产过程的单一组份迁移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具体涉及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计算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邻建立的如下坐标轴:质量比坐标轴y、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产品得率坐标轴ω和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各坐标轴共同交叉于0点,相邻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为60°,各坐标轴上标注有[0,1.0]的刻度值。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读取精度,并能够清晰、方便、快捷地解析出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155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1160877.2

  • 发明设计人 李长友;方壮东;郑菲;

    申请日2016-12-15

  • 分类号G06G1/06;G06G1/10;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晁永升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5

    授权

    授权

  • 2017-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G1/06 申请日:2016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尤其是伴随生产过程的单一组份迁移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具体涉及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

背景技术

所有伴随热、质传递,如干燥、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都是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调控某些物质组份的迁移、散失而获得相应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物质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是人们最关心的参数。不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在指导实际生产过程时,常常需要进行这些参数互算。象在实际干燥生产过程中,人们习惯采用的含水率指的是湿基含水率,即水分的质量成分,而对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时,常常采用的含水率则是干基含水率,即水分和绝干物质的质量比,这些参数虽然都可以基于生产过程的实际检测值独立进行计算,但相对比较麻烦,同时,在参数单位标注不全或混淆质量成分、质量比概念时,常常出现参数误代,而导致产品得率等计算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依次相邻建立的如下坐标轴: 质量比坐标轴y、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产品得率坐标轴ω和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各坐标轴共同交叉于0点,相邻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为60°,各坐标轴上标注有[0,1.0]的刻度值;过质量坐标轴上坐标值为1.0的坐标点;作垂直于质量比坐标轴的垂线作为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上标注有[1.0,∞);所述质量比坐标轴y、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产品得率坐标轴ω、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和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共同组成坐标系;

在所述坐标系中,过产品得率坐标轴ω=1.0的坐标点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1.0的坐标点的连线与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的交点为可迁出组分质量比为无穷大的坐标点。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过产品得率坐标轴ω=1的坐标点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和质量比坐标轴y或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交点上的坐标值即为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与其质量比的对应值。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同一物料在所述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上的对应值与在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上的对应值的和为1。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计算尺的结构形式为半圆仪。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采用前述的计算尺,其换算方法如下:

A.确定物料的初始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干燥后的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2;

B. 过ω=1分别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2坐标点作直线,该直线与质量比坐标轴y或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相交点的坐标值就是分别对应于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z2的质量比y1和y2

C. 过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上x1=1-z1的坐标点作ω=1和x2=1-z2坐标点连线的平行线,与产品得率坐标轴ω的交点处的坐标值,记为ω1,即得到物料由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干燥到z2时的产品得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及计算尺能够清晰地解析质量比,提高查图的精度,过质量比y=1的坐标点,向上作垂直于质量比坐标轴(y轴)的垂线,并将y轴[1,∞)区间内的坐标值标注在该垂直线上,这样,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上,过ω=1的坐标点和z=1的坐标点的连线与该垂线的交点,就表示了可迁出物质的质量比为无穷大,也就是y=∞,该连线是平行于y轴的直线,这就清晰地把[1,∞)变化期间内的y值,全部在该垂直线段上表达了出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读取精度,并能够清晰、方便、快捷地解析出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计算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计算示例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计算尺,其结构形式为半圆仪,包括依次相邻建立的如下坐标轴: 质量比坐标轴y、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产品得率坐标轴ω和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各坐标轴共同交叉于0点,相邻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为60°,各坐标轴上标注有[0,1.0]的刻度值;过质量坐标轴上坐标值为1.0的坐标点;作垂直于质量比坐标轴的垂线作为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上标注有[1.0,∞);所述质量比坐标轴y、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产品得率坐标轴ω、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和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共同组成坐标系;

在所述坐标系中,过产品得率坐标轴ω=1.0的坐标点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1.0的坐标点的连线与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的交点为可迁出组分质量比为无穷大的坐标点。

过产品得率坐标轴ω=1的坐标点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和质量比坐标轴y或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交点上的坐标值即为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与其质量比的对应值。

同一物料在所述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上的对应值与在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z上的对应值的和为1。

实施例2

一种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换算方法,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尺,其换算方法如下:

A.确定物料的初始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干燥后的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2;

B. 过ω=1分别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2坐标点作直线,该直线与质量比坐标轴y或质量比坐标轴的延长线y′相交点的坐标值就是分别对应于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和z2的质量比y1和y2

C. 过非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坐标轴x上x1=1-z1的坐标点作ω=1和x2=1-z2坐标点连线的平行线,与产品得率坐标轴ω的交点处的坐标值,记为ω1,即得到物料由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z1干燥到z2时的产品得率。

换算示例,如图2所示,在解析物料干燥时,可迁出组分质量成分就是习惯上所说的湿基含水率(小数),用符号M表示,即物料所含的水分量与其总质量之比;绝干组分质量成分是指物料中所含的非迁出组分与其总质量之比;质量比则是习惯上采用的干基含水率(小数),用符号Md表示,即物料所含的水分量与其绝干物质量之比;产品得率,即得到的干燥产品的质量与物料干燥初始时的质量之比。

欲解析物料由初始含水率湿基M1=z1=0.8,干燥到M2=z2=0.3时的质量成分、质量比、产品得率对应关系时,其求解过程是:过ω=1分别和z1=M1=0.8、z2=M2=0.3坐标点作直线,该直线与y轴相交点的坐标值就是对应湿基含水率,M1>2=>d1=y1和Md2=y2,由图中查出y值为y1=4,即表示干基含水率Md1=400%,y2=0.43,表示的就是干基含水率Md2=43%;过与x1=1-M1=0.2的坐标点作ω=1和x2=1-M2=0.7坐标点连线的平行线,与ω轴的交点处的坐标值,记为ω1,由图1查出的ω1=0.29,即就是物料由湿基含水率z1干燥到z2时的干燥产品得率ω1=29%,也就是说把100kg湿基含水率为M1=80%的物料干燥到湿基含水率为M2=30%时,能得到的干燥产品是29kg,与湿基含水率M1=>2=30%对应的物料干基含水率分别为Md1=400%和Md2=43%。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