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

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缩窄肩宽的步骤、绘制新袖窿弧线的步骤、加高袖山得到新袖山弧线的步骤、在新旧袖窿弧线间确定活褶块数量及大小的步骤、于新袖山弧线以上绘制活褶块的步骤、缝合衣袖和衣身并翻折缝合活褶的步骤。其技术方案在成衣后能够得到美观得体的泡泡袖,由于将肩宽进行了适当的缩窄,并将肩宽缩窄量加在了袖山上的活褶中,同时将袖山进行了适当的膨起,使得成衣后更为美观、舒适且贴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增加活褶制作泡泡袖产生的肩线不够美观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6668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611251918.9

  • 发明设计人 黄红云;张江平;

    申请日2016-12-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深圳盛德大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贾振勇

  •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聚贤路587弄15号5#楼15-1-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09: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1D27/10 专利号:ZL2016112519189 申请日:20161230 授权公告日:201710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0-20

    授权

    授权

  • 2017-06-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1D27/10 申请日:2016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计制版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泡泡袖指在袖山处抽碎褶而蓬起呈泡泡状的袖型,富于女性化特征的女装局部样式,袖山处宽松而鼓起的袖。是普通拷针肩时装袖的一种,其特点是袖山要向上泡得起来,缝接处有或多或少或密或稀的褶。在通常的泡泡袖裁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衣身的袖窿线和衣袖的袖山弧线相互缝合,再增加衣片缝制到袖山上的步骤以在成衣后形成泡泡袖的。然而这样的裁制方式下,成衣后肩线位置并不美观,还从视觉上给人一种肩宽与衫形的不相称感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成衣后美观、舒适且贴身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增加活褶制作泡泡袖产生的肩线不够美观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衬衫包括相拼合的衣身布片和衣袖布片,且于衣身布片和衣袖布片相拼合处设置有多个活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身版的衣肩部分,衣身版上具有原袖窿弧线c、肩线j,且原袖窿弧线c两侧的端点为S点和T点,肩线j与原袖窿弧线c相交于M点,肩线j为一线段且肩线j的长度为衣身布片的肩宽;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袖版的袖山部分,并形成与原袖窿弧线c相配的原袖山弧线e,且原袖山弧线e两侧的端点为R点和Q点,于袖山部分上绘制与肩线j相配的直线k,直线k与原袖山弧线e相交于O点;

步骤三,缩减肩线j的长度,且缩减量为一预设的长度L1,并于两个端点S点和T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新袖窿弧线d,新袖窿弧线d与肩线j相交于N点,线段MN的长度等于长度L1;

步骤四,于两个端点R点和Q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且与新袖窿弧线d相配吻合的新袖山弧线f,直线k与新袖山弧线f相交于P点,且线段OP的长度为一预设的长度L2;

步骤五,由S点和T点之间的原袖窿弧线c、新袖窿弧线b合围成的区域作为第一活褶板块,将第一活褶板块划分为若干个活褶块;

步骤六,额外裁剪出全部的活褶块,并将每一活褶块按排列顺序拼对于新袖山弧线f上,构成位于袖山部分上的活褶块;或者,

在新袖山弧线f上按排列顺序绘制出与第一活褶板块中每一活褶块相配对应的活褶块;

并且,相邻的活褶块的边缘延长线相交于原袖山弧线e上;

步骤七,以衣身版为模版裁制出衣身布片,且衣身布片的衣肩部分的下弧形轮廓以新袖窿弧线d为基准轮廓线,以衣袖版为模版裁制衣袖布片,且衣身布片的袖山部分的上轮廓以新袖山弧线f及各个活褶块的边缘线为基准轮廓线;

步骤八,拼合衣身布片和衣袖布片,且衣身布片上与新袖窿弧线d相对应的轮廓线和衣袖布片上与新袖山弧线f相对应的轮廓线相配吻合,将衣袖布片上的每一活褶远离袖山的一侧向远离衣肩的方向翻折,并缝合至衣袖布片上,将每一活褶的侧边缝合至衣袖布片上,用以形成泡泡袖。

