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生产具有改善的强度、可成形性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方法及所获得的板

生产具有改善的强度、可成形性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方法及所获得的板

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具有改善的延展性和改善的可成形性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方法,所述钢的化学组成包含:0.13%≤C≤0.22%、1.9%≤Si≤2.3%、2.4%≤Mn≤3%、Al≤0.5%、Ti<0.05%、Nb<0.05%,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将所述板在高于Ac3但低于1000℃的退火温度TA下退火超过30秒的时间,通过冷却至200℃至280℃的淬火温度QT来进行淬火以获得由奥氏体和至少50%的马氏体组成的组织(奥氏体的含量使得最终组织可以包含3%至15%的残余奥氏体以及85%至97%的马氏体加上贝氏体之和,不含铁素体),加热至430℃至490℃的配分温度PT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0秒至100秒的时间Pt,热浸涂并冷却至室温。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31

    授权

    授权

  • 2017-05-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D8/02 申请日:2015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具有改善的强度、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方法,以及用所述方法获得的板。

为了制造各种设备,例如机动车的车身结构构件和车身面板的部件,通常使用由DP(双相)钢或TRIP(相变诱导塑性)钢制成的镀锌板或镀锌扩散退火板。

例如,包含马氏体组织和/或残留奥氏体并且包含约0.2%的C、约2%的Mn、约1.7%的Si的钢的屈服强度为约750MPa,拉伸强度为约980MPa,总延伸率为大于8%。这些板在连续退火线上通过以下过程生产:从高于Ac3转变点的退火温度淬火至高于Ms转变点的过时效,并在该温度下保持给定时间。然后这些板经镀锌处理或镀锌扩散退火处理。

考虑到全球环境保护,为了减小汽车的重量以提高燃料效率,期望使板具有改善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但这样的板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良好的可成形性,更尤其是良好的延伸凸缘性。

在这一方面,期望使板具有至少800MPa的屈服强度YS,约1180MPa的拉伸强度TS,至少14%的总延伸率,以及大于25%甚至大于30%的根据ISO标准16630:2009的扩孔率HER。必须强调的是,由于测量方法的差异,根据ISO标准的扩孔率HER的值与根据JFS T 1001(Japan Iron and Steel Federation standard,日本钢铁联合会标准)的扩孔率λ非常不同并且无法比较。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板及其生产方法。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对钢板进行热处理和涂覆来生产具有改善的延展性和改善的可成形性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方法,板的的屈服强度YS为至少800MPa,拉伸强度TS为至少1180MPa,总延伸率为至少14%,以及根据ISO标准测量的扩孔率HER为至少30%,其中钢的化学组成包含:

0.13%≤C≤0.22%

1.9%≤Si≤2.3%

2.4%≤Mn≤3%

Al≤0.5%

Ti<0.05%

Nb<0.05%

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热处理和涂覆包括以下步骤:

-在高于Ac3但低于1000℃的退火温度TA下使板退火超过30秒的时间,

-通过以足以获得由奥氏体和至少50%的马氏体组成的组织的冷却速度将板冷却至200℃至280℃的淬火温度QT来对其进行淬火,奥氏体的含量使得最终组织(即在处理、涂覆和冷却至室温之后)能够包含3%至15%的残余奥氏体以及85%至97%的马氏体加上贝氏体之和,不含铁素体,

-将板加热至430℃至490℃的配分(partitioning)温度PT,并将板保持在此温度下10秒至100秒的配分时间Pt,此步骤为配分步骤,

-热浸涂板,以及

-将板冷却至室温。

优选地,配分温度PT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之一:PT≥455℃和PT≤485℃。

在配分期间,板的温度可保持在PT-20℃至PT+20℃,或者从再加热的温度线性下降至455℃至465℃的温度。

优选地,钢的化学组成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之一:C≥0.16%、C≤0.20%、Si≥2.0%、Si≤2.2%、Mn≥2.6%和Mn≤2.8%。

优选地,在将板淬火至淬火温度QT之后且在将板加热至配分温度PT之前,将板保持在淬火温度QT下2秒至8秒,优选3秒至7秒的保持时间。

优选地,退火温度高于Ac3+15℃,尤其是高于875℃。

优选地,热浸涂步骤为镀锌步骤或者合金化温度TGA为490℃至530℃或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个的镀锌扩散退火步骤:TGA>515℃和TGA<525℃。

