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

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用户未识别出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种类的情况等下,也能够引导适合用户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作为解决方法,设施输出系统100具备储存目的信息的目的信息DB13a、储存设施信息的设施信息DB13b、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的目的确定部12a、基于目的信息来确定能够实现确定出的目的的设施种类的设施种类确定部12b、确定在针对第一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和针对第二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等共用的共用设施种类的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确定与确定出的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的设施确定部12d、以及对用户引导设施的扬声器3。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 3/16 专利号:ZL2015800243487 申请日:20150522 授权公告日:201909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9-10

    授权

    授权

  • 2017-03-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30 申请日:201505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一种基于由用户输入的多个类型来检索将这些多个类型集中在一处的复合设施的设施检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设施检索装置,由于能够仅利用一个复合设施来实现多个目的,所以能够减少移动所花费的工夫、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6299号公报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用户基于用户自己的识别、经验将利用设施的目的置换为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后,需要输入这样置换后的类型。因此,在用户完全未识别出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存在多个时只识别出其一部分的类型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够确定适合用户实现目的的复合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用户完全未识别出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种类的情况、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种类存在多个时只识别出其一部分的设施种类的情况下,能够引导适合于用户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具备:目的信息储存单元,对将设施种类、和该设施种类中通过用户利用设施而能够实现的目的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目的信息进行储存;设施信息储存单元,对将上述设施种类、和用于确定与该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设施信息进行储存;目的确定单元,基于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设施种类确定单元,在通过上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出目的的情况下,基于储存于上述目的信息储存单元的目的信息来确定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种类;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共用设施种类,该共用设施种类是在通过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针对第一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和在通过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针对与上述第一目的不同的第二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以及通过与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不同的其它单元确定出的或者被输入的设施种类中的任意一个设施种类共用的设施种类;设施确定单元,基于储存于上述设施信息储存单元的设施信息来确定与由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以及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设施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设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方法具备:目的确定步骤,基于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设施种类确定步骤,在上述目的确定步骤中确定出目的的情况下,基于储存于目的信息储存单元的目的信息来确定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种类,该目的信息储存单元对将上述设施种类、和该设施种类中通过用户利用设施而能够实现的目的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目的信息进行储存;共用设施种类确定步骤,确定共用设施种类,该共用设施种类是在上述设施种类确定步骤中针对第一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和在上述设施种类确定步骤中针对与上述第一目的不同的第二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以及在与上述设施种类确定步骤不同的其它步骤中确定出的或者被输入的设施种类中的任意一个设施种类共用的设施种类;设施确定步骤,基于储存在设施信息储存单元中的设施信息来确定与在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步骤中确定出的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该设施信息储存单元对将上述设施种类、和用于确定与该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设施信息进行储存;以及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设施确定步骤中确定出的设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程序是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方法的设施输出程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确定能够实现用户的目的的设施种类,基于确定出的设施种类来确定共用设施种类,并输出与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因此即使在用户未识别出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种类的情况、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种类存在多个时只识别出其一部分的设施种类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共用设施种类来输出与该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能够输出适合用户实现目的的设施,并能够减少用户实现目的所需要的工夫、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器以及中心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储存在目的信息DB中的目的信息的表。

图3是表示储存在设施信息DB中的设施信息的表。

图4是设施引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事例a以及事例b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事例c、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事例g以及事例h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被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的基本的概念〕

首先,对实施方式的基本的概念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示意地涉及用于对用户引导能够实现用户的目的的设施的设施输出系统、设施输出方法以及设施输出程序。

在此,“目的”是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在实施方式中,是由目的行动以及目的对象的组合构成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目的行动”是表示确定用户的目的的信息,是表示用户期望的动作的概念。另外,“目的对象”同样是确定用户的目的的信息,是表示成为上述的目的行动所表示的动作的对象的物、场所、人等的概念。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交居民证”这一目的可以认为由“提交”这一目的行动和“居民证”这一目的对象的组合构成,“兑换钱”这一目的可以认为是由“兑换”这一目的行动和“钱”这一目的对象的组合构成。另外,“设施”表示用户执行目的时所利用的场所、物,是将屋内设施以及屋外设施都包含在内的概念。

〔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内容〕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内容进行说明。

(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在车载用导航装置(以下,车载器)1以及中心装置10安装设施输出程序,由此车载器1以及中心装置10作为设施输出系统100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在包括智能手机、便携用导航装置的任意装置安装设施输出程序来构成设施输出系统100。另外,作为设施输出系统100中的车载器1的功能能够通过与公知的车载器同样的结构获得,因此省略其说明,尤其对用于实现引导设施的功能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根据需要,将搭载了该设施输出系统100的特定的车辆(操作车载器1的人员搭乘的车辆)称为“本车辆”来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包括自动四轮车、两轮摩托车以及自行车,但以下,对车辆为自动四轮车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发挥作用的车载器1以及中心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器1以及中心装置10的框图。

