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

摘要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包括拉索固定件、桩体及设置在桩体内的锚固机构,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齿轮杆和锚固体;所述桩体为中空筒状体,其底部设有螺旋状尖端桩头,顶部与拉索固定件连接;所述锚固体通过齿轮杆的旋转,从桩体内伸出。本发明具有较高的竖向承压性和抗拔性,实现在同荷载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将桩身尺寸变得更小,性能更佳的目的。它不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还能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避免了环保污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593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24598.9

  • 发明设计人 张新春;韩春雨;白云灿;

    申请日2017-03-03

  • 分类号E02D5/54(20060101);E02D5/56(20060101);

  • 代理机构13108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高锡明;李羡民

  • 地址 071003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4: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D 5/54 专利号:ZL2017101245989 登记生效日:2022032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蠡县双建经编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071400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桑园镇杨南村 变更后权利人: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永华北大街619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5-24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5/54 申请日:201703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基础桩,特别是一种输电线路工程中临时使用的桩体,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作为能源互联的基础设施,在大区域能源的互联互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输电线路的铁塔新建、固定、抢修,以及架空输电线路拉线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些临时地下基础(钢桩)。传统的地下基础施工方式,通常是在施工现场挖掘基坑、夯基、绑扎钢筋并支护模板、然后再现场浇筑混凝土,或者埋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最后回填土并夯实。这种搭建临时地下基础的方式不仅施工复杂,施工时还需要注意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沙石是否满足要求;钢筋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焊接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根开是否有错;地脚螺栓是否和设计的一致等等问题,因此现有桩基础的施工复杂,而且养护周期长,造成整条线路工程施工时间过长;另外,圆形钢桩由于加工工艺限制较多,不能直接打桩,需掏挖放入桩后再回填夯实,费时费力施工周期较长、程序繁琐,而且这种基础桩还不具备可回收性,用后即被视为废物而丢弃,无法满足现代行业所需的快速施工即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它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具有较高承载能力和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包括拉索固定件、桩体及设置在桩体内的锚固机构,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齿轮杆和锚固体;所述桩体为中空筒状体,其底部设有螺旋状尖端桩头,顶部与拉索固定件连接;所述锚固体通过齿轮杆的旋转,从桩体内伸出。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锚固体包括导向座和锚固刀,所述锚固刀与导向座上,均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的长孔,分别称之为伸缩滑动槽和导向限位槽;所述伸缩滑动槽的内壁一侧设置传动齿,锚固刀和导向座之间设有燕尾导轨,锚固刀可在导向座内部滑动;所述齿轮杆上对应锚固体处设有齿轮,它与锚固刀长孔内壁上设置的传动齿相啮合,构成齿轮传动配合。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锚固体设置多个,以3-5个为一组,组内间的各锚固体依次由上至下交叉排列组合,且各锚固体中的导向座之间的夹角相同。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锚固体设置为3-8组,沿桩体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螺旋状尖端桩头的外轮廓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加,最大直径不超过锚固刀完全外伸出的直径。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导向座为一端开口的U型盒体,其开口端延伸出至桩体外壁;所述锚固刀为矩形结构,且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锚固刀的弧形端呈刀锋状。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齿轮杆的顶端设有方形旋转连接头,底部设有与桩头连接的定位沉孔。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桩头为实心结构,它与桩体焊接为一体;所述桩头的顶端设有与定位沉孔相配合的柱头。

上述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地下基础桩,所述柱体与齿轮杆的上部还设有一个定位圆盘;所述定位圆盘中心设有通孔,使齿轮杆在通孔内旋转;所述定位圆盘的外周圈与柱体内壁连接。

本发明将管状桩与锚固体结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直线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模式,使锚固体与土体之间在需要时能够挤压成一体,而在使用完毕后,又能方便地抽出。锚固刀能够增大桩体与土体的接触面积,使桩体和土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咬合体系,从而增强桩体的稳固性,使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牢固。而且,本发明的桩体在旋入土层过程中,可以将锚固体中的锚固刀缩入桩体内部,以减少桩体旋入土体时的阻力,待桩体到达指定位置后,再通过齿轮杆将锚固体中的锚固刀旋转出来,不仅实现了桩体牢固性的增加,也减少了桩体旋入的阻力。另外,本发明的柱头采用螺旋状尖端桩头,并将其外轮廓设计为圆锥形,使旋入土层的直径逐步扩大,能够使桩体更加快速的进入土层内,提高施工进度。