优选地,配分时间Pt为10秒至90秒。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涂覆钢板,以重量%计,钢的化学组成包含:

0.13%≤C≤0.22%

1.9%≤Si≤2.3%

2.4%≤Mn≤3%

Al≤0.5%

Ti<0.05%

Nb<0.05%

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的组织由3%至15%的残余奥氏体以及85%至97%的马氏体加上贝氏体之和组成,不含铁素体。板的至少一个面包含金属涂层。板的屈服强度为至少800MPa,拉伸强度为至少1180MPa,总延伸率为至少14%,且扩孔率HER为至少30%。扩孔率HER甚至可大于40%。

任选地,钢的化学组成可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之一:

C≥0.16%

C≤0.20%

Si≥2.0%

Si≤2.2%

Mn≥2.6%

Mn≤2.8%。

优选地,至少一个涂覆的面是经镀锌的或经镀锌扩散退火的。

优选地,残留奥氏体中的C含量为至少0.9%,更优选地为至少1.0%,且高至1.6%。

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即,残留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优选为5μm或更小。

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晶粒或块(block)的平均尺寸优选为10μm或更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不引入限制,并且通过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唯一附图来说明。

根据本发明,板通过对由TRIP或双相钢制成的半成品进行热轧和任选的冷轧而获得,以重量%计,TRIP或双相钢的化学组成包含:

-0.13%至0.22%,并且优选大于0.16%优选小于0.20%的碳,以确保令人满意的强度并改善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这是获得足够的延伸率所必需的。如果碳含量太高,则热轧板太硬而无法冷轧,并且可焊接性不足。

-1.9%至2.3%,优选大于2%且小于2.2%的硅,以使奥氏体稳定,以使固溶强化,并且在过时效期间延迟碳化物的形成,而不在板表面形成对可涂覆性不利的硅氧化物。增加量的Si改善扩孔率,并且允许达到更高的镀锌扩散退火温度,而不会由于延迟碳化物形成而对钢块的显微组织不利。

-2.4%至3%,并且优选大于2.6%且优选小于2.8%的锰,以具有足够的淬硬性以获得包含至少85%的马氏体或马氏体和贝氏体的组织(马氏体是优选的,但是通过光学显微照相通常难以辨别马氏体和贝氏体)、大于1150MPa的拉伸强度,并且避免具有对延展性不利的偏析问题。此外,2.4%至3%的Mn可以在镀锌扩散退火期间使奥氏体稳定化。

-多至0.5%的铝,其通常被添加到钢水中用于脱氧,优选地,Al含量限于0.05。如果Al的含量高于0.5%,则奥氏体化温度将太高而无法达到,并且钢将变得在工业上难以加工。

-Nb含量限于0.05%,因为高于此值将形成大析出物,并且可成形性将降低,使得更加难以达到14%的总延伸率。

-Ti含量限于0.05%,因为高于此值将形成大析出物,并且可成形性将降低,使得更加难以达到14%的总延伸率。

剩余部分为铁和由炼钢所产生的残余元素。在这一方面,Ni、Cr、Mo、Cu、V、B、S、P和N至少被视为残余元素,是不可避免的杂质。因此,其含量为Ni小于0.05%,Cr小于0.05%,Mo小于0.02%,Cu小于0.03%,V小于0.007%,B小于0.0010%,S小于0.007%,P小于0.02%,且N小于0.010%。

板通过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热轧和任选的冷轧来制备。

在轧制后,对板进行酸洗或清洁,然后进行热处理和热浸涂。

优选在组合的连续退火和热浸涂线上进行的热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在高于钢的Ac3转变点且优选高于Ac3+15℃(即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钢高于875℃)(以确保组织完全是奥氏体的)但低于1000℃(以免奥氏体晶粒变太粗)的退火温度TA下使板退火。将板保持在退火温度,即保持在TA-5℃至TA+10℃下足以使化学组成均匀化的时间。该时间优选为超过60秒但无需超过300秒。