(结构-车载器)

最初,对车载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载器1示意性地具备话筒2、扬声器3、触摸面板4、显示器5、当前位置获取部6、通信部7、控制部8、以及数据记录部9。

(结构-车载器-话筒)

话筒2是受理用户的声音信息的输入的声音信息输入单元,作为该话筒2,可以使用公知的麦克风。

(结构-车载器-扬声器)

扬声器3是基于控制部8的控制来利用声音输出信息的声音输出单元,特别是输出通过车载器1所具备的路径搜索部(省略图示)所搜索出的路径的输出单元。从扬声器3输出的声音的具体形态是任意的,能够输出根据需要生成的合成声音、预先录音的声音。

(结构-车载器-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4是通过被用户的手指等按压而从该用户受理各种手动输入的单元。该触摸面板4形成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在显示器5的前表面以与该显示器5的显示面重叠的方式设置。作为该触摸面板4,能够使用例如具备基于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的操作位置检测单元的公知的触摸面板。

(结构-车载器-显示器)

显示器5是显示通过车载器1进行引导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特别是基于储存在数据记录部9的地图DB(省略图示)中的地图信息来显示地图的显示单元。该显示器5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能够使用如公知的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那样的平板显示器。

(结构-车载器-当前位置获取部)

当前位置获取部6是获取本车辆的当前位置的当前位置获取单元。例如当前位置获取部6利用公知的方法获取通过GPS、地磁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者陀螺仪传感器(均省略图示)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出的当前的车载器1的位置(坐标)以及方位等。

(结构-车载器-通信部)

通信部7是与中心装置10之间进行经由网络的通信的通信单元。该通信部7的具体种类、结构是任意的,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移动体无线通信单元、经由FM多路广播或信标的公知的VICS(注册商标)系统用的无线通信单元。

(结构-车载器-控制部)

控制部8是控制车载器1的控制单元,具体而言,是具备CPU、在该CPU上被解释执行的各种程序(包括OS等的基本控制程序、在OS上启动并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以及如用于储存程序、各种数据的RAM那样的内部存储器而构成的计算机。尤其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程序通过经由任意的记录介质或者网络安装到车载器1,实质上构成控制部8的各部。

(结构-车载器-数据记录部)

数据记录部9是记录车载器1的动作所需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记录单元,例如使用作为外部记录装置的硬盘(省略图示)来构成。但是,能够代替硬盘或与硬盘一起使用包括如磁盘那样的磁性记录介质,或者如DVD、蓝光光盘那样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其它任意的记录介质。

(结构-中心装置)

接着,对中心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中心装置10示意性地构成为具备通信部11、控制部12、以及数据记录部13。

(结构-中心装置-通信部)

通信部11是与车载器1之间进行经由网络的通信的通信单元。该通信部11的具体种类、结构是任意的,但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移动体无线通信单元、经由FM多路广播或信标的公知的VICS(注册商标)系统用的无线通信单元。

(结构-中心装置-控制部)

控制部12是控制中心装置10的控制单元,具体而言,是具备CPU、在该CPU上被解释执行的各种程序(包括OS等的基本控制程序、在OS上被启动并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以及如用于储存程序、各种数据的RAM那样的内部存储器而构成的计算机。尤其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程序通过经由任意的记录介质或者网络安装在装置10,实质上构成控制部12的各部。

该控制部12在功能概念上,构成为具备目的确定部12a、设施种类确定部12b、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以及设施确定部12d。

目的确定部12a是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的目的确定单元。设施种类确定部12b是在通过目的确定部12a确定出目的的情况下,基于后述的储存在数据记录部13的目的信息DB13a中的目的信息从规定的设施种类(以下,称为“类型”)中确定能够实现该目的的类型的设施种类确定单元。在此,“类型”是表示按照功能、用途区分出设施时的一个区分的概念,是包括例如“市政厅”、“加油站”、“便利店”、“银行”以及“邮局”等的概念。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是确定共用设施种类(以下称为“共用类型”)的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该共用设施种类是在通过设施种类确定部12b针对后述的第一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和在通过设施种类确定部12b针对与第一目的不同的后述的第二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以及通过与设施种类确定部12b不同的其它单元确定出的或者被输入的设施种类中的任意一个设施种类共用的设施种类。在此,“共用类型”是用于确定对用户进行引导的设施的信息,具体而言,是在上述的通过设施种类确定部12b确定出的类型、和通过任意一个单元确定出的或者被输入的类型共用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共用类型的具体的确定方法,在下文中描述。设施确定部12d是针对与通过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确定出的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基于储存在后述的数据记录部13的设施信息DB13b中的设施信息来确定与共用类型对应的设施的设施确定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部12的各部执行的具体的处理,在下文中描述。

(结构-中心装置-数据记录部)

