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其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学习与分类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社区服务模块,其设有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和云服务器的健康检测中控机;家庭服务模块,其设有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和云服务器的手持操作装置;健康管理终端机,其通信连接到云服务器。本发明将社区医疗与家庭医疗整合,用户可在家庭和社区记录自己的生命体征参数,上传至云服务器实时分析得出健康风险报告,便于社区医生管理社区用户健康状态,提高健康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提高疾病早期发现并介入的概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8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1026434.4

  • 申请日2016-11-18

  • 分类号G06F19/00(20110101);

  • 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韩飞

  •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灵路78号苏高新软件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13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6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社区医疗服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朝着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建设并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以及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即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

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例如医疗资源的共享、医疗保健信息的共享、健康档案的查阅、管理信息共享等信息的收集、管理服务,方便了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显著作用。

但是,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更多的是提供资源和信息的汇总,不能提供平台和居民之间的医疗互动,造成平台服务单一,不利于社区医生管理所在社区用户的健康状态,很难满足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将社区医疗与家庭医疗整合,用户可在家庭和社区记录自己的生命体征参数,上传至云服务器实时分析得出健康风险报告,便于社区医生管理所在社区的用户健康状态,提高健康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提高疾病早期发现并介入的概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包括:

云服务器,其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学习与分类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社区服务模块,其设有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所述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和所述云服务器的健康检测中控机;所述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所述健康检测中控机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器;家庭服务模块,其设有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所述家庭医疗装置和所述云服务器的手持操作装置;所述家庭医疗装置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所述手持操作装置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器;以及,健康管理终端机,其通信连接到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对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优选的是,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可视化模块和业务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社区健康检测装置与所述健康检测中控机之间以及所述家庭医疗装置与所述手持操作装置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WIFI以及蓝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健康检测中控机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传输方式包括无线/有线通讯协议传输、第三方装置捕捉传输以及人工输入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健康检测中控机包括能够进行用户注册、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输入、验证输入、云服务器数据接收以及数据可视化的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健康检测中控机的验证输入包括指纹录入、身份证录入、面部图像录入以及虹膜图像录入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手持操作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用户登录、数据录入、历史记录查看、数据可视化、音视频问诊以及数据传输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的是,所述健康管理终端机包括能够标记用户的健康状态、健康状态的分类数量以及健康状态内容的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学习的方式包括:接受具备不同标签的数据集并经过数据学习以输出一个分类器;或,在已有分类器时引入新的标签与数据集并进行增量训练以输出新的分类器。

优选的是,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分类的方式包括:对用户一项目多次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具有时间相关项的分类,采用的分类器使用具备时间相关项的检测数据进行训练以及增量训练;或,对用户每次检测的单次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的分类器使用单次检测数据进行训练以及增量训练。

优选的是,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分类的输入分类数据包括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时间相关项。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将社区医疗检测与家庭医疗检测整合,用户可通过位于社区的社区健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健康检测中控机上传至云服务器、通过位于家庭的家庭医疗装置实时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手持操作装置上传至云服务器以及其他任意地方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手持操作装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具有数据学习和分类的功能,可实时分析得出健康风险报告,则居民可便利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同时便于社区医生通过健康管理终端机与云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来查询和管理所在社区的用户健康状态,提高健康管理效率与精准度;另外,云服务器的数据学习和分类的功能,提高疾病早期发现并介入的概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0-云服务器;20-社区服务模块;21-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2-健康检测中控机;30-家庭服务模块;31-家庭医疗装置;32-手持操作装置;40-健康管理终端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其包括:云服务器10,其云服务器,其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学习与分类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社区服务模块20,其设有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和云服务器10的健康检测中控机22;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健康检测中控机22发送到云服务器10;家庭服务模块30,其设有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31、分别通信连接到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31和云服务器10的手持操作装置32;家庭医疗装置31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手持操作装置32发送到云服务器10;以及,健康管理终端机40,其通信连接到云服务器10,用于对云服务器10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上述实施方式中,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为分布在社区中、用于实时检测不同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的若干个检测装置,用户可以通过若干个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实时检测不同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健康检测中控机22发送给云处理器10。家庭医疗装置31为分布在用户家里、用于实时检测不同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的若干个检测装置,用户可以通过若干个家庭医疗装置31实时检测不同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手持操作装置32发送给云处理器10。因此,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覆盖社区的用户,无论是通过社区的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和健康检测中控机22,还是在家里通过家庭医疗装置31和手持操作装置32,都可以实时检测不同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将其发送至云服务器10里。云服务器10是一种具有数据的存储、学习与分类、通讯服务以及传输等服务功能的装置,云服务器10接收健康检测中控机22或手持操作装置32传输的体生命体征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学习与分类以生成健康状态、健康风险等报告;云服务器10还具备数据库,云服务器10存储健康状态、健康风险等报告至数据库,并将其返回至相应的健康检测中控机22或手持操作装置32,供用户查询。健康管理终端机40为社区医生对社区用户健康状态的监管平台。通过健康管理终端机40与云服务器10的数据通信,社区医生可以便利查询用户经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实时检测、并经健康检测中控机22发送至云服务器10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也可以便利查询用户经家庭医疗装置31实时检测、并经手持操作装置32发送至云服务器10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的类型包含但不限于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血糖、测量血压、测量脉搏、测量血氧、测量心电、测量体温的检测装置,凡是能够测量人体生命体征的装置,均可视为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家庭医疗装置31包括在家庭中可移动、可手持的人体生命体征的检测装置,例如测量体温的体温计、测量血压的血压计。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与家庭医疗装置31的主要区别在于家庭医疗装置31的可移动、可手持特性,从而满足社区用户在家测量而非必须去社区通过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进行测量。

