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

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Se前体制备,将硒粉加入三正辛基膦加热至100℃通入氮气保护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取无色透明液体;步骤2:取十四烷基磷酸、十八胺、三正辛基氧膦和氧化镉混合,在通氮气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达到100℃后抽真空并保持真空状态,再次通入氮气进行加热至330℃维持10分钟后降温至275℃,加入步骤1获得的Se前体并在加入Se前体后的4至80秒内分离取出CdSe量子点。该方法可获得发射波长小于450nm的CdSe量子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1

    授权

    授权

  • 2017-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11/88 申请日:2017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属于量子点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量子点是一种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量子点的粒径一般介于1~1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目前CdSe量子点的制备中通常采用硒粉作为硒源,三正辛基膦(TOP)作为溶剂制备Se前体,CdO作为镉源,加入有机包覆剂和共溶剂得到Cd前体,混合Se前体和Cd前体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获得CdSe量子点。但是制备的CdSe量子点的发射波长覆盖范围为450至650nm,现有的制备方法都无法稳定地获得发射波长小于450nm的CdSe量子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获得发射波长小于450nm的CdSe量子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Se前体制备,将硒粉加入三正辛基膦加热至100℃通入氮气保护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取无色透明液体;步骤2:取十四烷基磷酸、十八胺、三正辛基氧膦和氧化镉混合,在通氮气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达到100℃后抽真空并保持真空状态,再次通入氮气进行加热至330℃维持10分钟后降温至275℃,加入步骤1获得的Se前体并在加入Se前体后的4至80秒内分离取出CdSe量子点。

优选的,所述硒粉与三正辛基膦比例为456mg︰10ml。

优选的,所述十四烷基磷酸、十八胺、三正辛基氧膦和氧化镉混合质量比为56︰350︰650︰14。

优选的,所述分离取出CdSe量子点是将加入Se前体的溶液中加入丙酮,并等待溶液进一步降温后进行离心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方法通过控制加入Se前体后取出CdSe量子点的时间来控制其生长,获得了发射波长小于450nm的CdSe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

光谱可控的CdSe量子点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称取114mg硒粉和2.5ml三正辛基膦(TOP)放入三口烧瓶,加热至100℃下搅拌进行反应。随后通入氮气和抽真空3次后,持续的通入氮气。当硒粉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氮气直至溶液降至室温,取出无色透明液体。

步骤2:将56mg十四烷基磷酸(TDPA)、0.35g十八胺(ODA)、0.65g三正辛基氧膦(TOPO)、14mg氧化镉(CdO)放入三口烧瓶中,密封好烧瓶并将温度计插入。在通氮气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达到100℃后溶液呈现为红色浑浊液体开始抽真空30min,此时液体呈褐红色。在抽真空完成以后再次进行通氮气进行加热至330℃。待目标温度达到之后,持续加热10min,在此过程中液体逐渐透明呈橙黄色。待其变为澄清以后停止加热进行降温到275℃,加入之前制备的Se前体,此时的溶液呈现为褐色。在加入Se前体后的4至80秒内不同时间取出溶液加入丙酮进行冷却后离心处理获得CdSe量子点,不同时间取出的CdSe量子点发射波长如下表。

量子点发光波长随着时间的可用线性曲线描述:λ=433.23+0.15883*t,其中波长和时间均取表格中的单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