数据记录部13是记录中心装置10的动作所需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记录单元,例如使用作为外部记录装置的硬盘(省略图示)来构成。但是,能够代替硬盘或者与硬盘一起使用包括如磁盘那样的磁性记录介质,或者如DVD、蓝光光盘那样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其它任意的记录介质。

在此,数据记录部13示意性地构成为具备目的信息数据库(以下,用“DB”表示数据库)13a、设施信息DB13b、以及地图DB13c。

目的信息DB13a是对将类型、和该类型中通过用户利用设施而能够实现的目的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目的信息进行储存的目的信息储存单元。图2是表示储存在目的信息DB13a中的目的信息的表。如该图2所示,作为目的信息,将项目“目的”以及项目“类型”和与这些各项目对应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地储存。需要说明的是,与项目“目的”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目的的信息,大致划分为项目“目的对象”以及项目“目的行动”。其中,与项目“目的对象”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上述的目的对象的信息,与项目“目的行动”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上述的目的行动的信息,通过与这些项目“目的对象”和项目“目的行动”对应地被储存的一组信息来确定一个目的。例如通过在项目“目的对象”中储存“居民证”而在项目“目的行动”中对应地储存“提交”来确定作为一个目的的“提交居民证”这一目的。与项目“类型”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能够实现通过项目“目的”所确定的目的的设施的类型的信息。在此,针对一个目的,建立关联地储存至少一个以上的类型,例如在最上面的记录中,针对“提交居民证”这一目的,储存有“市政厅”这一个类型作为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在下一个的记录中,针对“对车进行充电”这一目的,储存有“市政厅”、“加油站”、以及“经销商”(dealer)这三个类型作为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这些各项目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适当地追加或者删除均无妨。

设施信息DB13b是对将类型、和用于确定与该类型对应的设施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设施信息进行储存的设施信息储存单元。图3是表示储存在设施信息DB13b中的设施信息的表。如该图3所示,作为设施信息,将项目“设施名称”、项目“类型”以及项目“地点信息”和与这些各项目对应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地储存。在此,与项目“设施名称”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设施的具体的名称的信息。与项目“类型”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确定设施的类型的信息。与项目“地点信息”对应地被储存的信息是唯一地确定设施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储存设施的GPS位置坐标等。

地图DB13c是储存地图信息的地图信息储存单元。在此,“地图信息”是包括道路、道路结构物、设施等的各种位置的确定所需的信息,例如构成为包括与设定在道路上的各节点有关的节点数据(节点编号、坐标)、与设定在道路上的各链路有关的链路数据(链路ID、链路名、起点侧连接节点编号、终点侧连接节点编号、道路坐标、道路种类(例如收费道路、一般道路等)、道路信息、地上物数据(信号灯、道路标志、护栏、设施等)、以及地形数据等。

(设施引导处理)

接下来,对由这样构成的设施输出系统100执行的设施引导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设施引导处理的流程图。该设施引导处理是在规定的时机执行的处理,例如在接通车载器1的电源时执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对设施引导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对基于具体的事例的详细的说明在下文中描述。

首先,目的确定部12a判定是否有用户向车载器1的话筒2的声音输入(SA1)。该判定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但例如目的确定部12a判定在从用户按压显示在车载器1的显示器5上的声音输入图标(省略图示)到再次按压该声音输入图标为止的期间,是否经由话筒2输入了用户的声音,在输入了声音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有声音输入。

在此,用户向话筒2输入的声音的具体的内容是任意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户将包括移动要素的内容输入到话筒2来进行说明。在此,“移动要素”是对用户的目的地给出启示的信息,其具体的内容是任意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要素是上述的“设施名称”、“类型”或者“目的”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说明。

接下来,目的确定部12a对SA1中输入的声音进行解析,确定由用户输入的移动要素(SA2)。例如在目的确定部12a解析出在SA1中由用户输入的声音是如“A市场○○店”、“想要去A市场○○店”这样的包括作为移动要素的设施名称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目的确定部12a确定为用户输入了“A市场○○店”这一设施名称作为移动要素。另外,在解析出在SA1中由用户输入的声音是如“银行”、“想要去银行”这样的包括作为移动要素的类型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目的确定部12a确定为用户输入了“银行”这一类型作为移动要素。另外,在解析出在SA1中由用户输入的声音是如“居民证的获取”、“想要获取居民证”这样的包括作为移动要素的目的(目的对象与目的行动的组合)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目的确定部12a确定为用户输入了“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作为移动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在由用户输入的声音不包括移动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错误显示,促使用户进行再次的声音输入。

在此,在SA1中由用户一次输入的移动要素并不限定为一个。例如考虑在用户想要处理多个事情的情况下,如“存取钱、投递明信片、获取居民证”这样进行声音输入的情况。该情况下,目的确定部12a确定为用户输入了“存取钱”、“投递明信片”、“居民证的获取”这3个目的作为移动要素。另外,用户一次输入不同种类的移动要素也无妨。例如考虑用户如“去市场○○店、去银行、获取居民证”这样进行声音输入的情况。该情况下,目的确定部12a确定为用户输入了“A市场○○店”这一设施名称、“银行”这一类型、以及“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的共计3个移动要素作为移动要素。