本发明提供的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将社区医疗与家庭医疗整合,用户可在家庭或社区随时记录自己的生命体征参数,并上传至云服务器10实时分析得出健康状态、健康风险等报告,便于社区医生监管所在社区的用户健康状态,提高健康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提高疾病早期发现并介入的概率。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云服务器10还包括数据可视化模块和业务模块。业务模块为社区用户的生命体征参数分类存储、健康状态于风向报告的获取等业务提供分类,便捷、清晰。通过数据可视化模块,用户可便捷、一目了然地查询和了解人体生命体征相关的数据和走势。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与健康检测中控机22之间以及家庭医疗装置31与手持操作装置32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WIFI、蓝牙、第三方装置捕捉传输以及人工输入中的至少一种。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方装置捕捉传输,例如,用户通过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中的血压计测得血压后,可以通过第三方捕捉装置如手机拍照来采集血压参数,并通过手机以WIFI或蓝牙的通信方式将血压参数发送给云服务器10。人工输入,指的是,用户通过目视或听觉或触觉等方式获取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或家庭医疗装置31的测量结果后,以手动输入的方式记录到健康检测中控机22或手持操作装置32中并上传至云服务器10。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健康检测中控机22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进行用户注册、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输入、验证输入、云服务器数据接收以及数据可视化的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其中,用户注册为用户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输入提供识别性,便于健康管理终端机40中的社区医生对整个社区用户的健康状态的综合管理。数据可视化,方便用户查询和直观了解通过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作为优选,健康检测中控机22的验证输入包括指纹录入、身份证录入、面部图像录入以及虹膜图像录入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用户可识别性。为了提高数据可识别性、提高传输精度,验证输入的指纹或身份证或面部图像或虹膜图像进入健康检测中控机22后进行转化,转化为具备唯一性的一维数据存储在健康检测中控机22。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手持操作装置32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进行用户登录、数据录入、历史记录查看、数据可视化、音视频问诊以及数据传输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健康管理终端机40包括但不限于能够标记用户的健康状态、健康状态的分类数量以及健康状态内容的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用户通过手持操作装置32进行账号登录后,可以录入通过家庭医疗装置31实时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可以查看用户的检测数据的历史记录,并且可以直观、形象地查询与了解用户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数据和状态走势。音视频问诊指的的是,手持操作装置32通过云服务器10通信连接到健康管理终端机40,用户可以通过手持操作装置32与健康管理终端机40的社区医生进行语音或视频形式的疾病交流。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云服务器10数据学习的方式包括:接受具备不同标签的数据集并经过数据学习以输出一个分类器;或,在已有分类器时引入新的标签与数据集并进行增量训练以输出新的分类器。该实施方式中,不同标签的数据集,指的是云服务器10对同一用户的多种不同的生命体征进行不同的标记,或对不同用户的同一生命特征进行不用的标记,并将多个不同标记的数据形成一个数据集进行数据学习,输出一个分类器,例如,对多个用户的体温特征和心率特征的数据形成的数据集进行数据学习,形成具有体温和心率阈值的一个分类器,从而通过该分类器来对一个用户的体温和心率状态进行筛选,以判断该用户是否属于发烧的状态。在已有分类器时引入新的标签与数据集并进行增量训练以输出新的分类器,指的是分类器的更新,以提高分类器的准确率。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云服务器10数据分类的方式,可以是对用户每次检测的单次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的分类器使用单次检测数据进行训练以及增量训练,这种数据分类方式用来对用户每次检测的单次结果进行分类。云服务器10数据分类方式也可以是对用户一项目多次检测的人体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具有时间相关项的分类,采用的分类器使用具备时间相关项的检测数据进行训练以及增量训练;这种数据分类方式可以对用户某一项目多次检测结果进行与时间相关的分类。具有时间相关项的分类,有利于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且可以为用户的健康风险或状态做走势分析。此时,作为优选,云服务器10数据分类的输入分类数据包括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时间相关项。健康管理终端机40与云服务器10中间通信连接,则健康管理终端机40设置为可以标记用户的健康状态,即健康状态的分类数量及具体内容可在健康管理终端机40设置,健康管理终端机40的分类数量和具体内容与云服务器10内的健康状态的信息保持一致。另外,云服务器10的数据分类方式还可以接受无标签的数据,使用无标签的数据学习得到的分类器进行分类,得到该数据对应于各类标签的概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云服务器10采用阿里云ECS云计算服务器解决方案,并配合RDS云数据库解决方案,云服务器10位于社区的公网网段内。云服务器10配置有服务器软件,分为通讯模块、业务模块、机器学习模块、数据库模块、存储模块。其中,通讯模块、业务模块、机器学习模块、存储模块配置于ECS云计算服务器上,数据库模块配置于RDS服务器上,通讯模块能够处理用户登录、数据传输等服务器功能,业务模块用于处理响应App、终端机、中控机请求、连接数据库模块、控制数据学习流程、处理收到的用户数据等功能,机器学习模块用于训练分类器、数据分类、增量学习功能,数据库模块与存储模块分别用于存储系统中的结构性数据与文件性数据。

