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

一种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日立硬盘因A工作区的固件模块受到损坏而导致该硬盘不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硬盘的工作区,获取所需的固件模块并按偏移地址及偏移量将所需的固件模块写入A工作区,使得该硬盘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从而有效地修复故障硬盘,解决了直接拆卸、更换磁头等方法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拆卸、更换等操作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硬盘故障的扩大化、对硬盘带来二次伤害、甚至造成硬盘完全损坏等问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29

    授权

    授权

  • 2019-07-3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F11/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2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1/20 申请日:2016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恢复领域,涉及一种硬盘的修复方法,尤其涉及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腾飞,其中,硬盘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由最初容量只有几十兆字节甚至十几兆字节的存储软盘到如今容量为1TB甚至几TB的硬盘,硬盘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极大的提升。同时,随着数据存储量变大,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同时,数据的有效恢复也变得更加重要。

日立作为硬盘行业的知名品牌,依靠出色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使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研究日立硬盘的数据恢复也日益迫切。

本发明涉及的相关技术名词如下:

A工作区:日立硬盘的主要工作区,以下称A工作区。

B工作区:日立硬盘的次要工作区,以下称B工作区。

C工作区:日立硬盘的工厂工作区,以下称C工作区。

其中,B工作区为A工作区的辅助工作区,其内部同样具有A工作区中的重要固件;而C工作区为A工作区的备份,是厂家生产硬盘时校准固化生成的,日立硬盘在平时工作中不会访问C工作区的固件。

现有技术中,对日立硬盘因A工作区的固件模块受到损坏而导致硬盘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的情况下,多采取直接拆卸、更换磁头等方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往往还会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硬盘故障的扩大化,对硬盘带来二次伤害,甚至造成硬盘完全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在日立硬盘因A工作区的固件模块受到损坏而导致硬盘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硬盘的工作区,获取所需的固件模块并按偏移地址及偏移量将其写入A工作区,使得该硬盘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从而有效地修复故障硬盘,解决了直接拆卸、更换磁头等方法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拆卸、更换等操作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硬盘故障的扩大化、对硬盘带来二次伤害、甚至造成硬盘完全损坏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硬盘连接至计算机;

S2:通过所述计算机向所述硬盘发送工作区转换指令,将所述硬盘的工作区转换至B工作区或C工作区,判断转换是否成功,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S3,否则跳转至步骤S1;

S3:确定当前工作区地图模块中所需固件模块的管理地址,记录所述管理地址中内容所包含的偏移地址及偏移量,根据所述偏移地址及所述偏移量查找所述固件模块,其中,所述偏移地址为相对于绝对值最大的负磁道地址的偏移地址;

S4:通过所述计算机向所述硬盘发送固件获取指令,并根据步骤S3中所述地图模块中所述偏移地址及所述偏移量来获取当前工作区中的所述固件模块并备份于所述计算机中;

S5:通过所述计算机向所述硬盘发送工作区转换指令,将所述硬盘的工作区切换至A工作区,并根据所述A工作区地图模块中所述固件模块的偏移地址及偏移量,将备份于所述计算机中的所述固件模块写入所述偏移地址中;

S6:将所述硬盘断电后重新上电,验证能否正常访问所述A工作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01:从所述地图模块的起始地址开始,查找地址0x00000010,所述地址0x00000010之后的每20字节为一个管理字段,所述每20字节的首字节地址为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地址,所述一个管理字段记录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信息;

S302:所述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信息中,读取所述20个字节中第7、8、9、10字节的内容为所述一个固件模块相对于绝对值最大的负磁道地址的偏移地址,读取所述20个字节中第11、12字节的内容为相对于所述偏移地址的偏移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而不能被计算机识别时,在不拆卸硬盘、不更换磁头的前提下修复硬盘并恢复数据,避免耗费人力物力,解决了在拆卸、更换等操作中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硬盘故障的扩大化、对硬盘带来二次伤害、甚至造成硬盘完全损坏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查找所需固件模块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通过获取所需固件模块并写入A工作区的方法,从而有效地修复故障硬盘,实现硬盘的数据恢复。

如图1所示,一种日立硬盘A工作区中固件模块损坏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硬盘连接至计算机;

S2:通过计算机向硬盘发送工作区转换指令,将该硬盘的工作区转换至B工作区或C工作区,判断转换是否成功,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S3,否则跳转至步骤S1;

S3:确定当前工作区地图模块中所需固件模块的管理地址,记录管理地址中内容所包含的偏移地址及偏移量,根据偏移地址及偏移量查找所需固件模块,其中,偏移地址为相对于绝对值最大的负磁道地址的偏移地址,步骤S3包括如图2所示的以下步骤:

S301:从地图模块的起始地址开始,查找地址0x00000010,地址0x00000010之后的每20字节为一个管理字段,每20字节的首字节地址为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地址,一个管理字段记录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信息;

S302:一个固件模块的管理信息中,读取20个字节中第7、8、9、10字节的内容为一个固件模块相对于绝对值最大的负磁道地址的偏移地址,读取20个字节中第11、12字节的内容为相对于该偏移地址的偏移量。

S4:通过计算机向硬盘发送固件获取指令,并根据步骤S3中地图模块中偏移地址及偏移量来获取当前工作区中的固件模块并备份于计算机中;

S5:通过计算机向硬盘发送工作区转换指令,将硬盘的工作区切换至A工作区,并根据A工作区地图模块中固件模块的偏移地址及偏移量,将备份于计算机中的固件模块写入该偏移地址中;

S6:将硬盘断电后重新上电,验证能否正常访问A工作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