接下来,目的确定部12a基于通过SA2的处理确定出的结果来判定是否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作为移动要素(SA3)。而且,在判定为确定出的情况下(SA3:是),设施种类确定部12b针对输入的各移动要素的各个,执行从SA4至SA6的循环处理直至按移动要素数量重复。

具体而言,设施种类确定部12b确定与SA2中确定出的移动要素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SA5)。该“整合指标类型”是成为用于判定是否进行设施的地点整合的指标的类型。在此,“地点整合”表示通过组合由用户输入的设施、类型或者目的这3种移动要素中的相同种类或者不同种类的移动要素来实现对用户进行引导的设施(以下,引导设施)的减少。

在此,确定该整合指标类型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可以按照在SA2中输入的移动要素的种类(“设施名称”、“目的”、“类型”中的任意一个)通过不同的单元(主体)或者不同的方法来确定。

例如,首先在SA2中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目的”的情况下,设施种类确定部12b参照图2所示的目的信息,将项目“目的”中的与该输入的目的的栏相同的记录中储存的类型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例如在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对车进行充电”这一目的的情况下,将“市政厅”、“加油站”、以及“经销商”这3个类型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

另外,在SA2中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设施名称”的情况下,与设施种类确定部12b不同的其它确定单元(省略图示)参照图3所示的设施信息,将项目“设施名称”中的与该输入的设施名称的栏相同的记录中储存的类型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例如在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A市场○○店”这一设施名称的情况下,将“便利店”这一类型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SA2中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为“类型”的情况下,不需要重新基于某些信息来确定整合指标类型,仅仅是由获取到输入至话筒2的声音的解析结果的解析内容获取单元(省略图示)将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至话筒2的类型保持原样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例如在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银行”这一类型的情况下,将“银行”这一类型确定为整合指标类型。

然后,针对在SA2中确定出的移动要素的全部执行了从SA4至SA6的处理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基于SA5中确定出的整合指标类型来确定引导设施(SA7)。该确定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以下表示其一个例子。首先,设施确定部12d基于SA2中确定出的移动要素来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地点整合。对于该判定的具体的方法,概略而言,在SA2中,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以下,第一目的)、且判定是否存在在与该第一目的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和与SA2中确定出的其它移动要素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共用的共用类型,并在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进行地点整合。在此,“其它的移动要素”可以是“目的”、“设施名称”、以及“类型”中的任一个。另外,由哪种主体确定以及通过哪种方法确定该其它移动要素的整合指标类型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述的与SA5的处理有关的记载中按照移动要素的种类说明的主体以及方法来确定。即,在“其它移动要素”是“目的”的情况下,将设施种类确定部12b作为主体,通过参照储存在目的信息DB13a中的目的信息的方法,确定针对该目的(第二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另外,在“其它移动要素”是“设施名称”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的设施种类确定部12b不同的其它确定单元作为主体,通过参照储存在设施信息DB13b中的设施信息的方法,确定针对该设施名称的整合指标类型。另外,在“其它移动要素”是“类型”的情况下,将上述的解析内容获取单元作为主体,通过保持原样使用输入至话筒2的类型的方法,确定针对该类型的整合指标类型。

在此,将能够进行地点整合的条件限定为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的情况是基于如下的考虑:优选由用户作为“目的”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其它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但作为“目的”以外的“设施名称”、“类型”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其它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不优选。即,例如用户如“想要对车进行充电”这样输入了目的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用户是以“若为能够进行车的充电的设施则可以是任意的设施”这一意思进行了输入。因此,通过将作为该目的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其它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能够减少引导的设施。另一方面,例如在用户如“想要去A市场○○店”这样输入了设施名称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用户以“一定是想要前往A市场○○店”这一意思进行了输入,例如可以认为没有前往其它便利店的意思。因此,通过将作为该设施名称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其它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引导不经过A市场○○店的路径没有按照用户的意思。对于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类型”的情况,也是相同的。如以上那样,考虑用户的意思,判定为仅在为了将仅作为“目的”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其它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而在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地点整合。

而且,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地点整合的情况下,设施确定部12d决定具体地通过哪种组合的模式对移动要素进行地点整合。该决定的基准是任意的,但例如可以基于将引导设施全部经过的路径的距离、该路径的所需时间来决定进行地点整合的移动要素。具体而言,也可以分别计算进行地点整合前的路径的所需时间、和进行地点整合后的路径的所需时间,并比较计算出的所需时间,以进行地点整合后的路径小于所需时间的方式决定进行地点整合的移动要素。

