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

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通过控制薄板坯连铸后的连铸坯厚度H为55‑90mm,精轧后的带钢厚度h为1.5‑6.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H/h≥15;连铸坯入均热炉前的温度为850‑950℃,出炉温度为1100‑1150℃,在炉时间为18‑30min;均热炉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6‑1.30,均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30‑1.35,公共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40‑1.45,均热炉内残氧量为1.5‑4.0%;层流冷却的冷却速率为10‑20℃/s,以使热轧高碳钢板带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该方法简单,成本低,能提高热轧高碳钢板带的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134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85124.1

  • 申请日2016-10-10

  • 分类号B21B1/46;B21B45/02;B22D11/00;

  • 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钟锋

  • 地址 430083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2号门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52: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20

    授权

    授权

  • 2017-09-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1B1/46 登记生效日:2017082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0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1/46 申请日:2016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碳钢板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碳钢产品的碳含量较高(0.6%以上),具有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红硬性以及良好的淬透性等,主要用于高端锯片、汽车和五金器具等领域。表面脱碳严重是高碳钢制造过程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之一,并且碳含量越高,表面脱碳越明显,这对高碳钢的使用性能,如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等将造成不利影响。目前,高品质高碳钢板带要求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单面脱碳层深度/带钢厚度)小于0.8%,但现有技术的高碳钢表面脱碳层比例一般为0.8-1.5%。

高碳钢板带主要有传统热连轧和薄板坯连铸连轧两种生产工艺流程。其中传统热连轧生产的高碳钢脱碳问题尤为突出,单面脱碳层比例达到1.2%以上。改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改善方法是铸坯下线冷却后在铸坯表面喷涂防脱碳涂料,然后再对高碳钢坯进行加热。如中国专利201310417239.4提出了一种防止高碳钢坯脱碳的加工方法,具体是将保护涂料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工艺涂覆于连轧钢坯表面,涂层厚度为0.6~0.8mm,然后加热轧制,可有效减少脱碳。另外专利公开号CN1127789、CN1510089和CN102312065A也公开了一种防止钢铁材料加热脱碳的涂料,能有效地降低脱碳层厚度。第一种改善方法需要先对铸坯表面进行清理,再在铸坯表面喷涂涂料,最后再将铸坯二次加热,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第二种改善方法是通过控制加热条件改善铸坯脱碳深度。如中国专利201510937456.5提出了一种减小重轨脱碳层的加热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加热炉内各加热段的加热温度、停留时间和空燃比来控制铸坯的脱碳层深度。专利公开号CN1438334A公开了一种防止高碳钢坯或钢锭脱碳的加热方法,该加热方法采用强氧化气氛加热钢坯或钢锭,通过表面形成较厚的氧化层抑制脱碳,这种方法使钢坯表面产生大量的氧化铁皮,烧损严重,降低了成材率,并且易在钢板轧制过程中形成表面缺陷。专利CN101195853A公开了一种防止高碳带钢坯脱碳的加热方法,该方法采用弱氧化气氛,通过快速加热的方式缩短加热时间,从而减少钢坯的表面脱碳。第二种改善方法由于其钢坯较厚,入炉温度低,加热速度过快,在炉时间过短,容易导致钢坯无法烧均、烧透,轧制过程不稳定,产品质量不高。与传统热连轧流程相比,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碳钢,利用流程短时低温加热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表面脱碳问题,单面脱碳层比例可控制在1.0%左右,但仍无法完全满足高品质高碳钢的产品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该方法能控制热轧高碳钢板带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解决现有技术生产高碳钢产品存在表面脱碳严重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主要制造流程包括: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铸坯均热→高压水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其中,

薄板坯连铸后的连铸坯厚度H为55-90mm,精轧后的带钢厚度h为1.5-6.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H/h≥15;

连铸坯入均热炉前的温度为850-950℃,出炉温度为1100-1150℃,在炉时间为18-30min;

均热炉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6-1.30,均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30-1.35,公共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40-1.45,通过动态调整使均热炉内残氧量为1.5-4.0%;

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工艺,冷却速率为10-20℃/s。

更进一步方案是,薄板坯连铸后的连铸坯厚度H为60-70mm,精轧后的带钢厚度h为1.5-2.5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H/h≥24;

连铸坯入均热炉前的温度为900-950℃,出炉温度为1120-1150℃,在炉时间为20-25min;