进一步优选的,活褶块的数量为八个。

进一步优选的,长度L1的大小为1cm至1.5cm。

进一步优选的,第四个活褶块和第五个活褶块相邻的一侧边缘相重叠,直线k与第四个活褶块的上侧边缘相交于H点,线段HP的长度等于长度L1。

进一步优选的,长度L2的大小为1cm至1.5cm。

进一步优选的,长度L1的大小与长度L2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原袖山弧线e的长度大于原袖窿弧线c的长度,新袖山弧线f的长度大于新袖窿弧线d的长度。

进一步优选的,衣袖布片上每一活褶的远离袖山的一侧缝合于衣袖布片上与原袖山弧线e相对应的弧形线位置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上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可得到美观得体的泡泡袖的结构,由于将肩宽进行了适当的缩窄,并将肩宽缩窄量加在了袖山上的活褶中,同时将袖山进行了适当的膨起,使得成衣后更为美观、舒适且贴身,肩宽与衫形相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增加活褶制作泡泡袖产生的肩线不够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中衣身版的衣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中衣袖版的袖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实施得到的袖山部分的结构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实施得到的衣袖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4对本发明提供的西装衣袖的裁制方法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为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中衣身版的衣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为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中衣袖版的袖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实施得到的袖山部分的结构平面图,以及图4,为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实施得到的衣袖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且为清晰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征,部分结构省略示出,并定义如图1、图2中所示的纸面方向分别为正方向,则图示的上下左右即为以下提及的上下左右方向,此外图中仅示出单侧衣袖的结构示意图,其对称的另一侧衣袖可以相同的方式得到,故不予以赘述,也省略示出,且图中所示的射线为垂线y,表示制版过程中的垂线方向,在裁剪布片时则作为布料纱向的依据,具体是布料纱向的经线方向与垂线y相互平行,从而得到更为舒适和美观的布片。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中,衬衫包括相拼合的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且于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相拼合处设置有多个活褶6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身版的衣肩部分10,且衣身版包括相拼合的前衣片版和后衣片版,并在衣肩部分10上形成原袖窿弧线c、与原袖窿弧线c相对的位于衣肩部分10另一侧用以拼接衣领的弧线g,于前衣片版和后衣片版相拼合处构成肩线j,且原袖窿弧线c两侧的端点为S点和T点,肩线j与原袖窿弧线c相交于M点,肩线j为一线段且肩线j的长度即为衣身布片40的肩宽;

具体的衣身版的裁制方法则采用市面上常为采用的方式,设计衣肩宽度、拼接衣领的弧线g长及弧度、衣片长度参数等等再进行裁剪即可得到,均为现有手段,故这里不加以赘述,但不应成为其不可实施的理由。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袖版的袖山部分20,并形成与原袖窿弧线c相配的原袖山弧线e,且原袖山弧线e两侧的端点为R点和Q点,于袖山部分20上绘制与肩线j相配的直线k,直线k与原袖山弧线e相交于O点;具体的衣袖版则与衣身版的裁制方式相同,通过设计参数和现有手段实现,故不予以赘述。

步骤三,缩减肩线j的长度,即缩减肩宽,且缩减量为一预设的长度L1,具体数值由设计阶段确定,并于两个端点S点和T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新袖窿弧线d,新袖窿弧线d与肩线j相交于N点,线段MN的长度等于长度L1;

步骤四,于两个端点R点和Q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且与新袖窿弧线d相配吻合的新袖山弧线f,直线k与新袖山弧线f相交于P点,且线段OP的长度为一预设的长度L2;

步骤五,由S点和T点之间的原袖窿弧线c、新袖窿弧线b合围成的区域作为第一活褶板块,将第一活褶板块划分为若干份活褶块70,即确定采用几褶,由R点和Q点之间的原袖山弧线e、新袖山弧线f合围成与第一活褶板块相对应的第二活褶板块;