另外,在输入有多个移动要素的情况下,进行地点整合的移动要素的组合的模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模式中的路径的所需时间最小这样的模式进行地点整合。并且,在路径的所需时间为相同程度的模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通过引导设施的数量最小的模式进行地点整合。即,是因为认为若考虑各引导设施中的停车时间等,则引导设施的数量越少,实际需要的时间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移动要素并未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的情况下(SA3:否)(即,作为移动要素而仅确定出设施名称、仅确定出类型,或者确定出设施名称和类型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进行地点整合,不执行从SA4至SA6的处理(即,不会基于SA5中确定的整合指标类型),而确定引导设施(SA7)。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确定出的引导设施、引导路径通过从扬声器3输出或者显示于显示器5而对用户进行引导。至此,结束设施引导处理。

(具体的事例)

接着,基于图4,参照几个具体的事例,详细地对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事例a以及事例b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事例c、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事例g以及事例h的示意图。这些图5至图7是将基于通过图4所示的设施引导处理中的SA7的处理确定出的引导设施,将由车载器1对用户进行引导的路径(以下,引导路径)简化表示的图,在全部图中,用“S”表示出发地,用“G”表示最终到达地,用“G1”以及“G2”表示在从出发地至抵达地的路径上路过的经由地,并根据需要在图中表记出各地点的相互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该最终到达地以及经由地相当于上述的“引导设施”。

(具体的事例-事例a以及事例b)

首先,对图5所示的事例a以及事例b进行说明。这些事例a以及事例b均是与用户的目的为“提交居民证,想要进行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情况有关的事例。在此,事例a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事例b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

最初,对图5所示的各事例所涉及的设施引导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基于用户的知识、经验将“居民证的提交”这一目的置换为“市政厅”这一类型,并且基于用户的知识、经验将“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置换为“加油站”这一类型,进行这样的置换后,对话筒2进行如“想要去市政厅,去加油站”这样的声音输入。而且,受理了输入的车载器如事例a那样检索经过市政厅以及加油站这两个设施的引导路径,并对用户进行引导。因此,用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需要依次前往市政厅以及加油站这两个设施。然而,实际上,在市政厅中也能够进行车的充电的情况下,用户无需前往加油站,在这样的引导路径中产生了对用户而言不必要的移动。因此,在上述的设施引导处理中,为了减少由于用户的识别不足而产生了对用户而言不必要的移动的可能性,如事例b那样进行地点整合来确定引导设施。

接下来,适当地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如该事例b那样确定引导设施的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用户输入了“想要提交居民证,进行车的充电”这一声音的情况下(SA1:是),目的确定部12a确定“居民证的提交”这一目的、和“车的充电”这一目的作为移动要素(SA2)。然后,目的确定部12a判定为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在该事例中,两个目的)(SA3:是),针对各目的,参照图2所示的目的信息来确定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SA5)。具体而言,将“居民证的提交”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市政厅”以及“区政府”,将“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市政厅”、“加油站”以及“经销商”。而且,基于该整合指标类型来确定引导设施(SA7)。

该确定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以下表示其一个例子。首先,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判定是否存在在针对作为第一目的的“居民证的提交”这一目的确定出的整合指标类型、和针对作为第二目的的“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确定出的整合指标类型共用的类型亦即共用类型。换言之,判定是否存在能够实现“居民证的提交”这一目的和“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双方的设施的类型。在该事例中,由于“市政厅”这一整合指标类型在2个目的中共用,所以确定为共用类型是市政厅。

接下来,设施确定部12d基于这样确定出的共用类型来确定引导设施。该确定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设施确定部12d首先参照储存在设施信息DB13b的设施信息中的、与项目“类型”建立对应地储存的信息来确定与共用类型(即,市政厅)对应的全部设施(例如,○○市市政厅、××市市政厅…)。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需要确定设施信息所包含的全部设施,例如可以只确定从出发地起规定距离(例如10km)以内的位置上存在的设施。然后,参照与这样确定出的设施建立关联的项目“地点信息”来确定位于从出发地起最近处的市政厅(例如○○市市政厅),并将该市政厅确定为引导设施。

这样,由于能够基于储存在目的信息DB13a中的目的信息,从由用户输入的多个目的确定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的类型,所以能够超出用户的识别来确定适合用户实现目的的设施。例如在用户未识别出能够通过市政厅实现“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情况、完全未识别出能够实现“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设施的情况下,本申请所涉及的引导尤其起到效果。

(具体的事例-事例c、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

接下来,对图6所示的事例c、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进行说明。这些事例c、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均是与用户的目的为“取钱,投递明信片,获取居民证”这一目的的情况有关的事例。在此,事例c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事例d、事例e、以及事例f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