-以足以避免铁素体形成(即,具有不含铁素体的组织)的冷却速率通过将板冷却至低于Ms转变点的淬火温度QT来对其进行淬火。为了具有包含3%至15%的残余奥氏体以及85%至97%的马氏体加上贝氏体之和的组织,淬火温度为200℃至280℃。特别地,将板淬火至200℃至280℃的淬火温度对获得至少1180MP的拉伸强度、至少14%的总延伸率以及大于30%的根据ISO标准16630:2009的扩孔率至关重要。尤其是,本发明人已发现大于280℃的淬火温度导致总延伸率和扩孔率显著降低,低于目标值。如前所述,马氏体是优选的,但是经常难以分辨马氏体和贝氏体。但是,由于淬火温度低于Ms,组织必然包含马氏体。由于获得的拉伸强度,可以估量最终组织中的马氏体的量大于50%。大于30℃/秒的冷却速率是足够的。

-将板从淬火温度再加热至430℃至490℃且优选455℃至485℃的配分温度PT。例如,配分温度可以等于板所必须加热以进行热浸涂的温度,即455℃至465℃。当再加热通过感应加热器进行时,再加热速率可以较高,但那样的再加热速率对板的最终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优选地,在淬火步骤与将板再加热至配分温度PT的步骤之间,将板保持在淬火温度下2秒至8秒,优选3秒至7秒的保持时间。

-将板保持在配分温度PT下10秒至100秒,例如90秒的时间。将板保持在配分温度下意指,在配分期间,板的温度保持在PT-20℃至PT+20℃,或者温度从再加热的温度线性下降至455℃至465℃的温度。

-任选地,通过冷却或加热来调节板的温度,以使其等于板所必须加热以进行热浸涂的温度。

-通过对板进行镀锌或镀锌扩散退火来对其进行热浸涂。当对板镀锌时,其在通常条件下进行。当对板进行镀锌扩散退火时,合金化温度TGA不能过高,以获得良好的最终机械特性。该温度优选为490℃至530℃,并且优选515℃至525℃。

通常,在涂覆之后,根据已知技术处理板。特别是以优选高于1℃/秒,一般2℃/秒至4℃/秒的冷却速度将板冷却至室温。

该处理使得获得包含3%至15%的残余奥氏体以及85%至97%的马氏体加上贝氏体之和,不含铁素体的最终组织(即在配分、涂覆和冷却至室温之后)。

此外,该处理使得获得残留奥氏体中增加的C含量,其为至少0.9%,优选地甚至为至少1.0%,并且高至1.6%。

此外,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优选为5μm或更小,并且贝氏体或马氏体的块的平均尺寸优选为10μm或更小。

残留奥氏体的量为例如至少11%。

通过这种处理,可以获得屈服强度YS为至少800MPa,拉伸强度为至少1180MPa,总延伸率为至少14%,且根据ISO标准16630:2009的扩孔率HER为至少30%的涂覆板。

作为实施例,通过热轧和冷轧制造厚度为1.2mm的具有以下组成的板:C=0.19%,Si=2.1%,Mn=2.7%,剩余部分为Fe和杂质。这种钢的理论Ms转变点(根据安德鲁斯公式(Andrews’s formula))为363℃,并且通过实验方法测量的Ac3点为856℃。

通过如下过程对板的样品进行热处理:在880℃下退火,淬火冷却至250℃、300℃和350℃的淬火温度,并通过加热至480℃然后使温度线性下降至460℃来配分。然后,通过在520℃、550℃或570℃下合金化来对其进行镀锌扩散退火处理。

热处理条件和所获得的性质报告于表1中。

表1

在该表中,AT为退火温度,QT为淬火温度,PT为配分温度,Pt为在配分温度下的保持时间,GA是指镀锌扩散退火并且和合金化温度相关,YS为屈服强度,TS为拉伸强度,UE为均匀延伸率,TE为总延伸率,并且HER为根据ISO标准测量的扩孔率。RA%为显微组织中残留奥氏体的量,RA晶粒尺寸为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RA中的C%为残留奥氏体中的C含量,并且BM晶粒尺寸为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晶粒或块的平均尺寸。

所有实施例均涉及经镀锌扩散退火的板。只有实施例1满足性质所需的条件。对于其他(实施例2至8),除未呈现足够屈服强度的实施例5以外,延展性均不足。这些结果显示出,300℃或350℃的淬火温度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当淬火温度为250℃时,如果合金化温度为550℃或570℃,则结果也不令人满意。

对根据本发明的钢板所进行的测试显示出,板的可焊接性是令人满意的。特别地,对根据本发明的焊接板进行的焊接测试显示出横截面强度为约6kN,其可在进行焊后热处理后提高至约12kN。拉伸剪切强度测量为约25kN。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