步骤六,额外裁剪出全部的活褶块70,并将每一活褶块70按排列顺序拼对于新袖山弧线f上,构成位于袖山部分20上的活褶;或者,在新袖山弧线f上按排列顺序绘制出与第一活褶板块中每一活褶块70相配对应的活褶块30;并且,相邻活褶块30的侧边缘延长线相交于原袖山弧线e上;

步骤七,以衣身版为模版裁制出衣身布片40,且衣身布片40的衣肩部分10的下弧形轮廓以新袖窿弧线d为基准轮廓线,以衣袖版为模版裁制衣袖布片50,且衣身布片40的袖山部分20的上轮廓以新袖山弧线f及各活褶块的边缘线为基准轮廓线;

步骤八,拼合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且衣身布片40上与新袖窿弧线d相对应的轮廓线和衣袖布片50上与新袖山弧线f相对应的轮廓线相配吻合,将衣袖布片50上与活褶块30相对应部位的每一活褶60的远离袖山的一侧向远离衣肩的方向翻折,即向外翻着,也就是相对于衣领口向外,并缝合至衣袖布片50上,将每一活褶60的侧边缝合至衣袖布片50上,用以形成泡泡袖。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得到美观得体的泡泡袖的结构,由于将肩宽进行了适当的缩窄,并将肩宽缩窄量加在了袖山上的活褶60中,同时将袖山进行了适当的膨起,使得成衣后更为美观、舒适且贴身,肩宽与衫形相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增加活褶制作泡泡袖产生的肩线不够美观的问题。且上述的相配吻合并不是一定是完全重叠的方式,相互间存在部分未重叠的位置,其为本领域惯用的方式,这里不予以赘述。上述的圆顺指弧形线是连贯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活褶块70的数量为八个,且第四个活褶块70和第五个活褶块70相邻的一侧边缘相重叠,直线k与第四个活褶块70的上侧边缘相交于H点,线段HP的长度等于L1。进一步的,可将原袖山弧线e对应于衣袖布片50上的位置的吃势量调整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六个、七个、第八个活褶块70对应于衣袖板块上的位置中。在具体应用中,为衣袖连接的美观,通常原袖山弧线e的长度大于原袖窿弧线c的长度,相对应的,新袖山弧线f的长度大于新袖窿弧线d的长度,从而在相互拼接时就形成了一定的吃势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衣袖布片50上与活褶相对应部位的每一布片的远离袖山的一侧缝合于衣袖布片50上与原袖山弧线e相对应的弧形线位置上。进一步的,L1的长度为1cm至1.5cm,L2的长度为1cm至1.5cm,进一步的,L1的长度与L2的长度相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内容和制作流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五为:

于衣肩部分10上绘制两条分别与原袖窿弧线c、新袖窿弧线d相交的斜线a、斜线b,且由斜线a、斜线b、原袖窿弧线c、新袖窿弧线b合围成的区域作为第三活褶板块,将第三活褶板块划分为若干份活褶块70,即确定采用几褶;进一步的,斜线a和斜线b以肩线j为基准线镜像布置,但不局限于此。且斜线a和斜线b实际作为活褶的两侧终止位置,具体位置根据设计阶段对活褶数量及宽度的参数得到。于衣袖部分上绘制与斜线a相对应的斜线v、于斜线b相对应的斜线u,且由斜线u、斜线v、原袖山弧线e、新袖山弧线f合围成与第三活褶板块相对应的第四活褶板块;

步骤六为:

额外裁剪出全部的活褶块70,并将每一活褶块70按排列顺序拼对于新袖山弧线f上,构成位于袖山部分20上的活褶;或者,在新袖山弧线f上按排列顺序绘制出与第三活褶板块中每一活褶块70相配对应的活褶块30;并且,相邻活褶30的边缘延长线相交于原袖山弧线e上;

即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缩小可活褶板块的范围,使得成衣后得到更为美观舒适贴身的泡泡袖。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