最初,对图6所示的各事例的设施引导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在脑内基于用户的知识将“取钱”这一目的置换为“银行”这一类型、在脑内基于用户的知识将“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置换为“信箱”这一类型、在脑内基于用户的知识将“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置换为“区政府”这一类型后,对话筒2进行如“想要去银行,去信箱处,去区政府”这样的声音输入。而且,受理了输入的车载器如事例a那样检索经过银行、信箱以及区政府这三个设施的引导路径,并对用户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如上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如事例d所示,能够引导能够实现3个目的的全部的便利店,用户无需前往3个设施,仅前往一个设施便足以,能够减少对用户而言不必要的移动。然而,存在不一定希望像这样引导一个设施的情况。例如如事例c和事例d的比较所示,由于想到仅引导一个设施的情况与引导3个设施的情况相比,引导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长,引导路径的所需时间变大的情况,所以不优选引导3个设施。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希望将引导路径的所需时间加以考虑来确定引导设施。

接着,适当地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这样将引导路径的移动距离加以考虑来确定引导设施的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事例a以及事例b中说明的部分重复的部分,适当地省略说明。首先,在用户输入了“取钱,投递明信片,获取居民证”这一声音的情况下(SA1:是),目的确定部12a确定“取钱”这一目的、“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和“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作为移动要素(SA2)。而且,目的确定部12a判定为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在该事例中,三个目的)(SA3:是),针对各目的,参照图2所示的目的信息来确定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SA5)。具体而言,将“取钱”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便利店”、“银行”、“邮局”、“ATM”,将“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信箱”、“邮局”、“便利店”,将“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市政厅”、“区政府”、“便利店”。而且,基于该整合指标类型来确定引导设施(SA7)。

该确定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以下,通过对以能够分别利用不同的设施实现多个目的的方式确定出引导设施的情况下的引导路径(以下,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和至少经过与共用类型对应的设施的引导路径(以下,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进行比较来进行该确定。

具体而言,首先,设施确定部12d通过与现有技术同样的方法,确定能够通过不同的设施实现各目的的第一路径。例如作为第一路径,如事例c所示的路径那样,通过公知的方法确定出通过信箱实现“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通过银行实现“取钱”这一目的、通过区政府实现“居民证的获取”这一目的的第一路径。接着,设施确定部12d基于储存在地图DB13c中的与各链路、各节点的所需时间有关的信息等来计算该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

接下来,设施确定部12d以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的方式确定共用类型,并确定从出发地到与该共用类型对应的设施的第二路径。例如将共用类型确定为引导设施的数量为一个(仅便利店)的“便利店”,作为第二路径,如事例d所示的路径那样,确定出通过便利店实现“投递明信片”、“取钱”、以及“居民证的获取”这样的目的的全部的第二路径。接着,设施确定部12d基于储存在地图DB13c中的与各链路、各节点的所需时间有关的信息等来计算该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引导设施的数量为一个这样的共用类型在该事例中除便利店以外不存在,但在除此之外也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地确定经过与该共用类型对应的设施的第二路径,确定该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

而且,设施确定部12d对这样计算出的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和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在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较小的情况下,判定为通过进行地点整合能够减少所需时间,将该第二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的候选。另一方面,在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比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大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地点整合而导致所需时间增大,不将该第二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的候选。针对上述确定出的各第二路径,执行这样的所需时间的比较。例如事例d中的引导路径(第二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20km,事例c中的引导路径(第一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15km,能够判定为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较大,所以不将第二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的候选。

这样,在以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的方式确定出共用类型的情况下确定出引导路径的候选后,接着,在以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1的数量的方式确定共用类型,确定从出发地到与该共用类型对应的设施的第二路径的候选。这样作为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1的数量的共用类型,例举如事例e所示,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2个(邮局以及区政府)的“邮局”、以及如事例f所示,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2个(市政厅以及银行)的“市政厅”。

而且,同样地,对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和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确定如上述那样确定出的各第二路径是否成为引导路径的候选。例如事例e中的引导路径(第二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13km,事例c中的引导路径(第一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15km,能够判定为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更小,所以将第二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的候选。另外,事例f中的引导路径(第二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7km,事例c中的引导路径(第一路径)的距离的总计为15km,能够判定为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较小,所以将第二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的候选。以下同样地,以引导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2的数量、最小+3的数量、的方式确定共用类型,并提取引导设施的候选。最后,从这样提取出的引导路径的候选中确定距离的总计最小的路径作为引导路径。这样,能够防止因进行地点整合反而导致所需时间变大的事态,用户能够以更小的所需时间实现目的。

另外,在上述事例中,将引导设施的候选中的所需时间最小的候选确定为引导设施,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引导设施的数量最小的路径确定为引导路径。

(具体的事例-事例g以及事例h)

接下来,对图7所示的事例g以及事例h进行说明。这些事例g以及事例h均是与用户的目的为“对车进行充电,去A市场○○店,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的情况有关的事例。在此,事例g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事例h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的设施的引导的事例。

最初,对图7所示的所示的各事例的设施引导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在脑内基于用户的知识将“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置换为“加油站”这一类型、在脑内基于用户的知识将“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置换为“信箱”这一类型后,对话筒2进行如“想要去加油站,去A市场○○店,去信箱处”这样的声音输入。而且,受理了输入的车载器如事例g那样检索经过加油站、A市场○○店以及信箱这三个设施的引导路径,并对用户进行引导。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100,如事例h所示,在A市场○○店中能够实现“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能够减少前往信箱处的工夫。