本发明具有较高的竖向承压性和抗拔性,实现在同荷载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将桩身尺寸变得更小,性能更佳的目的。它不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还能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避免了环保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半剖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3为本发明锚固体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4为锚固件组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5为本发明齿轮杆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6为图5B-B的剖视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7为图5的A向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8为本发明的柱头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桩体、2.拉索固定件、3.桩头、4.锚固体、5.旋转连接头、6.定位圆盘、7.齿轮杆、8.导向座、9.锚固刀、10.导向限位槽、11.伸缩滑动槽、12.齿轮、13.定位沉孔、14.柱头、15.传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3、4、5、6、7和图8,本发明包括拉索固定件2、桩体1及设置在桩体1内的锚固机构,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齿轮杆7和锚固体4;所述桩体为中空筒状体,其底部设有螺旋状尖端桩头3,顶部与拉索固定件2连接;所述锚固体4通过齿轮杆7的旋转,从桩体1内伸出,用于增加桩体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增强桩体的牢固性;所述螺旋状尖端桩头3的外轮廓结构呈圆锥形,其外轮廓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加,最大直径不超过锚固刀9完全外伸出后的外廓直径,所述桩头与桩体焊接为一体,为实心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锚固体包括导向座8和锚固刀9,所述锚固刀9与导向座8上均沿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的长孔,分别称之为伸缩滑动槽11、导向限位槽10,用于对锚固刀进行限位,防止锚固刀行进过量,而出现无法缩回的情况发生;所述伸缩滑动槽11的内壁一侧设置传动齿15,用于与齿轮杆上的齿轮进行配合。所述锚固刀9和导向座8之间设有燕尾导轨,所述燕尾导轨为常用导轨,是为了便于锚固刀在导向座8内部的滑动;所述齿轮杆7上对应锚固体4处设有齿轮12,它与锚固刀8长孔内壁上设置的传动齿15相啮合,构成齿轮传动配合,使齿轮杆在旋转时能够通过齿轮传动,将各锚固刀旋出或旋入。所述齿轮杆上的齿轮与锚固件为配套组合,数量一致。

另外,所述锚固体4设置多个,以3-5个为一组,组内间的各锚固体依次由上至下交叉排列组合,且各锚固体中的导向座8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锚固体4设置为3-8组,沿桩体1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各锚固刀的直径大于桩体直径,以使其与土体接触面积更大化,从而增强承受轴向压缩荷载、横向荷载和上拔荷载的能力,提高桩体总的承载能力。所述多层锚固刀的布置,还满足了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刚度变化的要求,适用于任何工况条件下使用。而且,本发明还可进行回收处理,待施工完毕后,可以将其从土体内旋转出来,再次用于下次的施工工作中。

本发明中所述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8为一端开口的U型壳体,其开口端延伸出至桩体1外壁;所述锚固刀9为矩形结构,且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锚固刀的弧形端呈刀锋状。所述锚固刀向外延伸的弧形端为刀锋状,以便能够更好地深入或插进土体内部。

本发明中的齿轮杆7的顶端设有方形旋转连接头5,底部设有与桩头3连接的定位沉孔15。所述旋转连接头5能够通过施工工具的施力,带动齿轮杆旋转。所述定位沉孔15用于与桩头上的柱头进行定位配合,以使旋转杆在安装时,对其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

另外,为了对齿轮杆7的上部进行定位,所述桩体1与齿轮杆7的上部还设有一个定位圆盘6;所述定位圆盘6中心设有通孔,以使齿轮杆7可在通孔内旋转;所述定位圆盘6的外周圈与柱体1内壁连接,焊接为一体。所述旋转连接头的直径大于定位圆盘6上的通孔直径,以防止齿轮杆在旋转过程中,定位精度出现误差,而影响设备的整体使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