均热炉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8-1.30,均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32-1.33,公共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42-1.44,通过动态调整确均热炉内残氧量为2.5-3.8%;

层流冷却工艺的冷却速率为15-18℃/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整个制造工艺中无需新增喷涂防脱碳涂料的设备和材料,可操作性强,且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

(2)本发明的铸坯厚度仅为55-90mm,且铸坯的入炉温度达到800℃以上,而出炉温度仅为1100-1150℃,只需要短时低温补热就可以达到目标加热温度并实现温度的均匀化,大幅度降低加热过程铸坯的表面脱碳现象;

(3)炉内残氧量与铸坯的表面脱碳层深度并非呈现单纯的线性关系,当残氧量小于4.0%时,脱碳层深度与残氧量呈正比关系;当残氧量为4.0-5.0%时脱碳层深度达到峰值;当残氧量大于5.0%时,脱碳层深度呈下降趋势;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残氧量与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的关系;当残氧量小于1.5%时,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层薄,粘度大,显著增加了除鳞的难度;当残氧量大于5.0%时,表面烧损大,降低了成材率;为此,将残氧量控制在1.5-4.0%范围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单面脱碳层比例,提高产品质量;

(4)采用控制压缩比和前段快冷工艺的层流冷却方法,可进一步减少高碳的表面脱碳层深度;

(5)能将高碳钢板带单面脱碳层比例控制在小于0.7%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中高碳钢65Mn的脱碳组织形貌;

图2是实施例2中高碳钢75Cr1的脱碳组织形貌;

图3是实施例3中高碳钢SK85的脱碳组织形貌;

图4是实施例4中高碳钢9SiCr的脱碳组织形貌;

图5是实施例5中高碳钢SK95的脱碳组织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单面脱碳层比例小于0.7%的热轧高碳钢板带制造方法,主要制造流程包括: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铸坯均热→高压水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碳钢为65Mn,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碳含量为0.65%,铸坯厚度60mm,带钢成品厚度(精轧后的带钢厚度)4.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为15。连铸坯的入炉温度为850℃,出炉温度1100℃,在炉时间20min,均热炉内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6,均热段为1.30,公共段为1.40,炉内残氧量1.5%,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冷却速度约为18℃/s。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如表2所示。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碳钢为75Cr1,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碳含量为0.75%,铸坯厚度90mm,带钢成品厚度(精轧后的带钢厚度)6.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为15。连铸坯的入炉温度为920℃,出炉温度1140℃,在炉时间23min,均热炉内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30,均热段为1.35,公共段为1.45,炉内残氧量3.8%,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冷却速度约为10℃/s。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如表2所示。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碳钢为SK85,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碳含量为0.85%,铸坯厚度90mm,带钢成品厚度5.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为18。连铸坯的入炉温度为900℃,出炉温度1140℃,在炉时间25min,均热炉内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6,均热段为1.32,公共段为1.40,炉内残氧量1.6%,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冷却速度约为15℃/s。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如表2所示。

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碳钢为9SiCr,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碳含量为0.90%,铸坯厚度55mm,带钢成品厚度(精轧后的带钢厚度)1.5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为36。连铸坯的入炉温度为950℃,出炉温度1150℃,在炉时间30min,均热炉内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28,均热段为1.32,公共段为1.42,炉内残氧量2.5%,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冷却速度约为20℃/s。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如表2所示。

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碳钢为SK95,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碳含量为0.95%,铸坯厚度70mm,带钢成品厚度(精轧后的带钢厚度)3.0mm,精轧后的带钢的压缩比为23.3。连铸坯的入炉温度为950℃,出炉温度1150℃,在炉时间30min,均热炉内加热段空气过剩系数为1.30,均热段为1.33,公共段为1.44,炉内残氧量3.0%,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冷却速度约为18℃/s。产品的单面脱碳层比例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中涉及钢种的化学成分

实施例钢种牌号CSiMnCr165Mn0.650.211.0≤0.20275Cr10.750.230.700.403SK850.850.190.250.2049SiCr0.901.200.401.05SK950.950.200.30/

表2实施例中涉及钢种的表面脱碳情况

本发明目前已经实现了65Mn、75Cr1、SK85、9SiCr、SK95等系列高碳钢的上线试制,产品的表面脱碳层比例可控制在0.7%以下。按照年产量10000吨,吨钢效益500元计算,年效益为500万元。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