接下来,适当地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如该事例h那样确定引导设施的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事例a至事例f中说明的部分重复的部分,适当地省略说明。在此,如上述的各事例所示,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目的”的情况下,若为用户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则不论类型均进行引导,但如本事例那样,在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设施名称”的情况下,为了如上述进行按照用户的意思的引导,以必须经过与该设施名称对应的设施的方式确定引导设施。例如如事例h那样,在用户有“想要去加油站,去A市场○○店,去信箱处”这一声音输入的情况下,以必须经过作为“设施名称”而输入的“A市场○○店”的方式确定引导设施。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点,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类型”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以必须经过与输入的类型对应的设施的方式确定引导设施。

具体而言,首先,在用户输入了“对车进行充电,去A市场○○店,投递明信片“这一声音的情况下(SA1:是),目的确定部12a确定“车的充电”这一目的、“A市场○○店”这一移动要素、“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作为移动要素(SA2)。而且,目的确定部12a判定为作为移动要素而确定出至少一个目的(在该事例中,两个目的)(SA3:是),对于各移动要素,参照图2所示的目的信息以及图3所示的设施信息来确定对应的整合指标类型(SA5)。具体而言,通过参照目的信息而将“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市政厅”、“加油站”、“经销商”,将“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信箱”、“邮局”、“便利店”。另外,通过参照设施信息而将“A市场○○店”的整合指标类型确定为“便利店”。而且,基于该整合指标类型来确定引导设施(SA7)。

该确定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以下表示其一个例子。首先,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判定是否能够将作为“目的”而输入的移动要素与“A市场○○店”进行地点整合。具体而言,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c判定作为“目的”而输入的“车的充电”以及“投递明信片”这样的移动要素的整合指标类型中是否包括与作为A市场○○店的整合指标类型的“便利店”共用的整合指标类型。例如在该事例中,由于“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包括“便利店”这一类型,所以判定为能够将“投递明信片”这一移动要素与“A市场○○店”进行地点整合。另外,由于“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整合指标类型不包括“便利店”这一类型,所以判定为不能够将“车的充电”这一移动要素与“A市场○○店”进行地点整合。

基于以上,设施确定部12d以距离成为最小的方式,确定作为引导设施,不经过能够实现“投递明信片”这一目的的设施(由于能够与A市场○○店进行地点整合)而经过能够实现“车的充电”这一目的的设施、和A市场○○店的引导路径。这样,在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设施名称”的情况下,通过任意的确定单元,参照设施信息来确定与该输入的设施名称对应的类型,并以确定出的类型为基准来判定是否有能够与该设施名称表示的设施进行地点整合的目的,因此能够以必须经过与该设施名称对应的设施亦即A市场○○店的方式确定引导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在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设施名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类型”,也可以执行同样的处理。即,在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类型”的情况下,以通过任意的输入手段(例如话筒2)所输入的类型为基准来判定是否有能够与该类型表示的设施进行地点整合的目的,因此能够以必须经过与该类型对应的设施的方式确定引导路径。另外,即使在输入了多个“设施名称”、“类型”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以输入的设施名称、类型为基准来判定能够进行地点整合的设施的有无,由此能够以必须经过与该设施名称对应的设施、与该类型对应的设施的方式确定引导设施。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的设施引导处理的SA3所示,在作为移动要素并未输入有“目的”的情况下(即,作为移动要素而输入了多个“设施名称”的情况、输入了“设施名称”和“类型”的情况、输入了多个“类型”的情况下),需要经过与各设施名称、类型对应的设施,所以对于这些不相互进行地点整合。至此结束各事例的说明。

〔针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发明的具体的结构以及单元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各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改变以及改进。以下,对这样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要解决的课题、发明的效果)

首先,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的内容,有可能根据发明的实施环境、结构的详情而不同,有时仅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仅起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例如在只能够与以往相同程度地减少用户的移动所需要的工夫的情况下,若能够利用与以往不同的技术执行设施的引导的情况下,解决了本申请发明的课题。

(关于分解、整合)

另外,上述的各电结构要素是功能概念性的,并不一定要求物理性的如图示那样构成。即,各部的分解、整合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内容,能够根据各种负荷、使用状况等,以任意单位,对其全部或者一部分进行功能性的或者物理性的分解、整合而构成。例如可以将设施输出系统100的各结构要素分解为多个装置来构成,或将设施输出系统100与其它装置整合。例如不设置车载器1,而在中心装置10将车载器1的各结构要素全部具备,仅通过中心装置10执行上述的设施引导处理也无妨。另外,在分解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这些各结构要素的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来进行。

(关于形状、数值、构造、时间序列)

