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

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取株行距2~3m*2~3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青冈栎1259~2517株;(2)然后在青冈栎林的株间或/和行间均种植杉木,杉木为一年生杉木苗;(3)待林分郁闭后,定期检查郁闭度,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4)重复(3),待青冈栎林分平均直径12~2424cm时,即可皆伐出材。本发明的林分生长快,郁闭早,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并且间伐成本较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4722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43604.1

  • 发明设计人 肖化顺;杨佳;

    申请日2016-09-22

  • 分类号A01G23/00;

  • 代理机构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夏兴友

  • 地址 410018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44: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20

    授权

    授权

  • 2017-04-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3/00 申请日:2016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全国天然乔木林主要优势树种中,栎类树种面积1610万公顷,面积比13.70%,蓄积12.81亿立方米,蓄积比10.42%,无论是面积还是蓄积均排属于全国第一大优势树种。

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也称“稠木”,青冈栎属壳斗科常绿乔木,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树种之一,根据木材颜色分为“红稠”和“白稠”。历史上,“樟、梓、楠、椆”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木”,特别是“楠、椆”因其木材坚重硬实、强度大,色泽、纹理漂亮、耐久耐腐而名贵。青冈栎是珍贵用材树种,已列入《国家战略储备树种目录》。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措施营造的林分,普遍采用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密度调控、合理混交、抚育间伐等集约经营技术。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具有生长快、周期短、质量稳定等特点,是我国木材储备战略的着力点。

目前我国人工培育青冈栎都是凭经验估计间距栽种,并且大多都是栽种青冈栎纯林,或者单一青冈栎树种中杂乱无章地间隔栽种其它树木,并且青冈栎侧枝生长快,严重影响青冈栎干材生物量与林分质量,经济出材量普遍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其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采取株行距2~3m*2~3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青冈栎1259~2517株;

(2)然后在青冈栎林的株间或/和行间均种植杉木,杉木为一年生杉木苗;

(3)待林分郁闭后,定期检查郁闭度,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

(4)重复(3),待青冈栎林分平均直径为12~24cm时,即可皆伐出材。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1)每公顷青冈栎栎1373~1888株。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1)每公顷青冈栎1678株。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1)每公顷青冈栎1888株。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1)每公顷青冈栎1510株。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2)在青冈栎的行间均匀种植杉木,种植杉木后混交林的杉木与杉木行距为2m*2m。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3)对杉木间伐或截杆后,郁闭度不小于0.75。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4)青冈栎林分平均直径为14~22cm时,皆伐出材。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1)采取株行距2m*2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

另一优选方案是,步骤(2)在青冈栎的株间种植杉木,以青冈栎和杉木1:1混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的青冈栎、杉木混交林其林分生长快,郁闭早、生长过程中郁闭度控制快捷,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青冈栎的天然整枝,并有效地抑制青冈栎侧枝和徒长枝的生长,提高青冈栎干材生物量与林分质量。同时,杉木冠形圆润,与青冈栎混交后郁闭度也较易调控,且杉木培育、间伐成本较低,其间伐材用途十分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青冈栎与杉木混交示意图,其中Ο为青冈栎,X为杉木。

图2是实施例2青冈栎与杉木混交示意图,其中Ο为青冈栎,X为杉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研究过程:

(1)利用青冈栎的生物量模型,得到青冈栎林分的生长过程中最适郁闭度。

(2)利用青冈栎郁闭度与林分胸径、林分株数的回归模型,得到各径阶对应的青冈栎最优株数密度,不同的培育目的和预期培育直径,有对应的最优株数密度。

(3)青冈栎初植时不小于最优株数密度,为加快林分郁闭,抑制青冈区侧枝和徒长枝生长,促进主干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利用杉木树种进行混交,营造青冈栎、杉木混交林。经营目的不同,混交林的混交比例与方式不同。

(4)混交林营造以后,连续抚育5年,第1年春季带垦+锄抚,秋季锄抚,第2年和第3年春、秋各锄抚1次,期间,补植个别未成活的青冈栎,第4、5年每年秋锄抚1次,5年后,林分基本郁闭。

(5)林分郁闭后,每隔2年或3年调查一次郁闭度,若林分郁闭度超过最适郁闭度,则对杉木进行截杆或间伐,确保林分保持最适郁闭度范围,促进青冈栎生长。

(6)重复第(5)步,待青冈栎林分达到培育目的,即可皆伐出材。

或者在青冈栎林分采伐出材前的2或3年,将杉木接近全部间伐,然后待林分达到培育目的时皆伐出材。

方法的理论依据:

1.青冈栎最适密度的提出

最适密度因林分的经营目的不同而异,本发明所研究的青冈栎人工林最适密度是指青冈栎用材林的经济出材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经济材的主要利用部位为青冈栎的主干,因此本发明研究青冈栎林分主干生物量达到最大时的林分密度,即为青冈栎最适密度。