社区服务模块20中,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为包括无线血压计、无线血糖仪、无线身高体重测量仪、无线体温计等可进行人体生命体征测量的装置。健康检测中控机22采用配置有安卓系统的触屏工控机,输入模块具备指纹录入、身份证录入、虹膜录入模块,通信模块具备无线wifi网络模块、有线LAN网络模块、蓝牙模块。上述的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通过指定的通讯协议,以无wifi、蓝牙的方式与健康检测中控机22连接。健康检测中控机22配置有软件系统,能够实现与云服务器10连接、用户登录、注册、生命体征参数输入功能。

家庭服务模块30中,家庭医疗装置31包括第三方血压计、第三方血糖仪等可移动、可手持地进行人体生命体征测量的装置。手持操作装置32优选家庭用户常备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为安卓操作系统或IOS操作系统,运行有具备用户登录、个人信息编辑、生命体征参数录入、视频中的数字识别、数据统计图绘制、与云服务器10通讯等功能的手机App,该手机App与云服务器10之间通过无线、蓝牙等方式可以响应通信。

健康管理终端机40采用高性能工作站,具备有线LAN网络模块、摄像头麦克风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其他个人计算机必要的模块系统。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时,用户通过指纹录入的方式注册帐号,健康检测中控机22将用户指纹转换为一维二进制数据,作为用户在系统中的认证标志,用户通过健康检测中控机22的触屏输入手机号、登录密码、姓名、年龄、性别信息,在系健康检测中控机22中完成帐号的建立。在保持该帐号登录的情况下,用户使用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体温,每次测量结束后,社区健康检测装置21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自动将数据发送给健康检测中控机22,由健康检测中控机22将数据作为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10。云服务器10接收后,先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模块,调用机器学习模块,将原始数据首先转换为可用于分类的特征,然后通过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用户的个人信息、生命体征数据构成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得出该组数据与各类疾病特征向量的相关性,给出概率数值,并将结果反馈给计算模块,计算模块将分类结果返回至健康检测中控机22,供用户查看,并将此次结果按时间标签存储至数据库,归属于该用户相关信息类别。

云服务器10的机器学习模块,在用户初次使用前,先使用大量具备明确疾病标签的个人信息、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训练,训练过程首先使用深度学习相关方法提取数据中的典型性特征,并使用方法获取所有数据的特征向量,应用具备多种标签的特征向量对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一个初步的分类器。用户在中控机注册后,可随时通过手机App登录并查看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与各项疾病的患病概率,并可使用家庭医疗装置31进行检测,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获取检测结果的照片,并由手机App进行照片处理,识别照片中的数字,得到检测结果的数据并录入系统中。云服务器10在每次接收到用户新检测的数据,会应用新的数据进行分类获取新的患病概率结果,并同时存储于数据库、发送给用户,用户在多次检测后,云服务器的机器学习模块会利用用户的全部体检数据以及体检时间标签进行数据分类。社区医生在健康管理终端机40上以医生身份登录系统,查看所在社区用户的检测结果与云服务器评估的疾病风险,并可与用户的手机App进行音视频通讯,给用户的手机App发送各类消息。当用户被医院确诊为某一类疾病时,社区医生可通过健康管理终端机40改变用户系统内的身份,为其赋予对应疾病类型的标签,用户此后每次检测时,所获得的数据除了由云服务器进行数据分类获得疾病风险信息外,还将作为数据学习模块的增量训练集,对分类器进行增量训练,以优化分类器的分类效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