关于在实施方式、附图中例示出的结构要素,对于形状、数值、或者多个结构要素的构造或时间序列的相互关系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改变以及改进。

(关于目的确定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目的确定部12a基于由用户经由话筒2输入的声音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目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基于由用户经由触摸面板4输入的信息(例如文字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目的也无妨。

(关于目的信息)

目的信息的内容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所示的内容,可以不分为目的对象和目的行动。例如可以与项目“目的”建立对应地储存“居民证的提交”、“车的充电”这样的信息。另外,可以存在仅储存了目的对象或目的行动的一方的记录。例如将项目“目的对象”设为空栏,作为与项目“目的行动”对应的信息,可以储存“转账”的信息。即,是因为仅利用“转账”这一单词就能够容易地识别对应的目的对象是“钱”。

〔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效果的一部分〕

最后,以下例示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效果的一部分。但是,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效果并不限于以下的内容,包括在仅具备以下的特征的一部分而仅起到以下的效果的一部分的情况、具备以下的特征以外的其它特征而起到以下的效果以外的其它效果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1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具备:目的信息储存单元,对将设施种类、和该设施种类中通过用户利用设施而能够实现的目的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目的信息进行储存;设施信息储存单元,对将上述设施种类、和用于确定与该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的信息相互建立关联而构成的设施信息进行储存;目的确定单元,基于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设施种类确定单元,在通过上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出目的的情况下,基于储存于上述目的信息储存单元的目的信息来确定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设施种类;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共用设施种类,该共用设施种类是在通过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针对第一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和在通过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针对与上述第一目的不同的第二目的确定出的设施种类以及通过与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不同的其它单元确定出的或者被输入的设施种类中的任意一个设施种类共用的设施种类;设施确定单元,基于储存于上述设施信息储存单元的设施信息来确定与由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以及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设施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设施。

根据上述方面1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确定能够实现用户的目的的设施种类,并基于确定出的设施种类来确定共用设施种类,且输出与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所以即使在用户未识别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种类的情况、能够实现目的的设施的设施种类存在多个时只识别出其一部分的设施种类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共用设施种类来输出与该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能够输出适合用户实现目的的设施,并能够减少用户实现目的所需要的工夫、时间。

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方面2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在上述方面1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的基础上,以由上述输出单元输出的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的方式,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上述共用设施种类,上述设施确定单元确定上述设施。

根据上述方面2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以被引导的设施的数量成为最小的方式确定共用设施种类,设施确定单元确定设施,因此用户能够以最小限度的设施实现目的,并能够减少用户的移动所需要的工夫、时间。

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方面3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在上述方面1或者方面2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的基础上,在通过上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多个目的且通过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出单元针对该多个的各个目的确定出设施种类的情况下,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基于储存于上述目的信息储存单元的目的信息来确定该多个目的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目的共用的设施种类亦即共用设施种类上述设施确定单元基于储存于上述目的信息储存单元的信息以及储存于上述设施信息储存单元的信息,以能够分别通过不同的设施实现上述多个目的的方式选定多个设施,并计算从上述车辆的出发地经过该选定的全部设施的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并且计算在能够通过任意一个以上的设施实现上述多个目的的上述第一路径以外的、从上述车辆的出发地至少经过与上述共用设施种类对应的设施的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以上述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小于上述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的方式,上述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上述共用设施种类,上述设施确定单元确定上述设施。

根据上述方面3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以第二路径的所需时间小于第一路径的所需时间的方式,共用设施种类确定单元确定共用设施种类,设施确定单元确定设施,因此能够将用于实现目的路径的所需时间加以考虑来输出适当的设施,并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实现目的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方面4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在从上述方面1至上述方面3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的基础上,上述目的信息储存单元将目的对象以及目的行动相互建立关联地储存而作为上述目的,上述目的确定单元根据由上述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确定上述目的对象以及上述目的行动,上述设施种类确定单元通过确定与由上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上述目的对象以及目的行动对应的上述设施种类来确定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设施种类。

根据上述方面4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根据由用户输入的信息确定目的对象以及目的行动,并基于这些目的对象以及目的行动来确定用户的目的,所以用户能够极其容易地输入目的,并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方面5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在从上述方面1至上述方面4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声音信息输入单元,该声音信息输入单元受理基于用户的声音信息的输入,上述目的确定单元基于由上述声音信息输入单元受理的声音信息来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

根据上述方面5所涉及的设施输出系统,基于由用户输入的声音信息来确定用户利用设施的目的,所以用户能够利用极其容易的方法输入利用设施的目的,并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器;2…话筒;3…扬声器;4…触摸面板;5…显示器;6…当前位置获取部;7…通信部;8…控制部;9…数据记录部;10…中心装置;11…通信部;12…控制部;12a…目的确定部;12b…设施种类确定部;12c…共用设施种类确定部;12d…设施确定部;13…数据记录部;13a…目的信息DB;13b…设施信息DB;13c…地图DB;100…设施输出系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