2.青冈栎林分郁闭度与主干生物量的关系的确定

选取60块青冈栎林分标准地材料数据,(标准地郁闭度均大于0.50),得出林分主干生物量(t/hm2)与林分郁闭度的回归模型为:

W=-120.063+550.754P-357.667P2,r=0.703。

通过求导得出:当P=0.7699时,W达到最大。因此要想青冈栎林分经济出材量最大,需保持林分郁闭度为0.77左右。

p:林分郁闭度,W:干材生物量。

3.青冈栎人工林的最适株数密度

郁闭度是指林分的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它反映了林木对林地的利用程度,是林分密度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在生产实践中另一种定量指标是林分株数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株数,株数密度在生产中可操作性更强。

按林学理论,林分郁闭度是林分胸径和株数的函数,对于青冈栎林分而言,通过回归分析得到:

P=0.004ln(DN)]2.254,R=0.909

D:林分平均胸径,N:林分株数。

当P取0.77时,函数按林分平均胸径(D)扩展得到以下最适株数密度表:

表1青冈栎人工林最适株数密度表

依上表,根据青冈栎人工林的培育目(采伐时的预期培育胸径)栽植。若想培育大径材(林木胸径大于24cm),比如林分平均直径为26cm左右,则在初始栽植时将青冈栎密度保持为不小于1162株/hm2即可。若想培育中径材(林木胸径小于或等于24cm)

技术的优势:

(1)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林分初植密度的确定,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林分密度的控制。青冈栎人工林的主要用材部位为主干,研究青冈栎主干生物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获得林分培育经营的最适密度,即可通过最适密度指导林分的培育经营,提高林分单位面积产量,取得最高的经济出材量。

(2)人工林合理地进行树种混交,可以使人工林形成多层次、林冠浓密、根系深广的复杂结构,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营养空间。混交林林木生长迅速,提早郁闭,其木材总蓄积量远高于纯林,既可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又可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和抗性。

(3)杉木是适生广、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因杉木生长快速,根系较浅;而青冈栎为中生阔叶树种,根系较深且侧枝较多,将青冈栎与杉木进行混交,混交后水肥竞争不激烈,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以及光、热、水资源。同时,由于针对青冈栎侧枝和徒长枝发达的生物学特征,树种混交的能很好地抑制侧枝和徒长枝生长。青冈栎、杉木混交最突出的优势是林分生长快,郁闭早、生长过程中郁闭度控制快捷,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青冈栎的天然整枝,并有效地抑制青冈栎侧枝和徒长枝的生长,提高青冈栎干材生物量与林分质量。同时,杉木冠形圆润,与青冈栎混交后郁闭度也较易调控,且杉木培育、间伐成本较低,其间伐材用途十分广泛。与青冈栎纯林比起来,青‐杉混交林的营造模式更好。

生产实践中,青冈栎和杉木混交能形成良好、较稳定的林分结构,在后期抚育中,根据最适郁闭度对杉木进行间伐,既可保证青冈栎的培育速度,又可生产用途广泛的杉木木材,可操作性强、效益高。

实施例1

地点:湖南省平江县,培育目的为培育中径材,预期林分平均直径为12cm,因此最适密度为2517株/hm2

(1)采取株行距2m*2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保留青冈栎林木2500-2550株。

(2)行间混交杉木,杉木与杉木之间的行距为2m*2m,每公顷杉木2500-2550株。图1为实施例1青冈栎与杉木混交示意图(Ο为青冈栎,X为杉木)。

(3)适当修剪侧枝,改善林内透光环境,促进主干生长。

(4)造林郁闭后,每隔2年或3年调查一次郁闭度,保持林分郁闭为0.75,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

(6)重复(5),直到青冈栎林分达到培育目的,即可皆伐出材。或者在青冈栎林分采伐出材前的2或3年,将杉木接近全部间伐,然后待林分达到培育目的时皆伐出材。

实施例2

地点:湖南省平江县,培育目的为培育中径材,预期林分平均直径为18cm,因此最适密度为1678株/hm2

(1)采取株行距2m*3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保留青冈栎林木1650-1700株。

(2)以1:1比例行间混交杉木,每公顷保留杉木1650-1700株。图2为实施例2青冈栎与杉木混交示意图(Ο为青冈栎,X为杉木)。

(3)适当修剪侧枝,改善林内透光环境,促进主干生长。

(4)造林郁闭后,每隔2年或3年调查一次郁闭度,保持林分郁闭为0.75,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

(6)重复(5),直到青冈栎林分达到培育目的,即可皆伐出材。或者在青冈栎林分采伐出材前的2或3年,将杉木接近全部间伐,然后待林分达到培育目的时皆伐出材。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